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所自劃線高校有哪些?如果按照考研難度應該怎麼劃分?

子不約929


考研難度一般都是用報錄比來體現。報錄比受多個因素的影響,主要受招生名額,報考人數、接收推免生的比例等因素影響。以中國人大為例,2018年學術學位碩士報錄比為11.3:1(9764/864);2018年專業學位碩士報錄比為6.25:1(11220/1795),中國人民大學最近4年的推免生數量一直不斷增長,從2015年為1242人,佔比34.5%,2018年已經達到1650人,佔比50%。推免會成為名校研究生錄取的趨勢,也成為統考生的選擇機會最大影響因素,極大的增加了考研難度。總體來說,在34所自劃線高校都是全國知名高校,也是全國最早成立研究生院的那批院校,考研難度可見一斑。按照小李亂刀的個人意見,34所自劃線高校考研都很難,不容易。

但是話又說回來,比較某個高校整體的考研難度,沒有很大的實際意義。關於考研難度的關注我認為應該集中在專業學科上,因為畢竟你報考的是具體的學科專業。還是以中國人大為例,2018年體育部學術學位碩士報考為7人,錄取為0人。一個都沒有錄取,你說難不難,估計是最難的吧。2019年體育部學術學位碩士只招推免生,連報考的機會都不給,你說還有比這個更難的麼? 因此,沒有難考的學校,只有難考的專業。你認為呢?請關注頭條號小李亂刀,我們一起來關注教育,討論教育,謝謝您~


小李亂刀


這兩天34所自主劃線的高校已陸續公佈考研複試分數線,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分數線有普遍上漲的趨勢。由下圖可見,自主劃線的34所高校全部為985高校,也是雙一流建設高校。自主劃線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全國“一刀切”的模式,給予部分重點高校自主權,既確保質量,又兼顧特色。

自主劃線的有利之處

這34所高校基本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所以每年不管是高考還是考研,報考人數都非常多,競爭也非常激烈。自主劃線的高校考研分數線一般先於國家線出來,這對報考的學生來說,有一定有利之處,如果能上線,可以及時聯繫學校和導師,準備複試;如果不能上線,也可以及時聯繫調劑,不至於耽誤太多時間錯過機會。

考研難度受多種因素影響

考研的難度由很多因素決定,比較重要的幾個參考因素包括:目標學校的保研率和推免生錄取率;當年的報考人數和計劃招生人數;不同專業的熱度(跟學科排名和報考人數相關);部分高校可能不招收或者極少招收985,211以外的學生(這個不會有明確說明,但是從歷年的錄取結果可以看出來);往年的複試分數線可以作為重要參考;地域的影響,考研的國家線安地區分為A線和B線。

清北華東五校相對最難考

所以單純比較整體的考研難度意義不是特別大,也很難比較。如果非要進行排序,也只能大致按照學校整體實力結合其他因素進行考慮。整體而言,清華北大第一檔;華東五校復旦,上交,浙大,南大,中科大第二檔;其餘高校排名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北上的高校相對難於其他地區的高校,其他地區高校之間看優勢專業和學校排名,排名相差大的靠前的學校難考。整體上西北和東北的幾所高校相對容易一點。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象牙塔裡講故事


自主劃線高校

考研難度劃分

第一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第二檔,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第三檔,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第四檔,其他剩餘自主劃線大學。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