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小小压面馆,夫妻俩一年纯挣15万元,他们的诀窍是什么


图片中正在压面条的两个人是夫妻两,男人叫吴志杰,今年48岁,是个农民,家住在山西省万荣县上义村。妻子叫王小青,娘家是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的姑娘看上了山西省的小伙子,两人于二十年前结为连理。夫妻两于2017年2月份,在万荣县城开了一家小青鲜面馆。由于夫妻两卖出的鲜面条环保、绿色、无添加剂,口感好,因此买的顾客非常多,一天能卖七袋面的鲜面条。一年纯赚15万元。但是这是挣得辛苦钱。

夫妻两开的鲜面馆,主要经营的品种有:饺子皮、菜卷皮、拉条子、扯面、旗子、刀削面、猫耳朵、孜然面、饸饹面等。这些鲜面条的品种都是当地人爱吃的,极为普通的面条。他们的面条尤其是饺子皮、拉面、扯面最受群众欢迎。是他们的看家品种。

他们夫妻俩做的鲜面条非常受当地百姓的欢迎。从早上9点到11点,下午三点到五点,来买鲜面条的人络绎不绝,小小店铺里面挤满了人,排队排到了店铺外面的街道上。一天一般能卖七袋面的鲜面条,也就是470斤的鲜面条,每斤鲜面条售价是2.2元—2.5元,一天能卖1100元左右,有时候多一些,有时候少一些。每天纯收入大约就是400元—500元的样子。但是要两个人干一天,挣得就是辛苦钱。


夫妻两自从开了小青鲜面馆,就没有睡过囫囵觉。每天凌晨四点就要和面、压面,一直到下午七点,才能卖完一天的面条。清洗完和面机、压面机和其他设备,就到了晚上八点钟。一天就要干16个小时的活。特别是到了早上和下午卖面条的高峰,夫妻两几乎是跑步工作。

妻子王小青的娘家在甘肃省兰州市,两年来,他们夫妻俩忙得没有时间看望小青的娘家亲人。小青的父母只好来万荣县看望自己的女儿。他们一年365天,就要在鲜面馆干上363天,每年只能是正月初一、初二休息两天,初三就要干活了,一直要干到腊月月尽,因为大年三十多数家庭要包饺子,需要大量的饺子皮。

他们的鲜面馆的所有面条,只加食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添加剂。这就是他们的面条受到百姓欢迎的主要原因。他们所用的面粉,都是用优质小麦生产的。首先保证原料没有添加增白剂等添加剂,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从根本上解决没有添加剂的问题。他选用面粉有两条原则,一是没有添加剂,而是适合自己做鲜面条。


吴志杰和妻子的鲜面馆之所以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和欢迎,主要原因是群众觉得吃这家鲜面馆的面条放心。夫妻两也承诺,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大家说,这家鲜面馆的面条吃起来和其他的口感不一样,口味纯正,就像是过去家里做的面条的味道。大家归结为不用添加剂的鲜面条大概就是这种口味。

吴志杰夫妻两是遵纪守法的模范户,他们经营的各种证照齐全。他们明码标价,分量很足,从不欺骗消费者。他们是工商局、食药局的放心单位。店里的卫生条件好,店面整洁,每天花在清理和面机、压面机和其他用具上的时间要达到一个多小时。

由于他们的生意十分好,卖面条的时间好多人要排队买鲜面条。一些距离他们门店很远的地方,如南解村、西贾村等当地的村庄,虽然离鲜面馆要五、六里地,农民还是骑着电动车来这里买鲜面条。为了能采访夫妻两,我还是选择了顾客不买面条的时候来采访夫妻两。这些照片拍摄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半钟。


夫妻两一年只能停业两天,一天工作16个小时。一天卖七袋面的鲜面条。到了当地百姓吃面食的节日,如:腊八、冬至等节日,一天要卖十袋面的鲜面条。虽然一年挣到了十五万元,但是这都是辛苦钱、血汗钱。夫妻两的劳动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夫妻两非常的高兴。请关注头条号“解福昌123”,你将会看到更多的百姓和三农故事。#今日头条摄影大赛#、#最有意思的乡村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