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衛戰中,大量德軍被活活凍死,在當時為何不去擄掠?

陳安陽


對於想要稱霸整個歐洲大陸的梟雄們來說,莫斯科是他們的夢碎之地。

當年的拿破崙和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橫掃歐洲大陸,打敗了多次反法聯軍的進攻。然而,當拿破崙的大軍遠征莫斯科時,卻遭遇到了慘敗。拿破崙不是被沙俄的軍隊所打敗,而是敗了給莫斯科那嚴寒的天氣。在天寒地凍的莫斯科,拿破崙的士兵們無法抵禦住那來自北冰洋的寒流,凍死者不計其數,最終遭遇慘敗。


同樣的事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再一次上演。希特勒和他的納粹軍團,閃電般的征服了大半個歐洲,就連號稱擁有歐洲大陸最強大陸軍的法國,也在短時間內全境淪陷。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將目光投向了東邊的蘇聯,企圖一舉拿下歐洲。


在進攻蘇聯的初期,德軍確實是順風順水,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去。然而,當德軍發動颱風計劃準備攻下莫斯科時,事情卻超出了希特勒的想象。

在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斯大林堅持在紅場舉行了閱兵,然後進行了舉世矚目的莫斯科保衛戰。在莫斯科,德軍遭遇到了蘇聯軍民頑強的抵抗,遭遇了二戰中都一個大的挫敗。

實際上,除了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之外,德軍遭遇到最大的敵人是莫斯科寒冷的氣候。在莫斯科的寒流中,身著秋衣的德軍被凍成了冰棍,死傷慘重,就連德軍的坦克也因為發動機被凍住了發動不了。雖然德國國內緊急生產了冬裝運往前線,但是因為氣候寒冷,車輛的發動機都凍住了,等到冬裝抵達前線時,已經為時已晚 。


拿破崙的前車之鑑擺在前面,希特勒難道沒有考慮到莫斯科嚴寒的天氣嗎?

也許是前期太過於順風順水了,希特勒高估了德軍的戰鬥力,或者說低估了蘇軍的戰鬥力,導致了希特勒認為可以在寒流來到之前,可以拿下莫斯科。

按照希特勒的設想,從1941年6月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開始,德軍能在寒流來到之前輕鬆的攻下莫斯科。

然而,希特勒真的是太過於自信了,9月的時候,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已經就抵達了莫斯科附近,如果此時德軍直接進攻莫斯科,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但是希特勒竟然命令古德里安掉頭南下,進攻烏克蘭。

希特勒這一錯誤的決定,間接的幫助蘇聯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時間,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部署。面對德軍強大攻勢,蘇聯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實施了焦土抗戰,能帶走的基本都帶走了。


當寒潮來襲時,德軍雖然軍紀不錯,但是也架不住刺骨的寒風,如果能搶到禦寒的物資,他們一定會去幹的,作為侵略的一方決不會去講仁義道德的。

但是,在莫斯科的附近,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搶的,蘇聯早已堅壁清野,把莫斯科附近的物資全部帶走了。

所以,德軍是想去搶,但是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搶的了!


小鎮月明


打破德軍不可戰勝神話的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吃盡了天氣寒冷的虧,前後有十幾萬人凍死凍傷,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去掠奪蘇聯的人民呢?聽筆者和您娓娓道來。

其實並不是德軍絲毫沒有掠奪蘇聯人民,而是他們掠奪到的物資不足以改變德軍在這方面的劣勢,無法彌補德軍後勤出現的巨大問題。筆者從戰役的進程中來為您慢慢分析

戰役開始之前,德軍就麻煩不斷,先是幫盟友意大利打希臘耽誤了幾個月,然後又稀裡糊塗的打了個基輔戰役,雖然贏了但嚴重推遲了進攻莫斯科的時間,進入十月份後,由於大雨導致道路狀況差,機械化部隊機動速度大受影響,這麼一來就給了蘇軍充分的準備時間。

蘇軍利用這段時間實行堅壁清野,穩步撤退,把戰線拉進城市中,減小德軍裝甲集團軍的優勢,為己方增兵爭取時間。這麼一來德軍佔領莫斯科周邊後根本掠無可掠,蘇軍的戰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德軍從基輔戰役之後後勤保障就出了問題,在這個時候有限運力被花在了汽油,彈藥等戰鬥裝備上,忽略了士兵的禦寒裝備,當地又沒有更多的資源供德軍掠奪,雖然打贏了基輔會戰,但繳獲的戰略物資並不足以讓所有德軍應付寒冷的天氣。<strong>

再說後勤運輸方面,機械化的兵團必然需要大量物資作為保障,而進入蘇聯以後天氣逐漸轉冷,而蘇聯的道路情況極差,也可能是蘇軍撤退時故意破壞,十月份的雨季使道路泥濘不堪,十一月以後道路結冰後情況居然比十月份有所好轉,但道路結冰仍然是一大阻礙。原本鐵路運輸會為德軍減輕不少負擔,但蘇德鐵路軌距竟然不一樣,鐵路直接成了擺設。

在德軍進攻的兩個月時間裡,天氣並沒有過於寒冷,只有零下四五度的樣子,可是由於德軍錯誤的估計了雙方的實力,導致戰爭進入了僵持階段。到了十二月氣溫才開始大幅降低,達到零下三十度的低溫,而當時蘇軍已經開始了反攻,德軍因為沒有禦寒裝備而導致戰鬥力下降,更加沒有能力從蘇軍手中擄掠冬裝了。<strong>

可憐的德軍在寒冷的蘇聯大地上瑟瑟發抖卻又束手無策,面對抵抗意志異常頑強的蘇軍只能轉入防禦,至此,德軍不但沒有掠奪的目標,連掠奪的機會也沒有了。原本德軍每在戰線上前進一步,都能繳獲少許蘇軍的物資,到了真正寒冷的冬天,連繳獲的物資都沒有了

綜上所述,不是的德軍不想掠奪,而是沒有大量的時間和目標去讓他們掠奪!蘇軍實行的堅壁清野有效的阻止了德軍以戰養戰的意圖,德軍的指揮失誤又造成了禦寒裝備的嚴重不足,這些劣勢不是靠戰場上的一點點繳獲就能抹平的。


鄧海春


俄羅斯人高唱,茫茫的凍土是我的愛,這是我最親愛的冬將軍!

德國人高唱,茫茫的凍土是我的狠,最可狠的是空無一物!

這就是二戰蘇德戰場的真實寫照,耐寒而又肉多的俄羅斯人,如多肉一般頑強的生存在凍土之上,他們用一點點水分還有營養耗死了德國人。

而德國人面對著空無一物的荒野還有那無數的灰色大軍,裹緊自己的秋衣和那帥氣的軍服,鼻青臉腫的面對無數俄羅斯人。

作為全世界最嚴謹的戰鬥民族。

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何德軍會在入冬之後面對缺乏棉衣這樣逗比的問題,於是我只能發揮想象力,將這一切歸咎給希特勒!

也許是藝術家的大腦與眾不同,想象力豐富,但是缺乏嚴謹!

或者說大量的勝利將希特勒的腦袋衝昏了,他真的以為自己能在半年只內解決蘇聯。

要不我實在無法拿出合理的解釋!

可是,發生的已經發生,而德軍確實就在俄羅斯的大雪天吹著風高唱軍歌,然後被蘇聯人流衝的七零八落最後狼狽失敗。

又一次重現了拿破崙的輝煌,這不得不說,是歐洲征服者的噩夢輪迴。

當希特勒志得意滿的命令450萬德軍三路出擊時候。

考慮的問題從來不是失敗而是什麼時候勝利。

這股底氣,即來自閃電戰的戰無不勝,也來自於蘇聯在蘇芬戰場的狼狽不堪。

兩相對比之後,勝利從來不是問題,可是戰爭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而是所有要素的綜合,這包括人力,國力,天氣,甚至是軍備!

愚蠢的意大利人進攻希臘磕磕絆絆,最後讓德軍出手才解決,也讓德軍的進攻計劃延遲到了1941年9月。

“颱風”計劃是個好計劃,三路出擊,三路勢如破竹!

但是蘇聯的頑強所有人都沒有想到,而延遲出擊的弊端就在十月份就開始了,隨著戰線的不斷延長,兩個最大的敵人出現在德軍面前。

第一個是凍天,該死的凍天。

第二個是補給線,在戰略縱深過長的蘇聯,德軍補給線出現了問題。

以快打慢的閃擊戰,最後在補給問題還有冬天問題面前變成了相持戰。

沒有了機動優勢的德軍,不得不進行陣地戰。

面對前線一聲又一聲催促冬裝的電報,希特勒不得不督促後方加緊生產,數以百萬計的棉服在生產線上不停被製造,可惜的是,他們卻堆積在後方無法準時運抵前線,原因也很簡單,這樣的天氣條件下坦克都要趴窩,火車運力不足,汽車更別提了,飛機,那是杯水車薪。

於是無奈的德軍將目光瞄準蘇聯廣袤的大地,但是他們失望的發現,這個地方空無一物,原因很簡單。

歷史給了蘇聯人經驗!

當年拿破崙的50萬大軍,也是一路勢如破竹,從巴黎驕傲的出發,在莫斯科他們一路走來,就沒有停止過對於物資的搜刮和搶奪,可惜除了零星的一點物資之外,整個俄羅斯空無一物,為何?

這要問偉大的庫圖佐夫,一個堅強的將軍,在他的指揮之下,俄羅斯人眾志成城,將所有能帶走的都帶走,帶不走的都燒掉,他們甚至燒掉了莫斯科!

這就是絕境中俄羅斯人的力量。

同樣的問題在100多年後的蘇聯出現,俄羅斯人庫圖佐夫變成了格魯吉亞人斯大林,斯大林從來不是一個仁慈的人,而是一個強勢的獨裁者。

那麼他會怎麼做?

只會做的更徹底,想要吃的,沒有,想要穿的當然更沒有!

連人都沒有!

還談搶掠?

你在做夢嗎?

而這就是德軍面臨的悲劇!


阿斗不傻


蘇德大戰,蘇軍贏了是贏在了當時的天氣,很多就有疑問了,當時的德國軍隊那麼多人為什麼就甘願活活的被凍死,不選擇去擄掠呢?好歹有個屋子燒燒火取取暖也是很不錯的,不至於大片大片的人被凍死啊,之所以這樣想估計是聯想到了當年日本侵略的時候了,那時候的日本人為了吃好吃的,每到一處就燒殺搶掠,連老百姓的雞鴨羊都不放過。




那時候的德國跟日本根本沒法比,日本所到之處都是老百姓,而且當時的農民都沒有搶,都是任人擺佈,所以老百姓活命自然家中就有生活用品,所以當時的日本人就算是沒有供給也可以吃的很好,原因就是殺了農民去搶老百姓的。而當時的蘇聯的情況呢?比德國的軍人也好不到哪裡去,也有很多被凍死的,當然這是一部分,顯然是沒有德國軍隊嚴重的。



有人凍死就說明當時的蘇聯很多地方也已經彈盡糧絕,當時的德國就算是俘虜了蘇聯人也沒用,因為他們也沒有吃的,餓死凍死都死正常
的,所以抓到了俘虜要麼直接殺了要麼就直接放了,因為跟在後面反而是一個累贅,自己都管不了哪裡有時間去管俘虜呢。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蘇聯人已經遷移走了,因為對於戰事的準備,當時的莫斯科保衛戰就是殊死一搏,遷移一方面是為了逃難,一方面當然是為了那些青壯年可以加入到當時的保衛戰中來,所以當時的莫斯科西部的地區變成了徹底的無人區,所以就算是德軍想要擄掠也無從下手,只能被活活的凍死。


史中醉


莫斯科保衛戰,德國派了中央集團軍共計180萬人,蘇聯也調集了三個方面軍,攻擊兵力125萬,這是一場空前對戰,蘇聯設立三道防線,以此阻擋德軍的進攻。

戰爭初期,德軍連戰連捷,蘇聯軍隊損失慘重,當時統計蘇聯士兵被俘虜65萬人,但是到了11月,德軍雖然加緊了攻勢,但是蘇聯士兵更加勇猛,他們耗盡了德國的預備隊,到了1941年底,蘇軍開始反攻,德軍被迫撤退,1942年1月,蘇軍利用德軍進攻受挫以及天氣寒冷,德軍防寒裝備不夠,徹底向德軍發動總攻,三個月後,蘇聯收回了領土,德軍慘敗,這一戰,德軍傷亡50萬人,其中竟然有10萬人被活活凍死,凍傷者不計其數。

有人說德軍在莫斯科寒冷的冬季,為何不準備防寒裝備,為何又不去擄掠當地人的棉服?

當時德國希特勒的“颱風”計劃才開始兩週,德軍就感受到了蘇聯的惡劣天氣,除了寒冷,接踵而來的是秋雨,這些雨水讓德軍的道路變成了泥沼,德軍的重型武器陷入其中根本動彈不得,最後只能用拖拉機甚至還有用牛馬在前面牽引,這樣的進攻速度給了蘇軍很多時間做準備。

德軍士兵有時候要經過深一米多的泥水前行,不得已將重型武器丟在身後,等到她們抵達莫斯科附近,早已經是累得精疲力盡,再加上當年蘇聯的天氣一反常態,比以往來的早了些,才11月份,蘇聯的天氣溫度驟降到零下,一個月之後地面道路結冰,大雪紛飛,積雪非常深,最深處齊胸。

這樣的環境下,德軍不斷有士兵被凍死凍傷,反觀蘇軍,他們甚是興奮,他們準備充分,最主要是有莫斯科人民的支援,他們不斷送去棉衣和食物,德軍只能看著這寒冷天氣不斷拖垮自己,沒有絲毫辦法。

他們聯繫過總部,空運過棉服,但是數量遠遠不夠,況且空運受阻,陸地運輸同樣受到阻礙,最主要的是德國更本沒有準備如此多的棉衣棉被,當時希特勒反對參謀的提醒,他深信德軍會在寒冬來臨之前佔領莫斯科,拿下這場戰爭。

氣溫從年底開始降,到了來年的一月份氣溫更低,德軍士兵士氣非常低弱,此時的他們又怎麼沒有想到搶奪蘇聯百姓的衣服和食物,問題是他們所到之處,更像是荒無人煙的僻靜之地,一座座房子和村落,可就是沒有人,沒有食物,沒有衣物,連取暖的柴火都沒有,像是事先準備好了一樣,德軍即使找到幾件棉衣,也是破舊不堪,哪裡能滿足偌大的軍隊使用。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這是由兩方面原因的,一是蘇軍在德軍進攻之前,就已經下令遣散當地附近的村民百姓,讓他們不要留下任何物質,尤其是食物和取暖設備,棉衣棉被等;二是蘇聯人民自發性的,有的百姓特意毀掉家裡刻意用的東西,就算是犧牲自己也絕不留下任何可以幫助德軍的物品。

在這種情況下,德軍士兵互相取暖,最後凍死在一起,蘇聯士兵利用德軍弱點,當時德軍大多武器又沒有塗防凍油,失去性能,蘇軍立刻組織反攻,很快贏得了這場戰爭。


羽評郡主


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當時由於德國的“閃電戰”在歐洲所向披靡,讓希特勒對德國陸軍極度自信。於是他認為,蘇聯軍隊不堪一擊,三個月拿下蘇聯不成問題。

不料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德國軍隊碰到了俄羅斯數十年不遇的極寒。幾十萬德軍穿著單衣,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冬裡作戰,一批接一批的被凍死。

由於希特勒的自負,認為拿下莫斯科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所以壓根沒準備棉衣!

等到莫斯科飄下雪花,天寒地凍時,德國人傻了眼,希特勒急令趕製作戰棉衣,緊急支援前線。但是戰線拉得過長,補給路線又不順暢,棉衣一時半會兒還送不到士兵手裡。

那有人就問了,既然補給的棉衣到不了,德軍為什麼不搶蘇聯老百姓的棉衣過冬呢?難道都凍傻了嗎?

下面,有書君就和諸位一起,分析分析這其中的原因。

一、因為德國士兵軍紀特別嚴

由於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人挑起來的,加上誕生了希特勒這個戰爭狂人,使得全世界人民都對德國人沒好感。認為他們是一群燒殺劫掠無惡不作的強盜。

本質上來講,說是強盜也不冤枉他們。畢竟是他們挑動了侵略戰爭。不過對於德國人的看法,普遍有些誤解也是實情。

其實,翻翻世界戰爭史,你會發現,德國士兵的軍事素養真不是吹的。軍紀軍規比他們的對手蘇聯紅軍好的多。

雖說是侵略者,德軍進入蘇聯,主要是跟紅軍在戰場上的交鋒。在民間的燒殺劫掠則鮮有耳聞。相比較而言,倒是後來蘇聯紅軍攻進柏林後的行徑更為世人詬病。

據說,二戰時,德國士兵手冊是德國士兵必須隨身攜帶的物件,其中所列的十條軍規更是每個士兵必須牢記成誦並嚴格遵守的。

我們且看德國士兵手冊中軍容軍紀的相關內容:

德國士兵手冊第二條: 戰鬥員必須穿制服,或佩帶特別指定的和清楚易辨的臂章。禁止穿便服或不帶這種臂章作戰。

德國士兵手冊第七條: 平民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士兵不準掠奪和任意破壞。 古蹟和用作宗教、藝術、科學或慈善事業的建築物必須特別尊重。 只有奉上級命令和給報酬時,才能徵收實物和使用民役。

可以看出,搶劫平民是德國士兵軍紀軍規中明令禁止出現的情況。而士兵必須穿制服佩戴清楚易辨別,並方便作戰的臂章,也是必須遵守執行的規定。

老百姓的服裝五花八門,即使搶了來,德國士兵也沒法穿,畢竟他們是正規軍隊,不是一群烏合之眾。

二、此事反映了德國人“骨子裡”的民族特性。

不說德國士兵這樣訓練有素的群體了,就是普通德國民眾的遵紀守法在全世界也堪稱“首屈一指”。

有個著名的笑話:在半夜12時開車,看見紅燈還停車的,全世界只有德國人。這一方面說明德國是一個執法嚴格的國家。同時也說明,德國人在遵紀守法方面具有超強的自覺性。

在德國,人們把遵紀守法作為最高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

從俾斯麥以""鐵血政策""統一德意志到獨裁者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極權和獨裁導致老百姓普遍存在著一種""順從精神""或稱""臣僕意識""。盲目服從、馴服地跟隨統治者,就像德國曆史劇中描寫的:

""官吏們既已作出決定,皇上也已首肯,服從就是我們的天職。貫徹帝王聖旨,想必無上榮耀。""

長期歷史沿襲下的心理存在於德國人的性格與潛意識中。在企業裡,下級絕對服從上級,一切按規章辦事,缺少靈活性和主動性;職工們以服從為天職,而領導者則以是否服從命令、遵紀守法作為衡量職工好壞的標準。

普通民眾都是如此的性格特質,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士兵更是如此。即使蘇聯紅軍攻佔柏林後的暴行也是源於斯大林一句話“血戰就要血來還”。

希特勒不發話開搶,士兵們哪敢輕舉妄動!而希特勒是個死要面子的人,不可能公然下搶劫老百姓的軍令。

三、因為根本沒東西可搶

有書君覺得,這才是關鍵問題之所在。中國有句老話“倉廩實而知禮節”。其引申義就是,不吃飽穿暖,解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去奢談文明,那都是瞎扯!

德國士兵之所以不去搶劫蘇聯老百姓,是因為他們根本找不到東西搶。

首先一點,二戰時蘇聯人口才不足兩億,地廣人稀。加上戰爭,人口大批傷亡。所以德軍在一路行軍途中,所過之處人煙稀少,難得碰見住家。

再說,衛國戰爭時期,蘇聯國內經濟也是蕭條的很。

老百姓日子過得捉襟見肘,苦哈哈的。德國人好不容易碰見一家還窮的恨不得揭不開鍋,搶個一星半點東西,杯水車薪,還擔個壞名聲,也是不值得。

況且,當時德國人不光面對著冰天雪地的鬼天氣,還後有追兵,前有圍堵,境況相當窘迫。

莫斯科已經是近在咫尺,無奈死活攻不進去。要是能進的去莫斯科你再看,德國士兵不搶那才怪了!

德國人不搶劫還有一條,也是最關鍵的原因是:面對德軍的進攻,蘇聯也是採取了很多反擊措施的。其中一條就是“焦土政策”。

何為“焦土政策”?就是為了防止德軍得到佔領區的物資,蘇聯紅軍用火箭炮、飛機等,炸燬了前沿陣地縱深60公里內的所有居民點,並燒燬城市、村莊,甚至連樹林都砍了。

德國軍隊別說找棉衣了,就是想搞點柴火取取暖,都是個問題!

綜上所述,德國士兵在俄羅斯的冰天雪地裡活活凍死了那麼多人,卻沒有去搶劫蘇聯老百姓。

原因就是,德國士兵嚴明的軍紀,德國人骨子裡的服從天性,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蘇聯人滴水不漏的防禦措施,這麼三條原因。

希特勒的自負,加上俄羅斯無比寒冷的鬼天氣,葬送了幾十萬德軍士兵的性命,也讓蘇聯最終迎來了勝利。這裡面,有人為因素,也有天意。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莫斯科保衛戰——蘇德雙方的大決鬥!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戰爭。將全世界70%的領土和人口捲進了這場戰爭之中。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戰場,分別是歐洲戰場和亞洲戰場。歐洲戰場的戰爭發起者是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法西斯。而亞洲戰場的戰爭發起者則是軍國主義統治下的日本法西斯。而歐洲戰場則又分為東線和西線兩條戰線。其中東線戰場則主要是發生在德國和蘇聯之間。



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一直以來飽受著一戰戰敗所帶來的的苦果。因此在德國戰敗後的一段時間裡,德國都處於飽受周邊國家欺壓的狀態。這為希特勒及其領導的納粹黨上臺埋下了伏筆。希特勒以及他所倡導的思想給戰敗後的德國人民帶來了希望。於是希特勒迅速的在德國建立了自己的微信,更是將國家元首和首相的職務集於一身。成為了納粹德國的獨裁統治者。


德國憑藉著集中兵力的優勢和閃電戰的戰術優勢,橫掃了歐洲大陸。迅速的消滅了波蘭,蕩平了法國、比利時等國,逼近了大西洋彼岸。整個歐洲大陸處於德國的勢力範圍內。此時的德國在向西與英國空戰受阻之後。制定了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於1941年6月22日凌晨三點,分三路大軍向蘇聯發起進攻。隨後憑藉著充分的準備和軍事力量上的優勢,德國在蘇聯的西部取得了節節的勝利。蘇聯只能不斷的組織防線和城市保衛戰,來抵擋德國的進攻。


1941年9月30日。德國發起了佔領莫斯科的軍事行動。希特勒當時對於戰爭形勢作出了過於樂觀的估計,德國人可以在莫斯科城內過聖誕節。但是斯大林及其領導下的蘇聯紅軍在面臨莫斯科城即將破城的困境之下。展現出了大無畏的精神,誓死與莫斯科城同在。莫斯科城下的德國軍隊遭遇了蘇聯紅軍的殊死抵抗。希特勒的算盤落空了。

而1941年的冬天。莫斯科城的氣溫異常的低。原本計劃在莫斯科城內過聖誕節的德國軍隊依然躺在冰冷冷的戰壕裡。依然在莫斯科城外艱難的戰鬥著……由於考慮不夠充分,許多德國軍人在寒冷的莫斯科城外被凍傷,甚至被凍死。他們身上缺乏禦寒用的冬裝棉服。



有人說這些德國軍人為何不直接對當地的蘇聯百姓進行搶奪過冬的衣物呢?事實上。當戰爭已經打到這個份兒上。莫斯科城外所能見到的蘇聯百姓已經少之又少。僅有的百姓家中所擁有的過冬衣物對於近百萬的德國軍人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德國軍人機師對莫斯科城外方圓幾公里的可使用的衣物都搶來,也依然無法解決大量德國軍人因寒冷而喪失戰鬥力,甚至失去生命的客觀問題。


正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轉向了蘇聯方面。蘇聯最終憑藉著頑強的毅力,打贏了莫斯科城保衛戰。並且扭轉了整個二戰歐洲戰場東線戰場的局勢。為接下來的反擊德國納粹軍隊,收復蘇聯西部淪陷地區,並且對德國進行反攻佔領柏林,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奠定了基礎。

所以你覺得德國與蘇聯在莫斯科城下的這場戰爭之所以失敗。原因都有哪些呢?真的只有天氣寒冷這一點嗎?


珞珈山的貓


因為蘇聯自己更慘,德軍想搶也得有地方!當時德軍被凍死凍傷人數在11萬人左右,而蘇聯軍隊則大約有33.4萬人凍死凍傷,大約是德軍的三倍,包括百姓則高達100多萬人。當時蘇德雙方都對抓俘虜毫無興趣,要麼直接斃了,要麼是能逃哪裡趕緊逃吧,就是不要在跟著吃糧了。

當時由於德國犯下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對烏克蘭的進攻導致了莫斯科戰役的延後兩個月,這種失誤是致命的,這使得蘇聯可以做有效的防禦措施,當時蘇聯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禦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準備,大量工廠設備、物資、人口被及時轉移到後方,整個蘇聯莫斯科往東的撤退路線高達400公里,這都是由蘇聯西部遷來的。而整個莫斯科西部地區已經變成了無人區,德軍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沒法找到蘇聯群眾。

其次,莫斯科實際上已經變成一個堡壘了,除了蘇聯軍隊跟斯大林,所有非戰鬥人員都撤離了。德軍要想搶首先要從蘇軍手裡搶,可是德軍並沒有攻破蘇聯軍隊的防線,想搶也搶不到。


優己


二戰蘇德戰爭中,莫斯科保衛戰是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蘇聯軍隊通過頑強的防禦,成功逼退了德軍的精銳之師。德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也就此終結。同時,這場戰役使得蘇聯軍隊樹立了信心,併為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的大反攻,埋下了伏筆。

德軍失利的原因有很多,莫斯科幾十年不遇的極寒天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裡,無數德軍士兵依然穿著秋衣,甚至是夏裝作戰,凍死凍傷一大片。

(莫斯科保衛戰)

那麼,德國為什麼不給戰士們配發冬季作戰的棉衣呢?

照理說,德國方面不可能沒有考慮到蘇聯冬季天氣嚴寒這個問題。因為早在一百多年前,拿破崙就已經做出了一次失敗的示範,所以希特勒肯定會對這個問題有所考慮。

再說,德國方面的物資貯備也絕對沒有問題。在佔領法國之後,德國已經將歐洲絕大部分的資源都霸佔了,戰備儲存是比較富足的。況且德國連武器裝備的補給都能跟上,就更不用說區區棉衣了。

既然如此,德國為什麼卻不給士兵發棉衣呢?

真實原因,是希特勒根本就沒有準備棉衣!他壓根就沒有想到,戰爭會拖入冬季。

希特勒之所以會如此自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於德國陸軍的表現實在太過出色。

德國的閃電戰讓歐洲各國聞風喪膽,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德國就已經佔領了歐洲的絕大部分地區。哪怕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聯軍隊面對德軍依然顯得不堪一擊,德軍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全線深入了蘇聯的國境。儘管後來德軍在列寧格勒遇上了一些麻煩,但卻並不影響希特勒要在冬季之前拿下莫斯科的信心。

(德國閃電戰)

於是德國軍隊信心滿滿地對莫斯科發起了進攻,但隨著蘇聯人頑強地將防禦堅持到了冬季,氣溫驟降,冰天雪地,德國士兵全都傻眼了。

不僅士兵,希特勒也傻眼了,他急忙命令製造了近200萬套冬衣支援戰場。但由於戰線拉得太長,德軍的物資補給線路也出現了問題,等這批衣服到位之後,莫斯科保衛戰早都已經結束了。

那麼,既然從後方抽調物資已經來不及了,那為什麼德國士兵不去搶劫當地居民呢?難道他們真的是人道主義戰士嗎?

說起來,德國的軍隊紀律相比於日本和蘇聯,確實算是比較嚴格的。軍隊紀律明文規定,士兵不得隨意掠奪百姓,否則要受到軍法處置。

但這個所謂的嚴格,也只是相對的,實際上,德國士兵在侵略過程中,曾出現過不止一次的擄掠。而且德國人也不可能在自己都快要凍死情況,還繼續堅持所謂的“紀律”。戰爭畢竟是以成敗來論英雄的,沒有太多人關注過程。

而他們之所以不擄掠的真實原因,實際上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搶劫的對象。

(失去戰鬥力的德軍)

早在德國大軍向莫斯科開進的過程中,蘇聯就已經開始了他們的“豎壁清野”策略。所謂“豎壁清野”,就是指防禦一方在面對強敵入侵時,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莫斯科城市周圍有一些小村莊,居民並不多。蘇聯紅軍首先將所有居民全部領入到莫斯科城中,而物資則能轉移就轉移,不能轉移就一把火把房子連帶村子一起給燒了。甚至對於周邊一些有樹林的區域,蘇聯紅軍也把樹木砍了,一併帶回城裡。

在蘇聯這樣的戰略下,德軍在冬天既找不到衣服御寒,又沒有木材等物資可以生火取暖。不僅身體要遭受嚴寒,戰鬥意志也都被消磨乾淨了,他們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德軍肯定是想去擄掠的。但是當時蘇聯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留給德軍的只有土地。

眾所周知,德國最擅長的是閃電戰,而德國當時在攻打莫斯科的時候失敗是必然。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是很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攻打莫斯科這場戰爭中,德國一共出動了一百多萬人,以犧牲了58萬人結束戰鬥,失敗而歸。而這58萬人中一大半人不是因為戰爭死的,而是被凍死的。前幾天我有回答過一篇關於“世界上哪幾個國家最難入侵?”這個問題,列舉了幾個國家,俄羅斯就在其中。


下面我將從以下三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天時
德軍在攻打蘇聯的時候規模宏大,一百多萬人,上千架飛機,兩萬挺大炮。浩浩湯湯,一路高歌,打到了莫斯科城下。眼瞅著就要拿下莫斯科了,沒想天公不做美。當年的莫斯科的冬天比以往時候來的要早很多,而且還更加寒冷。德軍並沒有料到這樣的情況發生,沒有準備到一百萬的棉衣,武器上也沒有做防凍保護。一方面後勤因為運輸困難,補給跟不上。另外一方面,士兵們在零下四十度的天氣中穿著單衣跟穿著大棉襖的蘇聯軍隊作戰。前文說到德國比較精通閃電戰,閃電戰主要用是坦克裝甲車進行火力壓制快速殺敵。但是在當時莫斯科的天氣條件下,坦克裝甲車都沒法正常運行。德軍不得不被迫打持久戰。而後方補給不足,大量的士兵就這樣活活被凍死。
二、地利
德軍活活被凍死跟“地利”有關,莫斯科是蘇聯的一片平原地區,物資豐富。但是當時蘇聯實行的“堅壁清野”政策,使得德軍想擄掠也沒地可去。類似於當年的長沙大火(日軍進犯,國民黨當局採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燒長沙計劃)蘇聯地廣人稀,能供德軍利用的物資很少,一百多萬的大軍需要龐大的資源的支撐,一旦閃電戰攻不下莫斯科,就需要後勤不斷輸入軍備物資,而莫斯科離德國的距離較遠,長距離入侵加上道路崎嶇,所以德軍物資得不到保障,導致了大量的士兵在戰爭中被凍死。莫斯科是一個重要的關卡,莫斯科內部資源豐富能夠支持蘇聯軍隊長期作戰,而德軍則恰好相反。一邊是進攻一邊是防守,佔據“地利”也就意味了成功了一半。
三、人和
其實對於入侵者根本不用談“人和”,但是這裡需要談一談。以“戰鬥民族”著稱的軍隊,肯定是武力值強大的, 德軍入侵看似短暫時間內拿下了大片的蘇聯土地,但是不佔據人和,在到莫斯科時,蘇聯軍隊有著超強的戰鬥士氣,堅死防守。德軍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氣溫下穿著單衣進行作戰,可想而知,德軍的戰鬥士氣並不高漲。在不斷有人凍死的情況下士氣受到很大影響。所以“人和”同樣影響了這場戰爭。

總結:天道即人道。


“我是一個軍事迷,如果回答有不足之處,還請在評論區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