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衛星圖看黃州城半個世紀的變遷

市區變遷

黃州是黃岡市唯一的市轄區,也是市政府所在地。明代以後,蘄州(今蘄春縣)劃歸黃州府管理,形成與當今黃岡市類似的行政格局,基本沿襲至今。因此,明清以來,黃州一直是鄂東黃岡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作為對比,首先貼出2018年拍攝的衛星影像圖(圖片來源:谷歌地球):

從衛星圖看黃州城半個世紀的變遷
從衛星圖看黃州城半個世紀的變遷

下面是我下載的衛星圖,拍攝於1970年12月4日,清晰度還不錯:

從衛星圖看黃州城半個世紀的變遷

可以看到,1970年的市區僅限於今天的勝利街一帶,方圓只有一公里多。今天的東門路、寶塔大道、黃岡中學新校區、黃岡師範學院等地半世紀前都是農村、農田和沼澤。河流和湖泊的分佈和今天無異:三臺河從城東流過,彙集遺愛湖、白潭湖的湖水,最後流入長江。現在的市區向東擴展到三臺河,遺愛湖被整個包圍,面積增長了十幾倍。而且,正在建設中的城東新區是以白潭湖為中心的,於是市區又會向東拓展好幾公里。

黃州古城

我對古黃州的風貌很感興趣,明清黃州城的佈局如下(圖片來源:文物考古一席談,侵刪):

從衛星圖看黃州城半個世紀的變遷

古黃州的老城牆依山而築,護城河蜿流入江,青石板的勝利街穿城而過,考棚街的牌坊臨街而立,清淮門、一字門、漢川門、清源門四門相對。如今城牆遺存不多,城樓只保留了漢川門。從衛星圖中可以看到,1970年市區的範圍和古城牆的範圍幾乎重合。令我驚喜的是,明清古城的痕跡還有保留,城北赤壁山上的城牆清晰可見,東南邊的護城河還未完全填平:

從衛星圖看黃州城半個世紀的變遷

根據上面兩張地圖可以大概推斷黃州古城牆的範圍以及城門的位置。漢川門保存至今,其它幾個城門的位置我粗略推測如下:清淮門在今天的體育路、黃岡師院附近;一字門在今天的考棚街、地區醫院附近;據網友反映,清源門就在老赤壁電影院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