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55型驅逐艦為何不叫巡洋艦?

博研情報


隨著艦載雷達、導彈等技術的發展,輕型巡洋艦、巡洋艦、戰列艦已經不再適合現代信息化條件下的戰場了——戰列艦、輕型巡洋艦已經成為了歷史,巡洋艦正逐步退出現役。從全世界範圍來看,未來海軍的水面主力戰艦就是:航母、驅逐艦、護衛艦、輕型護衛艦以及導彈艇,還有就是大型兩棲攻擊艦、兩棲登陸艦。



由於導彈等技術的發展,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的劃分界限越來越模糊,功能上也越來越全——不能單以艦艇的排水量來區分各艦種。實際上,不只是055被稱為驅逐艦,美國海軍的朱姆沃爾特級排水量高達1.5萬噸,比055大驅還多出來3000噸,也照樣是驅逐艦。日本的摩耶級驅逐艦也是萬噸級別的大型驅逐艦,日向級、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的排水量更大,但日本仍將其稱為“驅逐艦”——日向級排水量達到了1.6萬噸,出雲號、加賀號的滿載排水量更是達到了2.6萬噸。


當然了,日本的“直升機驅逐艦”實際上就是“準航母”,只不過是日本政府怕引起其它國家的強烈反應,將其稱為了驅逐艦而已。除了驅逐艦越造越大之外,護衛艦也在朝著大型化、通用化的方向上發展,比如歐洲的很多護衛艦若是按照排水量來劃分,都應該屬於驅逐艦。舉個例子來說,德國最新型的F125護衛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8000噸,比我國052D驅逐艦的排水量還要多了1000噸,但德國仍將其稱之為護衛艦。

韓國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更是達到了1.3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驅逐艦”——比泰國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的11450噸滿載排水量還大。實際上,美國海軍裝備的22艘“提康德羅加”級,本來也是驅逐艦——美國原本將其稱為“DDG”,後來改為了“CG”(巡洋艦)。我國官方把055大驅稱為驅逐艦,那就是驅逐艦,這沒什麼好說的——我們自己造的艦,愛叫什麼就叫什麼,誰也管不著!看不順眼?那也只能忍著。曾有美媒將055劃為了巡洋艦,那又能怎樣?



自二戰結束後,海軍水面戰艦就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如戰列艦、輕型巡洋艦、重型巡洋艦都已逐步停止了發展。截止到現在,世界各國都已沒有了巡洋艦的發展計劃,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俄羅斯的光榮級和基洛夫級將是最後三款巡洋艦——已被驅逐艦替代。護衛艦、驅逐艦由於裝備了先進的防空、反艦、反潛、對地攻擊導彈以及大型雷達,已成為艦隊中的核心力量,足以擔負巡洋艦的作戰任務,巡洋艦已無存在的必要了!停止發展巡洋艦,這是發展趨勢。



055被稱為驅逐艦,這是符合現代海軍裝備發展趨勢的,而且還比較“低調”。其它各國既然能夠將萬噸級以上的戰艦稱為驅逐艦,我國又有何必要非得將其稱為巡洋艦?題主給個理由!


儒道之主


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戰鬥力怎麼樣,只要能夠“挑翻”敵人的航母、巡洋艦、驅逐艦等大、中型主戰艦艇,即便055叫做“萬噸導彈艇”又有何妨?!當然,也有個別國家為了某種“見不得光”的目的會在命名時主動降低本國艦艇的“級別”,如東亞某國將27000噸級的輕型航母稱為“載機驅逐艦”,不論怎麼樣叫,該什麼就是什麼!


大連廠出產的2艘055,看照片叫“驅逐艦”都有點顯大!
海試中的055“萬噸導彈艇”!

055驅逐艦艦長約180米、寬約23米、滿載排水量約12500噸,搭載了我國最新改進型的S+X雙波段主動相控陣雷達以及與艦體共形的米波遠程警戒雷達,同時裝備有112具大尺寸通用垂直髮射管,可以混裝包括HHQ-9B、HHQ-16B遠/中程防空導彈、鷹擊-18超音速反艦導彈、紅纓系列反潛導彈等,“威吶”推測待055服役之後可能還會裝備類似東風-10之類的遠程對陸打擊巡航導彈以及海基中段導彈攔截武器等。從艦體尺寸、噸位以及火力強度來看,055驅逐艦已經超過了“提康德羅加級”、“光榮級”等“正經”的巡洋艦,雷達等電子系統技術水平更是超過現役所有巡洋艦。因此,從這些方面來講,稱055為巡洋艦也絲毫沒有“違和感”。
055萬噸大驅服役效果圖


“關榮級”巡洋艦在055面前已毫無優勢

055萬噸大驅是我國海軍水面艦艇發展進程中的“目標艦”,其實“055”這個稱號上世紀70、80年代就已經被採用過,當時055的定位是一款以艦載防空導彈、反艦導彈等為主要武器的大型導彈驅逐艦,但由於當時的國力和技術水平嚴重拖後,導致最初的055驅逐艦“夭折”,此後才有了2艘052驅逐艦的出現。經過30多年的“臥薪嚐膽”,歷經052B、052C、052D等多個型號的鋪墊,新一代的“055驅逐艦”終於修成正果!因此,055驅逐艦不單單是一款水面艦艇的名稱,更是我國海軍對於“歷史情節”的一種堅守,也是對我國海軍軍工技術人員對前輩的致敬。


“中華神盾”艦發展“三步走”!
052D、054A、及071組成的“新艦編隊”,誰能看得出071是一艘2.5萬噸的鉅艦?!


055這個級別的艦艇被稱為驅逐艦還有另一個層面的考慮,那就是為後續研發更大型艦艇預留一些名稱上的“空間”。按照我國海軍目前的發展勢頭,055萬噸大驅也只是一個階段的“目標艦”,隨著技術、需求的不斷髮展,後續改進型號及“替代”型號很快就可能漏出頭角。美國15000噸級的DDG1000驅逐艦雖然已經明確不會再繼續採購,但是美國海軍已經著手研發下一代滿載排水量超過18000噸的主戰水面艦艇LSC(遠洋水面打擊艦,尚未正式命名),如果LSC未來命名為巡洋艦,那麼可以推測我國055後的“替代”型號大概率也會採用“巡洋艦”命名。
055與DDG1000兩視圖對比


美國下一代主戰水面艦艇LSC效果圖

歸根到底,055是我們獨立研發的一款主力戰艦,自己的東西愛怎麼叫就怎麼叫,就算叫他“055導彈艇”誰又能管的著呢?!即將服役的055已經滿足不了“好奇”的軍事愛好者的需求了,期待海軍軍工科技人員儘快拿出“新大貨”虐一虐越來越挑剔的“國產網友們”!
海試後前後停靠的055及052D,已經滿足不了網友的好奇心了!


威吶解析


現如今的武器裝備只要火力上去了,劃分為什麼類型其實都無所謂,055叫驅逐艦而不加巡洋艦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稱謂而已。現在除了美國和俄羅斯在上世紀服役的巡洋艦至今還在現役外,其他國家服役的大型水面艦艇均都不在劃分為巡洋艦,包括美國1.5萬噸的朱姆沃爾特級、韓國的世宗大王級都劃分為驅逐艦,最最可恨的是日本的輕型航母都劃分為護衛艦。如今的驅逐艦都已大型化,在噸位、排水量乃至武器火力方面早已超過過去的巡洋艦,區分巡洋艦和護衛艦已經沒有實際意義。

【資料圖:055型驅逐艦】


過去的巡洋艦在火力、裝甲防護以及排水量上僅次於戰列艦,能夠對付多個目標,能單獨完成多樣性的任務,而與驅逐艦相比就是不需要進行過多的補給。過去沒有如今的遠程火力支援,僅僅是依靠自身攜帶的武器彈藥以及生活物資進行遠洋作戰,這時候就需要大型的作戰平臺攜帶這些東西,在噸位上達到了8000~30000噸;同時自家門口的領海也需要防護,但是家門口不需要那麼大的戰艦,萬噸級別的艦艇在家門口巡邏簡直就是浪費,這就需要驅逐艦,也就劃分出了巡洋艦和驅逐艦。

【資料圖: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


根據目前的數據,我們的055不管在武器防護、排水量方面絕對稱得上巡洋艦,而且055項目的研製工作是在1968年下達的,當時就已經定性055為大型驅逐艦,而並非巡洋艦。可見當時巡洋艦已經不是主流了,只能說巡洋艦是在二戰結束以前的主流,是當時的條件限制所產生的。而如今驅逐艦早已能夠擔負起巡洋艦的任務,在進行過多的劃分只能使將海軍編隊走向複雜化。

【資料圖: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夏普倫湖號】


其實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原本也是驅逐艦隊列的,只不過在1975年重編為導彈巡洋艦。這級滿載排水量9800噸的戰艦,最新的伯克級Flight III都和它一樣了,但也只能是驅逐艦的行列。有些巡洋艦雖然也能夠攜帶反潛直升機、甚至採用核動力裝置,但如今的護衛艦都能夠執行巡洋艦的任務,更何況驅逐艦。

【資料圖:阿利·伯克級——阿利·伯克號】


就海軍目前的兵種都可以擔負起執行巡洋艦的各項任務,很多國家都已經取消了建造巡洋艦。將驅逐艦、護衛艦以及其他個性艦艇大型化,使之能夠最高效執行海軍的任務,不僅能夠將海軍精簡化,還能提高作戰效益。所以咱們的055叫驅逐艦而不叫巡洋艦。


崇軍講武堂


巡洋艦,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艦種了,憑藉較大的噸位、較高的航速、較長的自持力、較強的武器裝備,曾經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是主要參戰國海軍的主力水面艦艇。

尤其是在二戰中,迎來了此艦種最輝輝的時刻,伴隨著航母以及艦載機遠征,是海戰的真正主力,事實上由於戰列艦數量偏少等原因,海戰戰績還不如輕型和重型巡洋艦來得大。

但戰後,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這兩型海上巨無霸級別的水面艦艇,隨著航空母艦成了海戰的絕對主力而銷聲匿跡,隨即巡洋艦的發展也日漸式微。

目前,正式在役的巡洋艦僅有美海軍排水量9000餘噸的提康得羅加級,以及數艘俄羅斯海軍的基洛夫級和光榮級巡洋艦,總體數量都非常有限。

即便美海軍最新建造的排水量高達1.45萬噸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也被命名為驅逐艦,且因為過於前衛和科幻,不僅造價高昂每艘要攤上將近70億美元,155毫米精確制導炮彈高達每枚80萬美元,即便財大氣粗的老美都吃不消使用。


剛服役不久的2艘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被美國會強行從海軍現役水面艦艇中除籍,發配至船廠進行徹底的改造,待海軍滿意以後才能歸建,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2017年6月下旬,最新型的055型艦在上海某船廠下水,這艘排水量高達1.3萬噸的水面艦艇,也被人民海軍命名為驅逐艦,而不是巡洋艦,確實出乎了國內許多軍迷的認知,包括西方海軍界認為055型艦的噸位、航程和武器配置等,具備了巡洋艦的水平。

但海軍將055型艦命名為驅逐艦是有道理的,自二戰結束以來,巡洋艦開建數量相當少,即便是一、二萬噸的巡洋艦,其艦載武器裝備,也無外乎艦炮、魚雷、導彈和直升機等,與數千噸的驅逐艦甚至護衛艦等艦種,沒有什麼根本的區別,只是艦艇排水量大小不同而已。

事實上,傳統意義上以排水量大小來劃定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做法已經不太適用,巡洋艦和驅逐艦包括護衛艦艦種的武器裝備包括作戰效能等,似乎有越來越重疊的發展趨勢。

現實情況就是,美國9500噸的提康德羅加級是巡洋艦,而韓國排水量1.1噸的世宗大王級卻是驅逐艦,而美國自身也將排水量高達1.45萬噸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命名為驅逐艦。

因此,人民海軍將排水量將近1.3萬噸的055型驅逐艦命名為驅逐艦,也是合情合理的,排水量比韓國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稍高,但稍遜色於美海軍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驅逐艦。

美海軍情報界不顧自身將排水量1.5萬噸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命名為驅逐艦,卻將中國海軍排水量將近1.3萬噸的055型定性為巡洋艦,包括西方海軍也將055型視作巡洋艦,確實值得商榷。

但我們不必與他們爭辯,是驅逐艦也好,是巡洋艦也罷,甚至是護衛艦都沒關係,055型艦就擺在那裡,並且即將服役,將成為我海軍的主力水面艦艇,增強我海軍的實力,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任才是王道。


國平軍史


現在這個時代不能單純以噸位劃分各個艦種,美國的DDG1000排水量1.5萬噸也照樣是驅逐艦。而美國9500噸的“提康德羅加”級雖然現在叫導彈巡洋艦(CG),然而他一開始也只是個導彈驅逐艦(DDG)而已。再說,自己的船自己想叫什麼就叫什麼,日本還把“出雲”和“日向”叫驅逐艦,我們也可以把055叫導彈艇,反正我們的御用攝影師一直也是把055按照導彈艇來拍的。

其實巡洋艦和驅逐艦這兩個艦種在進入導彈時代之後就開始變得逐步模糊。二戰時期由於雷達和航空母艦技術的高速發展,戰列艦/戰列巡洋艦/重型巡洋艦這類大型戰艦開始受到擠壓,由於作用開始變得雞肋加上費用也不低,所以戰後就停止了發展。這樣中小型的驅逐艦和輕型巡洋艦開始大幅度發展,護航任務開始由航空母艦(護航航母)和驅逐艦承擔,艦隊和編隊防空則由巡洋艦擔負。而偵察機也被航母艦載機和雷達取代,所以實際上二戰結束後沒有多長時間海軍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全新的時代。

此時驅逐艦和巡洋艦因為防空/反艦導彈的出現相繼升級為導彈驅逐艦和導彈巡洋艦,大型的雷達也被安裝在這兩種艦艇上。這時由於巡洋艦噸位比較大,導彈和雷達的承載能力比較強,所以導彈巡洋艦一直作為艦隊護衛的核心使用。導彈驅逐艦這個艦種承擔反潛任務的同時也在彌補導彈巡洋艦的任務漏洞,所以導彈驅逐艦的噸位也是在不斷增大的,到60年代末建造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噸位已經上升至7000噸,配備了完善的防空、反艦、反潛武器。這個時候其實驅逐艦和巡洋艦就已經出現了不少功能上重疊。

而美蘇兩國發展的1萬噸以上的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希望裝載更多導彈和雷達,但是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種越來越大的巡洋艦成本和效果已經不成正比,而且導彈巡洋艦搞來搞去就還是那些東西。所以與其繼續造更大的導彈巡洋艦不如把巡洋艦的任務拆分給現在已經存在的驅逐艦、指揮艦和航空母艦,這樣搭配起來更靈活也更省錢,所以之後新建造的都是定義為導彈驅逐艦而不是巡洋艦。即便到了00年以後建造的韓國“世宗大王”、日本“愛宕”和“摩耶”排水量都達到1萬噸級,但是仍然還是驅逐艦的底子,噸位增大是因為容納的東西多,只是承擔了以前巡洋艦的部分任務而已,真正的巡洋艦的功能已經被驅逐艦和其他艦種都瓜分取代了,可以說巡洋艦是消失了。所以055型也沒有必要非要說自己是巡洋艦,他其實就是這個世界主流的“驅逐艦”而已,況且直接叫巡洋艦美國又好開始“威脅論”了。下圖為“長灘”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當然有人會說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是怎麼回事,噸位比055少垂髮比055多那麼十幾個,其他配置還不如055為什麼是巡洋艦呢?其實“提康德羅加”級最一開始是導彈驅逐艦,設計藍本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斯普魯恩斯”級,最初4艘舷號也是DDG47-50。然而美國人發現如果“萊希”級和“貝爾納普”級巡洋艦退役後美國可能就沒有巡洋艦了,再加上巡洋艦和驅逐艦軍官相差一級,如果沒有巡洋艦的話這些軍官晉升就有一級空缺,所以將“提康德羅加”級導彈驅逐艦升級為導彈巡洋艦,艦長也由海軍上校來擔任,舷號CG1開始。這個級別問題放在055其實也一樣,如果升級為巡洋艦的話那麼艦長級主要部門長與航空母艦艦長平級,這樣就會多出很多高級別單位,還要考慮到軍官晉升的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

所以055型其實也沒必要去叫巡洋艦,別人類似的艦艇能叫驅逐艦我們也能叫。但是美國人非要把他劃到巡洋艦裡面那是他的事情,我們隨便叫導彈艇那也是我們的事情。


雛菊西瓜Peterpan


巡洋艦和055

巡洋艦和戰列艦一樣,都是大炮時代的產物,主要進攻對象是對方戰艦,依靠足夠的火力強度來擊沉對方。那時,水面艦艇從噸位大小排列,依次為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功能大同小異,就是艦炮口徑有不同,數量有多少,裝甲厚度有區別。所以,從名稱上就能看出戰鬥艦船的級別。


今天海戰的主要方式讓位給了艦載機進攻和潛艇偷襲,所以,艦隊大量的武裝力量是防空和反潛,功能相對齊全而造價較低的驅逐艦就成了主流。

不過巡洋艦也有迴流的意思,因為垂直髮射和遠程反艦導彈的進步,武庫艦出現了,它就是今天的巡洋艦。

我055雖然也有大量的導彈坑,但總體上還是多功能驅逐艦角色。

名稱不重要

其實這種名稱不嚴格的現象太多,XX廣場,實際一看是高層建築;XX影院,其實就是一套電子設備;XX老師,實際上是某明星大腕;XX工作室,實際上是一個人員組成的團隊。

今天,在軍艦稱呼上,全球已經普遍將這種以艦載武器為主的綜合水面艦艇稱為驅逐艦,而不分噸位大小。包括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大國,而日本等國更是要模糊化噸位差別。

今天軍艦稱呼,更多的區分用途,比如航母、兩棲攻擊艦、登陸艦、補給艦。

現在驅逐艦和護衛艦的稱呼還有重疊,但基本上護衛艦是功能不夠齊全的驅逐艦,一般噸位較小,在3000噸以下,武器系統裝了這個就不能裝那個,所以都是有明顯側重的,專一功能的艦艇。

實際上我國早期的驅逐艦,不夠驅逐艦水平,基本上是大型護衛艦。052C、052D才是今天標準的驅逐艦。


海螺008



每一個國家劃分本國的軍艦都有本國的標準。這樣的標準既有軍事上的<strong>考量,也有政治上的考量。如日本戰敗後建立海上自衛隊以後,把水面的作戰艦艇統稱為護衛艦。這樣最近建成的超過4萬噸的直升機航母也成為護衛艦。就算日本內閣決定對直升機航母“護衛艦”出雲號進行改造,更改甲板便於起飛隱形戰鬥機F-22,這樣實際上出雲號就是輕型航母,但日本對這艘新的艦艇不是稱航母,而是多目的護衛艦。這樣的稱謂當然是出於政治目的,日本憲法規定日本是專屬防衛,不能使用進攻性航母,因此安倍內閣劍走偏鋒,把名字稱作護衛艦。


055型的問題也是類似,從噸位與功能看,已經超過了一些國家的巡洋艦的噸位,但是大陸也是堅持防守型戰略,如果叫巡洋艦容易對鄰國產生刺激,雖然實際功能已經具備巡洋艦的一切功能,但稱謂還是驅逐艦。低調發展是大陸海軍的傳統做法,這樣做法值得稱讚。


橋本看日本


我國的055型驅逐艦為什麼叫驅逐艦,而不是叫做巡洋艦?

那為什麼不問問,明明是輕型航空母艦的出雲級,卻被叫成了直升機護衛艦。

為什麼德國的8000噸級別排水量的f125巴登符騰堡級護衛艦,這八千噸的規格竟然叫護衛艦?


原因非常非常簡單。那就是你愛咋叫咋叫!

你就是叫遼寧號漁政船都無所謂,反正他無論叫什麼,都掩飾不了戰艦本身的戰鬥力,也掩飾不了戰艦的設計目標。

所以這種驅逐艦叫護衛艦,航空母艦也叫護衛艦的,自欺欺人的行為。

反正誰信誰是傻。

如果真的有國家把出雲號改成了護衛艦。那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考慮到國際影響,比如說,日本因為和平憲法的限制,所以管出雲級航空母艦叫做直升機護衛艦,蘇聯因為土耳其海峽不允許航空母艦通過,蘇聯航母叫做載機巡洋艦。

當然,對於驅逐艦和巡洋艦模糊的問題也很好理解,在巡洋艦從字面意思上理解能夠在大海之中巡洋的戰艦。

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所以巡洋艦已經被驅逐艦吞了,因為現代的護衛艦都比一戰二戰的巡洋艦大了......比如說某巴登符騰堡對比一下某古鷹。


嘯鷹評


巡洋艦是一個古老的艦型了,在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就已經有這種艦型出現,它們的特點是速度快火力強,可以實現“巡洋”的作用。所以“巡洋艦”這個詞的概念內涵主要就在於指出它的作用,當然巡洋艦並不是火力最強的艦型,戰列艦和之後出現的驅逐艦的火力完全能夠超過巡洋艦,況且在高新技術不斷髮展的情況下,驅逐艦的速度也已經提升到和巡洋艦相同的水平,所以巡洋艦和驅逐艦日益同化,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資料圖: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美國現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排水量為9000-9500噸,是目前美軍主力水面作戰艦型之一,但是提康德羅加似乎沒有後續的艦型,伯克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增大噸位,現在的伯克-3型驅逐艦的排水量已經開始趕超提康德羅加,而新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排水量更達到14564噸,明顯超過了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由此可見,驅逐艦取代巡洋艦是一種大趨勢,未來巡洋艦將融入到驅逐艦體系中。

資料圖:伯克級驅逐艦

所以,055型驅逐艦不叫巡洋艦是很正常的,其實這只是一個稱呼改變的問題,現代艦船技術的發展使得先進科技在單一作戰平臺上高度集成化,一艘驅逐艦如果性能足夠先進的話,完全可以憑一己之力發揮防空、對海、反潛等多層次作用。既然一種艦型就能完成如此多的任務,那麼就沒有必要分出太多類別。美軍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就是型號單一化,伯克級驅逐艦是美軍現役最主要的驅逐艦,這種驅逐艦完全能夠勝任艦隊中樞力量的角色,而且伯克的總建造數量將達到75艘,它們憑數量優勢就可以完勝大多數普通艦型。

資料圖:DDG1000

統一指標發展的最大好處是有助於建立高效管理的海軍體系,並減少各種複雜繁瑣的後勤供給工作。俄羅斯現在的艦隊就面臨著艦艇型號分類太多、指標不協調的問題,這種情況會讓後勤工作也變得相當複雜,每一種艦艇的配置都不一樣,大多數配件都要專門採購,這樣造成的工作壓力是相當大的,而且也會出現各種船型無法相互替補的情況。


白虎堂


人民解放軍海軍擁有的第一艘巡洋艦“黃河”(起義的國民黨海軍“重慶”艦)在大連造船廠進行維修時的情景。


要解決055型驅逐艦為什麼不叫巡洋艦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巡洋艦的定義,尤其是人民解放軍海軍對巡洋艦所下的定義。

在世界海軍角度,巡洋艦(Cruiser)是一種純粹源自西方海軍的艦種,其歷史悠久,可以上溯到風帆時代的Sloop、Corvette等艦種,進入蒸汽動力時代後,由這兩種艦種逐漸交融演變出了近現代意義的巡洋艦,根據艦體防護形式的不一,出現了無防護巡洋艦、防護巡洋艦(當時中國稱作穹甲巡洋艦)、裝甲巡洋艦等類型。在當時,巡洋艦主要被視作是一種輔助性的艦種,具備一定強度的火力和快捷的航速,用於偵查、通報,以及快速巡視國家的海外領地,起初並沒有考慮以這類軍艦參與到正式的海上戰役中。1894年9月17日,中、日兩國的海軍艦隊主力在黃海北部爆發大規模海上戰役,與以往不同的是,兩國海軍在海戰中都以巡洋艦作為主戰軍艦,這場海戰,使得世界海軍開始全面重新認識巡洋艦的價值。

進入20世紀後,巡洋艦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邁入現代巡洋艦時代,開始出現了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的新分類模式,其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裝甲防護,安裝有口徑較大的火炮,排水量的噸位也相對較大,航速一般在30節以上,在海軍中主要充當主力艦隊的前哨,或者擔任分艦隊的骨幹。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戰中,巡洋艦縱橫海上,成為與航空母艦、戰艦齊名的主力艦種。

人民解放軍對巡洋艦這種艦種的直觀認知,得自於1949年起義的國民黨海軍英制輕巡洋艦“重慶”號,這艘後來被更名“黃河”的軍艦,儘管最終沒能服役,但事實上屬於人民解放軍海軍所擁有的第一艘巡洋艦。根據自我對巡洋艦這一艦種的認知,結合當時蘇聯海軍的巡洋艦概念,人民解放軍在軍語規範中對巡洋艦的定義為:大型的,有裝甲的,裝備火炮、反艦魚雷等兵器,航速較高的軍艦。從字面上看就能發現,在人民海軍的定義中,巡洋艦與另一種戰鬥性軍艦驅逐艦的主要區別就在於裝甲二字,簡而言之,在同樣的裝備基礎上,有裝甲的大型戰鬥性軍艦即是巡洋艦,沒有裝甲防護的則是驅逐艦。

由此,並沒有額外裝甲的055型驅逐艦就算體量再大,戰鬥力再強,也顯然不能算作是巡洋艦。

而在海軍已經進入導彈化時代的今天,艦船附加裝甲對於防禦導彈的攻擊幾乎沒有意義,也由此可以預見,在未來的較長時間裡,顯然不會出現給軍艦設計裝甲的復古潮流,巡洋艦這種艦種必然會淡出歷史舞臺。如此,人民海軍可能在一個很長時間內,都不會再擁有巡洋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