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最美的詩詞是哪一首,你欣賞的原因是什麼?




我覺得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很美,因為它描寫了一段朦朧又傷感的暗戀。

全詩如下: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據說某年清明,詩人崔護去郊外踏青。

他走累了,口渴了,便向路邊一戶人家討水喝。

這家的姑娘給了崔護一碗水。

當時桃花正開,滿樹粉嘟嘟的花兒。

姑娘倚著桃樹,默默地看著崔護喝水。

崔護一抬頭,姑娘白裡透紅的臉蛋映著桃花,美的不可方物。

崔護心怦怦亂跳,道了謝,匆匆離去。

第二年春天,崔護再次來到這兒。

只見大門緊鎖,桃花依然開滿枝頭,煦暖春風一陣陣吹過,但再也不見那個美麗的女孩。

崔護黯然神傷,在柴門上題下了這首詩。



後有好事者,根據這首詩,編了一個《人面桃花》的故事,讓崔護與桃花姑娘喜結良緣,這個故事有了一個花好月圓的結局。

這只是後人一廂情願的想像罷了。

實際上,崔護再也無緣那個姑娘,他的心裡,充滿了深深的悵惘,像那場春風,像那些落花。

春天總會如期而至吧,惆悵的桃花開遍了每一場春風。

有些緣分啊,只是一面而已;

那一面,剎那間驚豔了你的時光,溫柔了你此後漫長的歲月。

人生總是如此吧。

世事總是淒涼,回憶寫滿惆悵。

所以李商隱又說:直道相思了無義,未妨惆悵是輕狂。


夏途途


我最喜歡的是我的

《百春詞》

春節春宵春不盡,

春風春雨醉春時。

春歸春樹春梅破,

春燕春牛恨春遲。

春柳春梢春水綠,

春園春草吐春絲。

春童著意春鳶起,

春踏春煙似電馳。

春潮湧,駕春思,

願春長住幾春枝。

春情已擾春心動,

春進紅門春夢痴。

開一片春花春景秀,

賞三回春色春逶酈。

春淡春明春不老,

春濃春翠嘆春奇。

春魚春浪追春趣,

春換春衣莫可疑。

春易逝,逝春姿,

春盤春韭亦堪孜。

春雍春客和春住,

春在瑤臺路未知。

摘幾朵春花,犂半壠春霞。

播幾顆春種,春香滿山崖。

春鳥春姑春換裳,

春愁春困入春房。

春郎無意閒春貌,

春嗓呼春弄唱腔。

春似畫,畫春棠,

春紗帳裡惜春芳。

春簫曲曲融春暖,

春杏春桃春蜜狂。

和一點春釀,尋幾葉春桑。

斜倚著春身,輕哼臥春陽。

春菜春心盛滿筐,

春翁春陌喚春娘。

春雷春嶺驚春月,

春戶春庭洩春光。

春如繡,繡春鄉,

春歌春賦譜春章。

今春同把春詞唱,

春醉人間春語長。


甘棠詩韻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現代朦朧詩代表人一一舒婷《致橡樹》的一首膾炙人口、撥動情弦,讓當時青年學生傳抄、詠誦且至今詩壇無法超越的一首愛情經典詩篇!

請與我一同賞析經典

附原文: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吹過,

我們都相互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別名龔佩瑜,福建泉州人。中國朦朧詩歌的先驅倡導者,1979年發表處女作《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引起注目,獲1970—1980年全國中青年詩人優秀新詩獎。《致橡樹》是她的經典之作。

【作品賞析】

《致橡樹》全詩以象徵、比興、擬人、排列、錯幻等藝術手法,將詩的單一形象變為多層次的立體呈現,讓整首詩披上了一層朦朧藝術色彩和超現實的唯美想象,給人以獨特的審美體驗。

《致橡樹》這首朦朧的愛情詩,語言和意象鮮活,主旨明晰。全詩歌頌了那種不卑不亢至真至純至美的愛情,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曾激發無數的年輕人嚮往愛情、相信愛情。

《致橡樹》詩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心儀主體,將細膩委婉和英勇無畏的個性構成鮮活對比與視覺衝擊。它表達的愛,是純真的、炙熱的、且是高尚的,偉大的。曾經撥動著無數少男少女的心絃,令愛痴迷。

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追求一種獨立、平等而不是附庸、寄生的愛情觀!也摒棄了那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烏託幫"式愛情!她所追求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並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著,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那是一種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人用堅定深刻細膩的筆觸為“終身相依"定義:“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真正的愛情,當然應同甘共苦。他們表面上“彷彿永遠分離”,實質上卻根葉糾結,“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裡:/愛——/不僅愛你的偉岸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詩到此,戛然而止,卻讓愛又迴歸到現實中!給人無限的憧憬的想象,滋生令人遐想及神往

詩言情,歌詠志,這正是這首詩歌撩動情弦的獨特藝術魅力。


書卷詩意時光


中國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楚辭”“漢魏樂府”到“唐詩”“宋詞”“元曲”,從元明清詩詞到近現代當代詩詞,哪個時期、哪個階段沒有“最美”的詩詞呢?誠如清人趙翼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楚之《離騷》、《天問》、《《九歌》、《九章》,司馬遷謂之“與日月爭光可也”!與天地共存,跟日月爭輝,能說不是“最美”的詩詞嗎?那種豐富的想象、濃烈的抒情、瑰麗的意境,難道不是“最美”的詩歌嗎?屈原不僅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先河,也潤澤了千百年來歷代愛國的詩人們的心靈,當然也包括了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李白毫無誇飾地指出:“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何其妥也!

“漢魏樂府”中的《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前人稱之為:“樂府雙璧”。前者寫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悲劇,後者寫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女英雄故事,從敘事與抒情,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的高度看,都達到了五言敘事詩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不是那個時代最美的詩歌嗎?它為敘事詩的發展與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後世長篇敘事詩的創作提供了成功的範例!這難道不是“最美”的詩歌麼?這也是我熱愛它們的根本原因。

唐代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人才輩出燦若星河,詩詞歌賦多如牛毛。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貧民百姓,都擅詩會詞。流傳下來的詩人,有名可考的就有兩千三百餘家;流傳下來的詩詞,眾人可見可讀的就有四萬三千餘首。這其中影響深遠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創作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詩篇。如李白的《蜀道難》、《難路難》(三首)、《將進酒》、《登金陵鳳凰臺》、《夢遊天姥吟留別》等,均可稱之為“最美”的詩篇!那種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誇張、瑰麗奇特的意境、清新優美的語言,真正達到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高度!這難道不可稱之為“最美”的詩篇麼?杜甫是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典範。“筆底風雷,人間疾苦”,他以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寫下了“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赴奉先懸詠懷五百字》、《詠懷古蹟五首》等詩篇,他用如椽巨筆描繪了“安史之亂”前後唐王朝由盛轉衰的真實歷史面貌,前人稱之為“史詩”,尊稱他為“詩聖”。這些詩篇都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成為後世詩歌創作的典範,這難道不是“最美”的詩歌麼?白居易是繼李杜之後,又一位卓有成效的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大詩人,他的“諷諭詩”、“閒適詩”裡都有不少堪稱“最美”的詩篇:如《秦中吟》(十首)、《琵琶行》、《長恨歌》等詩篇,都是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典範,難道不是那個時代“最美”的詩歌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前人稱之為“孤篇蓋全唐”,這是不無道理的。他將情與景完美融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聞一多先生所說的“音樂美、色彩美、建築美”的“三美”高度,產生了永不衰褪的藝術魅力!……

與唐詩比肩的是宋詞,它別開生面、開宗立派,出現了以柳永、秦觀、歐陽修、晏殊、李清照等人為代表的婉約詞派和以蘇軾、辛棄疾、岳飛、張孝祥為代表的豪放詞派;各派都創作出許多堪稱“最美”的詞章!“楊柳岸,曉風殘月”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分別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是“最美”宋詞的見證!我愛婉約詞的纖穠溫婉、含蓄雋永、纏綿悱惻、清新秀美,也愛豪放詞的大氣磅礴、雄渾悲壯、粗獷豪邁,其中都有許多堪稱“最美”的詞章!……

元明清三朝,各朝有各朝的特點,各朝有各朝的代表詩人和代表作品,其中也有不少堪稱“最美”詩詞的作品,恕不詳例作釋。“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風起雲湧的近現代和當代中國,詩人輩出、繁星燦爛,在眾星拱月中,最燦爛耀眼的就是那顆北斗星一一毛澤東!他的詩詞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偉大歷史進程的光輝記錄,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壯麗史詩”。他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完美地統一起來,創作出眾多無與倫比的輝煌詩篇!他的《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水調歌頭·游泳》、《採桑子·重陽》、《西江月·開岡山》、《浪淘沙·北戴河》、《念奴嬌·重上井岡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等,那一首、那一闕不是“最美”的詩詞呢?我酷愛它們,就因為它們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和本質特點,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強烈的個性,並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這難道算不得“最美”的詩詞麼?

“青山遮不住,畢競東流去”!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詩歌創作也在不斷地創新與提高之中,中國“最新最美”的詩詞篇章,也許正在人們的深沉思考與奮發努力的創作之中呢?我殷切企盼它的出現與到來,成為我暮年最愛的詩詞篇章……











湘浦凡夫


我喜歡的詩詞很多,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蘇東坡的《赤壁懷古》,李白的《將進酒》,岳飛的《滿江紅》,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鈴》,陸游的《釵頭鳳》,舒婷的《致橡樹》等等,這些詩詞都是在學生時代背誦會的,幾十年過去了,依然記憶猶新。

要從眾多喜歡的詩詞中選擇一首最喜歡的確實很難,如果必須選,那就選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創作的一首詞。

該詞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展示了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抒發了詞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下部分重點評論了中國歷史上被人們公認的幾位有重大成就的帝王,但在領袖的眼裡,也不過如此,“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抒發了無產階級要做世界真正主人的豪情壯志。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於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

 特別是最後一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堪稱為點睛妙筆。‘’這震撼千古的結語,發出了超越歷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壯志,展示了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流露了對光明前途的無比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載,那一刻洞悉未來,那一刻豪情萬丈,那一刻傲視古今。‘’

《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於1936年2月所作。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這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



永不言敗0412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最美。

美在何處?

首先,美在環境。一場秋雨過後的傍晚,青山特別蒼翠, 天氣格外涼爽。描繪秋日薄暮之景,突出山居環境,山雨初霽,幽靜閒適。你彷彿可以呼吸到雨後的新鮮空氣。

其次,美在風景。皎皎明月透過鬆林灑下清輝, 你沐浴在月輝之中,涼爽。清泉輕輕地在溪石上潺潺流淌,你聽到泉水叮咚作響,悅耳。 視聽結合,描寫出一幅清幽明淨的圖畫,令人心曠神怡。



再次,美在生活。忽然,竹林喧響,那是洗衣姑娘談笑歸來,銀鈴般的笑聲,是以聲襯靜。蓮葉輕搖,想來是漁夫在盪舟撒網,以動寫靜。人們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生活得簡單快樂……多麼和諧美好的生活圖景!




山居之地,清新,清淨,遠離俗世,洗去塵囂。有環境美,景色美,人情美,生活美。春景已逝,秋景更佳,既然這裡這麼美,那麼遊子自可留連徜徉,自可逍遙隱居,過上那種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

這首山水田園詩,是王維的代表作。在詩情畫意中寄託詩人的高潔情懷,喜歸自然,不願同流合汙;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厭惡官場,嚮往山水田園。此詩表現出詩人閒適恬淡的心境。


融融118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毛主席一生寫了無數的詩詞,篇篇都是精典,這首憶秦娥·婁山關是我最喜歡的,喜歡他對深冬初春的貴州山區的描繪,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十八個字把貴州深冬初春的景色描寫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喜歡他用八個字: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描繪出了紅軍行軍隊伍的悲壯和頑強。更喜歡: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雄心壯志,豪邁奔放。

用蒼涼的環境,襯托紅軍隊伍的悲壯、頑強,用紅軍隊伍的悲壯頑強直抒岀從頭越的豪邁,這就是我深深喜歡的原因!


user5303762286193


喜歡李之儀的《卜算子》李之儀是北宋的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他早年師從於范仲淹次子範純仁,後來又在定州跟隨了蘇軾,拜入蘇軾門下。蘇軾和李之儀亦師亦友,在蘇門弟子中,李之儀的文采不算是很高的,比黃庭堅比秦觀都差,但唯獨他寫的一首詞,讓蘇門中人紛紛唱和,這首詞非常精彩,可謂千古絕句,寫出了人世間最美、最痛的愛情。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宋 ·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和風味,用語明白如畫,技法上覆疊迴環,同時具有民歌的素樸之美和文人填詞的構思新巧之美。兩個有情人隔著一條江,喝著同樣的水,卻因相隔兩地而不能相見。此情則如江水一般長流不息,此恨一如江水綿綿,終無絕期,只是希望兩個人心意相通,能夠像江水連綿不斷一樣,彼此不相負。這首詩的語言簡單、直白、易懂,構思巧妙,意境深遠,耐人尋味,但是表達的情感細膩、真摯、動人。有一種超越時間、空間的愛情永恆之感,一如江水之永恆。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開頭兩句,就表明了兩個人之間的距離,重疊復沓的句式,加強了傷感的的味道,彷彿可以感觸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與嘆息。一種無形的思念襲面而來。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句頗為巧妙,中間隱藏了故事的情節,沒有說明不見的原因,令人遐想,引人揣度。頗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意味,能夠同飲長江水,也能適當緩解相思之苦吧,只是這種共飲又增添了思念之情,真是欲罷不能!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何時已”這樣的語言,這是一種無力又深情的吶喊和告白,一方面,希望水流停止情感消失,另一方面,客觀規律又不可能讓水流停止,這是無力的。但是又表達了自己的深情,江水不止情感不休!愛情是永恆的,像江水一般。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既然感情不能停止,那麼只能祈求,希望對方的心意也和自己一樣,希望“君心似我心”,定不負我相思之意。這樣一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為雙方的期許,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恆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在的感受。

有人說這首詞是李之儀寫給妻子的,也有人說這只是他用民歌的方式寫的一首詞,但是無論如何這首詞都成了永恆經典,相信沒有真實情感的人很難能寫出這樣的愛情絕唱!悠悠長江水在詞裡既是雙方被阻隔的天然障礙,又是兩人遙寄相思寄託情感的天然載體。既是相思情無窮恨的觸發物,又是雙方永恆的愛情的一種見證。

這首詞的絕美之處還在於傳達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哲學思考,兩個人不能見難道只是被江水阻隔嗎?也許這就是來自兩個時空的人呢,我們與千年前的詩人通過詩詞相遇,難道不正是這種含義嗎?只是長江水換成了詩人的作品,詩中的“我”成了千千萬萬個讀者。這也是這首詩的意境之美,不僅是愛情的永恆,更是歷史的永恆。

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長江隔岸的“君”,那是從時間長河中浮出來的打動靈魂的人或事,即使相距萬里相隔數年,也可以通過永恆的歷史長河,彼此共鳴。



草夕寸品文史


最美妙的聲音是來至天籟之音

媽母

那是世間最動親的聲音來至羔羊的跪乳

孃親

白雲的白白不過孃親的銀髮

太陽的熾熱

比不過媽媽愛子愛憐的心

兒行遠方母擔憂

千叮嚀,萬囑託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孃親啊孃親

趁著三月的春風

趕逢冬季兒身上的棉衣

趁著如水的夜色

麻繩吱吱地響

明日的鞋底

送兒出村口

站立成一個永久的墓碑

任憑山花爛慢

小鳥在肩頭啾啾



初心未改1234


我最欣賞的詩詞是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舊亭臺上,晏殊,翩翩而至,眉宇間略帶淡淡哀傷。頭頂,霧靄朦朦

腳下,朔風凜凜。八角石桌上一杯殘酒,盛滿多愁善感的詞句和西天血紅的夕陽。

年復一年,燕去燕歸來。千百年來有誰讀得懂,大自然的詩情畫意。忽一日,晴空萬里。她走出小園,踏萬水千山。驀然回首,庭前花開花落任她把玩,天邊雲捲雲舒任她賞析。

昂首擎過酒杯,舊曲新詞連同苦短歲月,一併入腹,人生從此獨自徘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