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山:民辦學校都是自己玩死的

張中山:民辦學校都是自己玩死的

有風有雨怎麼辦

我一直信奉一句話:No Zuo No Die

有人說,隨著“民促法”的出臺,民辦學校即將被終結。我說,和十年前一樣說,只有消亡的民辦學校,沒有消亡的民辦教育。民辦學校為家長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而且體制靈活,在市場經濟中,有教育的存在,就有民辦教育的存在。那麼民辦學校為什麼起起落落,生生死死,我認為,民辦學校都是自己玩死的。

有人可能會說,民辦學校的理念與課程體系很重要,民辦學校都是死在家族式管理下的,是的,我都認可。但有以下任意一種玩法,都會必死無疑。

第一種玩死的辦法:教育和資本的衝突。

民辦學校不盈利,不可能得到又好又快發展,但操之過急,則欲速則不達,通常死在長期效益與短期利益的平衡上,沒有正確的捨得觀,不知道前期的舍就是後期的得。能夠看到明晚的月亮,但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教育和資本的衝突主要體現在:

⒈資金不足,沒有金剛鑽非攬瓷器活,胎裡就有問題,以為教育可以一本萬利,所以沒有撐過三年之癢就宣佈倒閉了;或是迅速擴張造成資金鍊斷裂,或是用其他產業帶動教育產業,學校還沒有很強的造血功能,其他產業出現問題,造成了資金鍊斷裂。

⒉在學校發展過程中,教育和資本發生衝突。硬件投入和資本的衝突;教師工資、福利提升與資本的衝突;教師專業成長和資本的衝突;收費如貔貅,只吃不拉,運營中雁過拔毛,讓利益最大化,當衝突激烈到一定程度,就出現了決裂。

⒊不斷地抽逃和變相抽逃資金,把辦學作為搖錢樹,放心,搖不了多久。

第二種玩死的辦法:教師流失嚴重,永遠沒有團隊

現在學校炒掉教師的越來越少,教師炒掉學校的越來越多。教師隊伍不穩定、大量流失,學校的原因有:

⒈工資及福利待遇低,甚至沒有五險一金的保障,且看不到前景;

⒉學校資本運作到極致,想盡一切辦法剋扣教師工資,壓縮編制,無限大增加老師工作量,甚至自認為無關痛癢的學科使用臨時工。

⒊學校與教師始終停留在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老師感受不到任何尊重,甚至感受不到人性的概念,家庭更不在學校的視野範圍內。

⒋學校規章制度不合理,制度的確立只為懲罰服務,沒有起到引領人、發展人、完善人的作用。

⒌很多集團崇尚標準化管理,甚至有極強的控制慾,用標準束縛教師的能動性,用流水線生產學生,教師的個性化受到嚴重摧殘,每天只有產能產能產能,績效績效績效。

⒍教師得不到專業化發展,只是使用人,不培養人。把人力納入成本是最愚蠢的辦法,人力是投資。

第三種玩死的辦法:沒有誠信,只有謊言

很多學校在招生過程中沒有底線,一切都可以承諾,這樣會有兩個結果:一是兌現,這樣學校失去了應有的定位,由引領家長做教育變成迎合家長辦學校了。這樣,學校和老師都會無所適從,學校難於發展。另外一個結果,就是不去兌現,採用多種方式,如,實施拖靠的辦法,用紅糖水、用眼淚不斷化解衝突的情感牌路線,有的時候也不免用恐嚇的辦法,有些家長上學是剛需,所以只能忍氣吞聲。還有的學校把目光都放在家長身上,報喜不報憂,成績造假,哄騙家長,無視學生成長;還有的只靠自己的嘴宣傳,外面雷聲很大,裡面雨點很小。看似聰明,實則口碑全無,玩死的節奏正在加快。

還有什麼新的玩法,敬請期待大家補充。不是以看哪家花落為樂,是警鐘長鳴,讓教育變得更好。

張中山

2019年2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