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會不會走上購買航母之路?你怎麼看?

軍武奇兵


魂舞大漠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這樣,俄羅斯可以購買誰的?如果想買的話,不會買美國的,也不會買英國的,不能買法國的,接下來就是中國的,買中國的,嘿嘿,可能嗎?買中國的話,咱們會毫不猶豫的答應,把最好的航母賣給他,只是身為大國的俄羅斯,不會幹的。他有本事會以自己的力量來實現航母建造,比如當年“烏里揚諾夫斯克”的圖紙還在俄的手裡,用用心,做出來,不謂沒有可能,只是這非常地耗銀子,發展航母配套,這是天大的一筆經費,只是可能拿不出來。如果有買航母的錢,就會毫不猶豫地自建航母。現在手中一艘“庫茲涅佐夫”號,因為維護性差,出趟門不是冒起濃濃黑煙,就是因為攔阻索斷裂而造成艦載機失事,這次因塔吊墜落砸出一個大洞,無奈何跑到大連來維護,準備出多少錢不知道,反正大連造船廠的工人師傅們要吃飯,修也不能白辛苦不是,儘管兩國關係還不錯,這與關係厚薄沒關係,少收一點也得收,大家說對不對?出錢多可以為其改進升級,用起來如遼寧艦,沒有問題;出錢少了,大約也只能繼續將就維護使用。連這點錢也心疼的話,奢言購買航母,不太現實。

▲從賣到買。這世上的事,真是天地輪迴,有點變得說不清楚,為印度改造“戈爾什科夫”號,一夥弄來23億,建起了航母船廠配套,還成功打造出米格-29K艦載機,要知道當時的俄羅斯百般艱難,挺不容易的,即便這樣,終做成了配套設施,按印度要求改造的航母,雖說合同推遲了幾年,但畢竟做成了,以為這事尤其考驗俄羅斯造船工業能力。但是兩棲攻擊艦不成,購買了法國“西北風”,艦成日遭遇俄與西方關係緊張,受到制裁,“西北風”沒弄成,俄想以此來實現俄兩棲艦建造,藉機師學一點西方造船和電子技術。從造到買,也見俄造船方面與西方差距巨大,因為沒有動力,現在的軍艦越造越小,據悉動力還來自中國,如果打造更大噸位的驅護艦,中國也可以幫忙,如果互換個技術的話,比如俄沒錢,可以拿潛艇技術來換,也可以實現。總之實現的方式有很多,只是俄羅斯情不甘,心不願。

▲一個都不能少。一次次表示開工航母建造,多次不了了之,航母設計不謂不宏偉,核動力,十萬噸,彈射器,樣樣不缺,正是世上最好航母的樣子,只是實現起來缺少資金。正遭遇經濟困難,有限的資金只能保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的是圖-160轟炸機,“北風之神”核潛艇,“薩爾瑪特”遠程導彈,五代機蘇-57,以及高超音速導彈“匕首”和“先鋒”等,有限的資金顧東顧不了西,因是數次航母計劃,就只能一次次讓路。造航母,俄羅斯倒不缺乏設備和技術,只是部分關鍵技術,還需要資金來發展配套,技術還不是很全面。就是我國航母建造,還使用了俄羅斯飛行甲板呢,但是自造航母,一個也不能少,俄羅斯現在一切都發展起來,是項龐大的技術工程,尚需要時間來發展解決,只是這錢撂在一起,會成為一項非常龐大的數字。航母做為國之重器,技術複雜程度,正是一件細思極恐之事,其中還包括產業工人培訓等,多年間沒有造過航母的俄羅斯,要實現起來,無論資金還是難度,絕不可低估。

▲如果中俄能聯合。誰指著誰呢?都會有助益。這些年中俄軍事聯繫緊密,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從大飛機,到蘇-35合同,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要在中國的工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二國在多領域合作,開始有了可能,看似一切皆有可能。雙方可以互惠互利,對誰都有益,這是中俄展開合作的重要基礎。如果俄羅斯想建造航母的話,沒準中國還可以提供些幫助,實在也未可知的。合作的方式有N種,再比如實物貿易,俄羅斯可以資源出售來交換技術,中俄架設了多條天燃氣管道。可以說,中俄能合作的項目,還有很多,以前不可能發生的,實現的,隨著兩國合作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正在深入,變得紅紅火火,俄羅斯現役的S-400防空導彈,也出售給我們,中俄重型直升機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研製當中。有不少合作,也在俄羅斯一念之間,比如航母。


魂舞大漠


既然造不起那麼買也是不可能的,俄羅斯目前連“庫茲涅佐夫”的維護都費勁,更不要說花幾十億美元去購買外國的航空母艦了。對俄羅斯來說“庫”艦更像是在維護俄羅斯的“國家臉面”,僅此而已。

俄羅斯的國家實力時期不能支持他建造或者直接購買航空母艦。雖然以前蘇聯擁有過9艘廣義上的“航空母艦”(含沒完工的),然而這9艘航母都是在位於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建造,解體後這個造船廠也劃歸烏克蘭所有,所以跟現在的俄羅斯沒有什麼關係。當年俄羅斯幫印度改造“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工期原計劃是52個月,但實際上用了超過90個月。雖然這個事情有故意坑印度的嫌疑,但還是從側面反應出俄羅斯在航空母艦方面的建造和改造是很吃力的。拋開航空母艦,俄羅斯目前建造的最大的水面艦艇不過是4500噸的22350型“戈爾什科夫”號護衛艦,而他的都是2000噸以下的輕型護衛艦。而俄羅斯目前全年的造船能力不過400萬噸,這個能力不要說造船強國,就連造船大國都已經算不上了。

除了技術問題之外,經濟更是卡主俄羅斯海軍的要害。海軍本身就是一個極其“燒錢”的軍種,1991年蘇聯解體時俄羅斯繼承了全部7艘已經服役的航空母艦,結果還沒到2000年就已經退役了6艘,只剩下“庫”艦自己。而“庫”艦的中修和大修也是一推再推,90年代就已經損壞的鍋爐直到去年才得以更換,然而“庫”艦在那次大修中也“翻車”,甲板被砸了一個洞,至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去國外買航母首先是政治問題,世界上有能力建造航空母艦的國家就集中在美中英法意大利西班牙,日本也算上吧。但是這裡面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而且用的還是美國零部件,俄羅斯也看不上這些輕型航母也不可能與他們謀求合作。對他來說可能只有中大型航母才符合他的要求,然而有能力建造的國家就是美英中法,美英是壓根不可能,法國也是中立,只有中國這一個選擇。

再就是經濟問題,以目前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他連維護大型航母的能力都沒有更不要說去國外買。一艘大型航空母艦的國際報價至少在50億美元以上(裸船),有了航空母艦俄羅斯還要給他配齊艦載機,重啟蘇-33生產線或者直接用米格-29K。但是不管怎麼算這1艘航空母艦都配齊了也要至少70-80億美元,再加上戰鬥群要100億美元以上(除非他還繼續用那些快40歲的老爺艦當護航)。俄羅斯每年的軍費才不到500億美元,還要維持龐大的戰略核力量,哪來的錢搞航空母艦。俄羅斯自己倒是搞了不少模型和方案,但是這麼多年沒有一個付諸實施

對俄羅斯來說,現在的“庫茲涅佐夫”艦預期是說軍事作用不如說是政治作用,因為俄羅斯需要這艘大型航母去保住自己的“面子”,如果連“庫”艦也沒有了的話那麼俄羅斯就要淪為政治上的二流國家了。而俄羅斯的航空母艦問題,其實自己造不起也根本不可能買得起,歸根到底就是自己國家的底子太薄了。


雛菊西瓜Peterpan


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為俄羅斯發展航母力量經濟條件不足了,俄羅斯目前的情況GDP僅與廣東相比的水平來說,已經不具備發展大型航母的實際條件,也就是說,俄羅斯無力再尋求擁有新的大型航母,維持現有的一艘航母在未來的20年內都是很難辦到的事情。以俄海軍的狀態,連維持規模都成問題,發展航母的需求已經大不如前。雖然俄羅斯還擁有一定的航母研發能力,也有一定的建造能力,但是財力實際上已經不允許他在發展,需求也沒有了,對於俄羅斯這樣一個大陸國家而說,發展大規模的海軍力量,實際上成了一場奢侈品,以目前的條件具備了。

至於從外國引進,壓根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航空母艦不是說買就買的,目前來說這不是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沒有哪個國家會把大型航空母艦作為商品放到國際市場上進行出售,目前出售的僅僅是兩三萬噸的輕型航母,俄羅斯花多少錢也不會要回家賣給他,這根本就不是一個錢的問題。


麥田軍事觀察


俄羅斯不會購買航母,總的來說兩點原因,第一是沒人賣,第二是沒錢買,航母這種大國重器,小國靠買,大國靠造。

目前世界上有9國現役20艘航母,其中美國11艘、意大利2艘、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巴西、印度、泰國各一艘,中國2艘在建,美國2艘在建,英國1艘在建,印度1艘在建。


世界上各國航母來源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獨立建造,比如美國、中國以及前蘇聯,都依靠自己的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建造航母,美國的航母技術是最成熟的,即使是退役航母也飽受歡迎。

第二種,主體建造,設備進口,比如法國戴高樂號、意大利加里波第號、意大利加富爾公爵號。航母主體可以自行建造,但是部分設備需要進口。


第三種,完全依靠進口。比如泰國扎克里那呂貝特號、印度超日王號、巴西聖保羅號。

現在能夠製造航母的國家,除了中國以外,其餘國家在軍事上都與俄羅斯呈現對抗態勢,不可能向俄羅斯出口航母。

其次,俄羅斯沒錢買,俄羅斯經濟在美國的制裁下一直沒有得到好轉,今年前三個季度經濟增長率只有1.3%,經濟情況沒有好轉,軍費開支也有所不足,甚至發生過士兵偷賣軍用汽油的情況。



大國進口航母本就是不現實的,中國的遼寧艦是特例,而且在購買和運回國過程中屢次遭到刁難,俄羅斯要麼自己生產,要麼就準備迎接無航母時代吧。


視野新觀


對於這一問題,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


第一,當前的俄羅斯已基本失去了獨立建造航空母艦的能力。目前其擁有的唯一一艘航母正處於大修狀態,並且維修的過程並不順利,甚至還出現了二次傷害。俄羅斯目前的軍艦製造面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技術問題,二是廠地問題,三是資金問題。這三個問題都不易解決,所以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幾乎沒有製造出過像樣的軍艦;

第二,俄羅斯暫時不會走上購買航空母艦之路。最重要的原因是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不允許,航母不是一般武器可以,造價高昂,俄羅斯目前用錢的地方太多,沒有餘力去購買航母;其次,目前航母對俄羅斯來說並非鋼需,俄羅斯有更多的應對外部威脅的手段;再者,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雖在大修,但並沒有報廢,假以時間後,還可以使用;最後,俄羅斯自外購買航母也有傷軍事大國的顏面;



第三,不知題主在提出這一問題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另一個問題:俄羅斯能從哪兒買來航母?目前世界上具備獨立製造航母的國家並不多:西方美英法等國因為戰略原因不可能向俄羅斯出售航母;印度的自造航母還沒面世,俄羅斯也未必認可其性能;而唯一有可能買給俄羅斯航母的國家近幾年又忙於自造,哪有時間造航母出售?


姜運倉


其實每過一段時間,總會有人關心俄羅斯的航母問題,尤其是近兩年越演越烈,比如2016年11、12間,俄羅斯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趕赴敘利亞途中,米格29K、蘇33的接連墜海事故、去年7月前蘇聯黑海造船廠,也就是瓦良格號的孃家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的破產、今年10月29日維修庫茲涅佐夫號的PD-50沉沒、塔吊倒塌事故。每次都會讓人感嘆俄羅斯航母命運的多舛,和對俄羅斯現在造船能力的擔心。



其實這種感嘆和擔心不無道理,自前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就已經基本喪失了建造大型船舶的能力,雖然不時也有俄羅斯打算造各種大艦的傳聞,但是這麼多年來俄羅斯真正能拿的出手的成果,只有排水量4500噸級的22350護衛艦,同時,更小一些的22800型導彈護衛艦還需要引進我國的柴油機作為動力系統。
▲俄羅斯近年來造艦最有成果的還是排水量4500噸左右的22350

護衛艦。

而目前全俄羅斯每年的造船總噸位還不到400萬噸,都不要說和我們相比,就連和世界其他造船強國也比不了。

而俄羅斯又一直有復興海軍的想法,近年來各路航母設計方案也是層出不窮,普京也在之前表示:“即使把克林姆林宮賣了也要造航母”,俄羅斯軍方更是豪言頻出,甚至有過2025年前俄羅斯要擁有6支航母艦隊的“狂言”。

但這些豪言壯志在俄羅斯造船工業“骨感”的現實面前,也只能是一句空話而已。


所以就有外界就有了俄羅斯可能會尋求國外為其建造航母的說法;

比如今年4月27日的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就在其網站上刊登了一篇名為《中國會為俄羅斯建造航母麼?》的文章,稱俄羅斯雖然一直聲稱要自己建造一艘新航母,但是對俄羅斯現在的造船工業表示嚴重的懷疑,所以認為俄羅斯有可能會尋找我國為其建造航母。

但這很可能也只是一個美好的猜測而已,雖然我國為俄羅斯建造航母對雙方都有好處,不僅可以加強兩國聯繫的紐帶,深入加深兩國的安全關係,俄羅斯也可以快速方便的獲得航母形成戰鬥力、我國也可以通過了解俄羅斯下代航母的設計思路對我國自身航母設計提供參考,可以說是雙贏的局面。

但是以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狀況來說,還是很難支付建造航母的高昂費用的;

航母不單單只是一艘艦船,而是一整個作戰系統它需要相配套的各類艦載機與護航艦船,一個航母戰鬥群的全部費用高大數百億美元。

而因烏克蘭危機和吞併克里米亞問題,俄羅斯長時間遭到西方的制裁,導致經濟狀況每況愈下,現在俄羅斯的GDP總量還不及韓國,僅與我國廣東省相當,年軍費預算只有400多億美元(2019年俄羅斯軍費預算2.914萬億盧布,430億美元)

在這種軍費投入下,俄羅斯軍方是不可能採購的起一個新航母戰鬥群的。

其次,俄羅斯本身也未必能拉的開大國“面子”反向我國採購武器裝備,因為就在不到20年前,我國向俄羅斯採購的四艘現代級驅逐艦還是我國海軍的主力艦艇,被譽為海軍的“四大金剛”。


結果短短20年不到的時間,曾經需要像自己購買主力艦艇的鄰國,一躍成為世界造船強國之一,而自己還要回頭向其尋求幫助建造航母,這對高傲的俄羅斯人來說確實是有點難以讓人接受的。

不過不論怎樣,現在俄羅斯造船工業的沒落,已經是不掙的事實了,過去能在大洋上和美帝爭鋒的紅海軍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未來接替紅海軍要與美帝爭鋒的,只能是我們了!


軍事小科普


俄羅斯是一個世界大國,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衣缽。蘇聯是冷戰時期唯一可以和美國抗衡的國家,不過如今的俄羅斯早就失去了蘇聯時期的鋒芒。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除了建造現代級驅逐艦之外就沒有建造過任何驅逐艦,如今俄羅斯也就只能建造戈爾什科夫級的護衛艦而已。

俄羅斯海軍目前擁有一艘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這是一艘在蘇聯時期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建造的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現在這艘航空母艦正在進行維修工作。蘇聯時代後期開始了一系列的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包括無力揚諾夫號航空母艦已經在船臺上進行建造,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所有的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都停止了。

如今的俄羅斯完全沒有了航空母艦的建造能力,從俄羅斯無法進行驅逐艦一類的大型水面艦艇的研製就可得出來,俄羅斯目前也沒有大型的造船企業可以支持航空母艦一類的大型船舶的建造工作。實際上左右俄羅斯航空母艦研製能力缺失的還有俄羅斯的經濟狀況,如今俄羅斯已經無力承擔航空母艦一類重要的武器裝備的研製。

實際上就算俄羅斯不會建造航空母艦也不會去購買航空母艦的,目前俄羅斯能夠外購的對象也就是印度或者中國,看俄羅斯的特點是不會拉下面子從國外購買航空母艦的,這個不是資金的問題,而是另一問題了。就目前而言其他國家的確用於建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但是會不會出售也會是一個問題,畢竟航空母艦不是一個簡單的裝備,這是和國家戰略聯繫在一起的。


航空視界


俄羅斯不會走上購買航母的道路。俄羅斯作為第二軍事大國,其軍事技術僅次於美國,其航母技術也是跟美國不相上下,各有千秋。

  1.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80%的蘇聯的遺產,軍事技術更是全部繼承。它自己擁有完整的成熟的航母技術,如果想增加航母數量,只需要自己再造一艘就可以了。

  2. 有的人可能會說,俄羅斯經濟基礎很差,沒有錢自己生產,那麼如果沒有錢自己生產,又哪裡有錢去購買呢?其實俄羅斯想要再造一艘航母,錢的問題很好解決,只需要轉讓幾項軍事技術給我們,我們是很樂意給俄羅斯錢的。

  3. 俄羅斯想要再增加一艘航母的話,有個更簡單便捷的辦法,那就是與中國合作生產製造,我們出錢他們出技術,在我們大連生產,或者是到他們那裡生產,都可以,搞兩艘出來,大家一人一艘。雙方都得航母,我們中國能學到他們的航母技術。當然了,這是不可能的,俄羅斯就算砸鍋賣鐵自己生產,也不可能讓我們學習到他們的技術。否則的話,遼寧艦上的阻攔索技術也不會逼得中國硬是自己研發出來了。

  4. 全世界航母國家也就13個,分別是阿根廷、法國、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英國和美國以及日本、韓國、中國。仔細看一看,這裡面也就美國、法國、日本、英國的航母技術能夠跟俄羅斯的比較一下,但是這些國家全是俄羅斯的死對頭,俄羅斯想買也沒地方去。


東方貝雷


俄羅斯作為傳統海軍強國,在海軍艦船領域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經驗。現在俄羅斯的水面艦艇部隊實力相比於蘇聯時期,噸位和戰力都明顯下降,但核潛艇部隊還很先進,海軍整體實力位居世界第二。俄羅斯海軍現在最缺乏的武器就是航母和萬噸級驅逐艦。

於是有觀點認為,俄羅斯可以考慮從其他國家購買這兩類武器。此前俄羅斯曾經打算從法國購買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但由於美國的干預,以及其他因素沒能達成此事。總體來看,俄羅斯海外購艦的可能性很小,購買航母的可能性幾乎為0。

在蘇聯時代,海軍曾經擁有過五艘基輔級直升機母艦。該級艦噸位雖然不大,艦載機的能力也不足,但至少證明蘇聯具備建造大船的能力。直到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出現後,蘇聯才擁有了真正意義的航母。當時負責建造大型艦船的工業基地都在烏克蘭,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萬急之中搶回了庫茲涅佐夫,但自此失去了建造大型航母的基礎設施。俄羅斯北方造船廠也缺乏建造大型航母的相關經驗,人才青黃不接,幾乎已經失去了造航母的能力。

普京執政後,俄羅斯依然處在經濟泥潭中。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後,俄羅斯的經濟狀況有所改善,軍隊指揮體系也進行了調整,一改蘇聯末期的頹勢。但航空母艦和萬噸大驅耗費巨大,以俄羅斯現在每年500億美元軍費的支出來看,僅能維持住現有的海陸空火箭四大軍種,沒有足夠的財力建造航母和萬噸大驅。

俄羅斯如果選擇購買,那麼花銷會比自建更高。現在俄羅斯已經開始恢復北方造船廠的造艦能力,打造了一部分22350型驅逐艦。俄方已經把航母列入了計劃大綱,肯定會給新航母積累相關的資金,或許在2025年之前,俄羅斯新航母就可能開工。

俄羅斯國名裡的“羅斯”兩個字,在斯拉夫語言裡的原意就是精通航海的人,俄羅斯的先民就有出色的航海技術。俄羅斯不可能放下自己的大國面子,去購買別國的航母,俄羅斯只有自建這一條路。


兵說


想多了,俄羅斯是不可能買航母的!本來俄羅斯的軍事發展重點就不在航母身上,俄羅斯的主力艦艇是核潛艇,即便是航母也只是給核潛艇護航的輔助艦艇,目的是防止敵人放出反潛機,給核潛艇發射導彈贏得時間。什麼地面打擊,空艦一體進攻則是順帶的事,這是俄羅斯海軍特殊的發展國策決定的。所以,沒有航母對俄羅斯海軍的影響並不大。

俄羅斯造航母是為了完善他的造船廠功能,使其造船工業得到延續以及工業整體的完整。也就是說,造航母不是目的,建造船廠才是主要因素。俄羅斯就是準備拿著建航母的這筆經費預算來完善造船廠,所以,俄羅斯肯定是會不惜一切代價會去給自己造航母的,不可能把這筆錢送給其他人。

其次,俄羅斯自己建航母肯定不會虧。有印度那個冤大頭在那裡,一旦俄羅斯能夠自己生產航母,他只要轉手再建一艘賣給印度,那麼他就可以連本帶利賺回來,還能白撿一艘自己的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