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央宮
1武漢2宜昌3襄陽4黃岡5荊州變數大
產業有興衰,政策有變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唯有區位優勢不可變
1武漢 省會三鎮區位優勢等等自不必論敘。與生俱來
2宜昌 湖北西面門戶城市,葛洲壩,三峽。曾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今天宜昌就是三峽大壩最大受益者。一壩通湖川
3襄陽 自古軍事重鎮,漢水中心城市,東接南陽盆地,北望關中,西接漢中,南俯湖廣
4黃岡 武漢正東地級城市 既分湖北東部門戶-黃石的門戶之優,又能食武漢殘羹之利,還有黃金水道之宜
5荊州 荊州變數大
荊州地處江漢平原腹地,荊楚文化發祥地,古九州之一。自春秋以來都是湖廣中心城市,直至隋唐京杭大運河開通,中國經濟中心開始向東向南轉動搖移。到明朝初期漸漸被武漢取代。
改革開放,中國經濟中心活動近一步向沿海聚集,經過40年的發展,國家產業調整升級再佈局,內陸省份迎來再平衡的良機,湖北省地理區位優勢明顯。其中之一便是長江,長江之患始於荊江。荊州至岳陽段是長江水患的主要河段。岳陽至武漢段主要是嘉魚牌洲灣。而荊州至岳陽段現有主河道彎曲淤塞。同時還有5條古河道淤塞有待開發治理,石首市-華容縣-洞庭湖為最佳通道。
和歐美髮達國家相比長江黃金水道的開發還處於初始階段。湖北省要真正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僅靠三峽大壩是遠遠不夠的,三峽大壩是堵是調。疏通調整荊州-岳陽段河道是其一。
另一條是開挖荊州至潛江段運河。連接荊州至漢水中游。襄陽-潛江-荊州-岳陽-長沙-衡陽南北一線與京杭大運河一西一東遙相呼應。
(此圖借用,不會製圖,追究就撤)
陝南直抵珠江口 南北第二黃金水道 荊州再起飛
九賁
一個城市發展的興衰不但取決於地理區位,還取決於國家對它的定位,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在中西部地區,省會城市比其他地級市發展的好是不可爭議的定論,省會城市優先發展也成固定模式,省會城市強過其它的地級市兩倍太正常不過,以湖北16個地級市來說,省會武漢固然具有發展潛力,它的潛力不只是有地理區位優勢,更有傾向發展的因素。
湖北3大城市:武漢、襄陽、宜昌,為什麼武漢絕對是湖北的第一大城市?因為武漢定位為省會城市,於是湖北的高校集中設立在武漢,現在武漢在校大學生近100萬,佔武漢總人口1/10,這些高些人才畢業後必將成為武漢發展的最大動力,有多少人不願留在武漢呢?願意到襄陽、宜昌的大學生少,到其它的地級市更少。
武漢被定位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其發展不但湖北要將其優先發展,而且在全國也要優先發展,否則對不起這個國家中心城市的稱號,這就是天時,湖北其它的地級市就沒有這個天時的條件。於是武漢就理所當然成為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學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隨著部分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武漢的發展加速前進。正因為武漢為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武漢擁有5個國家總領館,這對武漢外向型經濟發展不言而喻。
當然,武漢也具有地理區位優勢,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的江漢平原,地勢平坦,有利經濟發展,武漢處在漢江和長江交匯處,河流將武漢分為武昌、漢陽、漢口3鎮,形成三足鼎立發展格式,水、陸交通優勢明顯,發展潛力無限,武漢歷來就有"九省通衢"之稱,這是武漢的地利條件,儘管襄陽未來也將成為湖北的高鐵交通樞紐,也將無法與武漢對比。
舞動人生124
地理位置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真的很關鍵嗎?本人認為也不一定在地理位置上,大家怎麼看?
有時地理位置的確起到了一定的經濟發展因素,在這裡,應該還存在多方面因素。宜昌地理位置有襄陽,荊門,鄂州,江漢平原,孝感,黃石,麻城,好嗎?沒有吧?但是意外的在外力推動下瞬間變成湖北第二大富翁。
另外打個比方,以色列國環境位置怎麼樣?荒野的沙漠,沒有水和任何資源,並且幾十年以來發生戰爭,經濟和軍事科技……照樣領先全球各國,說明什麼?一個地方經濟發展,事在人為,其實地理位置也不是很關鍵。
假如在咸寧有個好舵手,那麼咸寧也會成為湖北的老二,對吧?
👈 👉 說真話,知真相,瞭解更多民生熱點資訊,殘疾人事件請👉[關注, 評論,分享,轉發,點贊!]咸寧資訊爆料
首先,大哥大武漢毫不懷疑,必將是湖北甚至是整個中部的領頭羊,從GDP、人口、科教各方面來看,周邊幾個省的省會跟武漢都有不小的差距。除此之外,宜昌和襄陽這兩個省裡的副中心,實力不可小覷。但是,這裡我要提一個大家可能平時都沒注意到的城市:鄂州。緊鄰武漢光谷,地鐵都已經從武漢建到鄂州了,耗資巨大的順豐國際機場也落戶鄂州,現在武漢兼併鄂州的呼聲很高,歷史不合並,武鄂同城也足以讓大家對這個城市刮目相看了,武漢溢出的產業很多都會由鄂州來承接。況且對標美國孟菲斯,成為著名的國際物流中心樞紐,也是充滿無限期待和機遇的,大家可以重點關注下這個地方,前途不可限量!
JordanAndy
武漢發展好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一、天時:
武漢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國(湖北)自貿區等國家政策支持。
二、地利
交通便利。有五條高鐵,形成米字形交通格局。高速四通八達。航空有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航運有長江,漢江交匯。這種交通地勢在全國無二家。
三、人和
武漢市人口1300萬。在校大學生100萬,在校學生數全國城市第一。擁有80餘大學。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吸收大量人才。擁有非常全面工業及先進技術工業體系。對周圍地市形成吸虹效應,把人,財,物,總部收引到武漢。
反觀其他地市,其只具備某一方面優勢,只能依附於武漢,為武漢配套,不能與之相扛。
中國高考規劃師沈祖林
古語的:天時地利人和。是講人在做事時,需要考慮到以上的幾個因素,作不同的運籌,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任由時間地點以及人的限制,不去突破。
對天時、地利以及人和,古語也有:因時而動、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知人善用等等。這說的是對時、地、人的善用。人定勝天,不是說一定要戰勝天,而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達到善用。
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行政區設的不同,各地都有不同的特點,強求達到發展途徑上的一致,是不合適的想法,也無法改變。如果希望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只能是知己知彼,才能達到百戰百勝。知己就是清楚地認識自己,知彼就是清晰目的,尋找適合自己達成目標的途徑。獨立自主,不光只是對國家,對集體,對個人,都是。
不是交通中樞,認定清楚後就不會再去期待樞紐的目標設定。不是產油國,就不會去想賣油的盈利。沒有相應的人才,就會有引入,有協作,共享而不是獨佔。
時間的限制,可以以相應的政策扶持,目標的定立尋找途徑。地域的限制,可以通過交通的投入,產業鏈的引入,尋找合適的位置。總之一句話,自己的目標自己定,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
呵呵說吧
區位決定城市的興衰是有道理的,但是要如何理解這個區位?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理解。
一是大區位。大區位決定城市的興衰,具有必然性。例如江漢平原沃野千里,一定能產生一個較大的中心城市。這裡面就有歷史的必然性,他是江漢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要求和必然結果。相反,在湘鄂西部的山區,幾乎不可能產生較大的城市(別拿十堰來抬槓),這也是區位決定的。
二是小區位。就是一個城市的具體位置。這個具有偶然性。江漢平原必然產生中心城市,但是這個城市的具體位置是可以具有偶然性的。也許產生於武漢這個位置,但也許沿著長江向上遊娜幾十公里,或者上百公里,也是有可能,也許沿著長江往下游走一點。歷史上,兩湖地區的大行政區劃是荊州,荊州的治所曾經在江漢平原多次遷徙。再往前的楚國,其國都也多次變動。
就目前的湖北省來說,城市的格局已定。他沒有像山東那樣發展成雙核心的城市體系,也沒有像江蘇那樣發展成南部一頭沉的城市體系,而是發展成了一個以武漢特大城市為核心,首位度高,其餘城市發展基本均衡的眾星拱月式的城市體系。這個體系在元代以後就確立了,目前來看,在可以預見的歷史階段,這個城市體系都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進入近代以來,湖北城市的首位度一步一步在提高。特別是建國以後,武漢三鎮合併成一個城市,更確立了其不可動搖的地位。湖北的其他城市,在清末至今的100年,鍾祥、鄖縣、安陸這些舊的府城衰落;黃石、沙市、孝感這些縣城或小鎮隨著現代鐵路和航運而崛起;在計劃經濟年代鄂西深山又崛起了汽車城十堰;改革開放以後,荊州、襄陽、宜昌等傳統重鎮正在復興。總體而言,我比較看好宜昌和襄陽,因為這兩個城市區位好,與武漢距離適中,擁有自己的經濟輻射區域,在將來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萬里蜀江客
地理位置對於城市的發展確實很重要,這一點上到地緣戰略,下到物產交通人文,都影響很大。如果要對湖北十六個地市州一一點評,需要很大篇幅,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一道來吧!
蘇恩濤
@湖北省~面積小小的省,搞那麼多地級市幹嗎
鄧高83
十堰,沙市,當年紅遍大江南北東西~,十堰傳動軸廠被幾個人挖牆腳到杭州~,上海今天都無起色~,貪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