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簡稱為“粵”,粵的本義是什麼?

嚴師說字



廣東簡稱“粵”,是因為古時其屬“百越”之地,“越”“粵”通假,所以亦稱“百粵”。“粵”的本義,是“語詞”。許慎稱為“引”詞——引出後面之語,也就是發語詞。

一,甲骨文中已經有“粵”字。鄭州大學王蘊智教授考證,這個字是甲骨文“雩(yú)”字的同源分化字。 “雩”,徐中舒先生舉“粹八四五”、“粹八四六”等甲骨之文,證明這個字的含義是“以樂舞降神祈雨也”。甲骨文的“雩”字,與《說文》中的篆文相同。許慎的解釋是,“雩,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他說夏代就以舞樂祭祀求雨。已去夏商千多年的許老先生很厲害。 二,關於“雩”,許慎還說,其“從雨,於聲”——這是個形聲字,雨表祈雨之意;他又說,“雩”或從羽於聲,羽舞也。“羽舞”是“皇”字本義——一種頭戴羽毛之冠的祭祀舞蹈。《周禮.舞師》曰:“教皇舞,帥而舞旱暵(hǎn)之事”——舞師的職責,是教授皇舞,並率領著跳這個舞求雨以解乾旱。但不管“雩”的形旁是“雨”還是“羽”,下面的“於”這個聲旁——古體寫做“虧”,是同源分化出“粵”字的關鍵。

三,“粵”在甲骨卜辭中是“語詞”,和我在另一篇問答中說到的甲骨文中的“於”字同一作用——“粵”字下面是“於”字,古體寫作“虧”。許慎《說文》曰:“粵,於也”——直接把“粵”和“於”化了等號。小篆的“粵”字,上面是“審慎”的“審”,寫做“宷(shěn)”,現在上面的樣子,是後來隸變的結果——什麼字也不是,連歸入部首都麻煩。因為上面是“宷”,許慎又說,“粵”為“審慎之詞”——很謹慎的“語詞”,他舉了《尚書》裡的話印證他這個解釋。把“粵”解為一定範圍內盛產稻米,並說還有“虧(kuī)的含義,應該是不對的。 四,“粵”,與於、爰、曰同義,都是“語詞”;同樣,和那、都、鰩、於作為“語詞”時也一樣。段玉裁說,以上八字“同訓”,皆“由上引下之引詞也”。他還說,粵、於、曰、爰作為引詞,“見經傳者多”——經傳裡多用這幾個字;而“那”作為“引詞”,越語吳人多用;“都”,孟子作“引詞”使用;“鰩”的含義類似“由”;“於”同於“於”。

五,“粵”與“越”同音,至少在西周初年即已互相假借。《詩經.周頌》:“對越在天”,《箋》注曰,此假越為粵。其實是“於”的意思。《尚書》裡的“粵”字都假借“越”字。到了魏石經碑,“越”又都使用“粵”字。 《史記》說到南越、百越都用“越”,而《漢書》裡都用“粵”。六,中國先秦時期,即有“百越”之族,亦稱“百粵”,同時也是國名。之疆。”史稱,古南方之國,以越為大,自勾踐六世孫無強為楚所敗,諸子散處海上,其顯者,東越無諸,都東冶,至漳泉,為閩越。東海王搖,都永嘉,為甌越。自湘漓而南,為西越。牂牁西上邕雍綏建,為駱越。江浙閩粵之地,皆為越族所居,故稱“百越”或“百粵”。廣東廣西,古時曾稱“兩粵”。

公元214年,秦始皇大軍滅百越,設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為今廣東大部;桂林郡為今廣西大部,廣西簡稱“桂”由此得名。秦末,趙佗趁亂在廣東建“南越國”,即“南粵國”,儘管至漢即沒,但這一代以“粵”簡稱,便流傳了下來。“珠江”原叫“粵江”;“越秀山”原稱“粵秀山”;有個成語叫“粵犬吠雪”,出自柳宗元,說某年南粵大雪,“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嗜狂走者累日”——不知道是因為驚奇還是興奮。


一老沈一


粵字自古有之,早在漢代就出現在班固著寫的《漢書》裡。關於粵字的本義,學者的觀點基本上分兩種。

一,粵字從審、從虧。意為審慎而言。

二,粵字從囗、從丂。古代囗字同國,丂字同考。意為經稽考確認之國。

這兩種觀點我都不同意。我認為,粵字從丿、從冂、從米、從虧。屬形聲字。

丿,川也,與冂連接構成多水道之江河下游。冂,指遙遠之地域。《說文》有注: “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冂,象遠界也”。又《集韻·青韻》:“冂,遠也”。米,意即有田地,有耕種,有糧食,為眾生之地。虧,古同於字。《說文》: “虧,於也,氣象之舒虧”。所以,將上述要素合起來就可以清晰地表述粵字的本義一一在遙遠之處江河沖積平原之地建起的國度、部落或藩邦。例證: 《前漢·高帝紀》記有“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同時,由於粵字從虧(於),讀音也從於聲。用於助詞,與於同義。《爾雅》注粵字為“於也”。在今天的普通話裡,粵字的讀音已不同於於字,但粵語卻承傳了古音。現在的廣州話仍粵於同音。

粵字自古與越字通用。上述“百粵之兵”中的“百粵”,即為百越。

百粵,是先秦時期中原人對長江中下游南方地域之統稱。《漢書·地理志》有“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百越(粵)主要有揚越(於湖北、湖南、江西)、吳越(於蘇南、浙北)、甌越(於浙南)、邗越(於安徽)、閩越(於福建)、南越(於廣東、廣西西部、海南)、駱越(於廣西、越南),還包括西甌、駒越等地。

百越即百粵,本包括很多地方,後來為什麼越和粵有別了呢?粵字後來又怎麼變成廣東獨佔的簡稱呢?

首先,秦始皇統一百越後,百越之地已屬“皇土”,百越之詞因不再適合而棄用,地方以郡而名之。

其次,語言起了很大的作用。原吳越之地為勾踐古越之國,用吳越方言之地被認為越之正宗,故唯有浙北蘇南可承越之謂。

三,隨著歷史的進步,南方人口大量增加,特別是宋代之後的多次人口南向大遷徙,使南方人丁興旺,經濟蒸蒸日上。唐代時的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仍被稱作“南蠻”的習慣已一去不返;宋代時的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其嶺南之稱謂巳被南粵稱謂取代。至明朝時的廣東布政司和廣西布政司,以及清朝時的廣東省和廣西省,兩廣已被稱為粵地,俗稱兩粵。例如,康有為《上粵督李鴻章書》有述“而兩粵富腴之地,繁殖之民,卒械既多,海陸並達”。而在兩粵中,廣東則被稱為粵東,廣西則被稱為粵西。例如,明朝徐霞客遊歷廣西之紀事名為《粵西遊記》;清代林則徐關於廣東《嚴辦續獲煙犯以杜外人窺伺折》有“伏查粵東地處海濱,番船絡繹”。清代作家汪森著有廣西跡事之書《粵西叢林》、《粵西詩載》、《粵西文載》。等等。可見,明、清之粵,特指兩廣。

從民國開始,粵字已專屬廣東,而廣西則以桂為簡稱。這是何原因?其實,國人有一種習慣,就是以主代全。在康乾盛世時期,廣東以廣州十三行的興盛而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人們所提粵字多是廣東之事,久而久之,廣東的粵份就重了。到了民國,人們順應口頭習慣,乾脆就稱廣東為粵、並賦廣西為桂。此稱謂簡易實用。如粵軍、桂系等,簡明易了,因而該簡稱被國民政府正式釆納。從此,廣東簡稱粵。

其實,從唐代啟用正楷字體之時,便特意將粵字的起筆為丿,彰顯當時對粵字的江河內涵的理解。到清代,人們望字聯事,將粵字的收筆理解為港灣。時至今日,我們如何解釋此粵字?我想簡單地用8個字來概括一一魚米之鄉,海灣盛地。


一戈話事


粵(越)是由撇點“”、囗、米和丂會意而成的字。撇點“”是撇的變形,表示向下向內,這裡指示在一定的範圍內;“囗”表示範圍,邊界,這裡指示一定的區域;米指示稻米;丂是考的初文,也可以理解考的省形,表示考證、考察之意。字形總體會意為通過考察在這個區域內生產稻米。借“越”聲表示該區域由於土地肥沃盛產稻米人們有一定的優越感。故粵同“越”。——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嚴師說字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東省古為百越(粵)地,簡稱“粵”


白羊座大魚


粵的一撇,表示廣東主要山脈的走向呈東北西南走向,口表示廣東山海相圍、自成一家,米表示稻米、財富,丂是珠江和南海,取音yue,樂也。廣東,註定是全世界最富足快樂的地方!我的家就在廣東~


花落春州


粵即越,秦時越地指現在的兩廣及現在的越南中北部,此地秦亡後建有越國。越南分離後,為了好區分,用粵代越。


高山小草6639957092


越來越熱的粵!


邊緣108523206


“粵”字有“肚中有米而無限地多”所以“粵”音為“悅、越”即有“喜悅、優越”,總體地說明這裡的土地肥沃而年年會豐收之意。


草原飛鳥2016


古代叫南越國,“越”和“粵”同音取粵


獨笑江湖iii


我查過新華字典只說,粵,廣東省的別稱,這幾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