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的上海:豫園雖不是重點文物 公用電話卻全國領先


上海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南京路和外灘,而在外灘的東面便是上海港。上海港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大型港口,在70年代的時候便已經有了可以停泊三萬噸級大型船舶的船塢。

與上海港齊名的還有港口上的工人,相信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對樣板戲《海港》記憶猶新。它講訴的就是上海港的工人爭做主人翁的故事。

上海作為當時中國工業最先進的城市,路邊的電話在當時中國也是最新型的。相信看到這裡的朋友,肯定要說,這些照片根本不是上海70年代,應該是80年代的照片來充數,但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這就是1979年的上海。證據請繼續往下邊看

上海著名的豫園入口,入口很小,但走進去便是池塘、花園、亭子,一切都佈置得極為巧妙。另外當時豫園並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在1982年才成為全國重點文物的。

當時的豫園商場入口,相信看到這張照片很多朋友已經開始相信這就是70年代末的上海了。

四川北路上的中國人民銀行,曾經是魯迅先生經常前往的內山商店,現在是工商銀行虹口支行營業部。

位於靜安的上海站,當時從這裡已經有了駛往烏魯木齊的特快。在左上邊的大樓上寫著的標語是“高舉毛主席偉大旗幟,緊跟華主席奮勇前進”。相信如果你經歷過,看到這裡已經很清楚照片的年代了。

上海工人新村裡退休的老工人一家共享天倫之路。始建於1959年的工人新村,承擔了將上海轉變為先進工業基地的重任。

位於閔行的上海電機廠,當時是生產大中型渦輪發電機的國營企業,共有職工8200人。這是廠裡的女工正在一線從事焊接工作。

夜晚,上海街頭路燈照耀下的廣告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