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的棄子—巴勒斯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對於中國朋友,很容易將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混淆了,雖有一字之差,但卻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巴基斯坦位於南亞次大陸,巴勒斯坦位於中東也就是西亞。

接下來普及一下關於巴勒斯坦這個國家,準確來說是巴勒斯坦自治地區。

巴勒斯坦國,通稱巴勒斯坦。是中東的一個國家,由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兩部分組成。加沙地帶面積365平方公里,約旦河西岸地區面積5800平方公里,目前實際控制領土為2500平方公里。人口約1200萬人,其中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人口為481萬,其餘為在外的難民和僑民。主要居民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

巴勒斯坦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約旦河西岸以色列佔領區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1988年11月15日正式宣佈建國,目前是聯合國觀察員國,正在爭取正式會員國席位。

阿拉伯世界的棄子—巴勒斯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巴勒斯坦國微

阿拉伯世界的棄子—巴勒斯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巴勒斯坦國旗

2013年1月,阿巴斯簽署命令,要求將法規、公文、證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稱謂統一改為“巴勒斯坦國”。

巴勒斯坦以農業為主,工業水平很低,主要是加工業,如塑料、橡膠、化工、食品、石材、製藥、造紙、印刷、建築、紡織、製衣、傢俱等。2012年,巴工業產值約為14億美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9%。截至2013年底,巴共有各種工業企業5400餘家,外資企業僅25家。

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佈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1980年,以色列立法認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實際控制。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

阿拉伯世界的棄子—巴勒斯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國家。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各部落入侵迦南地區從而定居。

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23年,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佔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往世界各地。

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隨著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1920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西部仍稱巴勒斯坦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世紀末在“猶太復國運動”者策動下,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與當地阿拉伯人不斷髮生流血衝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美的支持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規定巴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國(約1.15萬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國際化。

以色列方面支持該決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該決議,於以建國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戰,結果戰敗,以佔領了上述決議規定的阿國地區大部分土地;另外,約旦佔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帶的258平方公里則為埃及佔領。

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開的巴第一次全國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巴解。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圍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淪為難民。

歷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為了能夠幫助巴勒斯坦奪回被以色列侵佔的領土,可謂是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不過隨著戰爭的不斷持續,沙特機已經選擇動搖了,再加上美國的施壓,使得沙特成為最早拋棄巴勒斯坦的國家。而現在在巴以邊境問題上,我們不難看出曾經那些會為巴勒斯坦出頭的阿拉伯國家全部都選擇閉嘴了,畢竟以色列的軍事力量再加上美國的施壓,讓這些阿拉伯國家不得不低頭。

阿拉伯世界的棄子—巴勒斯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巴勒斯坦

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執委會主席。

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被佔領土的巴人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巴解組織則拒不接受自治。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在巴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宣言明確巴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的第181號決議(分治決議)。巴的邊界問題留待以後通過談判解決。

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秘密談判之後,以巴簽署了和平協定,提出了巴自治計劃。

1994年5月4日,巴以在開羅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在加沙和傑里科實行有限自治的協議,5月12日,巴民族權力機構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結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議,巴在加沙、傑里科等地實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來,根據巴以簽署的各項協議,巴自治區逐漸擴大,巴逐漸收回並控制著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1994年5月12日,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

巴以和談目前在耶路撒冷的歸屬、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迴歸、巴以邊界劃定等棘手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衝突仍在繼續。

2007年6月,哈馬斯在同法塔赫的衝突中奪取了加沙地帶。此後,兩大派別各自為政。其中,哈馬斯佔有加沙,而法塔赫則管治西岸,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監督。

巴勒斯坦從1974年11月開始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實體。當時,巴勒斯坦在聯合國的活動是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的名義進行的。

阿拉伯世界的棄子—巴勒斯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聯合國總部,阿巴斯接受與會代表的祝賀。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後,聯大於同年12月15日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內正式以“巴勒斯坦”的名稱代替原先使用的“巴解”的稱謂。

儘管巴宣佈建國得到聯合國絕大多數會員國承認,但它不是聯合國正式會員國,沒有投票表決權,只具有觀察員地位。巴勒斯坦國自宣佈成立以來,巴勒斯坦及阿拉伯國家多次要求聯大會議將巴勒斯坦聯合國觀察員地位提升為會員國地位,但均遭到以色列和美國的堅決反對

1997年12月,阿拉伯國家根據中東和平進程出現的新情況,又正式向聯大提出決議草案,要求將巴在聯合國的地位提升為僅次於正式會員國的無投票權會員。

1998年7月,聯大以壓倒多數票通過決議。雖然該決議沒有完全達到上述決議草案的要求,但巴在聯合國的地位得到提升。

2010年9月初,巴以和談重啟不久即告中斷,巴隨後決定以尋求加入聯合國這一外交策略來推動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2011年9月23日,巴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遞交申請,尋求成為第194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因美國和以色列反對而未能獲得安理會支持。

巴勒斯坦國在二戰後從未取得聯合國的正式承認。可是巴一直堅持建國運動,2011年以來也積極推動入聯。

按規定,作為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相關提案首先要在安理會獲得通過並向聯大提出建議,此後還要獲得聯大三分之二的會員國同意。按聯大現有192個會員國計算,巴想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需要獲得至少128個國家的支持。

2011年6月,巴常駐聯合國觀察員曼蘇爾稱,已有近120個國家表示將支持巴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加入聯合國。

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投票通過關於巴勒斯坦以成員國身份加入該組織的提案。這是巴首次獲准以成員國身份加入聯合國機構,也為巴最終加入聯合國提供了一個有利因素。

2012年9月,巴宣佈將尋求在第67屆聯大期間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11月29日聯大以138票贊成、9票反對、41票棄權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員國地位。德國作為在二次世界大戰主要迫害猶太人的國家態度是棄權。持協助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的英國表現的態度也是棄權。它的棄權理由就是說只要巴勒斯坦未來承諾它不把以色列送到國際法庭的話,他們才要投贊成票。而美國率領的以色列還有一些諾魯等南太平洋的小國,包括唯一的歐盟國家捷克則投下了反對票。

2012年11月29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人們走上街頭慶祝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

聯大決定在聯合國給予巴觀察員國地位,希望安理會積極審議巴勒斯坦2011年9月23日提交的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申請。決議還敦促所有國家、聯合國系統各專門機構和組織繼續支持和協助巴勒斯坦人民早日實現其獲得自決、獨立和自由的權利。當天,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率代表團與會。巴升格以前,唯一觀察員國為梵蒂岡。

2014年4月1日,巴方重啟申請加入聯合國機構的程序,恢復尋求聯合國的進一步承認。

2015年9月30日,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首次升起巴勒斯坦國旗。

2017年12月13日,伊斯蘭合作組織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宣佈承認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

巴勒斯坦由二部分組成,其中加沙地區位於以色列的西南部,埃及的東北部,加沙地區有40公里長的海岸線,加沙地區面積365平方公里,還有一部分是約旦河西岸地區,位於以色列的中東部,約旦國的西部,面積5800平方公里。現時巴勒斯坦由加沙地區和西岸地區組成,其中加沙地區由哈馬斯完全控制,約旦河西岸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實際控制。馬德里和會後,巴方通過與以色列和談,陸續收回了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阿拉伯世界的棄子—巴勒斯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巴勒斯坦(灰色)加沙地區和西岸地區

巴勒斯坦主要礦藏儲備有:天然氣4920億立方米、石油1.84億桶、煤1850億噸、鐵4.3億噸、鋁土7400萬噸,還有大量的鉻礦、大理石和寶石。

巴勒斯坦分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兩部分。根據巴計劃與國際合作部、1997年10月繪製的地圖,約旦河西岸分為11個省:傑寧、圖勒凱爾姆、圖巴斯、納布盧斯、傑里科、耶路撒冷、伯利恆、卡爾齊亞、希伯倫、薩爾費特、拉馬拉-埃爾巴爾省。

阿拉伯世界的棄子—巴勒斯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加沙地帶分為5個省:北方省、加沙、代爾拜萊赫、漢尤尼斯、拉法。

現時巴勒斯坦所有政府機構設在拉姆安拉市,但巴勒斯坦主張未來首都設在耶路撒冷,它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三教聖城。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目前巴勒斯坦總統府等政府主要部門均設在拉姆安拉。

拉姆安拉是巴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是巴民族權力機構在約旦河西岸的行政管理中心,市內設有阿拉法特官邸、自治政府分支機構、巴委員會(立法機構)總部、官方電視臺和電臺等重要部門。一些國家派駐巴民族權力機構的辦事處也設在這裡。

耶路撒冷是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

巴勒斯坦西部城市(現為哈馬斯控制),加沙城位於加沙地區的東北部,加沙城是加沙地區的行政中心,在靠近埃及邊境與地中海之間的加沙地帶內,通過沙丘帶上的一個豁口與海岸相通。為巴南部的重要海上門戶。曾為巴主要口岸,有陶器、食品與紡織等工業。哈馬斯多次在此與以發生衝突。

巴勒斯坦比較糾結的,有巴勒斯坦人的身份認同,也有巴勒斯坦國的名號,但是巴勒斯坦卻沒有真正有效控制的領土。1947年聯大分治計劃中劃給巴勒斯坦的領土也被以色列蠶食殆盡,以色列建國之後巴勒斯坦人卻成為流散民族,以難民的身份分散在約旦、沙特等國。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軍隊,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體系,而所謂的巴勒斯坦國家,只是浮在以色列實際控制之下的一個象徵和符號而已,最明顯的一個例證就是巴解組織前領導人阿拉法特被以軍圍困,連食物也需要經過以軍檢查,他被懷疑死於慢性中毒。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的精神象徵,即便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也無法獲得自主,更不要說巴勒斯坦的普通人了。從理論上說國家就是一種人造物,是一種虛擬的心理認同感,但這種虛擬存在的前提是有人口、有領土,有實實在在的軍隊、稅收機構等等物質存在。而巴勒斯坦恰恰缺少了這些物質存在,剩下的領土也是支離破碎。因為巴勒斯坦無法對自己的領土進行有效控制,而幾百萬巴勒斯坦人要麼流落國外成為難民,要麼成為自己領土上的囚犯。現在巴勒斯坦手中的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更像以色列控制下的巨型監獄,以色列歷史學家艾蘭·佩普說得直白,巴勒斯坦面臨的困境:一方面是外部世界的和平話語,另一方面是實實在在的被佔領現實。以色列修建了750公里的隔離牆,其中有壕溝、帶刺鐵絲網和電柵欄、瞭望塔、電子感應器、熱成像儀、無人飛行器、狙擊塔等等,如此先進的設施也只有高端的監獄才會使用。巴勒斯坦的“國土”要麼被以色列佔領,要麼被猶太人定居點撕裂得千瘡百孔,剩下的自治地區則處於封鎖和控制之下,連稅收都要以色列代徵,這樣的國家只是一種心靈寄託。時至今日,巴勒斯坦依然是一個沒有領土邊界的虛擬國家,這就是巴勒斯坦人的悲劇。

阿拉伯世界的棄子—巴勒斯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