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種人普遍比黃種人高大強壯,只是基因的原因嗎?

張淑苗


不能簡單用白種人、黃種人來說體型差異。因為在白種人當中,以及黃種人當中都有高大強壯的,也都有矮小精幹的,只不過就目前的平均身形來說高加索人要比東亞人高大強壯,這確實是基因有一定的影響,例如非洲的俾格米人平均身高不足150釐米,這除開營養因素,明顯的基因因素造成;但因社會生產發展程度導致的營養狀況差異也強烈地影響著地區、時代和種族的平均身高和體重。

因為體重方面的資料比較少,這裡主要說一下身高——

社會生產發展及營養狀況與身高的關係

以高加索人為例,目前荷蘭人、蘇格蘭人平均身高達到1.84米,普遍身高達到1.87-1.92米,而十九世紀中葉時,蘇格蘭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68米,荷蘭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64米。1925年西班牙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62米,16世紀時可能只有1.6米。

白種人當中的種族差異

因為歐洲人也是數次種族遷移和混血的結果,並非所有的白種人種族都是身形高大的。而黃種人同樣有這樣的情況。

上圖:“中等身高”檔次族群的全球分佈圖,中東北亞及歐洲大部的身高都差不多屬於中等身高。諸如中、東歐和南歐人群,北中國人群基本上都屬於這一檔。


上圖:全球偏高身高族群分佈圖,雖然這一檔東北亞幾乎沒有點亮,但是歐洲也只有部分區域屬於此檔,此外中國東北有部分人群屬於此檔(看東北亞唯一的一塊亮色)。


上圖:全球身材“高”檔族群分佈圖,歐洲也就主要在北歐一帶被點亮了。但是屬於美洲的印第安原著名卻普遍屬於這個檔次。(這個數據源是以殖民前的民族分佈來分析的,所以現在北美現代人口的情況並不在此數據分析當中)


上圖:全球身材“極高”檔,基本上就沒有白人什麼事了。

上圖:全球身材“偏矮”檔次分佈圖。在亞洲主要是北極種族和東南亞種族。中國人似乎在長江以北基本上不在此檔。


多種因素造成

基因因素對身高的影響確實存在,這是不同種族適應生活環境因生存壓力選擇而形成的身體表觀形態,但這種基因表型並不一定是某種固定的基因結構造成,很可能屬於一種較為靈活的表觀遺傳——主要通過染色體的甲基化差異來遺傳,而不是DNA序列改變,因為DNA序列改變更困難,而且改變後引起的表型差異更為刻板和持久,而甲基化改變相對要靈活地多。也就是說,可以在較短的數代人間因環境適應而發生改變,因為表觀遺傳受到個體發育環境影響因素比較大。例如多個最新研究表明上一代的長期飢餓經歷可以通過表觀遺傳途徑被下一代繼承,從而影響下一代的身心各方面的發育。所以營養狀態不僅僅影響個體自身的發育,還影響下一代。現在普遍兒童發育偏早不僅僅是兒童攝入營養狀況的改變,這跟他們父母的營養狀態改變也是相關的。

高加索人因其祖先是從遊獵部落發展而來,以及其國家和地區在近代更早進入工業社會,因此在族群身高上目前處於較高的平均水平,從遺傳和社會環境因素方面是容易理解的,隨著中國人經濟水平的發展,中國人的平均身高也必然逐步提升。

由於全球人種混血趨勢,以及經濟水平的接近,各地區人群是身高水平也會逐步趨近的,這個應該是大趨勢。


小宇堂


我覺得決定身高基因和營養各站百分之五十。像我廣西的雖然只有163cm,九零後。但是現在00後有初中生一你七以上的很多。說到底還是窮!我那時家裡一天三餐也就午餐和晚餐有點肉吃,早餐都是喝點白粥就去上學了。像我爸爸媽媽輩都是一米五幾,聽他們說他們小時候一日三餐都是吃木薯和紅薯溫飽,也就在改革開放後自己能種田有粥喝偶爾有點肉吃。所以我認為決定身高的基因和營養各佔百分之五十。如果你父母普遍高那基因就決定你的孩子身高就和父母高,營養在跟的上孩子身高就會比父母高!如果父母身高不高,但是營養跟的上在加上鍛鍊照樣能突破父輩身高。!


勾陳星


白種人比黃種人高大當然是基因原因。許多人瞎扯白種人喝牛奶吃牛肉所以他們比吃素的中國人要高,這種說法毫無道理。許多中國人在兩百年多年前就跑到美國修鐵路,他們的後代也天天吃麵包喝牛奶,還是沒有變得高大。許多白種人來到中國,他們的後代天天吃油條喝豆漿,他們也照樣比中國人高。

當然你也許會說由於營養改善中國人的身高普遍要比以前高,甚至拿姚明來舉例。但是當中國人長高的時候,外國人也一樣在長,好好回憶一下,以前來中國的老外大多數是一米八以上,現在一米九的非常多,司空見慣。一米八的中國人在老外面前依然像個孩子。

個子比外國人矮並不丟人,智商要是沒有人家高才是真正的災難。很遺憾,最聰明的人並不是黃種人而是猶太人。雖然白種人似乎平均智商不如中國人,但是糟糕的是他們的後天教育水平卻遠高於中國,這導致聰明的中國人中真正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口比例很低,那些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人會把聰明才智用在坑蒙拐騙上的比例要大於國外。

足球運動員可以精準體現出身高與智商的差異。令人汗顏的是中國人在這個最能體現社會綜合素質能力的運動中不僅身材不如外國人,智商也遠比老外低下。

如果智商比外國人差是因為教育落後的原因,那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因為中國是禮儀之邦,道德水平曾領先世界幾千年,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因此,中國人至少道德水準要遠遠超過老外。事實證明中國人的道德水平確實遠遠高於外國人,雖然地溝油、假疫苗經常發生,但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遵紀守法的,中國人從來不會勾心鬥角而且非常團結,他們總是願意成全社會精英的貪婪,為貪官汙吏和演藝界明星以及地產商奉獻著大把的鈔票和熱情洋溢的讚美。

總之,在中國人眼裡外國人都是渾身長毛,醜陋不堪的大猩猩,我們中國人最好,大部分中國人都不願意去國外旅遊,他們熱愛祖國,他們也堅信國貨就像茅臺酒一樣只賺外國人的錢。


飛翼點通


1、這個世界上有個非常好的例子你們都視而不見:南韓&北韓,同文同種,隔離60年,實際上經濟來看差別是40年兩代人,看看效果,平均身高差別巨大。所以以肉、蛋、奶為主的營養物質才是身高差異的主要原因。

2、人類是智人這一支後裔,黑白黃是同一個祖先。另外黑人沒走出非洲,白人和黃種人走出來,分裂的更晚,血緣基因更相近。

3、再說近一點,你們討論的其實是漢族人和白種人的差異。從人類分子學上看,漢族根上是白種人,遷徙到東亞地區以後,融合了原來當地兩種土著,產生的後裔。所以漢族人有時候皮膚比白人還白,現在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主要是肉蛋奶供應充足,多少代下去會趕上白種人的體質。

4、考古學來看,近些年出土過不少歷代古墓,屍骸身高1.8米,並不比現代人矮。中國人的身高几千年以來應該是在隨著社會富足貧窮程度一直在上下波動。


老衲住在金山寺


不同地域人群間身高體質上的差異,當然不可能只是基因上的原因,還和成長環境大有關係。

很早以前,醫生們就認識到體重和身高是衡量個人健康的簡單標準。在調查中醫生們發現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的平均身高和體重都有顯著差異。這種差異部分歸因於遺傳即基因,但各國之間的身高差異還有許多其他原因。例如,營養不良或幼兒期疾病的影響等等。除此之外,男女兩性之間的平均身高也有差異,每個國家中,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總是高於成年女性,注意是平均身高,在同一個國家中,長得比某群男人高的女人大有人在。

圖示:擁有那些能讓你長得更高的基因變體的數目越多,在正常環境中,你就能長得越高


2014年,對超過70萬人的基因組進行的研究,讓科學家確定了697種能影響個體身高的遺傳變異,其中某些基因對身高的影響非常巨大,單個基因變體就能讓人長高或變矮2cm,但總的來說,人類的身高受到太多基因的影響,每個基因變體都隻影響一點點,這篇論文發表在當年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遺傳學》上。

圖示:基因組中的常見變異對成年人身高的作用


雖然遺傳學在理解特定人群中的變異中起著重要作用,但人類的生長可能受到兒童營養不良和疾病的限制。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母親和兒子以及父親和女兒的身高明顯相關,這表明一個高大的母親更有可能生下一個高大的兒子,而一個矮小的父親則更有可能擁有一個矮小的女兒。當然例外永遠存在,世間不乏比媽媽高很多的兒子!

白種人、黃種人是過時的分類

另外,我要提醒一下,白種人和黃種人這分類方法首先就不科學,早就在生物學界內廢除了,也就大眾媒體還這麼說。既然分類都是錯的,談論白種人普遍比黃種人高大強壯,也就完全喪失了基礎。所謂的白種人也要看是呆在哪裡的白種人,同樣黃種人也要看是在哪裡待著的黃種人。

圖示:印第安人祖先的遷徙路線,他們大概在23,000年前從東亞進入美洲


比如美洲印第安人,按傳統也是黃種人,他們和東亞黃種人之間的親緣關係的確也很近,當初就是從東亞沿著白令海峽的陸橋走到美洲去的,而美國平原印第安人在19世紀被公認為全世界最高的人!在那時候他們中的男性平均身高為172.6cm,比當時的美國白人中產階層男子的平均身高171cm要高,也比歐洲白人男子的170cm也要高!

圖示:高大強壯的美洲平原印第安人。因為其高大強壯,一度印第安祖傳秘藥成為美洲藥物市場上的搶手貨


簡單的說某個在地理上分佈廣泛的龐大群體比另一個同樣分佈廣泛很大的群體高大強壯的話,就不可能是正確的。


最後讓我們看看國內的情況。

2018年在中國31個樣本城市對20~44歲的漢族男女進行的權威統計調查,在這31個樣本城市中,中國男女漢族的平均身高最高的是遼寧錦州,最低是江西景德鎮:

遼寧錦州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3.45cm,女性為160.52cm

江西景德鎮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65.59cm,女性為155.06cm

注意這是權威數據,不是網上經常見到的不知啥民間組織發佈的各省平均身高瞎編的數據。

圖示:31個樣本城市顯示,北方人平均身高比南方人高。


除了中國之外,再看看東亞其它國家的平均身高,東亞人就是傳統中所言的“黃種人”,比如日本和韓國。2018年9月27號,日本權威機構發佈,全日本17歲年輕人,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0.7cm,女性為157.8cm。而韓國權威機構發佈的數據是韓國高中生男性平均身高為172.8,女性為160.6cm。日韓的數據和二戰時期的日韓相比,身高均出現了大幅增長。不僅日韓如此,其實全世界工業化國家都表現這樣的趨勢,即一代更比一代高,當然這種增長肯定有停滯的趨勢,否則就長成巨人了。



三思逍遙


白種人普遍比黃種人高大強壯,當然和基因密切相關!

這一點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畢竟從平均身高和體重上看,黃種人是落後於白種人的!這一點其決定因素首先就是基因的原因。比如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男足的平均身高都可以趕上北歐國家;但是為什麼中國男足從身體對抗上不要說和北歐壯漢相比,就是連亞洲的伊朗也比不過,就是我們是矮子裡面拔將軍。而北歐國家是從高個子裡面選將軍。所以,中國人在小快靈上才能比得過歐洲人。比如乒乓球、體操、跳水、羽毛球等等。


當然,後天的飲食和鍛鍊等等也對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影響。西方人都是以牛肉、羊肉等為主要飲食,因此可以獲得很多優質的蛋白質。同時也不至於攝入過多的脂肪,從而可以滿足高強度體育訓練和比賽,也有利於肌肉的生成。否則過多攝入豬肉,則不僅對肌肉的生成沒有好處,而且還會堆積過多脂肪。從而影響身體素質的提高。久而久之也會使得我們的身體素質持續下降。同時與白人相比,黃種人體育鍛煉也相對較少。長時間積累下去,也影響了黃種人身體素質的提高。


地震博士


老規矩,先說下答案:主要是飲食原因,當然,基因的原因也是存在的

白種人即白色人種,是世界上分佈最多、分佈最廣的人種,有人會問,不是黃種人(中國人)的人口最多嗎?不,不是的,一般在我們的印象中,只有中國人是黃種人,炎黃子孫嘛,無可厚非,但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其實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還是白種人,佔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左右。


黃種人即黃色人種,佔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七左右,我們不管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還是在新聞報道中,總會發現一個問題——白種人普遍的比黃種人要高,這種“比高”並不是個例,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其基因要比黃種人要好嗎?答者下面來給大家解答一下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答主主要認為是自小的飲食習慣造成的,我們發現,白種人的主要食物是肉類和奶製品,而黃種人的主要食物則是穀類,我們下面來分別看一下這兩種的飲食習慣



白種人的話普遍喜歡吃奶製品、肉類等,比如培根、牛排、奶酪、牛奶等,他們幾乎不愛吃蔬菜,而且這種飲食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我們接著來看一下黃種人的飲食習慣,我們就以中國人為例,我們平常吃的是什麼呢?大米、麵條等,平常喝的也基本是豆漿等,也就是說,我們平常的主要能量攝入量主要來自穀類和蔬菜。


我們知道,肉類和奶製品中的蛋白質和能量要遠遠高於蔬菜及谷製品,所以就造成白種人普遍要高於黃種人的原因,這種例子也可以套到我們農村和城市的少年情況,這種對比比較明顯,我們就不多說了,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也是飲食。

我是時間史,如果喜歡請點上一攢,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


時間史


還是基因和飲食還有氣候的共同作用結果,只去過澳大利亞,感覺那裡的人不是說特別高,但是特別壯,青壯年男性普遍180左右,很少超過183目測,也有170幾的小個子,50-60以上的170幾,很少超過183,女性和我們北方女性差不多,但是魁梧,我們畢竟以瘦為美,白人頭比黃種人小,腰比我們高,所以給人很高的感覺,其實走近一比差不多,我是南方人178淨,在我印象中山東人很高,又壯,不過沒有我見過的白人那麼壯,短褲配那種高幫山地靴,像船一樣😄,還有就是他們超市裡全是高糖高熱量的玩意兒,甜甜圈,麵包,餅乾甜巧克力到哭,他們還吃牛奶泡那種堅果片炸的麥片,太營養了他們,牛奶的攝入量肯定比我們多,牛奶奶粉和國內價格差不多,對他們來講算很便宜,幾乎沒有豬肉,全是牛羊肉,我們國內還是以豬肉為主。改革開放後我們都比父輩高,這肯定是生活水平提高的結果吧。


沉浮77141853


無論是誰,身高都是由遺傳因素(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的

遺傳因素(基因)

父母身高較高的後代身高也一般較高,可以說明基因是身高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身高受多基因遺傳調控,科學家估計,大約60%-80%的個體身高是由基因決定的,一些罕見的基因突變對身高有顯著的影響,例如FGFR3基因的變異導致軟骨發育不全,導致矮小症。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身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多種基因的組合控制的,這些基因變異對身高的影響較小,目前已經發現了700多個這樣的基因變異,預計還會發現更多。如2014年Nature Genetics發表的研究利用25萬多人的遺傳數據發現了697個跟身高相關的基因位點, 目前許多與身高相關基因的功能仍不清楚。

遺傳率

由於身高是由多種基因決定的,遺傳自父母的這些變異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孩子通常長得和父母差不多高,但不同的變異組合可能導致兄弟姐妹的身高不同,由遺傳因素引起的身高變異的比例即為身高的遺傳率或者遺傳度。

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所通過3,375對澳大利亞雙胞胎和兄弟姐妹的身高統計以及對遺傳標記物的廣泛調查結果顯示,身高的遺傳率為80%。在美國,白人男性的身高遺傳率為80%,另一項對8798對芬蘭雙胞胎的研究也顯示男性身高遺傳率為78%,女性為75%。

然而,由於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遺傳背景,身高遺傳能力可能存在差異,在亞洲人群中,身高遺傳率遠低於80%。例如,2004年,湖南師範大學的根據385個家庭人口身高,估計得到65%的身高遺傳率。在非洲人口中,身高遺傳率也較低,1978年一項研究顯示西非人口的身高遺傳率為65%。

關於身高遺傳率的一些計算

遺傳率能夠研究基因如何直接影響一個人身高的。例如,假如漢人男性的遺傳率為65%,平均身高175釐米,假如我們在街上遇到一個身高180釐米的人,這個人比平均身高高五釐米。額外的5釐米,65%即3.25釐米是由於基因變異造成的,剩下1.75釐米是由於環境影響造成的。

如果父母的身高已知,遺傳率也可以用來預測一個人的身高。例如,一個身高180釐米的漢族男性娶了一個身高170釐米的女性,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5釐米,女性是165釐米。假設中漢族男性的遺傳率是65%女性是60%,如果是兒子,期望身高與總體均值的差值為:0.65 x[(180 - 175) +(170 - 165)] / 2,為3.25 cm;如果是女兒,差值是0.6 x[(180 - 175) +(170 - 165)] / 2,為3釐米。因此,兒子的期望身高是175 + 3.2釐米,女兒的期望身高是165 + 3釐米。

環境因素

無論是朝鮮半島兩國身高差異(下圖)還是從歷史上同一國家平均身高的統計變化,都可以看出環境對於身高具有重要影響。

環境包括氣候、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包括母親懷孕期間的營養狀況、是否吸菸以及是否接觸有害物質。一個營養良好、健康、活躍的孩子成年後比一個飲食不良身體不佳的孩子要高,諸如收入、教育和職業等社會經濟因素也會影響身高,對移民家庭的研究表明,移民到一個更容易獲得營養食品、醫療保健和就業機會的國家,會對下一代的身高產生重大影響,這表明不同種族之間的身高差異可以用非遺傳因素來解釋。

對營養而言,兒童時期蛋白質的獲取是決定最終身高最重要的營養物質,礦物質,尤其是鈣,維生素A和D也會影響身高,青春期前充足的營養對身高至關重要。


科學閏土



不同人種之間的差別是明顯的,白種人的普遍比黃種人高大的背後其實是環境和飲食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不同人種之間最明顯的還是膚色差別而不是體型差別。

白種人普遍比黃種人高大這一“事實”只是工業革命後才慢慢顯現出來的,不管是什麼人種,只要吃好吃飽一般來說都能長高長狀,但人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靠天吃飯的,白種人經過幾個世紀以來的科學積累啟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大機器一瞬間就取代了人工,生產力的巨大進步也讓白人的體型越來越高大。


白人的飲食結構和黃種人的飲食結構也很不一樣,總體而言一個主肉食和高熱量食物,一個是蔬菜和五穀,日本在古代更是隻有魚吃,平均身高一直在一米四到一米五徘徊。

但是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全方面學習西方,飲食結構也全面和西方接軌,二戰時期日本人的平均身高160到165,現在日本平均身高更是達到了170左右。

由此可見飲食結構對人種體型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短短几百年就能將身高向上拉幾十釐米,基因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現在我國中學生裡的高個子也越來越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