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門前掛個“精準扶貧戶"的牌子,戶主卻感到光榮,你怎麼看?

希望好運4




西門觀點:視貧窮為光榮,精準扶貧也可能扶出個別等靠要的懶漢。

先講個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例:

前很多年的事。有個縣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後來來了一位一把手,為了證明他的能力,便向國家謊報財政收入,被摘掉了貧困縣帽子。

然而,這一摘不要緊,由於沒有了國家對貧困縣的轉移支付,連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工資發不起了,甚至連政府機關辦公用品都買不起了。

首先是吃財政飯的官員們不高興了,工資拖欠發不了,怨聲載道,明裡暗裡罵娘。後來這個一把手就被調走了。

接任的新一把手勝任伊始,就開會宣佈,新的領導班子的首要任務就是把貧困縣的帽子再要回來。經過不斷努力,貧困縣的帽子終於又要了回來。



於是,就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大會,熱烈祝賀我縣又被評為國家級貧困縣,大家對新來的領導給予高度的評價。這也被傳為一段笑話。

題主所說的貧困戶門前掛個‘’精準扶貧戶‘’的牌子,戶主感到很光榮應該與上面講的官員們屬於同一種心理。視貧窮為光榮。

視貧窮為光榮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普遍心理,但那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問題,那是文革特殊時代造成的奇葩心理和觀念,誰最窮誰就最革命也最光榮,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正是那個時代最響亮的口號。

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也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貧困戶貧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無論是哪種原因,總不是光榮的,精準扶貧是國家對貧困戶的關心,應該借國家政策的優惠,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擺脫貧困,而不是視為光榮,暗自高興,坐享其成,不努力改變貧困,而是坐等國家扶貧,完全靠國家扶貧過日子。

當然,農村還有一些假貧困戶,通過不正當手段搞到精準扶貧戶指標,認為自己有本事,在村民面前炫耀,把無恥當光榮,遲早會被撤銷貧困戶的。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我們也是貧困戶,也是掛著一個精準扶貧的牌子,公共的就不說了,有一項是給扶貧雞一家90只,家家戶戶的都只剩五六隻,還專門給他們買了飼料,蓋小房子,浪費了很多糧食,一天早上起來就死好幾只,那個雞不會自己去找食物,整天呆院子裡跟在人後面。還有一項是教育補助6000,但是我弟弟讀書都讀完了沒有拿到一分補助。異地扶貧搬遷,我父母和我弟弟都不願意搬,天天做思想工作,後來我爸爸被他們說得動心了就報了名,我們是少數民族,老一輩的很少有人會說普通話,而且出去城市什麼都要錢。也有一些搬出去的,在樓道里殺豬,在房子裡燒火吃燒烤,天天賴在醫院,因為別人不想搬,天天動員別人搬遷,房子也是簡單裝修,水電都不通。我大伯耳朵聾,還有肢體上的一些殘疾,精神上也有問題,但是從來沒有領過什麼補助,今年才半的殘疾證。修路把我們的地挖了很多也沒有什麼賠償,那個倒無所謂方便大家,低保什麼的也沒有。醫藥費也只是住院的時候才報,只是門診開藥那些根本不會報。現在我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如果搬到城裡了就會回不來,宅基地就沒有了,所以貧困戶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名字。


賣片的Q2735979885


我家屬於那種理財比較保守的,一直想在沿海買房,加上老家一直三層小樓就一直沒在縣裡買房。精準扶貧的時候我們村有五個名額,除去沒車沒房的,我家也算一個名額。當時扶貧幹部看我家房子蓋的很氣派裝修也很好,還專門派幹部瞭解了好幾次。以前家裡每次去醫院診所開的單據我爸媽都有保留,厚厚一疊拿出來也就搪塞過去了。第一年的時候我家四口(我媳婦是城市戶口不算扶貧對象)一共領取兩萬多補助,至於國家免醫保,送米送油的那點小錢就不算了。第二年一次性補助了4.8萬,還加了個在本市在醫院看病醫療費全免的優惠。說實話,直接補助錢還不如看病全報銷實在。第三年我家就到預定脫貧的最後一年,國家補助18萬在市裡買房就業,還有一個持續幫扶的基金,每月大概有八百補助,持續3年。說實話扶貧這幾年我家生活情況的確有了很大改觀,我爸媽以前那麼多年一直背井離鄉在外地打工,祖祖輩輩一直勤勤懇懇種地繳公糧為國家也做了不少貢獻,所以扶貧我們也覺得是理所應當的,並沒有羞恥感。國家能靠拆遷造就一大批富人,為什麼到幫扶農民就要惹起那麼多爭議。


啦啦啦啦啦小當家


貧困戶門前掛個“精準扶貧戶”的牌子,戶主卻感到光榮,你怎麼看?

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只要勤勞能幹的人,都不會把日子過得太差。我個人認為被評為貧困戶是一件恥辱的事情,除非家裡有特殊情況或重大疾病等家庭之外的。可有些人不但不感到恥辱,反而以榮為傲,這裡面是有一定原因的。

現在被評為貧困戶,也就是建檔立戶,也就意味著有好多好處。國家就會在經濟和物質上給予一定的幫助,發放種雞、種豬、種糧、化肥等以脫貧發家致富,每逢節日,過年都會發放一定的慰問金,在建房生產,看病就醫,孩子上大學等方面都有優惠政策。國家政府都會對你噓寒問暖,所以有人爭當貧困戶,被評為精準扶貧戶而感到光榮。

貧困戶造成的原因有兩種,就是貧於窮。貧即是窮,但窮的定義就不一樣了,談一下我的看法以下。

我認為貧是可以通過國家的幫扶摘掉貧困的帽子。因為這些家庭確實是遇到了困難,家裡患有重大疾病的,癌症,白血病,殘疾,癱瘓等常年用藥物維持生命的家庭,還有五保戶。

有些人窮是有原因的,四肢健全但好吃懶做,整天想著政府來幫貧,不外出打工,在家守著一畝三分地,就像一灘爛泥一樣扶不起來,說白了就是自甘墮落和懶。當然,國家知道現在有少數農民懷揣著好吃懶做的思想,只想領補貼不願幹活的人。不符合國家扶貧標準的貧困戶和那些屢次扶貧不願意好好工作脫貧的,這樣好吃懶做的國家也不會養著,貧困戶的資格也會取消。

扶貧是為了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和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在2020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怒江F


當一個人真是窮人時,說話沒人當回事,找媳婦找不下,辦事去又沒人看起,辛酸的很。他們往往為了面子,背後吃的差穿的差,人面上總要吃超好穿超好,故意給別人張揚顯擺一回,撈回窮面子,告訴周圍人,他不窮而是超富,生怕別人用鄙視的眼光看他。當然周圍人更是背後說,別假裝顯富了,再裝也是窮鬼一個。但對一個真富人就不一樣了,實力在那擺著,他們不怕別人說他窮,沒必要虛偽,相反不在乎穿普通衣服,吃頓粗茶淡飯,即使這樣,別人只會說他低調,大魚大肉吃膩了,是改善生活,不是真吃穿不起。


其實,當下的有些精準扶貧戶,也是這種心理,以前是真窮,窮怕了,生怕別人說他窮,戴上窮帽就覺得傷自尊,傷面子,主動努力摘窮帽子。而現在是真不窮了,而且價值觀不正確,即使掛個精準扶貧戶的牌子,也無所謂,實力在那放著,不怕別人說,別人也不會說。相反還能得到更多的幫扶,何樂而不為呢?

精準扶貧,在物質方面扶貧時更要注重精神上的扶貧,扶他們自強,扶他們自尊自愛,幫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力更生。授之以魚時,更要授之以漁。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脫貧。



思修遠之


現在被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能享受政府的很多優惠政策,當然感覺光榮。不勞動就有收入誰不高興呢?都爭著去做貧困戶了。評不上的還罵村幹部。

大家知道勤勞能致富,所以勤快人很少有當貧困戶(也有個別)。現在農村扶貧主要扶了哪些人?

一是懶漢(不該扶,也扶不起來)。

二是殘疾(該扶)。

三是遭天災人禍致貧者(該扶)。

四是假貧困戶(關係戶、潑得兇的)(不該扶)。

最可恨的是有的貧困戶還沾沾自喜喜,整年不幹活,小酒喝起,小牌打起,大話說起。這讓勤快人情何以堪?


四季耕讀


關於農村貧困戶的確認和扶持,我在早先的回答中已經詳細作過闡述,今天也就不再重複,那次沒有很好的配圖,讓我感到非常惋惜,第二天就到他家拍了一些照片,看了真有一種難言的感覺。

國家精準扶貧,本來是一項惠民的好政策。可有些貧困戶,實在不爭氣,勤勞致不了富,生活有了困難,國家幫忙救助,我們自己要知恩,要更加勤奮。我說的這一戶,確實貧窮,但也是有妻有兒女,其他情況說起來話長。今天只講,已經在市裡分了扶貧房90多平方米的樓房,並且兒女上學免費,四口人三口享受低保。這些福利,在以往想也不敢想。由此引起村中許多人評議。現在他原先住的宅院,雜草叢生,一片悽慘象,我說過他多遍,整理一下,最起碼讓人看上去幹淨,可幾次仍然賴的不動。真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李增喜3


今天的貧困戶的確很熱門,不僅國家給予人力、物力、財力支持,而且走到哪裡把貧困戶牌子一亮,都會得到別人得不到的優惠和照顧。

貧困戶的孩子上學都會得到特殊照顧,住宿費生活費全免,看病住院醫藥費全免,憑這些優惠政策,就可以讓很多不是貧困戶的人羨慕。

在貧困戶家裡都有一個精準扶貧的牌子,上面寫著貧困原因,脫貧扶持項目,脫貧時間,政府包戶幫扶人員名單等等。

比如我看到的這家,家裡五口人,貧困原因是家裡的一個老人常年患關節炎,兒子一家有三個人每年在外打工,每年收入在十萬左右,還有一個在上大學,扶貧項目是種白果樹苗,養雞,由於是山區,家裡房子面積很大,可能有三四百個平方,有土牆房子還在用,去年新修了一棟4間兩層的磚混新房,裡外全部貼上了瓷磚,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移民安置點還有一戶住房,常年空著沒人住。

他們每年到政府那領免費的樹種,農藥,化肥以及扶助資金,政府人員每月去看一次,逢年過節都要給糧油以及錢款。

精準扶貧可以讓貧困戶快速脫貧,問題在這個精準,他們是不是真的貧困,他們需要什麼才能脫貧,財物和扶貧項目固然重要,但要讓他們自己有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精神,才更重要。





凡人農夫


本人作為幫扶責任人,連續幾年參與精準扶貧工作,以下幾個觀點,不喜勿噴:

1、隨著物質文明的提升,精神文明不升反降,道德底線不斷下探。骨氣、氣節,“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些優良傳統被好多人淡忘,而金錢、利益至上,拜金主義反而大行其道,廉恥之心寡矣!有種現象叫做“財產留子女,父母交政府,政府來養老”,戶口簿分開,從政府部門到幫扶責任人,要靠大量的工作來判別“分家致貧”的現象。

2、懶漢不懶漢,還靠鄰里看。從精準扶貧開始,到中間的精準識別,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絕大部分工作是科學有效的,但有部分致貧原因是複雜多樣的。比如有一些不是很嚴重的疾病,或者說可治癒的疾病,治好了,但發現黨的政策好,“不幹活,也管飽”,可謂“疾病好治,懶癌難醫”。 懶,不但指“四體不勤”,而且還有一種更另人無奈的懶叫做“心懶”:不願意思考、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技術培訓不去聽,先進的生產力不感興趣,吃飽就行,不求上進。

3、“升米恩,鬥米仇”。剛開始扶貧時,走過彎路,家裡舊衣物、舊電視、舊傢俱、舊洗衣機、冰箱等等,閒置無用,陸續給貧困戶送去。剛開始時,貧困戶很高興、很感激,後來居然出現“不是液晶超薄的我不要!”和“張三家的幫扶責任人都給他拿棉衣了,你給我整點兒啥?”的現象。可以說,國家不欠你什麼!黨和政府不欠你什麼!駐村工作隊不欠你什麼!幫扶責任人也不欠你什麼!幫你到什麼程度,都要學會感恩!非親非故,我們沒有贍養你的義務!

4、可以指路,決不能“揹著走”!精準扶貧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但在有效引導貧困戶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後,各幫扶主體和責任人只適合拓展貧困戶思路,鼓勵他們靠勤勞致富,決不能大包大攬。“蹲在牆根曬太陽,等著扶貧奔小康”,是堅決要摒棄掉的!道路是寬闊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大病、智障、殘疾、無勞動能力的,還是要有黨和政府的溫暖來兜底的,其他健全的還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雪舞松江


“扶貪先扶志”,“好吃懶惰可恥,勤勞致富光榮。”國家的扶貧政策是好的,對那些五保護,老弱病殘,生活不能自理等人,可以幫扶,讓他們生活上有保障。有利就有弊,有些人打著扶貧的幌子,走關係,用不正當的手段成了扶貧對象,拿著救濟款,吃喝不愁,無所事事。鄉鎮村級個別幹部混水摸魚,欺上瞞下,人情保,關係戶,數不勝數。從中,他們也得到了好處,貪汙受賄。百姓們看在眼裡,說啥的都有,扶貧扶的困慫懶杆子,打麻將,溜街道,端著茶杯,洋洋得意。有的條件很好,樓房,轎車,家裡的大學生等,這些情況太多了,他們不思進取,享受著這些扶貧政策,不以為恥,反而為榮。而那些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卻享受不到,他們都是正直,善良的人,他們沒有關係,不會上下走動打點,也沒有人情保,有的確實生活上很窮窘,住著土危房,卻享受不到。於是,農村也就有了一些諺語:貧困,貧困,越吃越困。低保,低保,越吃越日倒。希望那些吃貧困,吃低保的,努力奮進,爭取早日脫貧,讓給那些真正需要幫扶的人吧。說的不對之處,請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