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際油價跌到1美元一桶,中國油價還是限制地板價嗎?

思考者考思


首先,國際油價不會跌到1美元,因為1美元連開採和運輸成本的1/10都不到,怎麼可能價格下跌到1美元,只能存在在夢中。這個問題值得討論的是地板價和天花板價格制度的合理性。


要知道原油的價格與成品油的成本並不是一回事情。決定油企是否盈利的標準是成品油的成本,但是成品油中間的成本與原油的價格並不形成絕對的比例。因為原油的購買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的,今天的原油價格是1美元,但是中國成品油中原油的成本並不是1美元。


除此之外,調節機制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穩定油價,從而為經濟生產做好服務,試想如果油價每天蹦來蹦去,變來變去,還怎麼按照計劃來生產?那豈不是運輸行業天天盯著油價?怎麼來集中精力到生產上來?


很多人光看到了在油價下跌的時候成品油下跌速度慢,可是沒有看到當油價上漲的時候,成品油上漲的幅度也沒有原油上漲的幅度高,人們總是在選擇性的遺忘和忽視。有的人提出來,為什麼漲價 的次數比調價的次數多?因為國際原油的價格本身就是因通貨而呈現上漲趨勢。


以股易金


要弄清楚我國汽油價格是否合理,就需要知道我國汽油價格的組成。

在我國,汽油價格包括以下費用:

一、汽油成本。

1、原油價格成本。2018年11月19日,國際原油價格為57.37美元/桶,當天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6.9245,換算後國際原油價格為397.26元/桶,每桶原油為159升,因此,汽油的原油成本約為2.10元/升(原油利用率幾乎是100%,成品油提煉率為60%~78%);


2、汽油的加工成本。據國際、國內的數據,一般汽油的加工成本約為150元/桶,則每升汽油的加工成本約為0.94元/升;

3、運輸、銷售成本。據國際、國內的數據,一般汽油運輸成本大約為100元/桶,則每升汽油的運輸成本約為0.63元/升;

綜合上述數據,在國際原油價格為57.53美元/桶時,汽油的成本約3.67元/升。

二、稅費。

1、消費稅,按2015年國家相關規定,消費稅為1.52元/升;

2、增值稅,費率為16%,計算公式為(汽油成本+消費稅)×16%,按上述數據,增值稅為:

(3.67+1.52)×16%≈0.83元/升

3、城建稅、教育費及附加綜合費率為12%,計算公式為:(消費稅+增值稅)×12%,按上述數據,城建稅、教育費附加費用為:

(1.52+0.83)×12%≈0.28元/升

綜合上述數據,當國際原油價格為57.53美元/桶時,汽油的稅費約為2.63元/升。

將稅費、成本累計,則汽油價格應該為6.3元/升。查詢得知,2018年11月19日,上海地區92#汽油的價格為7.24元/升,兩者價格差距為0.94元/升,稅前利潤率為25.61%。


如果假設國際原油價格為0,則汽油的成本為1.57元/升,稅費為2.25元/升,汽油價格合計為3.82元/升。

也就是說,我國汽油的地板價為3.82元/升,上不封頂。


村野散人


沙特阿拉伯曾經說過,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80到100美元最佳,因為其開採成本都到了60到80美元,加上運輸等差不多就是這個價格,前些年奧巴馬政府與俄國打石油價格戰的時候,國際油價跌倒40美元左右,而俄羅斯石油開採成本比沙特高的多,要不是中國一直以來以高出國際油價的價格購買俄羅斯撐不了多長時間,而美國自己的頁岩油開採成本也不會比俄羅斯低多少,當時賣油最便宜的是伊斯蘭國那幫人,賣20美元一桶,因為他們幾乎沒有成本。所以如果到了1美元,首先破產的就是石油生產企業,而中國的油價必將漲到天價,因為根本就沒有地方能買到原油,物以稀為貴,雖然石油很多,但是沒有人開採還是等於沒有,也就是說到時候各國政府連打仗的油都不夠,還拿什麼去賣給你


蛋糕香噴噴


不管國際油價再下跌,不要說跌到1美元一桶了,跌到40美元的地板價後,再跌國內油價也不會下跌了。


140美元是天花板價,40美元是地板價,估計短期內調整的概率不大。


桶貴,這是眾所周知的強大理由。稅費佔比高,這是油價難降的重要原因。


此輪降價後92號汽油價格終於迴歸6元區間,但是其中的稅費就要在3元上下,未來油價再降,除非一些優惠活動還能到5塊多一升,再降到5元以下幾乎不太可能了。


油價設置地板價,根本還是保護油企的利益。畢竟油氣勘探,開採,運輸,都需要成本。國內由於在研發和管理上沒有深挖潛力,所以成本並沒有較之國際油價低多少。


全球範圍內新增石油項目平均全週期盈虧平衡成本從2017年的42美元/桶升至2018年的44美元/桶,而國內成本據說在50美元以上,也不知道鑽井工人們每天是不是拿茅臺漱口。


從採油成本角度分析,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一桶的概率有,但是跌破30美元的概率極低,更不用說跌到1美元一桶了。作為不可再生能源,石油不僅僅是最為重要的能源,還是極為重要的化工原料,產油國可以通過大幅減產穩定油價。


在新能源車佔據半壁江山之前,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很難。


國內市場環境比較特殊,當下只是在零售環節逐漸開放,在成品油允許民企自由進口,或者石油允許民企外企自由無限制進口之前,今後國內油價將會穩定在5.5元以上。


財智成功


國家的油價是有最高價和最低價的。最高價是160美元一桶封頂,最低價是40美元一桶到底。油價在這個波段是會隨著國際油價波動的,國際油價變化了,我們一般也會跟著變化,一般以半個月時間調價一次。但如果油價超出了這個範圍,比如說它突破了160美元一桶,國家也要按160美元一桶的標準出售,這是要考慮客戶的利益。因為如果油價一路飆升,其它的價格也會一路飆升,對國家經濟不利,對老百姓也不利。相反,如果國際油價跌破了40美元一桶,國家也是按40美元一桶的價格出售,這是要考慮油企的利益。因為價格一路下跌,對油企也不利。


血染戰旗紅


國際油價,是原油,按桶計算的價格。

國內油價,是乙醇汽油和柴油的價格。按升計算的價格。

這倆個計量單位都不相同,怎麼可能同價。

就是換算過來。

桶不花錢啊?加到汽油裡的乙醇不花錢啊?

總之,國內油價是不會降低的。

即使原油不花錢,白送給我們。

那麼煉油企業也還有成本,摻入的乙醇也有成本,運輸也有成本,加油站運營也有成本。還得為國家貢獻稅款。你說,這國內油價,怎麼能便宜。

油價便宜了,國內經濟就有崩潰的危險,國將不國啊!多麼危險。


cadet1030


個人認為不太確定!因為假設的這個問題並不全面,理由如下:

如果國際油價跌到1美元/桶,國內油價是否限制“地板價”?在問國內油價怎樣的同時,需要假設國際油價是短時間內跌到1美元/桶,還是一直處於1美元/桶附近。

一、國際油價一直處於1美元/桶

當這種情況出現了,最直接的意義便是石油戰略儲備低位消失,國際上進行了能源改革,原油的替代者出現,此時國際油價跌到1美元/桶,對各國而言沒有絲毫影響,因為有新能源可以使用,自然中國油價不會限制“地板價”。

這就好比衣服一樣,新款出現時,舊款就得打折促銷,不然就得虧本。

二、國際油價短時間內跌到1美元/桶

若是短時間的國際油價下跌到1美元/桶,個人認為中國油價還是會限制地板價,記得近些年國際油價有跌到30美元/桶,國內隨即便出現了“地板價”限制。

這個限制便是為了這種情況,因為現在國際油價暴跌的原因,是因為產油國供應過剩這種不良競爭所導致的,也就是一旦產油國恢復供需平衡,國際油價將蹭蹭上漲。

而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因為石油是戰略儲備資源,替代能源還未出現。


財經孟


兄弟,地板價是40美元/桶,就不動了,是保底價,天花板價是140美元/桶,不往上爬了。水都早超1美元/桶了(礦泉水)。


醉江南小鎮


在網上借個圖,看完就明白了



老董70後


去年看新聞上說就是原油不要錢,國內油價最低4元每升。國內汽油4元是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