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為什麼要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

難得糊塗DAvid


當1973年戰爭開始時,以色列佔據了整個西奈山。

以色列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242號條約簽署的和平條約將西奈半島歸還埃及,該條約明確指出,任何以色列從“最近衝突中獲得的領土”中撤出的任何條件都取決於實現兩國之間的和平條約。

除此之外,也是以色列為自己的利益所考慮,以色列需要一個緩衝區,西奈半島在地理和政治上不穩定,幾乎沒有經濟價值。

相對於西奈半島來說,戈蘭高地更具有戰略價值,而兩者都屬於非法佔領,不論是在中東地區還是國際社會,都對以色列進行譴責,在換取與埃及的和平上,將西奈半島還給埃及,既能少一個敵對勢力,又能在國際社會上不受譴責。

西奈半島不同於巴勒斯坦,世世代代住著古埃及人,如今依然可以在西奈山找到古埃及人的坦普爾人所居住過的痕跡。

在戰略價值上西奈半島對以色列來說沒有戈蘭高地重要,但西奈半島也被猶太人視為聖地,摩西帶領猶太人從這裡返回了他們的故土,所以也有人認為,當時以色列將西奈半島還給埃及也是因為聯合國和國際社會上的壓力,希望與埃及能夠保持和平,但以色列一直也試圖佔領西奈半島。


走進伊拉克


埃及在1980年1月的時候完全收復西奈半島,對於以色列曾多次侵佔西奈半島,為什麼還要歸還與埃及呢?

西奈半島是鏈接著非洲和亞洲中間的類似於一個小楔子。在歷史中,西奈半島是一條很重要的貿易路線,同時也是非洲侵略亞洲必經途徑之一。作為埃及的一部分,埃及在西奈半島設立了重要要塞。

據探測西奈半島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半島,重點是盛產石油,產量可以達到埃及石油總量的四分之一。所以,西奈半島是個戰亂之地。石油是國家發展離不開的重要資源,所以埃及非常重視西奈半島主權的問題。

在1956年,以色列第一次侵佔西奈半島,但是由於埃及人民的奮起反抗,使得以色列不得已撤軍;又在1967年,以色列發起了第二次戰爭,並佔領了西奈半島,但也並不是長久之地,經常受到埃及人民的襲擊,終於在1973年的時候,埃及在十月戰爭中成功瓦解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埃及之所以能成功,在於埃及本國人民的同心協力,還在於得到以色列的國家周圍敵對勢力阿拉伯國家的支持。所以,兩國在1979年簽訂了《埃以和約》,並在1982年將西奈半島全部收回。

所以,有埃及人民的誓死反抗,和有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使得以色列不得已撤軍,這是客觀原因;根本原因是,西奈半島是埃及重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半島,而且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是一個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小提示:標題中加奈半島是有誤的,應該是西奈半島😊)


千千若若


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無奈中透著智慧。

說無奈,在於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力量中心。相較於沙特阿拉伯,埃及人口眾多,有8000多萬,軍隊規模大,高峰期有100萬之眾,整體軍事實力在整個阿拉伯世界最強,並且埃及軍隊相對能吃苦,作戰能力較強。更為重要的是,埃及是與以色列接壤的實力最為強大的阿拉伯國家,顯然,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對手,以色列如芒在背,以色列差點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被埃及擊潰,並且埃及是歷次中東戰爭的主力,給以色列造成的損害最致命。


埃及軍事力量強大

因此,如果能夠與埃及媾和,分化瓦解阿拉伯聯盟,必然使以色列的生存環境獲得空前改善。要達到這個戰略目的,西奈半島就是關鍵,6萬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島易攻難守,埃及對於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戰爭會週期性爆發,而埃及又是個大國,如果長期與埃及消耗下去,以色列經濟難於發展,國家實力難於積累,最終會油盡燈枯而亡。



如果不歸還西奈半島並與埃及媾和,以色列就沒有後方可言,《埃以和約》雖然是在美國牽頭撮合雙方達成的,但卻是埃及以色列現實需求

說智慧,事實證明,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是明智之舉。以色列單獨與埃及簽訂和平條約,消除了中東最危險的敵人,大大減輕主要戰略方向上的壓力,阿拉伯聯盟事實上陷於分裂,對以色列構不成實質上的威脅,沒有埃及參與的阿以戰爭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爭。

不過,對於巴勒斯坦來說,解放國土的轟轟烈烈的熱戰行動宣告終止,巴勒斯坦人民喪失瞭解決中東問題的最可靠的希望,看著以色列在經歷幾十年的和平發展逐漸成為事實上的強國,現在或許等待是最好的選擇。


鶇飛天


現在大家都認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是沙特,不過在以前,領導阿拉伯世界,並主持五次對以戰爭的,是埃及。即使到今天,我也覺得,曾經那個時代的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世俗的埃及和伊朗,都曾更接近文明世界,埃及領導阿拉伯世界期間,曾短暫的出現阿拉伯世界的部分統一,而且是靠協商解決的,後來利比亞的卡扎菲也謀求過跟埃及合併成一個國家。



如果是納賽爾時期,卡扎菲會直接把利比亞交給埃及,但是薩達特則還不能讓卡扎菲完全信服,由是卡扎菲提出兩國合併後,他和薩達特輪流執政,並且可以讓薩達特先上任,而且卡扎菲還玩過自己突然把自己流亡到埃及去的把戲,以及謀求像中國購買大蘑菇,種到以色列去,讓薩達特覺得這傢伙不靠譜,還有埃及先前短暫合併幾個阿拉伯國家的體驗,也不是很美好的回憶,所以這事沒成。收回西奈半島本身,不是依靠戰爭,而是薩達特選擇了政治協商和妥協,才得以跟以色列和平解決,收回了西奈半島,這事在阿拉伯世界,惹出很大波瀾,也給薩達特惹來殺身之禍,也是從那時起,阿拉伯世界宗教勢力開始在背後作怪。


比如伊朗,還有後來的阿富汗,都曾經是世俗國家,都被宗教化了,不過埃及和土耳其一樣,近代開國領袖都留有防止宗教勢力染指世俗權力的遺訓,同時這兩國曆史上,也都是跟西方文明打交道的前沿,對現代文明接觸較多,開放程度更高,宗教勢力一直沒能掌握權力,埃及的情況不是很清楚,土耳其國父的遺訓是但凡宗教勢力在土耳其出現在政壇,軍隊立即自動擁有清洗權力的。埃及的類似遺訓大概也是如此,所以薩達特之死,埃及政軍雙方都異常警惕,反到更加堅持薩達特跟以色列的和平談判之路,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的態度也由此分化,沙特主導的反以勢力也更缺乏戰爭能力。


李三萬的三萬裡


自上世紀四十年代以色列宣佈在中東建國後,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就對其頻頻發難;雙方更是在短短三十多年間爆發了五次頗具規模的戰爭!而一直屬於埃及的西奈半島也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旁落他人。

▲紅圈處為西奈半島位置

對於這一次戰爭的爆發,並不能用一蹴而就來形容,因為在此之前的曾發生過一系列導致局勢逐漸惡化的事件: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耶路撒冷成立並受到阿拉伯世界的廣泛支持、埃及等國企圖改變約旦河流向制裁以色列、敘利亞發生政變、以色列頻遭來自黎巴嫩和約旦的襲擊等等......

彼時,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再度陷入緊張,局部軍事摩擦也變得司空見慣。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蘇聯相關媒體先後發佈有關以色列正在積極備戰的渲染報道,埃及總統納賽爾見狀也開始排兵佈陣。

▲中東戰爭場景

最終,以色列於1967年6月5號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支持下先發制人;阿拉伯聯軍則在蘇聯的支持下由埃及、敘利亞以及約旦組成。最後,這場僅持續了六天的戰爭以以色列獲勝宣告結束!

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阿拉伯聯軍慘敗的同時也意味著以色列收穫頗豐:包括加沙地帶、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以及戈蘭高地在內的六萬多平方公里土地被收入囊中;同時,以色列還驅趕了超過一百萬巴勒斯坦人。

▲在美國戴維營會面的埃、以、美三國領袖

此後,埃及雖然又通過戰爭從以色列手裡奪回了部分西奈半島,但其大部還是掌控在以色列手中。直到進入八十年代,以色列才根據同埃及簽署的《埃以和約》歸還了全部西奈半島領土。

需要注意的是,《埃以和約》的簽署是在《戴維營協議》的基礎上形成的,而這兩份協議都是由美國牽線搭橋完成簽署的。儘管埃及和以色列自此有了通過談判解決矛盾的文字性依據,但雙方的關係還是處於一種“不冷不熱”的狀態。

▲埃以簽約後雙方逐漸趨於和平

毫無疑問,以色列之所以會主動歸還西奈半島一定是有自己的利益企圖:確保西線邊境安全、分化阿拉伯國家防止再次聯合等;但總體而言,埃以能夠實現和談對於中東的和平化進程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

另外,美國作為以色列的幕後操控者,如果想要達成其在中東的利益最大化和提升影響力,就不能一味的支持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對立甚至戰爭,要求以色列捨棄一個西奈半島不僅有利於穩定以色列在中東的地位,也能讓美國兩邊通吃!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西奈半島本屬埃及,1967年以色列佔領並苦心經營,但是到了1980年又還給了埃及。這主要是緩解以色列多面樹敵的危險境地,同時也是為了拆散中東反以同盟。

以色列國土面積小,造成本國幾乎沒有戰略縱深,所以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攻佔西奈半島,增加了以色列防禦縱深。不過以色列卻發現自身安全並未因此改善,依舊面臨著幾面樹敵的危險,就西奈半島這點地方不足以解決以色列面臨的安全險境。而如果歸還西奈半島,那埃及和以色列關係就會改善,以色列西部就少了個敵人,如此就能達到西奈半島所不能達到的安全效果。於是以色列就歸還了西奈半島,果不其然,埃以緩和,以色列安全環境大為改善。

這裡面不得不說,交還西奈也是以色列分化瓦解中東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的妙招。交還西奈半島,埃及與以色列建交,必然會引起整個中東伊斯蘭國家的強烈譴責,如此埃及和這些國家關係則十分緊張,也就達到了分化中東反以同盟的效果。效果不止如此,埃及作為中東大國,在這一地區有著非凡影響力。對以緩和很可能引起其他國家的效仿,果真如此,那放棄一個西奈,實在是太值得了。後來的發展也驗證了以色列這種判斷。

總之,歸還西奈,埃及以色列建交,中東反以國家紛紛效仿,實在是划算的買賣。


北玄武


因為兩國簽訂了“和平友好、互不侵犯”協議


照影吹笙


我知HI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