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小小壓麵館,夫妻倆一年純掙15萬元,他們的訣竅是什麼


圖片中正在壓麵條的兩個人是夫妻兩,男人叫吳志傑,今年48歲,是個農民,家住在山西省萬榮縣上義村。妻子叫王小青,孃家是甘肅省蘭州市。蘭州的姑娘看上了山西省的小夥子,兩人於二十年前結為連理。夫妻兩於2017年2月份,在萬榮縣城開了一家小青鮮麵館。由於夫妻兩賣出的鮮麵條環保、綠色、無添加劑,口感好,因此買的顧客非常多,一天能賣七袋面的鮮麵條。一年純賺15萬元。但是這是掙得辛苦錢。

夫妻兩開的鮮麵館,主要經營的品種有:餃子皮、菜卷皮、拉條子、扯麵、旗子、刀削麵、貓耳朵、孜然面、餄餎面等。這些鮮麵條的品種都是當地人愛吃的,極為普通的麵條。他們的麵條尤其是餃子皮、拉麵、扯麵最受群眾歡迎。是他們的看家品種。

他們夫妻倆做的鮮麵條非常受當地百姓的歡迎。從早上9點到11點,下午三點到五點,來買鮮麵條的人絡繹不絕,小小店鋪裡面擠滿了人,排隊排到了店鋪外面的街道上。一天一般能賣七袋面的鮮麵條,也就是470斤的鮮麵條,每斤鮮麵條售價是2.2元—2.5元,一天能賣1100元左右,有時候多一些,有時候少一些。每天純收入大約就是400元—500元的樣子。但是要兩個人幹一天,掙得就是辛苦錢。


夫妻兩自從開了小青鮮麵館,就沒有睡過囫圇覺。每天凌晨四點就要和麵、壓面,一直到下午七點,才能賣完一天的麵條。清洗完和麵機、壓面機和其他設備,就到了晚上八點鐘。一天就要幹16個小時的活。特別是到了早上和下午賣麵條的高峰,夫妻兩幾乎是跑步工作。

妻子王小青的孃家在甘肅省蘭州市,兩年來,他們夫妻倆忙得沒有時間看望小青的孃家親人。小青的父母只好來萬榮縣看望自己的女兒。他們一年365天,就要在鮮麵館幹上363天,每年只能是正月初一、初二休息兩天,初三就要幹活了,一直要幹到臘月月盡,因為大年三十多數家庭要包餃子,需要大量的餃子皮。

他們的鮮麵館的所有面條,只加食鹽,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添加劑。這就是他們的麵條受到百姓歡迎的主要原因。他們所用的麵粉,都是用優質小麥生產的。首先保證原料沒有添加增白劑等添加劑,才能保證自己的產品從根本上解決沒有添加劑的問題。他選用麵粉有兩條原則,一是沒有添加劑,而是適合自己做鮮麵條。


吳志傑和妻子的鮮麵館之所以受到當地群眾的好評和歡迎,主要原因是群眾覺得吃這家鮮麵館的麵條放心。夫妻兩也承諾,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大家說,這家鮮麵館的麵條吃起來和其他的口感不一樣,口味純正,就像是過去家裡做的麵條的味道。大家歸結為不用添加劑的鮮麵條大概就是這種口味。

吳志傑夫妻兩是遵紀守法的模範戶,他們經營的各種證照齊全。他們明碼標價,分量很足,從不欺騙消費者。他們是工商局、食藥局的放心單位。店裡的衛生條件好,店面整潔,每天花在清理和麵機、壓面機和其他用具上的時間要達到一個多小時。

由於他們的生意十分好,賣麵條的時間好多人要排隊買鮮麵條。一些距離他們門店很遠的地方,如南解村、西賈村等當地的村莊,雖然離鮮麵館要五、六里地,農民還是騎著電動車來這裡買鮮麵條。為了能採訪夫妻兩,我還是選擇了顧客不買麵條的時候來採訪夫妻兩。這些照片拍攝的時候是下午兩點半鐘。


夫妻兩一年只能停業兩天,一天工作16個小時。一天賣七袋面的鮮麵條。到了當地百姓吃麵食的節日,如:臘八、冬至等節日,一天要賣十袋面的鮮麵條。雖然一年掙到了十五萬元,但是這都是辛苦錢、血汗錢。夫妻兩的勞動價值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夫妻兩非常的高興。請關注頭條號“解福昌123”,你將會看到更多的百姓和三農故事。#今日頭條攝影大賽#、#最有意思的鄉村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