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大學怎麼樣?

那片海274429931


上海科技大學成立有一個背景,其背後有中科院和教育部的博弈,地方和中央的博弈,官方和民間的博弈,同時也是中國進行高等教育實驗的成果之一。中國高等教育的實驗,大致遵循瞭如下的路徑,先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次再是香港科技大學,再是南方科技大學,又是上海科技大學,現在又有了西湖大學。

這些大學的成立都有一個很顯著的目標,就是緊扣世界前沿和中國急需的高科技技術,中科大之前轟轟烈烈去行政化,搞少年班,最後變得不尷不尬;香港科大高起點辦學,很快成為亞洲第一和世界二流大學第一;南方科大與深圳一拍即合,搞書院制度,目前尚未形成規模和氣候;西湖大學剛剛成立,很多專業還掛靠在浙江大學,不招本科生。

上海科技大學的情況和南方科技大學差不多,其背後分別有上海市和深圳市的支持,堅持高起點和小而精,和南科大的首任校長朱清時相比,上科大的首任校長江綿恆也常引起坊間關注。上海科技大學目前有5個學院: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創業與管理學院和創意與藝術學院,都是面前國際前沿技術,未來前景持續看好。


青年史學家


我這個人啊,人人討厭,因為我就喜歡說實話,說別人不喜歡聽的話。

我推薦你們上這些大學:


當然兩個名單差不多。

記住,一定要選個好專業。環化生材害死人。

上海科技大學,以前就有一個,後來併入上海大學了。

這個是新的上海科技大學。是中科院和上海合作搞得。校長是386公子。就是那個評了n次院士沒評上呢個。

我並不推薦上這類實驗性質的大學。

這個模式是中科院刪長的,最早等我中科大就是這樣。

學科以理為主,功課很少,基本都是大冷門學科,但是可以短時間內論文灌水刷名次。

後來等我南方科技大學就是中科大60年前的版本

同樣,這個上海科技大學也是中科大的上海版。

這些學校的特點就是冷門佔主流,發論文咱名次。沒有什麼積累。鼓勵你學基礎學科,出國。

其實這一套都是中科大五六十年前玩剩下的。

主要這些學校沒有積累,也沒有211/985的名頭,校友人脈也不咋樣。光挑戰當代教育模式。你挑戰的了麼?

黃河大學30年前就這一套,直接倒閉了。

中科大這一套,被趕到了合肥。

大學別光想著培養出國,出國,出國。發論文,提升名次。

不想著為當地經濟服務。。。

上海名校不少。能上211的,都不要去這個學校。



高校專業那些事


上海科技大學是高校中的後起之秀,發展速度非常快。上海科技大學是中科院與上海市政府共辦共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大學,2013年9月獲批,至今不到6年時間。但上海科技大學的辦學水平,已經超過許多辦學幾十年的本科學校了。

上海科技大學目前有5個學院: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創業與管理學院和創意與藝術學院,專業以理工科為主。上海科技大學2013年開始招收與中科院聯培的研究生296名,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7名。截至2018年9月,上海科技大學在籍學生3221人,其中本科生1433人,碩士研究生1212人,博士研究生576人。規模不大,但碩博生比本科生要多,辦學向高精尖看齊。能做到這一點,當然是因為他有中科院這個靠山。選聘教授共486人,其中兩院院士共37人,美英兩國院士共20人,其中諾貝爾將得主4人,並且已經在上海科大建立了實驗室。

(上海科技大學校園航拍於2017年9月)

首批本科生在2018年畢業,199名畢業生中,約38%選擇赴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康奈爾大學、萊斯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深造攻讀研究生,現在的985大學能達到這個比例有多少?約34%的畢業生選擇在國內高校攻讀研究生,其中11人被中科院、清華、復旦、上海交大、浙大錄取。國際國內深造率高達72%!又有多少985大學能達到這個比例?約20%的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工作單位包括通用電氣、諾華、AMD、和輝光電、上海證券、上海銀行、漢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這樣的升學與就業情況,是多少家長和學生羨慕的?

(上海科技大學首屆本科生、2018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中科院與上海市共建大學,人才、財力、地域,都極好。後續發展,當然會非常好。現在可惜的是招生範圍不大,只有17個省招生,本科生每年只招350人左右,資源非常稀缺。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所學校。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願諮詢師,歡迎評論區交流不同意見。關注私聊更多高考志願信息。


高考第一志願


校長姓江。你自己猜。

院士不要太多,也許給你上高數課的就是倆院院士。


二道河輪機長


還可以,裡面很大


其常君


高精尖,小而美,適合學霸且有志於科研的同學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