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為減輕家人負擔拾荒,獨居橋洞三年,這一舉動讓人感動


曲散人盡情猶在,悲歡離合話世事,歡迎各位“小主”來到裕豐人間說。身為父母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孩子的負擔,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有些父母會選擇離開,亦或者直接選擇“死亡”。在鄭州花園路汽車北站附近的連霍高速公路一橋洞下,就有著這樣一位八旬老人,因為身患疾病。雖然治療好,但家裡也已然“見底”,為了能減輕家人的負擔,他獨自一人住在這裡,開荒種菜,拾荒為生,有時還會把要來的飯菜給其他拾荒之人。

老人叫王志記,來自河南南陽桐柏縣,已然80多歲,年輕的時候有過一段的短暫的婚姻,但因為貧窮,很快便分道揚鑣,一生沒有兒女。大約三年前,由於幹活的時候不小心,頭部摔傷導致腦震盪同時患有焦慮症,家人送他來鄭就醫。經過治療,病情有了很大好轉,生活能夠自理。

雖然病是治好了,但也花費家裡不少的錢,為了不再連累家裡的那些親戚,他拒絕了和家人一起回老家的需求,選擇一個人獨自留在鄭州,當時,他給出的理由是“為了方便去醫院拿藥”。為了生存,老人獨自到處撿廢品,然後將廢品賣了換錢吃飯,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雖然居無定所,但老人卻十分的高興,因為不在連累家人。


上年春節過後,他來到了花園路汽車北站附近的一座橋洞下住下,一邊撿拾廢品,一邊開荒種菜。慢慢的時間已然過去了三年,這三年的時間裡,老人沒有回家,除了定期的到醫院拿藥,剩下的時間就是拾荒和在這裡生活。老人說:其實回家,一個人挺孤單的,還不如自己在這裡,又可以拾荒掙錢,還可以感到不孤單。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感覺他的親戚怎麼那麼的無情?難道不管他?其實不然,老人的親戚也來看過老人多次,催他回去,他不願意。老人說“在這裡很舒服。”在老人所住的橋洞不遠處可以看到老人所種的菜。南瓜、絲瓜、西紅柿、紅薯等作物。而他種地的各種工具,有不少也是附近的人送給他的。

橋洞裡一張簡陋床,床上掛著蚊帳,長時間煙熏火燎,變得髒兮兮的,但床上的被子倒是新的。老人說,他在此生活的很自在,生活能自理,心情好了,身體也變得很硬朗,“我覺得挺好的。”


除了開荒種地之外,老人的另一個舉動還讓所有來看望他的人非常感動。由於周圍也是有著很多的流浪人員,他們大多不能自己勞動,所以老人經常把從飯店撿回來的食物讓流浪人員吃,而不少人也伸手相助給予老人關心。“心安之處即為家。”其實有的時候老人做的一些決定,雖然我們不理解,但只要他們高興就好,因為他們也想為兒女和親人減輕負擔,入了她的願,比駁了她的願會更讓他高興。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