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個人,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成不了大清,李自成也進不了北京

公元1644年,是一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戰亂之年,隨著崇禎皇帝不甘被俘,吊死在紫禁城的煤山一棵大樹下,立國二百七十六年的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隨後吳三桂投降滿清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北京的主宰由李自成變為了大清的順治,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在中國的歷史上,大明王朝是最後一個由漢族執政的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大明王朝立國二百七十六年,國運之長僅次於唐朝,明朝二百多年的歷史,明朝疆土廣遠,甲兵百萬,百姓數以億兆,物阜民豐,國勢之強,不亞於漢唐。

但是如此一個龐大的帝國,最後卻被遼東一個由女真叛亂勢力――後金,所發展壯大而成的滿清所代替,確實令人感慨嘆息不已。

但是縱觀大明滅亡的全過程,努爾哈赤叛亂勢力的崛起和李自成、張獻忠等流民軍隊的暴亂是兩大關鍵緣由,自公元1618年(天命三年)4月13日,努爾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師,宣讀了與明朝對七大恨的討明檄文,同時率步騎2萬嚮明朝發起進攻,後金就此和明朝開始了軍事對決。

沒有這個人,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成不了大清,李自成也進不了北京

努爾哈赤圖像

由於明廷用人不當,加之軍隊的腐敗,明軍自薩爾滸開始,就一再戰敗,喪師失地,導致幾乎遼東大半失陷在後金手中,天啟繼位後,歷經數年也未解決掉這個問題,到了崇禎繼位後又因西北大旱引發災民大規模的暴亂,明軍圍剿不力,這次的暴亂由此又成為了明朝政府又一股反叛力量,大明從此陷入了外有遼東後金叛亂勢力,內有流民大規模流民暴亂的內憂外患的危險狀態中。

後金論人口不過百萬,經濟薄弱,科技落後,雖然軍力強悍,但要推翻龐大的大明帝國,僅僅靠後金一家,力量是不夠的,這其中,李自成、張獻忠等中原流民軍隊又充當了後金的盟軍的作用,大明就是在兩線作戰中走向政權崩潰的。

沒有後金對大明北方邊軍的牽制,李自成進不了北京城,沒有李自成的牽制,後金軍隊單獨對付大明,有點力不從心,由此可見,努爾哈赤和李自成是推翻大明的兩大推手,但是並非最大的推手。

沒有這個人,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成不了大清,李自成也進不了北京

劉威飾演李自成劇照

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能最終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李自成能打進北京,這都多虧了一個人,那就是皇太極。

皇太極是滿人中的一個異類,此人努爾哈赤的第四個兒子,身為滿人,但是喜愛漢文化,琴棋書畫,無所不能,雖然武極不顯,但是治國理政的能力極強。

努爾哈赤自建立後金起,實行的一直是排漢的政策,導致大批遼東漢族百姓和底層漢族官員向大明地域逃亡,由於努爾哈赤的錯誤政策,遼東漢族的反叛活動此起彼伏,這也造成了後金政權的不穩定和難以整合。

但是皇太極上位後,排除阻力,一改以前後金的排漢政策,首先由排漢改為聯漢、親漢,重用範文臣,寧完我等漢族知識分子,對欺壓漢民的滿人權貴進行打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侵犯漢民利益的行為,對有才幹之人不分民族都給以重用。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三將叛明後,皇太極遠路迎接,立馬封王,對大明文官武將以後的大批投順,造成了示範效應。

其次,把後金改為大清,隨後稱帝,在法統上向大明靠齊,同時保留滿蒙汗王的稱呼這種雙重稱呼,凝集了後金內部滿蒙漢三族的民心和軍心,在皇太極的策劃下,清軍多次入關,殲滅了大量敢戰明軍,掠回大量財物和人口,增強了後金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為後金的後來入關掃平障礙,創造了條件。

沒有這個人,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成不了大清,李自成也進不了北京

皇太極圖像

再次,對蒙古部落實行旗盟制度,把蒙古這匹野馬徹底束縛在後金的戰車中,對蒙軍和漢軍統一實行八旗制度,讓後金的軍隊數量得到了大幅的增加,明軍的數量優勢被滿蒙漢的八旗軍隊抵消後,大明也就加快了滅亡的速度。

清軍幾次入關,明軍為了抵禦清軍的進犯,不得調兵北上,這些調動,不僅讓瀕於滅亡的李自成、張獻忠等得到了喘息之機,李自成、張獻忠的大敵盧向升就是被入關的清軍幹掉,讓李自成、張獻忠等有了死灰復燃的機會,因後金軍隊的入關搶掠,李自成、張獻忠等一次次逃過了被明軍剿滅的命運。

就算李自成、張獻忠勢力壯大的1643年到1644年之間,如果沒有滿清的牽制,遼東關寧集團全軍南下圍剿,李自成能順利進入北京?

北宋時期,西北的叛亂勢力也建立過一個西廈國,西廈國的國力和軍力也不次於後金但是至始至終,也並能夠沒有成為消滅北宋的勢力,這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西夏國自李元昊以後,沒有出過一個如皇太極那樣雄才大略的繼承人。

沒有皇太極的後金,最多隻能成為第二個西夏政權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