坤鵬論:高貴神祕的對衝基金到底是個什麼鬼

什麼要把錢給基金公司呢?為什麼不能自己建立一個投資組合呢?為什麼要那麼懶呢?基金的風險太大了,我認為一個人若是把賺錢的義務給別人,那麼最好就別去賺這個錢了。你可以買債券,買貨幣型基金,買理財產品,但唯獨股票類基金風險太大,這是事實。 ——未來股市

坤鵬論:高貴神秘的對沖基金到底是個什麼鬼

隨著人們對於投資的認知越來越深入,基金也逐漸被普通老百姓所瞭解。

坤鵬論曾說過,只要涉及到玩錢,人類的腦洞總是非常大開。

特別是像基金這樣的,大部分以收管理費為主,也就是說,不管客戶賺不賺錢,管理費照收,甚至錢交進去收回來還得給買路錢——申購費和贖回費。

這等旱澇保收的買賣自然越多人參與才越賺錢,於是金融人士的聰明才智大放異彩,想方設法變幻著花樣來,就是為了總有一款適合你,請君入甕。

所以,在基金的發展歷史中,也誕生出來不少奇異的衍生物和旁支,比如:ETF、LOF、FOF、QDII等,其中最為怪異的當屬對沖基金。

有時候,儘管我們對一些名詞耳熟,但往往卻無法能詳,就像對沖基金,許多專業的金融人士都無法說個所以然出來。

所以,坤鵬論決定就來專門聊聊它。

百度百科中有專門對沖基金的詞條,但坤鵬論還是比較喜歡AQR對沖基金的創始合夥人克里夫 ·阿斯尼斯給出的定義:

對沖基金是投資手段相對不受約束的投資機構。它們受到的監管相對較少,收取高昂的費用,並在你想要回自己的錢時不一定會給你,它們也不會告訴你他們在做什麼。它們被認為是隻賺不賠的,如果某隻對沖基金沒做到,它的投資者就會贖回自己的投資轉投那 些在賺錢的基金。每隔三四年,它們就會掀起一場以前可能百年才一遇 的“洪災”。它們通常為瑞士日內瓦或美國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的富人服務 。

這個定義很幽默,恰恰是因為它真實,至少比大多數對沖基金經理願意承認的要真實。

正是因為對沖基金如此特殊而複雜,才一直沒有關於它的絕對精確的定義,大多數定義都集中在對沖基金的結構和收費方式上,而不是投資佈局上。

在美國,對沖基金是被歸類到私募基金之下,它的另一個兄弟是私募股權基金。

毋庸置疑,對沖基金是隻對富人開放的私人共同基金,最小投資額最早是必須達到10萬美元,如今大部分需要100萬美元起。

美國聯邦法律通常禁止公共共同基金從事保證金交易,或者賣空股票,因此對沖基金的投資槓桿是有限的,雖然在市場形勢好的時候,它可以獲得大幅增長,但市場狀況不佳的時候,就只能硬撐。

但對沖基金不是公共基金,也不是共同基金,對沖基金從不對公眾宣傳或發行,它實際上是合夥投資。

在20世紀60年代,對沖基金開始大發展,它完全不受制約投資公司的聯邦法律的束縛。

它可以像個人投資者一樣不斷舉債投資和賣空股票,不論市場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能一搏,既冒最大的風險也製造最大的獲利機會。

從某些方面看,它與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投資聯合非常相像,比如:投資門檻、收費規則等。

因此,有人說,對沖基金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美國的大牛市時期,那時候盛行一種被稱為“資產池”的投機工具,同樣只對富人開放,也有最小的投資額要求,當時,一些富人和名人,包括:沃爾特·P·克萊斯勒、查爾斯·M·施瓦布、約翰·拉斯科布、珀西·洛克菲勒、赫伯特·貝阿德·斯沃普等,都會湊上幾百萬美元,交給股市的某個技術師,以一定的佣金或比例提成,讓他通過市場操縱,以相對弱小和無知的投資者的利益為代價,在幾天或幾周內返還他們一定的利潤。

而巴菲特的恩師格雷厄姆就曾搞過一個叫格雷厄姆–紐曼的基金(Graham-Newman partnership),該基金以合夥公司的形式運營,其中有一位普通合夥人(GP),需要負責管理工作並且從利潤中取得一定比例的分紅;還有多位有限合夥人(LP),他們進行資本投入但是在基金運作方面並沒有話語權。

後來,25歲的巴菲特因為格雷厄姆宣佈退休,覺得自己也不需要再滯留紐約,毅然返回家鄉,並照貓畫虎地搞了一家投資合夥公司——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設立基金,他親自出馬擔任基金經理人,而他的合夥人則主要是幾位親朋好友。

要當巴菲特的投資人並不容易,他開出的條件很苛刻,投資人在一年中,只能投資或撤資一次,且巴菲特不公開投資去處,以便將外界的干擾減至最低,而他所收取的費用則視投資表現而定,如果基金表現不好,投資人不必支付任何費用。

2006年,巴菲特在一封致《美國金融博物館》雜誌的信中宣稱,格雷厄姆–紐曼的基金是其所知最早的對沖基金。

但是,坤鵬論認為,儘管有大師巴菲特的背書,但上面這種投資聯合與後來的對沖基金還是有著不少區別,較真的話,並不能算是對沖基金的鼻祖。

坤鵬論:高貴神秘的對沖基金到底是個什麼鬼

對沖基金的起源可以上溯到1949年,也就是戰後美國無與倫比的長期繁榮開始的時候。

對沖基金的鼻祖叫阿爾弗雷德·溫斯洛·瓊斯,他是個半路出家的金融天才。

瓊斯在搞基金前是一位非常靦腆、富有學者風範的記者,學的是社會學,喜歡做善事,他生於澳大利亞,父母是通用電氣駐澳的美國人,1923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30年代在柏林為外交部工作,40年代成為《生活》的撰稿人。

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瓊斯有了在股市賺錢的想法,於是他先是說服了幾位朋友為其投資,在敲定投資款後,1949年,他離開《生活》,成立了A·W·瓊斯公司,這是一傢俬人投資公司,起始資本10萬美元,瓊斯出資4萬美元,其餘的6萬美元則為朋友出資。

瓊斯的想法是採取傳統的投機方式用保證金交易,買入股票的同時賣空股票,實現他心目中的保守目標:在風險最小化的情況下增加投資者的利潤。

他這種操作方式被稱為“對沖基金”的原因是,他所做的賣空交易(至少在理論上)是用來保護在市場上漲這一預期上下的注。

後來,瓊斯堅持認為,他所發明的投資方式被稱為“對沖基金”在語法上不規範,“我最初的想法,也是正確的想法,是‘對沖的基金’。”他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對朋友說。但是,這一不規範的說法早已既成事實,被固定沿用下來。

後來,從其目的和操作手法上,人們又將對沖基金稱為避險基金或套期保值基金。

瓊斯還設計了一個複雜的數學公式,在買入股票的同時用賣空交易進行對沖,應該說,他的公式相當成功,讓世界上第一隻對沖基金實現了迅速的增長。

瓊斯抽取投資利潤的20%,這個要價相當高,但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盈利,則不收取任何報酬。

年復一年下來,瓊斯的基金總能從交易中盈利,甚至由於能夠賣空,在像1962年那樣的股災中依然保持不敗戰績,能夠獲利。

1965年,當瓊斯的名字和對沖基金這一名詞,在經過了長期小心的私密保護之後,被媒體報道,併為其定名為對沖基金,自此正式進入到了華爾街的通用詞彙,而他的基金成績斐然,5年增長率為325%,10年增長率則為這一數字的兩倍還多。

10年間,他的合夥人的投資幾乎增長為原來的6倍,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才勉強翻番。

瓊斯基金的平均個人投資上升近50萬美元,他的合夥人,自然已經成為富人或準富人,毫無例外地都比原來富有多了。

專有性和保密性從一開始就對對沖基金非常重要,和老的投資聯合一樣,在對沖基金,尤其是瓊斯的對沖基金裡,基金成員就像一個高級俱樂部的會員,成為一名會員既能確保一個人的財富,又能顯現出他的精明,在那個時候,如果你有幸成為其會員,在圈子裡朋友間,那是相當有面兒的事,基本就是一種高貴、富有的身份象徵。

於是,崇尚財富和地位的人們紛紛請求加入,需求一下子變得旺盛,當瓊斯的基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後,一個競爭的對沖基金產業也就開始出現。

首先站到瓊斯對立面的是他公司的老員工及合夥人,他們創辦了城市聯合基金和費爾菲爾德基金等對沖基金。

和聲勢浩大的公共共同基金相比,1965年的對沖基金是旁門左道,但它卻是神秘感、專有權和特權在華爾街最後的堡壘,它是新的特快列車中的豪華專列。

對沖基金秉承著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原則,不顯山露水,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有了錢後,到處宣揚,基本就是自尋麻煩的節奏。

就像對沖基金,它聚集了鉅額的私人資本,卻不需要在公開報告中披露經營狀況,這就很容易讓有關部門產生“興趣”,會自然而然地琢磨,對沖基金有沒有存在內部信息,操縱市場,損害其他小投資者利益,從而謀取利潤呢?

相信,瓊斯們並不敢直面應答。

所以,對沖基金還有個江湖外號:壞孩子!

講完了對沖基金的歷史,相信老鐵們對它已經有了一個基本概念,但如果想更加深刻地搞清楚,坤鵬論認為也許將對沖基金的主要特徵與普通多共同基金進行比較研究,才是瞭解對沖基金基本情況的最好方法。正好最近看了一本書,其中就有兩者的對比,非常專業到位:

1.對市場方向的依賴。

由於做多的比例將近100%,因此共同基金的業績幾乎完全依賴於市場方向,也就是你好他也好,你不好他也跟著倒黴。

對於共同基金來說,基金經理投資決策的影響力與市場方向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與此相反,許多對沖基金更加依賴基金經理的投資決策而非市場的方向。即使有些對沖基金與市場方向顯著相關,基金經理個人的投資決策仍然在業績表現中佔有重要地位。

也就是說,對沖基金對操作人的要求那是相當相當的高。

2.靜態敞口與動態敞口。

與共同基金持有靜態100%多頭敞口不同,許多對沖基金會根據基金經理對目前交易機會的感知以及對未來市場趨勢的判斷,動態調整敞口。

敞口是指在金融活動中存在金融風險的部分以及受金融風險影響的程度。它是金融風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但是與金融風險並不等同。敞口大的金融資產,風險未必很高。

3.同質化還是多元化。

共同基金基本都是對長期股權或長期債券進行投資(或者兩者的組合),具有高度的同質化,而且相當不靠譜。

而對沖基金投資策略涵蓋廣泛,通過組合使用做空和槓桿以及投資廣泛的金融工具,對沖基金趨於多樣化,而且策略相對繁多。

4.有能力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創建一個多元化的共同基金投資組合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幾乎所有共同基金要麼與股票市場高度相關,要麼與債券市場高度相關。

相比之下,豐富的投資策略使得對沖基金建立一個顯著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就容易得多。

並且,正因為這種投資組合的多元化,使期收益相對有保障,所以對沖基金的資金回撤要比共同基金的小。

5.做空。

做空是大多數對沖基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引入意味著對沖基金經理的成功不再是必然依賴於市場上漲。賺取回報的過程中,選股對於股票對沖基金,尤其是那些具有較小淨敞口的基金,要比它在多頭共同基金的影響重要得多,這類共同基金更多的是受市場方向的影響。

對沖基金的淨敞口範圍可以從重多頭到重空頭,或者兩者之間任意值。這樣,一些基金經理會將淨敞口維持在一個與他們手法(例如:淨多頭、市場中性、空頭偏好)相一致的適當範圍;另外一些基金經理則會隨著時間推移,在一個較寬範圍內動態調整他們的淨敞口,調整的範圍取決於他們對市場交易活躍度的看法, 以及對個股交易時機的判斷。

6.槓桿。

對沖基金普遍使用槓桿作為一種工具,以彌補做空導致的淨敞口減少、收益偏低的不足。

比如,當一個市場中性基金的回報被其幾乎為零的市場敞口限制住時,槓桿可以作為一種補償工具提高回報收益。事實上,一個市場中性基金,在波動率為1/4的市場中使用3倍槓桿,其波動率仍低於市場波動。

7.相對收益目標與絕對收益目標。

共同基金通常有一個需要跑贏基準指數(如標普500指數)的相對收益目標。一個共同基金在基準指數下跌23%的時候只下跌20%,都能被稱為“表現卓越”。相比之下, 對沖基金往往有一個絕對收益目標——不管市場表現如何都需要達到的正收益。這樣,對沖基金經理不能把損失怪罪到市場下跌的頭上,因為基金經理可以選擇做空從下跌的市場中獲利。

小知識

2018年,對沖基金相當不好

根據對沖基金研究機構Eurekahedge的數據顯示,2018年,對沖基金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年。投資者贖回加上業績損失,全球對沖基金行業的整體管理資產下跌了4.3%。

Eurekahedge的報告稱,全球對沖基金行業管理的資產已降至2.36萬億美元。僅2018年11月的業績虧損就達到了52億美元,淨資產流出120億美元。當年1月至10月間的業績虧損為425億美元,投資者淨贖回286億美元,10月和2月都出現了重大的全球拋售。

坤鵬論:高貴神秘的對沖基金到底是個什麼鬼

8.基金經理。

一位共同基金經理,如果創建了一個跑贏大盤的投資組合,可能因為帶動整隻基金大幅度跑贏大盤而獲得少量獎金,但如果是落後大盤差不多的幅度,則有可能會被炒魷魚,所以共同基金經理都不會去自找麻煩,而是安心地發展客戶、收取管理費。

相比之下,對沖基金經理因為基於績效費的激勵機制,有強烈的動機去做到更好。

此外,許多對沖基金經理會把自己資產的相當一部分投入到他們的基金中,從而進一步調整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的收益。

無疑在對沖基金中擔當基金經理要比在共同基金中更刺激,所以最好的基金經理通常在對沖基金而不是共同基金中。

9.最低投資額度。

一般來講,對沖基金要求的最低投資額度比較高,通常在100萬美元以上。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投資於對沖基金唯一的可行方式是投資於對沖母基金,這種基金通常具有較低的最低投資額度門檻,從而使得投資者有機會投資於對沖基金經理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10.投資者要求。

共同基金一般是公開申購。對沖基金開放給美國投資者的申購模式則是,有限合夥制的只開放給受信投資者(100萬美元淨資本或過去兩年有20萬美元年收入)或者合格投資者(500萬美元淨資本)。

對沖基金接受最多99位受信投資者投資,對於要求更嚴格的合格投資者,人數則可放寬至499人。

11.流動性。

共同基金的投資可以每天贖回,對沖基金的流動性則小得多,贖回有許多限制和門檻,比如:

贖回頻率。大多數對沖基金贖回頻率要求在每月一次到每年一次之間,一些對沖基金甚至限制贖回頻率為多年一次。

贖回通知。大多數對沖基金要求投資者提前30~90天通知基金後方可贖回。

鎖定。許多對沖基金會強制規定一個鎖定期,投資者在投資後一段固定時間(例如一年或兩年)不能贖回資金,除非繳納大筆提前贖回罰金。

門協議。對沖基金在面臨大量的贖回時可以實施門協議來限制所有投資者在一個贖回期內能贖回的最高額度。

如果投資者的贖回總額達到了一定閥值(例如10%),那麼投資者將只會獲得他們贖回額度的相應比例,其餘部分將會推遲到之後的贖回期發放。所以如果實施門協議,投資者花兩三年贖回全部投資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側袋賬戶。針對一些流動性較差,暫時無法以合適的價格進行清算的資產時,基金經理會把這部分資產放入一個叫作側袋賬戶的地方。如果引入這項機制,要贖回資產的投資者只能暫時贖回不在側袋賬戶的資產。基金經理要完全清倉側袋賬戶的資產,花上幾年時間也不算罕見。

坤鵬論:高貴神秘的對沖基金到底是個什麼鬼

那麼,中國有沒有對沖基金?

有的,但魚龍混雜,做的好的很低調,做的不好的到處叫。

據說2012年是中國對沖基金元年,如今,是個私募都敢號稱自己是對沖基金,這樣算下來應該有幾千家,但其中大部分是搞量化的。

目前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是橋水聯合基金,它成立於1975年,目前管理資金量達1600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1%!

同時,橋水基金也是全球最賺錢的私募基金,截至2015年年底,橋水聯合基金累計盈利450億美元(約3000億人民幣),超越金融大鱷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成為全球範圍內最賺錢的基金。而其創始人雷·達里奧則被譽為美國對沖基金教父。

坤鵬論:高貴神秘的對沖基金到底是個什麼鬼

2018年,橋水基金成功拿下國內私募牌照,據統計目前全球共有13家資管巨頭已經拿到國內私募牌照,其中有10家已經在境內發行產品,為中國相關機構和高淨值客戶提供服務。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