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起初,收集到一张匾额上写着“海天清晏”的老明信片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后来,又收集到一张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还是“海天清晏”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这一张“海天清晏”的匾额更加清晰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一直困扰着我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几个道长吃饭的地方,看环境也是“海天清晏”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搜索了网络,找到一张当时德国人拍的照片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偶然间翻看照片,看到道长身后的桌布上有“天后圣母”四个字。。。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沿着思绪,便来到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天后宫。。。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一百多年前的天后宫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印刷出版的1900年从青岛寄出的一张彩色明信片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进门一直走,回身见戏台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一百多年前的老戏台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神明默佑”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一百多年前是“泽被海国”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院子里的两个大旗杆已经没有了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门口孤独等待的道士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正殿院门侧立的石碑,“大清同治十三年”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看纹路相同,位置应从正面移走的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穿过“神明默佑”看见。。。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匾额已经换了。。。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穿过“泽被海国”,看见“海天清晏”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这棵大树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这里的一切风雨沧桑。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海天清晏,源自五代吴国的欧阳熙碑名"海天清晏"句,其意为"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天后宫。。。

以上图文由网友“救火候”2016年5月13日发表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strong>

天后宫,始建于1467年(明成化三年),初建时称“天妃宫”,修建了3间正殿圣母殿,2间配殿(龙王殿和财神殿),由胡善士捐地建成。1644年,天后宫进行了整修和扩建。1733年,新天后宫大殿建成。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1865年6月,天后宫进行修缮并重建戏楼,胡存约的《海云堂随记》对戏楼有如下描述:坐南朝北,与正殿相靠连为一体,中间有过路台,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履以琉璃瓦。重修之后的天后宫,“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阶级,节梲耀彩,金碧辉煌,可威震四海……”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1897年,德占青岛后,对青岛进行规划。位于青岛区的天后宫成了“欧美人杂居区”,最初想把天后宫拆除,但遭到了民众的强烈抵制。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1936年,青岛商民集资对天后宫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整修。重修之后的戏楼,建筑面积增加到1100多平方米,殿宇增加到16栋,楼顶的琉璃瓦选用黄绿色。1937年,又在原有戏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戏楼,并将戏台由室外移至屋内,前后与茶楼结合为一体,今天看到的天后宫戏楼就是在此基础上整修而成。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文革期间,天后宫遭遇天灾人祸。殿内神像被砸毁,戏楼双层飞檐琉璃瓦被砸掉,两侧小门上“海不扬波”、“威武显灵”的匾额不翼而飞,门口旗杆遭到雷击,庙会被禁止,天后宫面目全非。

改革开放后,天后宫逐步得到恢复和保护,1982年,天后宫被列为青岛市市级保护单位,1996年,被辟为青岛民俗博物馆。1997年,天后宫对外开放。1998年,天后宫进行大规模整修, 并从福建复制了丢失的雍正皇帝御赐的匾额,并引进名贵树种。1999年,天后宫庙会恢复。2000年,钟鼓楼恢复。2009年底至2010年初,民俗博物馆对天后宫戏楼进行了修缮。(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青岛城市记忆:旧影寻踪,老照片见证天后宫的历史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