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燃油車,新型能源車有著怎樣的發展趨勢?

用戶5547791211


1.電動車和內燃機是水火不容的麼?

日產的答案是NO,兩者可以很好的結合,取長補短。

2018年日產 Note 以超過 13 萬輛的銷售數字,打敗豐田Aqua(日規普銳斯 c)與普銳斯,成為 2018 年日本日系乘用車的銷售冠軍。在購買Note的用戶中有超過 70%的消費者選擇 e-Power 車型。Note e-Power被日產稱為“一臺能自己發電的電動汽車”。雖然日產有領先的純電動車Leaf,但是e-Power是日產在內燃機和電動車結合上的全新嘗試。這一技術有以下幾個特點:

(1)電動機驅動,安靜,高效。這點和其他電動車安全一樣。但是有一個1.2L三缸自吸汽油機,不過只用來發電,不直接驅動車輪。發動機只需要固定工況點工作,不用像傳統發動機一樣考慮怠速,高速,變工況等要求。日產特殊優化了發動機,採用13的高壓縮比和阿特金森循環,效率能夠大幅提升。

(2)沒有充電口,不能充電,只能用發動機發出的電。因此不用擔心續航里程,也不用充電樁,有油就能跑。

(3)由於可以自己發電,只需要很小的電池,容量只有1.5Kwh,大約是Leaf純電動車的1/20大小。因此,價格便宜,車重輕,空間大。

日產在電動車開發方面是傳統車企裡面最成功的,日產Leaf是當前技術上最成熟的電動車。但是日產還是在拓展內燃機和電動車結合的新的可行性,而且市場認可了這種新的探索。可見電動車和內燃機應該還是有很多優化組合的可能,純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圖1~圖3)

2.電動車很快會替代所有的內燃機麼?

豐田的回答是NO,2030年只有10%純電比例。

豐田一直不太看好電動車市場,曾經多次表態,電動車永遠不會是未來的主流。最近豐田有點改變,在公佈的2050計劃中豐田也規劃出了清晰的電動話路線圖。

(1)首先從2020年開始正式推廣EV。具體而言,豐田將於2020年首先在中國正式引進自主研發的量產型EV。之後向全球推廣豐田和雷克薩斯兩個品牌的產品。然後,計劃到21世紀20年代前半期在全球推出10多款EV。可以看出豐田的電動車主要是從中國的需求起步的,另外時間上也正好選擇中國補貼全部退出的2020年,看來也是深思熟慮的。到時候中國純電動車的日子一定不好過。

(2)到2025年前後為銷售的所有車型設定電動化選項。不斷擴大普銳斯、MIRAI這種電動專用車的產品陣容,同時為所有車型設定電動化車型選擇。到2025年前後,只配備傳統發動機的車型將變為零。豐田的電氣化是確定的,發動機和電機結合的混動是主流。

(3)到2030年,在所有市售豐田車中,電動化車輛將佔到50%以上,其中,EV和FCV佔到10%以上。注意,豐田仍然認為即使到2030年完全不使用發動機的EV和燃料電池FCV也只佔市場的10%,仍然不是主流(圖4~圖5),而且豐田還是堅持氫燃料電池未來會比鋰電池更有競爭力(圖6是豐田量產的燃料電池車Mira)。這和我們國內預計2030年超過30%的車會變成純電動的估計相差很大。即使按照我們國內非常激進的評估,到2030年電動車達到了30%-40%的市場份額,也仍然不是主流。內燃機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熱效率的提升和混動發動機的開發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是非常關鍵的技術。

3.內燃機和電動車相比真的排放高麼?

馬自達的回答是不一定,要看火力發電的比例。

馬自達一直在呼籲要從全產業鏈來評估內燃機和電動車的排放問題,最近馬自達Sky active的總工程師人見光夫在中國有做了一次專題報告(圖7),報告的主要內容就是:

(1)如果在使用火力發電的情況下電動車和內燃機相比不一定二氧化碳排放更低。

(2)液態可再生燃料的開發很重要,未來有望大批量用於內燃機

(3)在火力發電完全被可再生能源發電代替後才可以大批量發展電動車,而且此時還要和可再生燃料內燃機做比較,那個更好發展哪個。

(3)內燃機熱效率提升和排放降低的潛力還很大,內燃機的發展仍然很重要。

馬自達完全是挑戰現在的電動車發展思路,而且一直在提高內燃機效率上在努力,去年底發佈的SPCCI均質壓燃發動機採用18的超高壓縮比,實現了50%的熱效率(圖8)。馬自達用行動證明內燃機效率提升的潛力遠沒有用盡。看了人見光夫的報告我們需要問問自己,真的我們想清楚了電動車普及需要的條件了麼?我覺得現在還是沒有弄清楚的。

4.未來車廠都會轉向生產電動車麼?

寶馬的回答是NO!我要內燃機,混動,純電全面發展。

寶馬2018年底剛剛在洛杉磯車展發佈了一個全新的的未來汽車平臺架構。這一新平臺架構可供內燃機車輛、插入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共享使用,並允許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共線生產。(圖9)

新平臺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靈活性:對於電動車,電機只需要放在車輛的後方;對於混合動力車,可以在前艙增加一臺內燃機;如果寶馬想要一個純內燃機車型,它只需要把車輛後端佈置的電機和電池拿掉就行了。這種靈活的架構將為寶馬提供了一個安全的解決方案。無論行業在未來幾年發展趨勢如何,不管是內燃機,混合動力或者電動汽車哪個技術成為未來市場的主流,寶馬都能夠用這一平臺來應對。可以說是以不變應萬變。

這和之前寶馬剛剛開始開發電動車時的觀點是完全不同的。在2013年寶馬開始推廣i3和i8電動車的時候,寶馬的設想是電動車需要一個完全和傳統燃油車不同的車型平臺,這個平臺為電動車專用,寶馬的i3和i8電動車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開發的。現在寶馬完全轉變了思路,認為電動車必須和混合動力、傳統內燃機共用一個平臺。這一規劃實際表示了寶馬沒敢把未來都押在電動車上。

總之,電動車要發展,電氣化要推進,現在就討論內燃機完全退出為時尚早,在可預見的未來電動車技術還不具備完全替換內燃機的條件。

以上信息供大家參考,歡迎討論。對發動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每週會發布發動機技術的專業解讀,謝謝支持!











銳引擎


新能源汽車,我只服比亞迪。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將是國家計劃品牌計劃之一,更是國家戰略之一。

未來五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將在全球更有話語權。新能源工業在國際上引領著整個行業在進步。

從華為的崛起再看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互聯網的發達,令整個國家前進5到10年。無線支付與5g網絡以及智能城市都是引領國際潮流的發展趨勢。

不管國內有多少扛精,多少無知和多少洋犬都沒辦法阻止這一勢態的發展。

中國人貧窮的人多,但思想貧窮的更多,因為這類人看不到未來也看不起自己更看不清身邊的一切發展的成果。

智能城市很快將在中國崛起,中國的科技發展將達到一個新高度,到時會令很多國家佩服。

未來全球很多國家依賴中國,全球新能源發展離不開中國的電池製造,所以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依然在中國。

如果國家大力支持與規劃新能源汽車一系列的建設與重視那麼中國新能源汽車將走在世界最前端。

中國下一次工業革命就是石墨烯革命,我們拭目以待。






攝龍


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汽車有以下幾大優勢:

一.宏觀優勢:

優勢一:國家戰略,政策扶持,包括補貼、路權、免購置稅等;

優勢二:環保立國,極大減少尾氣排放,響應“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為子孫後代留下生存環境!

優勢三:減小石化資源的消耗及被歐美製約,首先石化資源稀缺,而燃油車燃燒率只有20%,是極大的浪費;其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全球石化資源乞今為止主要還掌握在列強手中,極大的制約了中國的崛起!

優勢四: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越將依靠新能源汽車的崛起!

微觀優勢:

優勢一:駕駛舒適感強。零到100公里可以在4秒左右完成,無極變速易操作。

優勢二:集大量創新科技於一身,車聯網,輕量化車身,無人駕駛等。

優勢三:使用成本低廉。只有燃油車的1/20。

綜上:無論從政策還是性能,新能源汽車都完勝燃油車,今年純電汽車工況續航里程已普遍超越400公里,兩年後將普遍超越600公里,行駛公里焦慮症將得到徹底解決。充電樁已經比較普及,隨著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加入充電樁行業,未來充電難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隨著雙積分實施,2025年前車價也將在市場大量運用及車市的激烈競爭中低於燃油車,2030年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汽車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後續中景還有氫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成熟及大量應用,遠景核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應用。新能源汽車必將成為中國屹立世界的驕傲!

新能車悅:劉亞倫


新能車悅


新能源車代替燃油車勢不可擋。

按照目前國家對於新能源車的定義,插電式、純電、氫燃料為代表的燃料電池車等都屬於。

總之就是,不再依賴石油等化石燃料為動力燃料的車輛。如果開發出核能汽車,我想也屬於新能源車範疇。

新能源車要滿足以下特點:

1、0排放或者排放少,環保友好。

2、新的能源可替代現有化石燃料。

3、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新的能源類型可以源源不斷獲得。

4、新能源車價格及使用便利性具備與燃油車競爭優勢。

為什麼新能源會得到發展?

瓦特同志,通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了蒸汽機車,也因此對於煤炭的開採變得如火如荼。隨著燃油機車的誕生,石油化石燃料開採的變得方興未艾。但正是原始化石燃料能源的不斷開採,導致的環境等問題日益突出。目前人類對於未來的擔憂日益加劇。

但是,人類對於生存環境以及自身生存狀態的改變從未停止,隨著動力電池的發明,人們看到了可能改變未來出行方式的途徑。所以,新能源車逐步得到重視和發展。

新能源的發展:

我不是專家,也不搞研發,以下是我個人的判斷

1、未來3-5年,基本明確新能源發展方向。

2、未來5-10年,基本形成新能源車發展規模。同時也是人們意識培養期。

3、未來10-15年,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人類出行方式得到變革。




汽車材料與工藝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新能源取代舊能源,比如煤炭取代柴禾,石油取代煤炭,電力取代石油,這是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所導致的必然結果,也是世界發展的自然規律。

題主的問題比較具體。那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能源的不斷湧現,新能源車終有一天必定會取代燃油車,但再沒有出現新的能量轉化形式之前,機械能做工這一方式不會改變。

現在以所謂的新能源車為例,其實就是電動車,之所以這幾年發展比較快,其原因在於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而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的能源儲備和環境問題。

我國是能源大國,但更是能源消化大國,而我國的能源儲量以及能源儲備除以全民,則平均值遠遠落後於世界的平均值,而石油資源更是如此,隨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汽車擁有總量已經達到了兩億部,對能源的消耗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而我國可憐的能源儲備及儲量,是遠遠支撐不起這一消費市場的。這不能不讓我們居安思危,如果是戰時,造成的後果簡直無法想象。

所以,從戰略層面,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也致使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同樣,我國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也是全球最多的。幾乎只要是個汽車廠,都把生產新能源車列入了計劃,推出了產品,無論你說他是騙補還是不騙補,但總體形勢是一擁而起中,大浪淘沙,一些沒有核心技術,規模不夠的企業,在國家退補形勢下,紛紛卸甲,而真正擁有核心技術,各方面能力具備的汽車廠家,終於脫穎而出,成長為了市場的風向標,比如比亞迪汽車。

從技術層面講,電動汽車對能源的轉化率是遠遠高於內燃汽車的,下面是各種能源轉化效率,讀者可以看一看。

1. S195柴油機標有 “0.27Kg / Kwh”,即它每消耗0.27Kg柴油可輸出1Kwh的有用能量(柴油熱值為 q = 3.3 × 107J / Kg),其效率多大?
熱機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其中獲得的機械能是屬於有用能量,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輸入的總能量,此柴油機的效率為:
η = W有/ Q放= 1Kwh / qm = 3.6 × 106/(3.3 × 107× 0.27)= 40.4%
2. 某新款汽車發動機輸出功率為69Kw,1h耗油20Kg(汽油熱值為 q = 4.6 × 107J / Kg),其效率多大?
此過程中,輸出的有用能量用 W有=P出·t 計算,此汽車發動機的效率為:
η = W有/ Q放= P出·t / qm = 69 × 103× 3600 /(4.6 × 107× 20)= 27%
5、【電動機】:標有 “6v3w” 的電動機線圈內阻為3Ω,在不計摩擦的情況下正常工作其效率多大?
電動機工作時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如不計摩擦,此內能就是電動機線圈本身通電時產生的電熱,這樣獲得的機械能就等於消耗的電能減去產生的電熱。
此電動機正常工作時 電流 I = P / U = 3w / 6v = 0.5A,此電動機的效率為:
η = W機/ W總=(W總-Q)/ W總=(Pt-I2Rt)/ Pt =(P-I2R)/ P =(3-0.52× 3)/ 3 = 75%
6、【太陽能電池】:某太陽能汽車,太陽光照射到它的電池板上的輻射總功率為8×103W,在晴朗的天氣,電池板對著太陽時產生的電壓為160v,並對車上的 電動機提供10A的電流,其效率多大?
太陽能電池是利用太陽能獲得電能的裝置,產生的電能屬於有用能量,而消耗的太陽能是 輸入總能量。此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為:
η = W電/ Q太= UIt / P太t = UI / P太= 160 × 10 /(8 × 103)= 20% [2]
7、【火力發電】:某電廠燃燒1t無煙煤可發電92Kwh,其發電效率多大?
火力發電是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所獲得的電能即為有用能量,消耗的燃料的化學能就是輸入總能量。其發電效率為:
η = W電/ Q放= 92 Kwh / qm = 92 × 3.6 × 106/(3.4 × 107× 103)= 10%
8、【高壓輸電】:有一臺 110Kv、22Mw 的高壓輸電設備,輸電線總電阻50Ω,其輸電效率多大?
高壓輸電時,輸出端(給用戶提供)的電能就是有用能量,而輸入端輸入的電能就是輸入總能量,兩者的差距就是輸電線本身消耗 的電能(即電熱)。
高壓輸電過程中 電流 I = P / U = 22w × 106/(110v × 103)= 200A,其輸電效率為:
η = W有/ W總=(Pt-I2R線t)/ Pt =(P-I2R線)/ P =(22 × 106-2002× 50)/(22 × 106)= 90.9%
9、【電動車】:160V 10A 的電動車,在平直路面上勻速行駛,所受地面阻力為288N,1h行駛15Km,其效率多大?
電動車行駛時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獲得的機械能克服摩擦做功使車前進,所以它克服摩擦做的功就是有用能量,而消耗的電能為輸入總能量。此電動車的效率為: [2]
η = W有/ W總= f.S / UIt = 288 × 15 × 103/(160 × 10 × 3600)= 75%

對比以上的幾點,不難看出,電動車對能源的轉化,是遠遠高於內燃機的。

可能有人會說,那煤炭發電的效率只有10%,再充到汽車裡面去,電動機只能轉化75%,那豈不是更低?

這是對的額,但問題是,咱們國家是真的不缺煤炭啊,而且水電站核電站也在不斷的建設,所以,電能我們不會缺,而且也不會被別的國家掐住脖子。

同樣,曾經有人說發展太陽能汽車,可惜的是太陽能電池在現有技術下,對能源的轉化比內燃機還低,而且佔用的空間更大,這就是為什麼不發展太陽能汽車的原因之一。


青衫擁雪


經過幾年的市場培育和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取得長足進步。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18%。

不僅有長足進步,而且與燃油車市場格局不同,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以自主品牌為主,自主品牌佔據國內新能源車市場90%以上份額。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向龍頭車企集中,以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為代表。

行業將迎來高質量發展

雙積分政策的落地實施,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形成。相比直接的財政補貼,雙積分政策將藉助市場的力量激勵和倒逼企業,把更多的資源投入產品研發上,避免部分企業對於政策過渡依賴和騙補的行為,從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競爭趨勢方面,未來三年,合資品牌將密集投放新車型,自主品牌在SUV市場壓力相對較小,在轎車市場面臨壓力大。在SUV市場,歐系品牌未來兩年將會在A+級傳統車平臺上大規模推出插電版本車型,日系品牌相對比較保守,主要發力點在A0級SUV電動化;在轎車市場,轎車是自主品牌的弱項,合資朗逸、軒逸等爆款車電動版陸續上市,歐系品牌和日系的日產A級轎車純電化、A+級轎車插電化趨勢加速,日系豐田、本田A級轎車插電化也在提速,在轎車領域,國產比亞迪等品牌將面臨較大競爭壓力。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自主品牌有望迎來新一輪產品升級。這得益於近幾年的技術及市場積累,自主品牌逐漸擁有了針對於新能源特有平臺開發的技術以及成本支持,比亞迪、北汽、上汽、奇瑞等車企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正向開發體系,可以推出正向開發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最後,新能源車企也將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高國際標準話語權和影響力。我國政府也將引導和支持優勢企業進行海外佈局,更深、更廣地融入全球供給體系,共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


國家政策開始對燃油車制定更加相關嚴格的政策已經成為現實,但是燃油車在新能源車沒有完全定性之前是不可能退出市場,即使定性了也需要過渡期。

而新能源車就目前來說純電車是一個過度產品,電車能夠滿足的出行範圍比燃油車小很多,只適用於城市通勤,而且使用環境必須滿足充電條件。新能源車的發展趨勢一定是一種新型燃料代替燃油,和傳統燃油車一樣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外,同時不汙染環境,配套實施必須完善!


浪尖上的航母


很多車企的新能源汽車,不過是車企為了套取國家補貼罷了,甚至於為了套取補貼,車企自己成立公司,把車賣給自己的公司,然後,再拆解掉賣配件。至於車子的質量,和後續的電瓶回收處理問題一概不管,真是垃圾產品!本人深受其害!強烈要求國家不要給新能源汽車補貼了!這樣才能知道誰是真正做車的人!!!


麥克1972


如果核電動車進入市場,那電動車就發展前途無量。


小勇236782022


新能源車將來一定要代替燃油車這是一個發展方向。儘管新能源車現在還存在許多問題,隨著科技發展,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