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在黑暗時代和中世紀,拜占庭是一個非常強盛且持久的優秀文明。在羅馬滅亡之前,古羅馬帝國由兩部分組成:西羅馬帝國以意大利為中心,東羅馬帝國則環繞著整個土耳其和黑海區域。當羅馬遭到野蠻民族進攻,最終4分五裂之後,帝國的西半部分一直保持著昔日的輝煌的榮耀稱號。而從15世紀到中世紀末期帝國的東半部分都在拜占庭,這一稱號的創始者是14世紀古羅馬君士坦丁大帝。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從那時起,拜占庭王朝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應付那些處於黑暗時代的野蠻民族的瘋狂進攻。當整個羅馬帝國崩潰於野蠻民族的入侵時,君士坦丁堡依仗著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和便捷的海上交通而倖免於難。在那個時代,任何其他文明都無法與拜占庭王朝的艦隊相抗衡,即使路上的補給線被土耳其、波斯和一些東部的野蠻民族完全切斷,拜占庭仍然能通過海上交通或者所需要的一切物資,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拜占庭能夠通過海上孟集裡大量的財富,而且這是當時西方語中是唯一的貿易通道,Nomisma,一種白展平的貨幣在地中海地區流通了近800年。拜占庭的海軍能夠充分的保障貿易航線的自由通暢,許多阿拉伯的艦隊都被其徹底擊潰。拜占庭的海軍使用的當時西方比較先進的希臘火器。除了強大的海軍之外,拜占庭人還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陸上部隊。拜占庭的軍隊裡有來自羅馬、希臘、哥特和中東地區的士兵,他們都受到很好的訓練裝備了精良的武器,拜占庭的陸軍是當時最出色的軍團之一。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歷史上的拜占庭王朝,一直努力著想恢復昔日古羅馬帝國的榮耀時代。最初的嘗試者是君士坦丁尼一世,拜占庭王朝的第一任統治者,他的將軍,貝利薩留統率著那一時期西方最強大的軍團,貝薩流曾經在意大利打敗了奧托哥特人,在東方擊潰了波斯帝國的入侵,並將拜占庭的勢力範圍擴大到北非,這使得拜占庭的周邊國家都甘心情願的向其俯首稱臣。然而阿拉伯勢力的進攻,使得這些輝煌勝利逐漸蒙上陰影,在公元7世紀和8世紀阿拉伯人先後攻佔了埃及、北非和西班牙,不斷侵蝕著拜占庭王朝的領土,就連小亞西亞也在11世紀初被攻克了,這使得拜占庭王朝失去了最重要的食物和馬匹的供給來源。同時,拜佔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庭王朝還要應付意大利盟友的突然叛變。


羅馬波斯戰爭是薩珊波斯同羅馬帝國為了爭奪東西方商路和小亞細亞霸權而進行長達400年的征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幾乎同薩珊波斯共始終,它是古代西方勢力同眾勢力千餘年衝突的一個縮影。戰爭的結果是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日趨衰弱,薩珊波斯遭到慘敗不久,便在阿拉伯帝國的鐵蹄下滅亡了。


正當波斯帝國日漸衰落之時,希臘出線了胸懷滅波斯、建三洲帝國之志的亞歷山大國王。公元前334年,年僅22歲的亞歷山大率領精銳之師渡過赫斯旁海峽踏上了亞洲土地,便大敗波斯大軍。經伊蘇斯、高加米拉大會戰終於在公元前330年滅掉了波斯帝國。與此同時,公元前247年建立的安息王國迅速崛起到公元前一世紀時,已成為可以同羅馬帝國抗衡的西亞帝國。公元前65年羅馬將軍龐貝與安息交戰,不分勝負,兩年後羅馬統帥克拉蘇斯在東京安息時全軍覆滅,身首異處。東方民族的反侵略鬥爭,總算為斯巴達克起義的奴隸們報了一箭之仇,此役之後羅馬冬青擴張之勢基本受到了遏制,安息西境基本保持了幼發拉底河以西鄰接敘利亞一些。安息抗衡羅馬長達數百年,為西亞大部分地區的平穩發展,特別是薩珊波斯和伊斯蘭文明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公元224年,波斯貴族阿爾達米希爾滅了安息王國,建立了薩珊新波斯帝國。薩珊波斯繼承了安息與羅馬抗衡的傳統,在亞美尼亞,小亞細亞,敘利亞邊境與羅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公元231年,阿爾達希爾一是質數羅馬皇帝,賽維武要求羅馬勢力退出亞洲,長達400年的羅馬波斯戰爭正式開始。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公園232年,薩珊波斯同羅馬交鋒,打敗了羅馬軍隊,並通過合約獲得了亞美尼亞。260年薩波爾一世同羅馬帝國軍隊開戰,大敗羅馬軍,並俘虜了羅馬帝國的皇帝瓦勒良。至今在帕賽波利斯附近扔留存著紀念這場戰爭的摩崖石刻,它以巨幅浮雕表現了王德良跪著為薩波爾一世騎馬上安踏腳的情景。這次戰爭後,薩珊一度佔有小亞細亞東北部的卡帕多西亞。但薩珊與羅馬之爭如安息王國時期呈拉鋸之勢。羅馬帝國皇帝戴克裡先、君士坦丁等都曾率軍遠征波斯,但未取得顯著戰果。286年羅馬煽動亞美尼亞起事,薩珊波斯被迫撤退,以後又喪失了底格里斯河以西之地。375年以後,羅馬帝國忙於應付哥特人等日耳曼蠻族的入侵而無暇東顧,波斯也因抵禦匈奴人的侵擾而無力繼續向羅馬挑戰。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476年,羅馬帝國為蠻族所滅,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繼續佔有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亞美尼亞,敘利亞,巴勒斯坦,上米不達米亞,埃及,利比亞等地,是一個橫跨三大洲的大帝國,487年,薩珊波斯的科巴德一世上臺執政,他好大喜功,夢想再現其遠祖的輝煌,他指揮由波斯人,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組成的聯軍從拜占庭帝國手中奪取了上美索不達米亞和亞美尼亞。562年,聯軍又圍攻阿米達城經80天的鏖戰攻陷該城後,又連續被拜占庭軍隊的反擊,505年,雙方契合,帶兩瓶以1000磅黃金為代價復得阿米達城,雙方維持原有邊界,處於和平狀態20年。


527年,但廷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其外甥查士丁尼繼位即有名的查士丁尼一世。為了恢復昔日羅馬帝國的版圖,他對你嚴厲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對外積極向東、西兩個方向曲靖擴張。她向東的爭吵重開了羅馬波斯戰爭在以後的100多年間,拜占庭與薩珊波斯之間先後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爭霸戰爭。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公元620年,巴爾茨從埃及趕到了卡爾西頓,參加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在海上攻勢受挫後,雙方達成休戰協定,利用休戰之機,拜占庭皇帝希拉剋做好了各種準備。622年他率領大軍避開正面敵人,趁軍艦出其不意地在小亞細亞的伊索斯港登陸。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波斯軍慌忙派軍火速前往伊索斯。雙方在卡帕多西亞遭遇戴。在站亭大敗波斯,乘勝收復失地,佔領科爾奇斯、亞美尼亞、美帝亞。至公元265年,希拉剋略平定小亞細亞西部。


626年至627年雙方繼續征戰不停。628年,波斯發生政變。631年,科巴德二世與拜占庭議和:波斯歸還歷史侵佔拜占庭的領土,釋放戰俘,歸還搶自耶路撒冷的“聖十字架”,歸還強制拜占庭的一切財物,償還數年的軍費。波斯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羅馬波斯戰爭歷經400年雙方交戰數百次戰爭,結果雖然波斯失敗,但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拉鋸戰,戰爭的結果只不過恢復了交戰雙方的戰前狀態罷了。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拜占庭帝國作為羅馬帝國的延續,雖然已經開始衰落,但仍有相當的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波斯誰是一個處於上升階段的國家,但軍事和經濟實力不能與拜占庭帝國相抗衡,加上長達幾世紀的征戰耗盡的國家的財政和經濟潛力,因而在最後一戰中遭到失敗。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羅馬波斯戰爭嚴重消耗了交戰雙方的力量。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力量大大削弱,後來竟無力抵抗蠻族和阿拉伯人的入侵,為他的最終衰亡埋下了隱患。波斯金是長期戰爭,更是元氣大傷,大廈根基動搖20年後的651年,薩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國滅亡。可以說歷時4個世紀的波斯羅馬戰爭加速了羅馬帝國,特別是拜占庭帝國衰亡的步伐,也為薩珊波斯敲響了喪鐘。

一場同歸於盡的戰爭


在遭到鄰邦意大利的背叛,並疲於應付阿拉伯和土耳其進攻的拜占庭王朝,最終滅亡了。公元14世紀土耳其人佔領了埃迪爾內。公元1453年土耳其的軍隊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終結了盛極一時的拜占庭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