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坦克中的王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所使用的一種重型坦克。

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也包括其它火炮,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對手,凡是在戰鬥中能夠擊毀或擊傷虎式坦克致其被遺棄的盟軍坦克,人們都會尊稱其為馴虎者。

虎式重型坦克自身重量達到56噸,雖然使用的邁巴赫12缸發動機,功率700馬力,但過大的重量使得它的馬力重量比率只有每噸12.8馬力,因而越野性能較差,在蘇德戰場的複雜地形上作戰時易陷入被動。此外過大的重量使虎式的故障率較高,維護複雜。


虎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Ⅵ Ausf. E批量生產開始於1942年8月。而在1944年8月生產了1355輛後停止。開始生產時平均每月25輛,而1944年4月已增長至每月104輛。

增長的頂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輛。一般而言,它用了兩次生產期生產虎I和同期的德國坦克一樣。當蘇軍的IS-2重型坦克出現於戰場上時,虎式已經沒有太大優勢,而且虎Ⅱ開始在1943年12月生產,虎I遂逐步淘汰,於1944年8月末停產。

虎式坦克配備的88毫米KwK36L/56坦克炮由克虜伯公司研發並生產,炮塔有一個圓型的底部。主炮的支撐及發射機制則發展自德國著名的88高射炮,其Flak 18 L/56衍生型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Ⅱ坦克88毫米Kwk43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該系列高射炮。

88毫米Kwk43L/71型主炮是二戰時殺傷效率最高的幾款坦克炮之一,德國人還為它配置了極為精確的卡爾·蔡司TFZ 9b 瞄準器,精準度驚人。在一次試射時,坦克在1200碼的距離外開火,而連續5發落在一個16英吋×18英吋的目標上。

該炮可裝載四種型號彈藥:PzGr.39 被帽穿甲彈、PzGr.40次口徑鎢芯穿甲彈和Gr.39 HL型破甲彈、Sprgr.39曳光高爆彈。而虎I坦克曾在大於1600米的距離外打中敵軍的坦克,不過這作用並不太大,因為在二戰中的戰爭距離是遠比1600米近的。

在戰爭前期,虎式坦克能有效在戰鬥距離擊穿盟軍坦克的正面裝甲,但到了二戰後期蘇軍T-34/85、SU-100、IS-2、ISU-122/152,美軍M10狼獾、M36傑克遜、M26潘興,英軍的謝爾曼“螢火蟲”坦克先後投入戰場,虎式對付盟軍的部分坦克已力不從心,在1000-1500米外距離無法有效的打擊他們。

虎式坦克的車體前方裝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裝甲厚達135~150毫米,相較之下同時期的IV號坦克車身前方只有80毫米厚的裝甲而炮塔正前方的裝甲也只有5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兩側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裝甲。這樣的厚度能夠在正常交戰距離抵擋絕大部分炮彈,尤其是來自正面的炮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