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乾隆兩徵準噶爾,清末和民國時的西北邊疆會怎樣?

凌毅清


很可能變成俄國的土地或是成為斯坦國。

歷史上中原王朝往東南的擴張是非常順利的,自然環境好,漢人文化程度高、生產力先進,很快就能紮根下來,並快速繁衍,依靠人數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但往西北的擴張和移民總體上來說是失敗的。

定居民族無法適用遊牧生活。移民實邊必須依靠內地大量輸血,所以中原王朝盛世時經常能統一西北,但國力一旦衰敗就會立刻失去西北,比如安史之亂後,西域一丟就是上千年,直到乾隆才擊敗準噶爾才重新收復。

乾隆收復新疆長期以來被視為平定準噶爾之亂後的“嫁妝”。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界限,天山北面是茫茫草原。這裡是遊牧民族的天下,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崛起一個強大的部族,匈奴、突厥和蒙古人是典型的代表。

南疆多為沙漠,沿著塔里木盆地上零星的分佈著若干個綠洲。綠洲生態脆弱、且分散,在沒有適宜乾旱地區發展的“伊斯蘭教”傳入前,南疆民族不懂得如何聯合起來成為一個強大的政權。

北方遊牧民族全民皆兵,武力強盛,但遊牧經濟無法支持大規模戰爭所需的戰略物資。他們在還沒有強大到能夠入主中原前,通常會越過天山,用逐個擊破的方式征服南疆,然後將南疆當成戰略後方。準噶爾的噶爾丹征服南疆不過是複製成吉思汗的成功經驗。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西北是否穩固,主要取決於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鬥態勢。漢朝和唐朝能把匈奴和突厥趕到中亞,他們委任幾個官員帶幾千官兵就能完成對西域的統治。明朝不能把蒙古徹底打趴下,就無法對西域實行有效的統治。

準噶爾汗國被認為只北方遊牧民族的“迴光返照”,因為當時火器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部隊。蒙古人的弓箭雖然暫時沒有落後火器太多,但遊牧經濟是註定無法供應現代火器戰爭的。

準噶爾的部隊也裝備了大量火器,但主要來自沙俄的支持,被稱為“包沁”的炮手也來自中亞穆斯林。這說明當時準噶爾汗國在科技上已經落後於同時期的大清、沙俄和中亞的穆斯林。

如果乾隆沒能在準噶爾內亂之際將其滅亡,並鞏固了中原王朝在新疆的統治,有可能永遠也無法收回。因為準噶爾必然會被科技和文化更先進的沙俄,或是沙俄支持的中亞穆斯林國家打敗。那時候西北成為沙俄或是斯坦國將是大概率事件。


史料不輯


如果沒有乾隆兩徵平定準噶爾,後來的西北邊疆地區很可能會遭沙俄毒手,或者成為和那些斯坦一樣的。當然歷史不能假設,或許乾隆的後代出個更厲害的皇帝也不一定,但是時間不等人。

1755年,清軍兵分兩路征討準噶爾汗達瓦齊叛亂,戰爭進行的比較順利,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叛亂。平叛期間,創造了清軍作戰史上的一個奇蹟,阿玉錫等率22騎突襲達瓦齊叛軍大營,直接導致叛軍崩潰。

戰後,立下大功的阿玉錫受到乾隆的嘉獎。戰前投誠清朝的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也因參與清軍平叛,給清軍帶來了大量關於準噶爾部的情報,受到乾隆的獎勵,被封為輝特汗、雙親王,拿雙倍俸祿。但是雙親王、雙倍工資也根本滿足不了阿睦爾撒納的野心,他投靠清廷不過是想借助清軍的勢力,打敗政敵達瓦齊,從而使自己獨霸厄魯特,成為統領四部的大汗。

但是起初乾隆並不知道阿睦爾撒納的野心有如此之大,所以平定達瓦齊以後,冊封了厄魯特四部的四位汗王,以為萬事大吉只留下班第、鄂容安和薩喇爾等人,率領五百清軍坐鎮,大軍就班師了。

阿睦爾撒納,本是厄魯特輝特部臺吉,不過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外孫。他先是幫助達瓦齊奪取汗位,而後壯大自己的實力和達瓦齊分庭抗禮,結果在內訌中不敵對手,就率部投靠清廷。清朝平定達瓦齊叛亂,正好合了阿睦爾撒納的意。

1755年,在清軍大部隊前腳剛走沒兩個月,阿睦爾撒納就公開反清,襲擊伊犁,清朝留下的守將班第、鄂容安兵敗自殺,薩喇爾被俘。乾隆大怒,於第二年正月,派定西將軍策楞和副將哈達哈率軍進伊犁平叛。

大軍兵分兩路,西路軍由策楞率領,從巴里坤出發,北路軍由哈達哈率領,從烏里雅蘇臺(位於今蒙古國的扎布汗省)出發。玉保率西路先鋒中了叛軍緩兵之計,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清軍得伊犁空城。

阿睦爾撒納之所以逃亡,是因為乾隆在其反叛之初通過大封特封厄魯特各部首領,使得叛軍內部被分化。不少首領開始倒戈,攻擊阿睦爾撒納。再加上趕來的清軍,擺在阿睦爾撒納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條,好漢不吃眼前虧,先溜再說。

策楞、玉保因貽誤戰機被撤職查辦,達爾黨阿接替策楞為定西將軍,兆惠威副將進駐伊犁。和俄國暗中勾結的阿睦爾撒納在冬天偷偷潛回塔爾巴哈臺(今新疆塔城地區),收集黨羽、殘部自立為汗,並向沙俄求援,條件就是永遠臣服沙俄。兆惠在鄂壘扎拉圖(今新疆烏蘇西)大敗叛軍宰桑達什策零部。

1757年,為了徹底平定阿睦爾撒納叛軍,乾隆再次調集七千清軍至巴里坤,定邊將軍成袞扎布、定邊右副將軍兆惠各領一軍,兵分兩路殺向伊犁。清軍一路追擊,阿睦爾撒納不敵,再次逃往哈薩克。哈薩克汗阿布賚迫於清軍的威勢,欲擒阿睦爾撒納獻給清軍,未能成功。阿睦爾撒納逃往沙俄,但是過了兩三個月就因得天花而病死在沙俄。

其實,1745年噶爾丹策零死後,準噶爾內部為爭奪統治權內亂不止,已經有不少首領不堪忍受率眾歸附清朝。沒有像噶爾丹、噶爾丹策零這種強力的人物,準噶爾已經不是鐵板一塊。在1755年準噶爾達瓦齊叛亂被平定前,準噶爾達什達瓦部宰桑薩喇爾1750年率眾投清;1753 年杜爾伯特部首領策凌、策凌烏巴什、策凌孟克投清;1754年噶爾烏梁海庫木降清。

照這樣的節奏,即使乾隆不對達瓦齊、阿睦爾撒納窮追猛打,假以時日準噶爾也會不攻自破。不過這樣太慢了,乾隆等不起。1955年乾隆已經44歲了,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年活頭,而且一旦出現無能的子孫繼承了皇位,清朝出現衰弱的跡象,準噶爾絕對不會錯過入主中原的良機。

另外,在阿睦爾撒納死之前,乾隆皇帝曾派使和沙俄交涉,讓其交出叛首阿睦爾撒納,但是被沙俄拒絕。沙俄本就和阿睦爾撒納一直勾勾搭搭,其目的顯然是覬覦我新疆地區的廣袤土地。在沙俄看來,阿睦爾撒納是非常有利用價值的,可以通過他來實現他們侵佔新疆的目的,到手的肥魚怎麼可能交給清朝?

當時沙俄徵忙於侵佔中亞地區,一是騰不出手來,要不然早就有對新疆所行動了。何況在康熙時期沙俄就曾對我外東北地區進行殖民侵略,為此還和清朝於1685年-1686年打了兩次雅克薩之戰。和沙俄勾搭的噶爾丹乘機發動叛亂,迫使清朝為避免兩線作戰不得不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暫時穩住沙俄。

乾隆是個有作為的帝王,對沙俄的野心非常清楚,為了大清江山社稷,必須以雷霆手段解決準噶爾的問題,若不趕快解決,等沙俄從中亞騰出手來摻和進來,想再要解決就更困難了。

好在阿睦爾撒納得天花死了,沙俄順水推舟將其屍體送還清朝。

至此,對清朝造成巨大威脅、困擾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長達六十七年的準噶爾部,終於被徹底平定,而後乾隆就命人繪製新疆地區的詳細地圖,將之納入帝國掌控之中。可以說,乾隆十大武功裡,平定準噶爾具有深遠的意義。

若不是乾隆反應迅速,以雷霆手段平定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等叛軍,說不定新疆早已遭沙俄毒手。可惜的是晚清腐敗無能,西域還是有大片領土被沙俄給侵佔了。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既然是如果,那麼就不存在什麼必然性。

要知道,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滿清(後金)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明清屬於內部戰爭,那麼請問,準格爾是不是內部戰爭呢?蒙族也是中國人,既然如此,又說什麼沒有乾隆,西北邊疆就會丟失變為俄國的呢?人家也是中國人,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對不對?不過沒有收復的話,這片地區就在中國之外了,那它到底還是不是中國人呢?真是頭疼。

歷史上的中原王朝在最初的時候是向西擴展的,無它,東邊是大海,只有向西擴展,所以從漢朝開始,中原王朝就掌握了西域,新疆這片土地就已經歸屬了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開疆擴土,一直到了唐代。

但是,由與時代的侷限性,通訊和交通的不便,中原王朝對西域採取的是設置漢郡以漢人管理,設置少數民族酋長管理的少民州府來自治,在此之上,總設都護府進行管理。

在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這些邊遠地區的區域是十分臣服的,但當中原王朝衰弱的時候,這些區域則就會選擇遠離中央政府,自立或者豎起叛旗。

唐滅亡以後,西域一直處在和中原政府隔離的狀態下,直到清朝收復新疆,這個時段是清朝最為強的時代。

然而問題既然問了,如果沒有乾隆收復。那麼會不會有別人收復呢?比如某些所謂清朝帶來了新疆,蒙古,西藏,東北,臺灣等嫁妝,沒有清朝就沒有現代中國的言論,你們怎麼能知道別的時代做不到收復呢?想想在漢朝就可以將其納入版圖,那為何別的時代又做不到呢?

對清朝來說,乾隆收復新疆,正是他處在好時候,康熙窮兵黷武,將國庫揮霍一空,雍正上臺後懲治貪官汙吏,執行新政,火耗歸公等政策,累死累活積攢了一大批錢,這下乾隆就有了用武之地,乾隆能收復新疆,錢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時代的進步,武器的跨代,都也是一個方面。當年漢族王朝能夠平等西域將其納入版圖,如果換了乾隆時期是漢人的王朝,一樣能將其納入版圖。

當然,如果說到清朝乾隆時期沒收收復的話,後邊就不好說了,從乾隆,嘉慶開始,歷代清帝均是資歷平平,好在也是乾隆有錢有人,否則越往後就越不好說,如果乾隆沒有收復的話,這片地區恐怕很快就會被沙俄吞併,或者成為沙俄的保護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