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有哪些有趣的梗?

韓延雷


老薩談舌尖上的抗戰--拯救了二戰的美國午餐肉

薩沙平時整天瞎忙,很少去逛超市。今天帶著小朋友去超市購物,無意中發現有梅林午餐肉罐頭賣。當時很激動,買了一罐回去。記得老薩小時候,只有過年過節或者有遠客來家裡的時候,才會放上一盤梅林午餐肉,絕對是珍惜的食物了。那時候覺得午餐肉非常好吃,恨不得天天都吃一罐。但這次買的梅林午餐肉,卻讓薩沙極為失望。味道和小時候差不多,吃起來已經根本談不上美味了,而類似於廉價的火腿腸,吃不出肉味。廢話少說,來談談二戰時期的午餐肉,以及同中國抗戰的關係。

新概念食品午餐肉

午餐肉到底是什麼?是一種罐裝壓縮肉糜。所謂肉糜,就是被打碎的肉,混合澱粉、食鹽、香辛料、亞硝酸鈉和少量的水。

午餐肉罐頭和傳統的豬肉火腿罐頭,是有很大不同的。最直接不同就是,豬肉火腿罐頭是成塊的豬肉,添加的東西很少,吃上去基本還是豬肉的味道。但午餐肉罐頭則是肉糜,肉只佔其中一部分,大部分是澱粉,吃起來是澱粉的味道。

美國曆史上,壓根沒有午餐肉的概念。

美國人的飲食,以偏重肉類為主,強調肉類的純粹和新鮮。介紹美國飲食的書中寫道:美國飲食的特色是“粗狂實在”,食用新鮮的原材料,不靠添加劑,調味劑,食 物保持原汁原味,烹調的過程不拖泥帶水,無論是烤、煎、炸都沒有很複雜的做工,也不講究細火慢燉,沒有太多的花俏裝飾。只要放在盤子裡的食物都能吃下肚 裡,痛痛快快、實實在在地吃個飽。美國食物的主要結構是一二三四制,如同三角形狀,最主要的一是牛肉,二是雞、魚,三是豬、羊、蝦,四是麵包、馬鈴薯、玉 米、蔬菜。

對於美國人來說,吃飯就是紮紮實實的吃點肉,其他都是搭配。一塊優質的豬扒牛扒羊扒魚排,比什麼都重要。19世紀最後10年,美國經濟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也有很大改善。對於一個勤懇的美國工人或者農夫來說,每天都吃一頓肉並不算什麼。美國人每週吃一塊優質的牛排,也不算是什麼奢侈了。

遺憾的是,上個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到來,改變了一切。約四分之一的美國男性勞工失業,僅能依靠失業救濟金維持全家最基本的生活開銷。不失業的家庭中,收入也銳減了百分之四十。

對於很多美國事業家庭來說,一塊麵包、一些廉價的蔬菜就是一頓美餐。而且這些麵包往往買的是隔天,而不是當天烤的新鮮麵包,這樣可以偏一些。當時美國時代週刊上寫到:城裡的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蔬菜從碼頭裝上卡車,她們就跟在後邊跑,有什麼掉下來就撿。中西部地區一所旅館的廚師把一桶殘菜剩羹放在廚房外的小巷裡,立即有十來個人從黑暗中衝出來搶。人們還看到,有人全家走進垃圾堆撿骨頭和西瓜皮來啃。

平時的日子可以將就著過,但到了聖誕節、復活節、家庭成員的生日怎麼辦?美國的主婦們徹底犯了愁。原本這些節日都必須慶祝,吃一些新鮮的肉類。可是,現在連麵包都快要吃不上,哪裡有錢去買肉呢?

這種窘迫的悲劇,卻讓午餐肉脫穎而出。

地處美國明尼蘇達州奧斯汀市的荷美爾食品公司(Hormel Foods, LLC),創建於1891年。這家公司開始是專門經營豬肉銷售的食品企業,出售整豬、火腿和香腸製品。公司規模中等,並不算什麼一流企業。

在20世紀初期,荷美爾食品公司在同美國肉類巨頭的競爭中,逐步敗下陣來。公司的董事們反覆研究,認為幾大巨頭控制了美國傳統的豬肉市場,荷美爾食品公司難以爭取到大的市場份額,必須另外想辦法。

此時,正巧遇上了1929年美國大蕭條。企業領袖精明的看到了商機,尤其是公司創始人的兒子傑伊·荷美爾。

傑伊·荷美爾認為,這種困境之下,傳統的豬肉銷售必然遭受極大打擊,卻是低端豬肉商品的好機會。

豬的各部位價格不同,對於美國人來說,豬肩膀肉用處不大,一般以低廉價格銷售。傑伊·荷美爾決定就用這種肉,製作成廉價的罐頭銷售。

傑伊·荷美爾認為,這種罐頭是大蕭條時期的救世主,一定會暢銷。誰知道,這種叫做荷美爾五香火腿的罐頭投放的第一年,在市場上遭遇慘敗。

改變一個國家的傳統飲食習慣是極為困難的,美國人根本不接受這種怪模怪樣的食物。

老薩扯幾句題外話。看過李安電影的人都知道一個菜:左公雞!李安好幾部電影裡面都有這個菜,似乎是中餐頂尖菜餚的代表。左公雞全名稱為左宗棠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湘菜。左宗棠雞的發明人是彭長貴,是一個著名的湘菜大師。有意思的事,1973年,彭長貴前往美國發展,在紐約曼哈頓東44街開設彭園餐廳,依靠的主菜就是左公雞。這道菜在美國大受歡迎。一次著名建築師貝聿銘邀請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到彭園用餐,基辛格甚為喜愛,後來經常前往。每次基辛格赴彭園,維安人員都基於安全考量將整家餐廳包下,結果形同彭園的免費廣告。基辛格特別喜愛左宗棠雞這道菜,加上ABC電視臺報導此菜的特別節目,使此菜在美國聲名大噪,ABC並在隨後短短數天接到1500封來信索取食譜,各地中菜館紛紛推出,成為美國人認知中最著名的中國菜之一。

彭長貴的餐館,也成為美國最著名的湘菜餐館。有意思的事,在美國大獲成功以後,彭長貴曾回到湘菜的老家長沙開設彭園餐廳。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美國餐飲界首屈一指的彭園餐廳,並不被真正的湖南人接受。以這道左公雞為例,其實為了迎合美國人的口味,將單純的辣變為甜酸辣。湖南人對此極不適應,認為這不是湘菜,彭園餐廳在長沙慘淡經營1年就很快倒閉。

道理就是這樣,美國人也一樣。

況且,當時荷美爾五香火腿罐頭價格雖便宜,因使用豬肉較多,罐頭比較貴,失業家庭仍然承受不起。加上罐頭沒有太多防腐措施,肉的顏色灰暗,看起來像腐爛的肉,讓人一看就毫無食慾,幾乎上不了餐桌。

最關鍵的是,自稱為荷美爾五香火腿,其實裡面壓根就沒有火腿。有些客戶當作火腿肉買回去,一吃發現根本沒有火腿的味道,下次就不會受騙了。

第一年市場的慘敗,迫使傑伊·荷美爾進行改變。

傑伊·荷美爾認為首要的就是降低成本。

豬肩膀肉雖便宜,製造罐頭也需要購買很多設備和工人投入,這樣一來,豬肉價格的優勢就被衝抵了。

考慮再三,顯然只有一個辦法解決。傑伊·荷美爾決定大量加入澱粉,豬肉僅僅佔其中一小部分,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罐頭成本。這樣一來,罐頭的熱量很高,價格卻為普通豬肉的三分之一,僅僅賣40美分。

至於保質期短,肉的顏色難看,只能用一個辦法解決,就是加入亞硝酸鹽。這可以大大增加保質期,還可以讓肉保持一種鮮肉的色澤。自然,亞硝酸鹽有毒,控制在微量即可保證大體對人體沒有什麼傷害。

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下面還要考慮改名字。本來就不是火腿,不能隨便謊稱就是火腿肉。公司向社會徵集方案,同時也是一種廣告宣傳。最終,還是一個小演員肯尼思·達格紐(荷美爾公司副總裁達格紐的哥哥)提出了一個好創意。

他提出用‘豬肩肉加火腿,(shoulder of Pork And haM)的縮寫SPAM作為新產品的商標,獲得了荷美爾公司100美元的獎勵。

這種罐頭也曾銷售到中國,主要是為西餐的材料。當時中國人吃西餐基本都是午餐,於是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午餐肉。重新包裝且廉價的午餐肉重新投入市場以後,逐步被美國人所接受。

到了1940年,百分之七十的美國家庭曾經吃過午餐肉。

這種肉最大特點就是便宜,遠遠低於鮮豬肉價格,還有豬肉的熱量。很多美國失業家庭,就買這種標明為豬肉,其實是一種肉糜的廉價罐頭回家。味道和真正的豬肉有差別,至少也是吃肉了。相比之前吃麵包和廉價蔬菜來說,這已經是很大的享受了。

於是,午餐肉作為美國一種低檔次的肉類代替物,開始流行起來。美國中產階級社會和上流社會,也曾一度流行過午餐肉野餐,不過是偶爾嚐個新鮮。這種罐頭,基本還是在平民中流行。

午餐肉終究是特殊時期的特殊商品!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好轉,午餐肉的銷售量會劇減,甚至會逐步淪為可有可無的東西。

-----------------梅林午餐肉說是最正宗的,其實澱粉含量也非常高。老薩買的梅林午餐肉罐頭,打開可以看到基本就是肉糜!

午餐肉罐頭成為美軍主力食品

有意思的是,戰爭改變了一切。

1937年,美國陸軍認為全面的世界大戰很有可能在幾年內爆發,開始做軍事上的備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備戰的首要部門就是軍需部。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式,美國基本沒有準備。他們的主要武器不全,到了法國才開始補充,裝備了大量的法制武器,其中諸如紹沙輕機槍之類其爛無比。

好在美國國力驚人,他們後來者居上,為美國大兵提供了全世界最好的軍隊給養。在供應正常的時候,美國大兵每天除了肉類、麵粉和豆類之外,還有土豆、梅乾、煉乳、黃油、糖果和4支香菸。從1918年8月11日上午8:15的記錄可以看到一個有代表性的日補給申請:125萬個西紅柿罐頭、100萬磅糖、75萬個肉丁土豆罐頭、60萬個鹹牛肉罐頭和15萬磅幹豆。

除了這些戰地補給以外,士兵隨身攜帶一份應急口糧,包括:1磅罐頭肉、1磅麵包幹、1盎司咖啡和3盎司糖,約1公斤重量。

只是,這些都是補給線穩定的情況下,而戰時很難保證這點。在很多時候,士兵們只能吃著五花八門的拼湊軍用食品。戰爭剛剛爆發時,由於沒有準備,美國陸軍緊急將生產於50年前南北戰爭前生產的醃肉幹,送到前線。

美國水兵們對這種醃肉痛恨無比,認為他們是比德國鬼子更可怕的敵人。這種肉,在今天就是標準的殭屍肉。由於保存時間太長,醃肉堅硬無比,吃之前要用刀用力切成一片片,靠牙齒是不行的。

美國水兵們為了表示自己的不滿,居然將醃肉幹雕刻成軍艦狀,打磨光滑,然後塗上油漆,掛在艙內的樑上。這種藝術品讓美國海軍高層哭笑不得,也被媒體強烈抨擊。

同一個坑,不能連續跌倒兩次。

美國軍需部認為,要保證士兵的正常熱量消耗,每天應該在午餐和晚餐都吃肉類食物。

不過,戰場能否搞到鮮肉是沒把握的,必須大力發展肉罐頭作為軍糧。

當時美國軍需部繼續要一種廉價的罐頭肉類,來裝備美軍部隊。

這種肉類第一需要有很高的熱量,可以彌補士兵每天大量的身體消耗;

第二,必須要廉價,以便大量購買;

第三,就是需要一定的保質期,最少需要存在三年作用,還要易於攜帶。

以上都是軍用品的基本要求;放在最後一位的是,這種罐頭吃起來至少不會讓人作嘔。

對於這四點要求,最符合的顯然不是美國現在流行的牛肉罐頭,豬肉火腿罐頭,羊肉罐頭,鴨肉罐頭,甚至火雞肉罐頭。

相比這些價格較高的罐頭,午餐肉罐頭要便宜的太多。

美國軍需部毫不猶豫的將午餐肉選中,作為美軍主力制式罐頭。買一罐牛肉罐頭的錢,可以買三四罐午餐肉罐頭,傻瓜也會選擇後者。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著名的K級口糧等戰時口糧中有午餐肉罐頭,但絕大部分午餐肉罐頭是作為非緊急時候的補給,也就是B級口糧,而不是戰鬥補給的。

美國的軍糧主要是B級,C級,K級和D級口糧。D級口糧是巧克力,C級K級口糧都是以罐頭為主,是前線作戰時候士兵們自己攜帶的口糧,是所謂應急口糧。兄弟連中,101空降師的E連空降諾曼底時,每個人攜帶3天份量的K級口糧。

這種都是冷食,可以直接冷著吃。自然,也可以給罐頭加溫食用。

一般非戰鬥期間,部隊不會吃這些口糧,而會集體供應熱餐,也就是B級口糧。B級口糧一般是美軍野戰廚房,用鮮肉或者半成品罐頭肉製作,然後送到部隊裡。

美軍作戰的歐洲,北非等地,不是因為戰爭破壞,就是本來就很貧窮,搞到新鮮的肉類是很困難的。況且,美軍在歐洲的數量巨大,僅僅諾曼底登陸的美軍就超過百萬,靠法國荷蘭的小鎮供應也是不現實的。

即便能夠買到,鮮肉難以長時間保存,必須立即食用,這樣就極大的增加了後勤部門的壓力。

於是,鮮肉自然讓位給午餐肉罐頭。幾乎所有的熱餐裡面,都有這種午餐肉罐頭。

在戰爭期間最高峰,荷美爾食品公司每週向軍方交付1500萬罐午餐肉。生產量巨大,公司24小時輪班,人休息機器不休息。而一牆之隔的屠宰場也一樣忙碌,每天都要宰殺2萬頭肉豬,同時還需要向其他屠宰場購買大量豬肉。

在戰爭期間,午餐肉罐頭髮揮了很大的作用。它的熱量很高,完全可以滿足士兵戰時熱量消耗。

每罐斯帕姆午餐肉重12盎司(340克),含42克蛋白質、12克碳水化合物和80克脂肪,能提供1020大卡熱量,每日所需三分之一攝入量的鹽。

眾所周知,士兵在非戰時每天消耗熱量不過2000大卡,即便戰時,也不過消耗4000大卡。

換句話說,中午和晚上兩個午餐肉罐頭,就可以完全補充非戰時的熱量消耗。自然,普通美軍士兵不可能一天支吃兩個罐頭,還有大量的餅乾,麥片,葡萄乾,水果糖,果醬,可可飲料粉和褐色牛奶糖等。

以午餐肉罐頭為主的這種軍用口糧,一天的熱量高達4300大卡,什麼熱量消耗都可以補充。

這種不起眼的午餐肉罐頭,讓美國大兵沒有得營養不良,個個膘肥體壯。不過,午餐肉除了高熱量以外,並不含其他的東西,是一種垃圾食品。如果常年吃午餐肉,會導致人虛胖,維生素缺失,會得很多疾病。

讓美國軍方沒有想到是,美國大兵們對午餐肉罐頭卻仇恨到了極點。

大蕭條時代此時早已過去,美國經濟大體就完全恢復了。美國大兵來自於社會各階層,基本的飲食還是都挺不錯的。在這些小夥子看來,只有牛扒豬扒這些紮紮實實的肉,才算是肉。所謂的午餐肉罐頭,是大蕭條時期無可奈何的垃圾食品。現在經濟已經好轉,誰還吃這種玩意。

況且,這些小夥子們也是美國國內選拔出來的優秀青年。他們認為自己為國家賣命,至少有資格吃美國普通家庭的食物吧,怎麼用這種廉價垃圾食品來打發他們。

薩沙看過一個美國老兵的回憶錄,寫的頗有意思。

這個老兵回憶午餐肉罐頭,完全是魂不附體:歐洲很多小鎮都毀於戰火,居民不知道逃到哪裡去了,連麵包都買不到。無奈之下,我們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罐頭午餐肉。 連裡的伙伕,將午餐肉同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一起煮,最終就成為一種肉糊糊。不管配菜怎麼變,都沒有別的味道,就是午餐肉味。午餐肉這種東西,吃起來根本就不是肉,而是一種肉醬麵粉味,難以下嚥。這種東西,如果平時野餐或者沒空做飯時候,偶爾吃一次還是可以的。如果天天吃這種東西,正常人是絕對受不了的。以我們為例,後來只要聞到大鍋裡面午餐肉的味道,就食慾全無,幾乎要吐了。吃了1年多午餐肉,我的戰友們都有一種午餐肉恐懼症。以為我例子,退伍以後的40多年,我從來沒有吃過午餐肉。即便在超市中看到這種肉,立即轉頭就走,看都不想多看一眼。

美軍最著名的一個午餐肉的段子,是關於艾森豪威爾的:二戰結束後,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有一次偶然碰到了荷美爾公司的總裁。艾森豪威爾斟酌了一下,詭秘地笑著說:在二戰當中,我和其他幾百萬大兵一樣.吃了我那份午餐肉。我必須坦白,我對它有過一些不厚道的評論——當時我真想槍斃了你們。現在想起來,你知道,無論如何,我得感謝你們的斯帕姆午餐肉。不過,作為前任總司令,我想你們唯一的罪過是-你們送來的太多了,似乎永遠都吃不完。

更有意思的是,不單單是美國人,中國的看法也差不多。

----------------------美國午餐肉罐頭品牌其實很多,但SPAM無疑是最擅長宣傳的,它的廣告眾多。

午餐肉在其他國家的影響力

抗戰初期,國軍曾經採購過一小批美國午餐肉罐頭,並沒有裝備部隊,主要作為一種戰略儲備。國軍湖南老兵卿伯金曾經在淞滬會戰,用重機槍擊落了一架日軍飛機。他的師長非常高興,除了獎勵給他一筆錢以外,還給整個團發了一堆罐頭,其中就包括午餐肉罐頭,讓他們大吃了2到3天。

要知道,當時國軍每天就是幾兩米飯和蘿蔔白菜,能夠吃上肉就是很大的獎勵了。但這個班的戰士居然對午餐肉罐頭不太滿:這些罐頭都不怎麼好吃!

可見,這種午餐肉真的是不好吃。

國軍尚且如此,美國大兵就更別說了。他們一致認為,這根本就不是肉,而是不知道用什麼東西造出來的代用肉,人造肉,下水肉。

美國大兵都說:這個午餐肉公司,肯定是美國陸軍某個將軍的親戚開的。

他們還說:這種肉是比德國人的子彈,流行的性病還要可怕的東西。

有意思的是,美國陸軍可不會管什麼好吃不好吃。戰爭的幾年內,美軍花費高達3.73億美元,採購了7億罐斯帕姆午餐肉。如果把吃光的午餐肉罐頭連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

萬幸的是,荷美爾食品公司對於午餐肉生產控制極為嚴格。雖然是廉價的罐頭,利潤很低,質量卻毫不含糊。

就原料的選擇上,病豬、配種豬、老母豬、黃膘肉豬,一律不會使用。選擇豬肉上,嚴格選用豬肩膀肉,並不用價格更低廉的豬頸肉。為什麼呢?因為豬頸上有淋巴, 而淋巴上面很可能有病毒和細菌。這種肉如果長期吃,容易讓食用者得病!之後每個加工過程,都嚴守質量,所有的澱粉、水,研製時間,殺菌的溫度等等嚴格控制,毫不馬虎。

美軍午餐肉質量很好,無論在北非的沙漠還是在蘇聯的極地,這種肉都保存很好,不會變質。

美國大兵對於午餐肉極為厭惡,其他國家卻不是這樣。

午餐肉罐頭作為民主工兵廠的一部分,送到全世界各地,尤其是英國、蘇聯,也包括中國。

英國人在戰時保守封鎖之苦,不要說肉類,即便雞蛋也變成了雞蛋粉,蔬菜成為每家花園裡種植的胡蘿蔔。堅硬的鱒魚乾,成為了英國人最常見肉類。著名的記者蕭乾二戰期間就在英國,他多年沒有吃肉。停戰以後,蕭乾奉命去美國採訪,剛剛入海關,第一件事就是和一群英國記者衝到餐館,點了磚頭一樣厚的豬扒,大吃一頓。連吃了幾周,這才逐步緩過勁來,不會見到肉就走不動路了。

在這種情況下,午餐肉罐頭成為英國家庭的美食。英國餐館大多關閉,只有少數高檔餐館工作,而他們供應的肉類,就是這種午餐肉罐頭。在上流社會的聚餐中, 每個參與的人一般都會帶一些食物交給女主人。如果客人能夠帶一罐午餐肉罐頭,女主人就會極為高興,這是最好的禮物了。

蘇聯人也極為歡迎午餐肉罐頭。蘇聯已經饑荒橫行,普通平民以土豆充飢勉強活命。在蘇軍中,每天的食物只是黑炭一樣的黑麵包,一些農村常見的圓白菜湯,最多還有一些魚乾。美國人提供給蘇聯肉類罐頭78萬2973噸之巨,佔蘇聯生產的肉罐頭總量的17%,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午餐肉罐頭。

蘇聯士兵對午餐肉罐頭極為喜愛,他們多將罐頭和各種蔬菜、佐料熬成糊狀,然後澆在黑麵包上直接吃下。午餐肉罐頭,大大提高了蘇軍士兵的體力,對蘇軍意義極大。在著名的電影《解放》中,一個蘇軍士兵甚至把午餐肉罐頭叫做第二戰場。

至於中國人,對罐頭並不喜歡。

雖沒肉吃,但中國人對於食物的新鮮看得很重。據統計,去年美國人均罐頭年消費在 90 公斤左右,西歐約為 50 公斤,日本 23 公斤,中國僅為 1 公斤。

抗戰中,美國曾經將一批午餐肉罐頭運到緬甸前線,提供給中國駐印軍。

駐印軍官兵對這種罐頭並不喜歡!之前他們吃的都是英國人提供的醃牛肉,豬肉香腸等等,都是紮紮實實的肉。他們吃的肉罐頭,也是英國的牛肉罐頭或者繳獲日本 人的牛肉罐頭!這兩種罐頭,前者很鹹,後者很甜,但也是貨真價實的純肉!美國的午餐肉罐頭,同這些牛肉罐頭比起來,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美軍也好,國軍也罷,都吃過不少午餐肉罐頭!

倒是1945年中印公路開通以後,一批午餐肉罐頭運到中國國內,交給國軍部隊,才有完全不同的評價。國內的國軍戰士基本一個月吃1到2次肉,這個肉不是大塊肉,而不過是肉絲或者肉末。主食一天只有1斤多米,副食就是白菜豆腐,根本不夠吃。根據美國軍官檢測,中國國內的士兵,基本百分之百嚴重營養不良。尤其抗戰後期,人人身體衰弱。在著名的常德會戰中,後來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曾經奉命連續急行軍,攻擊日寇。沒想到,急行軍期間生病掉隊甚至死亡的士兵,和作戰傷亡差不多。打仗的時候,國軍官兵體力不支,衝鋒都追不上日軍撤退,戰果不佳。為什麼?就是因為身體太差,長時間都有熱量的大虧欠,身體的脂肪基本都消耗光了,體質極差。

那麼,本來吃蘿蔔白菜和粗米飯的國軍士兵,現在居然能夠吃上午餐肉罐頭,自然是狂喜不已,高興的手舞足蹈。

在這些士兵眼中,這種午餐肉絕對是無上的美味。只是,由於運入的罐頭很少,能夠吃上午餐肉罐頭的,基本都是國軍的主力部隊,而且也是偶爾吃一頓而已。

午餐肉罐頭,也是中國抗戰的一個功臣吧!


薩沙


二戰時期,有趣的梗簡直太多了,也算是殘酷的戰爭中的一點小插曲吧。

英國飛行員緊急迫降後,“被迫”佔領了一個島嶼!

英國皇家飛行員西德尼·科恩軍士在完成一次轟炸任務後,因為戰機出了故障,導致油料出現洩漏,因此不得不強行迫降到一個島嶼(蘭佩杜薩島)。雖然他知道那個島嶼目前駐守敵人意大利軍團,但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迫降此處。當他的飛機迫降後,他發現一大群意大利士兵朝他跑來,於是西德尼·科恩軍士爬出飛機,準備繳械並投降。但是他發現這些意大利人手裡並沒有拿槍,而是舉著白旗,一名高級軍官走過來朝他敬禮後,詢問他是來接受投降的嗎?並請求他不要轟炸這裡。西德尼·科恩軍士納悶半天之後才知道怎麼回事,原來這群意大利人聽到消息說盟軍不久將要轟炸這裡,這令他們十分害怕,如今見到有飛機來,就認為是轟炸前派來的招降人員,於是他們很開心的舉著白旗過來投降。就這樣,這位西德尼·科恩軍士誤打誤撞的“被迫”佔領了這裡。然後通過意大利人的電臺,給盟軍發了電報。意大利人因此開心的用意大利麵招待西德尼·科恩軍士。

美國農民,用乾草叉“俘虜”了一個女日本鬼子

華裔美國人榛英李(音譯)在日本鬼子轟炸了珍珠港後,報名加入女子飛行隊。一次在試飛過程中,因此機械故障,迫降在美國加州一處農莊,附近的百姓發現了飛機和黃色面孔的她。於是認為這是個女日本鬼子,或許是來獲取情報的。於是這些百姓手持乾草叉包圍並“俘虜”了她,榛英李解釋半天,但是這些農民伯伯根本就不信。附近的軍部在接到消息後迅速來到這裡,告知了農民伯伯這是個誤會。最後榛英李得到了很多農作物和火腿作為回報。

美國空軍機槍手用一個可樂瓶子“襲擊”了日本戰艦大和號

托馬斯.盧波隸屬於美國飛行隊,在一次對日本重型戰列艦大和號的攻擊中,他負責操控飛機後方的機槍對日本鬼子進行掃射,但是機槍在掃射一陣後,突然卡殼了,因為自己的哥哥在珍珠港被日本人炸死,所以托馬斯.盧波恨透了日本人,機槍的故障令他很惱火,於是抓起身邊任何能丟的東西往下丟,其中就包括一個他裝滿硬幣的可樂瓶子,他憤怒的將這個瓶子丟下去。轉天美國在炸爛了大和號,搜索船捉獲了幾個日本俘虜。在審訊時,一個士兵說,他的指揮官在指環他們用機關炮掃射,但是突然一個東西掉下來,正好砸在指揮官頭上,將他砸暈。這個士兵以為是個手雷,沒想到是個瓶子,但他不知道這個瓶子屬於托馬斯.盧波。

另外有趣的梗還有很多,比如一艘德國U型潛艇,一個士兵在大便後,竟然將閥門轉錯方向,導致海水湧入,整個潛艇之中充溢這大便和海水,這令這艘潛艇不得不浮出水面,然後被俘虜。還有美國空軍竟然襲擊美國坦克部隊,就因為那個空軍不知道機動車隊發出的友軍信號,以為是敵人,最終自己炸燬了自己的不少戰車。


大獅


最常見的就是關於各國航空兵的梗了。比如二戰中其實美國空軍並未耗費一機一槍一彈一兵一卒,就消滅了納粹德國的空軍和日本的航空兵部隊。日本空軍二戰中竟然不費一槍一彈就在珍珠港消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等等。

實際上二戰中美國和日本都沒有自己的空軍,美國空軍直到1947年才成立,此前一直是以美國海軍航空兵和美國陸軍航空兵這兩大力量來劃分美國的空中力量的。

比如二戰中,執行戰略轟炸任務的,主要就是美國陸軍航空兵。其中最著名的當時美國第八航空軍,其主要承擔了轟炸西歐地區德國的重要軍事設施等的任務,發揮了很重要而作用。

而當時的日本也是如此,分別為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而日本陸海軍之間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是戰機的設計思想還是戰術等。日本陸軍的戰機相對來說防護較好,但是活力極為薄弱,比如KI43這種主力戰機就只有兩挺7.7毫米機槍,而即使當時日本海軍已經擁有了機關炮,但是陸軍拉不下臉面求助於海軍,直到1943年才從德國搞到了MG151/20航炮,日本陸軍航空兵火力不足的問題才開始解決。

而且有趣的是,當時日本海軍也引進了MG151/20航炮,但是陸海軍之間不合作,只能各自引進研究。而德國人也因此賺了雙份的錢。


戰爭之王


二戰期間盟軍中也流傳著一句話:“一次擊敗意大利軍隊是正常的,但是兩次擊敗意大利軍隊就不是光榮了”,意思是嘲笑某些部隊指揮吃柿子撿軟的捏,只會欺負意大利軍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軍隊是被公認戰鬥力最弱而且最搞笑的,比如在北非的一場戰役中,明明已經佔據了上風的意大利軍隊忽然投降了,理由是彈藥箱沒有配撬棍盟軍每次戰敗意大利軍隊,繳獲的紅酒永遠比彈藥多。但是搞笑造梗並不是意大利軍隊的專利,美軍甚至以嚴謹著稱的德軍,也都鬧過笑話,而這些笑話的代價,就是他們的將軍甚至元帥死於非命。

二戰中美軍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就是第一集團軍群司令官麥克奈爾,他是被美軍自己的轟炸機炸死的。

麥克奈爾畢業於陸軍軍事學院。1937年晉升准將,任第二野戰炮兵旅旅長。1940年任指揮與參謀學院院長。美軍總司令部作戰訓練部參謀長。次年晉升中將,1942—1944 年任馬歇爾的助手。1942年3月任陸軍地面部隊司令。在訓練地面戰鬥部隊以及作戰隱蔽和偽裝等戰術理論方面甚多貢獻。1944年奉調前往法國,任第一集團軍群司令。

也就是在麥克奈爾當上第一集團軍群司令的那一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麥克奈爾到前線,也就是諾曼底視察,也正是他視察的時候,1944年年7月25日,盟軍實施了規模浩大的眼鏡蛇行動,將近兩千五百架的飛機向目標區投擲了約四千噸炸彈和燃燒彈,雖然德軍蒙受了一定損失,但炸彈誤傷自己人的情況也十分令人震驚,超過一百餘人死亡和近五百人受傷。

這個麥克奈爾不愧是作戰隱蔽專家,發現自己正在被自己人狂轟濫炸,馬上跳進一個散兵坑藏了起來,只可惜雖然不知道眼皮底下還有這樣一條“大魚”,但是火力一直強大的美軍一直堅持無差別轟炸, 散兵坑裡麥克奈爾的屍體除了衣領上的將星外,已血肉模糊無法分辨。

麥克奈爾那個上將是追認的,所以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上將,但是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軍,確有一位貨真價實的德軍上將踩上了自己的地雷,而且是坐著飛機踩上的,這種陣亡方式,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絕無僅有。

說起德軍的嚴謹,也有一個笑話,說是二戰期間,在一個英德兩國拉鋸的一個港口,德軍佈雷艦每逢星期一三五便來佈雷,而英軍掃雷艦每逢星期二四六便去掃雷,這樣持續了很長時間,只到有一天英軍指揮官因為別的事而沒顧的上例行的掃雷作業,第二天前來佈雷的德軍掃雷艦被自己前天布的水雷炸沉了……

在英軍救起落水的德軍軍官時對方十分氣憤的質問英軍軍官“你們做為掃雷部隊怎麼能這樣不負責!這在我們的軍隊裡面是絕對不允許的!”很有紳士風度的英國人馬上道歉:“下次一定注意!”

因為對此一直很過意不去,所以英軍給了這些德國戰俘很好的待遇,直到戰爭結束把他們禮送回國。

但就是這樣一向嚴謹著稱的德軍,他們的國防軍第十一軍軍長、陸軍上將軍長馮·溯貝特(von Schobert), 坐著自己的飛機,降落的在自己的機場——後面還有話:降落在自己的雷區,這不是什麼“神劇”,但是地雷卻真的炸了飛機,還順手幹掉了自己的陸軍上將。

美軍德軍的不幸,到了意大利軍中就會變得很搞笑,連誤傷也是那麼“出類拔萃”。

而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戰績,就是公認戰鬥力最弱而且最搞笑的意大利軍隊創造的:擊斃了一個空軍元帥。那是二戰中陣亡最高級將領。當然,這個元帥也是意大利的。

這個不幸的元帥叫伊塔洛·巴爾博,也是意大利軍中一位傳奇人物,貨真價實不帶引號的。

伊塔洛·巴爾博曾單槍匹馬地從空中投下炸彈,炸死了數以千計的埃塞俄比亞人。1933年,他率領24架水上飛機完成了從意大利到芝加哥的跨大西洋飛行。他到達後,芝加哥命名了一條巴爾博大街以致紀念,連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都要請他共進午餐。

在伊塔洛·巴爾博努力下,意大利空軍擁有各種類型的飛機3125架。其中轟炸機1132架、殲擊機和攻擊機1100架,另外還有數百架運輸機和偵察機,在東非還有323 架老式飛機。意大利空軍的實力已趕上英、德,轟炸機和殲擊機甚至還曾一度超過英、德。

而這個創造了意大利空軍輝煌的巴爾博元帥乘坐的飛機,卻被意大利海軍一艘老掉牙的裝甲巡洋艦吉爾季奧號戰艦,給打下來了。

要問這個吉爾季奧號戰艦有多大年紀,很多人都記不清了,反正他比戰艦上大多數水兵年紀多大,就連裝備的防空炮都是後來才加上去的,周圍是用沙袋堆起來的掩體,軍艦上堆沙袋,就差挖一條戰壕了,想想都搞笑。

但就是這樣一艘老爺戰艦,英國的轟炸機也天天都來轟炸,畢竟轟炸一艘裝備老炮的老船危險小一些。因為英國空軍天天來轟炸,弄得意大利水兵也整天神經兮兮。在一次英軍飛機離開後的十五分鐘,又看到了兩架飛機從敵機剛才撲來的方向飛過來,這時候艦上居然一個軍官都沒有,估計都上岸喝紅酒去了。

沒有人指揮的水兵們一看飛機又來了:“弟兄們別愣著了,開幹吧!”於是一頓猛烈炮擊,據說僅吉爾季奧號就打了二百八十發炮彈,終於成功地將兩架“來犯敵機”全部擊落,等“敵機”冒著煙打著旋掉下來,水兵們才認出那是自己的S.M.79式飛機。

把飛機裡面的屍體拖出來一看,準備開紅酒慶功的意大利海軍全都呆掉了——這不是咱們的巴爾博空軍元帥嗎?


半壺老酒半支菸


它是一隻來自“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貓,在不到半年時間裡,奧斯卡幾次從沉艦事件中死裡逃生,這樣的幸運經歷為它贏得了一個新的綽號“不沉的山姆”。

■ 這幅畫作表現了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在英軍戰艦和飛機的攻擊下奮力還擊的場面。這艘著名戰艦的作戰歷程雖然短暫,但已經成為海軍史上永恆的經典之戰。


最先是“哥薩克人”號穿過“俾斯麥”號沉沒的海域,一名眼尖的瞭望哨發現海面上有一塊破裂的船板,而且上面還趴著一隻貓!英國水兵們猜測這隻小貓很可能屬於“俾斯麥”號,並目睹了“胡德”號爆沉時的煙塵,也聽聞了“俾斯麥”號沒入水中的最後悲鳴,能夠倖存下來實在命大。“哥薩克人”號的官兵決定將它收留下來,作為本艦的吉祥物。艦員們給他們的新吉祥物取名“奧斯卡”。只可惜在幾個月後厄運就降臨到這艘戰艦頭上,“哥薩克人”號於1941年10月27日被德軍潛艇重創後沉沒。而奧斯卡再次倖免於難,被“軍團”號帶回了直布羅陀。在不到半年時間裡,奧斯卡兩次從沉艦事件中死裡逃生,這樣的幸運經歷為它贏得了一個新的綽號“不沉的山姆”。

■ 英國海軍“哥薩克人”號驅逐艦,屬於部族級,於1938年6月建成服役,標準排水量1921噸,航速36節,裝備120毫米艦炮8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哥薩克人”號因為1940年2月突襲德國補給船“阿爾特馬克”號,營救被俘英國船員而聞名於世。“哥薩克人”號於1941年10月27日被德軍潛艇重創後沉沒。


英國人很快就為奧斯卡找到一個新家,將它帶上“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一條走運的貓加上一艘幸運的戰艦似乎是很吉利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1941年11月初,奧斯卡隨“皇家方舟”號從直布羅陀啟航,為馬耳他島運送一批飛機,在返航途中再度遭遇不測,在直布羅陀以東30海里處傾覆沉沒。不幸中的萬幸是,由於沉沒過程緩慢,全艦艦員都能夠從容撤離,最終僅有1名水兵在襲擊中陣亡,而奧斯卡再次倖存。不知是出於恐懼,還是求生本能,奧斯卡在航母遇襲之後居然自己跳海逃生,並爬上了一塊木板,再度體驗了隨波逐流的感覺。一艘前來救援的摩托快艇發現了奧斯卡並把它救起來,水手們發現這隻貓顯得很憤怒,但並沒有受傷。最後,奧斯卡被轉移到“閃電”號驅逐艦上,被送回了直布羅陀。

■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及其“劍魚”轟炸機群,該艦於1938年12月服役,標準排水量22000噸,航速31節,裝備114毫米高平兩用炮16門,載機72架。“皇家方舟”號於1941年11月14日被德軍潛艇擊沉。


在僅僅半年時間裡,奧斯卡搭乘的三艘戰艦都先後葬身海底,每次它都能夠幸運生還,這讓英國人心裡有點犯嘀咕了,開始感覺到這隻貓身上的不祥氣息。自古以來,凡是在海上討生活的人,無論是海軍官兵,還是商船船員,都多少有些迷信。奧斯卡的運氣固然有些難以置信,但它似乎也把厄運帶給每一艘船,恰如日本海軍那艘出名的祥瑞艦“雪風”號,甚至令人懷疑奧斯卡帶著“俾斯麥”號的怨念在冥冥之中向英國海軍復仇,只要它乘坐過的英國戰艦必定會遭遇德軍襲擊而沉沒。

無論奧斯卡是否真實存在,它都已經成為“俾斯麥”號傳奇的一部分,將在海軍歷史愛好者中間繼續流傳下去。


崎峻戰史


二戰中的梗還真不少。

一,當時英國打完一戰,深深的感覺到了戰爭的罪惡,決心讓這個世界永(免)遠(於)和(平)平(靜),於是,它以戰勝國的名義讓德國民主。“這樣你們就不會發動戰爭了”。於是德國人選出了希特勒

二,太平洋戰爭中,山本五十六決定趁熱打鐵,好好鼓勵一下日軍士兵,於是決定去前線訪問,他的助手通報了消息,為了將軍的“安全”通訊兵使用了無線電。助手立馬反應過來:“你想殺將軍嗎?把日程用無線電發?”通訊兵一臉鎮定,這是2月才發行的密碼,美國人肯定解不開,然後……然後山本五十六就沒了

三,這裡順帶來個科普。當時德軍將列寧格勒團團圍住,城中軍民斷糧,難以為繼,其實這並非德軍殘酷,而是蘇軍自己的焦土政策把糧倉燒了,之後又拖進入兩個集團軍,這麼多人,不吃完才怪。

列寧格勒中,有一門256毫米級的大炮,這是一門艦炮,開戰後被拆下來。蘇軍立刻投入了使用。它的身世可不平凡,是蘇聯級戰列艦的艦炮,當時斯大林怒吼一聲,決定造蘇聯自己打艦隊,於是搞了這麼個怪物“炮大,炮多”德軍立馬反應過來。我去!這麼牛批的戰艦?他們1939偵測到的戰艦讓他們吃了一驚,他們忐忑的滅了波蘭,打法國時又去逛了一圈。我去!這麼強?

之後滅了法國,又去看看。我去?造這麼久?之後鷹日行動失敗。我去?老弟你還沒造好?最後事實證明,它還是當炮塔比較好。


第三帝國莫德爾元帥


一,我還會回來的

“我還會回來的!”這句著名的話可不是灰太狼說粗來的,而是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接著向菲律賓發起進攻。時任美國遠東軍司令部司令,結果指揮失誤,被日本打到麥克阿瑟都要自殺算了的程度。

美政府一看菲律賓失敗在即,為了避免麥克阿瑟這樣的高官被俘,要求麥克阿瑟撤出菲律賓。

於是麥克阿瑟拋棄菲律賓七千美軍,扔下那句著名的:“我還會回來的!”

就自己帶老婆孩子坐飛機跑到澳大利亞。讓自己的副手溫萊頓將軍率軍投降日本。


二,巴頓相信自己是拿破崙轉世


巴頓將軍可以說是美軍二戰期間湧現的最出名也是最有爭議的將軍。

今天我們不提巴頓的戰績如何,單說一說巴頓的迷信。

巴頓一直認為人的靈魂會轉世,而自己的前身中有漢尼拔、拿破崙這樣的名將,也有古羅馬軍團戰士、古希臘重甲步兵、東羅馬貝利撒留將軍的騎兵、斯圖亞特王朝的蘇格蘭高地人。。。等等。

基本上認為自己的前身不是英勇的戰士就是偉大的統帥。

而且不僅僅是巴頓個人,巴頓家族也非常迷信,巴頓家族曾公開宣稱曾經明確目睹祖先的靈魂。

證據之一是巴頓在做軍校制服時發現,他的制服尺寸在高度、肩寬、腰圍、胸圍上與祖父、父親都一致。


三、希特勒相信黑魔法


希特勒,希姆萊等納粹高層痴迷於古代神話、占星術以及“黑魔法”等一切在他看來具有神秘力量的事物。

納粹佔領歐洲後,曾大肆搜刮相關資料和傳說中的神器。

而且納粹德國曾派出多支探險隊前往中國西藏、尼泊爾、希臘、北極以及南極等地,尋找黑魔法或者神秘力量。

現代影視劇、網絡中關於南極、北極甚至月球上納粹秘密基地的消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次,這些謠言的根源還在希特勒身上。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一、撬棍都沒有,這仗沒法打

這件事在國內流傳深廣,堪稱是意軍呆萌表現的經典。據說,在中非戰場,意軍派遣500人防守一個機場。他們物資充沛,除了有混凝土碉堡,還有充足的彈藥和補給。

相比而言,當時前來進攻的英軍,無論人數還是裝備都與之相距甚遠。就當英軍準備放棄之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意軍居然投降,而且原因僅僅是因為沒能找到撬開炸藥箱的撬棍。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於是意軍的指揮官們選擇了更為直接的解決方式——投降!

二、完全搞不懂這二十幾人是怎麼死的

在太平洋戰場上,有一次美澳聯軍一支一萬五千人的部隊,向一座被日軍佔領的小島發起猛攻。在經過兩個小時火力打擊後,美澳聯軍順利登陸,並以25名士兵陣亡的微小代價,就完全控制了該島。但問題是,事後發現,那座島上根本沒有日軍。



三、送人頭還不夠,還送伙食

蘇軍出兵內蒙時,當時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某部奉命防守。不知道是不是在中國打仗久了,習慣了和咱們的小米加步槍交戰,竟然派騎兵去偷襲蘇軍,想給對方個措手不及。而他們要偷襲的那支蘇軍是一支純機械化的部隊。



結果,日軍一千多號騎兵,片刻間就被蘇軍全部幹掉。 然而,日軍此次進攻對這支蘇軍來說,卻是意義巨大。因為他們因此得以連續一個月吃上優質的馬肉,成為那一帶伙食最好的部隊!

四、世上唯一被坦克擊沉的潛艇

在 “狼群”行動中,一艘德國U型潛擊中了一艘盟軍的運輸船。 這艘滿載軍用物資和炸藥的運輸船被擊中後發生了大爆,各種東西被炸的漫天亂飛。這艘德軍U型潛艇船長興奮地命令潛艇上浮,以便觀看自己的戰績。



然而不幸的是,一輛被炸飛到天上的謝爾曼坦克炮塔正好掉下來把潛艇給砸沉了。這艘潛艇也因此成為世上唯一被坦克給擊沉的潛艇!

五、英軍,你們也太不負責任了

在一個德英交戰的港口,德軍每週一三五都過來佈雷,而英軍則二四六前去掃雷。這情況持續了很久,雙方也一直這樣週而復始的膠著。 直到有一天,負責掃雷的英國指揮官,不知道什麼原因居然沒有例行掃雷。結果第二天,佈雷的德軍掃雷艦被自己前兩天布的雷給炸沉了。



英軍很紳士地把倖存的德軍救起,但德軍卻大發雷霆,對英軍不去掃雷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英軍為此也深感抱歉,於是決定優這些落水的德軍俘虜,並且在戰後將他們歡送回國。

六、中國特種兵的始祖

抗戰時,李忠仁手下有個山東兵在睡覺時,他的槍被戰友收起來了。山東兵醒來後十分害怕,但又不敢跟任何人說,便自己一個人帶了三顆手榴彈,趁天黑的時候摸到日軍的陣地。

當時日軍正在烤火,山東兵直接把幾個手榴彈都丟進去。然後,迅速扛起四支槍和一箱子彈,掉頭就跑了。

事後才發現,他這次行動一共擊斃了23名日軍。此人也因此被授予了青天白日獎章,而且還被稱為中國特種兵的始祖。

七、這個指揮官也真夠猛的

諾曼底登陸期間,一個在歐洲戰場上無敗績德軍王牌坦克營的指揮官似乎是被衝昏了頭腦,直接帶領他的部隊和剛剛裝備的新型虎式坦克開上海邊的沙灘,和盟軍的軍艦對射。這等勇氣,極其可嘉啊!



但遺憾的是,他們在發射了第一輪炮彈後,就再沒開火了。因為盟軍的萬噸級戰列艦上的巨炮,直接將這些坦克轟回了零件狀態!

八、這此意外只能怪天了

二戰中,意軍有一次因找不到適合放置炸藥的倉庫,認為教堂不會遭到盟軍的空襲,於是便將上百噸的炸藥堆放在城市中間的聖納扎羅教堂。還是意軍聰明,盟軍確實沒有空襲教堂,只是教會的尖塔卻不幸被雷劈中……

最後,整個城市因大爆炸而瞬間被炸飛了五分之一!


這些歷史要讀


與其說是梗,不如我給大家百科一下二戰愛好者們的一些有趣的說法或者說簡稱。

德三,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簡稱,第二帝國是一戰前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第一帝國是神聖羅馬帝國。

德棍,對二戰德軍粉絲的調侃,因為他們有的地方吹的太過,也有人說是指在俄羅斯冬天中戰死的德國士兵被凍僵了豎在路邊做指示牌。

本子,日本的簡稱,但是大多數人一般叫鬼子。

麥跑跑,麥克阿瑟在日本進攻菲律賓時逃跑了,後來又率領大軍殺回來了,名言“我還會回來的!”

斯大林之錘,B4榴彈炮,蘇軍的神器,這個圖片是最高配的,其實二戰中用的基本都是低配……用拖拉機上面安裝個炮就用……從莫斯科到柏林一共發出過40億發。

祥瑞,雪風號驅逐艦,逆天的幸運值,往往一支艦隊出去,全都沉了她都不會沉,每次都能死裡逃生,甚至炮彈魚雷都無法擊中此艦,打中的基本全是啞彈……和她齊名的是德國歐根親王號巡洋艦。



不沉的薩姆,這隻貓咪叫薩姆,本來是德國海軍的艦隊寵物,後來打仗軍艦沉了貓貓被英國人俘虜了…英國人的船他坐一艘沉一艘……極其詭異,他坐沉過的有俾斯麥號,哥薩克號,軍團號,閃電號,皇家方舟號……

海軍馬鹿和陸軍馬鹿,日本海陸軍長年不和,互罵互撕,據說他們一般用五分力氣打美國人用另外五分坑對方。

馬來之虎,山下奉文。

沙漠之狐,隆美爾

紅色諜王,佐爾格

鐵血將軍,巴頓

閃電戰之父,古德里安

霍爾蒂海軍上將,統治著一個沒有海軍的內陸國,匈牙利在二戰中出兵百萬支持德國,但是他們最恨的是同為軸心的羅馬尼亞,這個海軍上將還是攝政王,然而匈牙利沒有國王…

如果想到了新的我再更新


歷史區的哈士奇


德吹祖師丘中堂

這個梗來源於當年的丘吉爾對U艇和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評價,原文如下:

“它是一艘威力強大的戰艦,是軍艦建造史上的一項傑作。”

“在戰爭中,唯一讓我感到恐懼的就是U型潛艇的時代。”

丘中堂類比晚清名臣李鴻章,意思指殫精竭慮維繫國家生存的重臣,現代還有卡中堂等稱呼,意思指英國衰落中的重要領導人。常被提及的還有大英亡了等等梗。

大英藥丸

結局:俾斯麥號最終在英國艦隊的圍攻之下葬身法國佈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

U艇的無限制潛艇戰在護航驅逐艦和飛機的打擊下戰損逐漸升高,最終被迫結束。

小豆丁坦克,也有叫豆戰車

這個梗的來源是指日本二戰時期的坦克,如日本的95型輕型戰車和98型輕戰車,由於相對於同時期德美蘇等國的坦克防護和火力都很弱,被戲稱為豆戰車。日本研發過一些中型坦克,不過在那時日本的國內經濟和資源都以及幾近崩潰,質量自然也不咋地了。

95式

德棍,肥皂和黃納

對現代還崇尚納粹主義崇拜第三帝國和希特勒的人的蔑稱,由於有將德國士兵凍僵的屍體插在路邊作為路標的圖片,和希特勒當年殘忍的集中營中將殺害的猶太人的脂肪煉為肥皂而得名。意指如果當年在德國,會被做成肥皂或是插在路邊當路標。黃納意思便是黃皮膚的納粹。

木屑麵包

指的是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軍隊和平民的主食大列巴,也就是一種俄式黑麵包,由小麥烤制而成的全麥或是麩皮麵包,而在當時烏克蘭被德國佔領的情況下,糧食供應短缺,麵包內會夾雜松木屑一起烤制,很硬。不過這種粗糙的食物支撐著紅軍堅守和反攻,不得不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