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何斷言自己當不了皇帝?曾國藩找到太平天國的聖庫了嗎?

咸豐皇帝的突然駕崩,讓駐紮在安慶英王府的曾國藩驚恐不已。他清楚地知道,一場更大的戰爭廝殺,已經撲面而來。為了那至高無上的權力,一場血雨腥風的戰鬥,已經不可能避免。

正當文武百官天天哭得一塌糊塗的時候,胡林翼從湖北姍姍而來。他自然也要對著咸豐皇帝的牌位大哭一場。放聲痛哭後,曾國藩為其置辦酒宴,為這位好友接風洗塵。在酒足飯飽後,這兩人就開始了秉燭長談,就當前的局勢交換了各自的意見。

曾國藩和胡林翼一致認為,由於新皇年幼,今後的大清政權,一定會出現太后、恭親王、八大輔政大臣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國家的事情就難辦了,湘軍的事情就更難辦了。

如今的湘軍因為攻陷了安慶,已經威震天下,但是曾國藩深知“左宗棠讓我捎來一封信。”說完,胡林翼就從自己的懷裡掏出了一個信匣。

聽見這句話後,曾國藩立刻把燈點燃。他接過信匣,抽出信紙,然後仔細地端詳起來。只見信上面寫了一副對聯:

曾國藩為何斷言自己當不了皇帝?曾國藩找到太平天國的聖庫了嗎?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這四句話,讓曾國藩觸目驚心,震驚不已呀。特別是最後兩個字,那就是要謀朝篡位,教唆我造反呀。因為“鼎”,就是問鼎中原、問鼎天下的意思。左宗棠和胡林翼的意思很明白:怎麼樣,老大?天下大勢已明,眼見太平軍撐不了多久了,我們應該有更長遠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就是奪取天下!

對曾國藩來說,傳統的儒家思想在他腦海裡李鴻章、彭玉麟這些人會支持嗎?他們憑什麼要上這條賊船?只要朝廷略施小計,賦予這些人更大的官職,給予他們更大的權力,那麼這些人肯定會為大清賣命,而曾國藩的湘軍也會在瞬間被瓦解。一支完全被分化瓦解,各自為戰的湘軍,拿什麼去造反?

第二個因素:曾國藩不能造反。

咱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曾國藩真的造反了,那麼曾國藩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與哪些人為友,與哪些人為敵,還有自己旗號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讓曾國藩困惑不已,甚至清朝呢?還是那些只會看戲的洋人呢?與哪些人為敵,是繼續攻擊的太平軍嗎?還是清軍?還是那些外國侵略者?

連敵、友的關係都搞不明白,用什麼旗號去造反?一支沒有旗號的部隊,如何招攬四方英傑,進而收買人心?

綜上所述,如果曾國藩真的造反了,那麼他只會把局面變成一個“夾心餅乾”,而他的湘軍則是“夾心”的那部分,最後只能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之,完全覆滅。

第三個因素:曾國藩不願造反。

咱們都知道,曾國藩非常精通相面之術,他還為此寫過一本叫《冰鑑》的相面書。據說這本書現在還賣得很火。

在這本書中,曾國藩看透了自己的面相,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帝王之相。雖然曾國藩常常說自己是“蟒龍轉世”,但是蟒龍終究不是龍,它就是一條蟒蛇。如果蟒蛇想變成真龍,那根本就是一個痴人說夢的故事,更是一個荒誕可笑的傳說。

第四個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曾國藩不想造反。

從出生到現在,曾國藩一直是一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人。雖然他靠戰功獲得了無上的榮耀,但是他的骨子裡,還是流淌著讀書人的血。

曾國藩從六歲開始讀書,一直到現在建功立業為止,曾國藩一直接受著儒家學說的思想教育。因為他一直學習忠君愛國的儒學思想,所以曾國藩一直恪守儒家的仁、義、智、禮、信,並且一直恪守如一,多年來不敢越雷池一步。

如果現在曾國藩選擇了造反,那麼在儒學裡,這就叫“不忠”,如果造反失敗,曾國藩一定會豬狗不如,身敗名裂,遺臭萬年;即使僥倖成功了,曾國藩也要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他一生的抱負和名節都將不復存在,而且他的下半輩子,一定會活在道德淪陷的煎熬中,更不會誕生那位“一代完人”。

綜上所述,因為不能、不願、不會、不想這四個因素,曾國藩誓死不背叛大清,他誓要與這個無藥可救、腐敗到底的王朝共存亡。

張鐵寶向記者展示了曾國藩的這封奏報,奏報的大意是說:“多年以來,中外紛傳洪秀全非常富有,說他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我與曾國荃早就商量好了,破城查封錢庫後,如果錢財多就進奉戶部,少就留做軍餉,救濟難民。攻下天京後,我們搜殺三日,殘留叛軍則自己放火燒掉了洪秀全的偽天王府。三天後,我們仔細查詢,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錢庫。”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更是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進一步明確了“聖庫”制度。作為供給全城居民和軍隊的“聖庫”,其財物之多,可想而知。至於聖庫內到底有多少財物,可以從奸細張繼庚給清軍統帥的信件中看出一二。

在潛伏的幾個月時間裡,張繼庚先後給清軍江南大營的統帥向榮寫了七封信,報告了太平天國城內的政府機構、財產安置、地形建築,以及兵力部署。在第一封信裡,張繼庚明確指出,太平天國剛剛佔領南京時,運了大批的銀兩藏在聖庫裡,一共是1800餘萬兩白銀,幾個月後,就只有800多萬兩了。張繼庚建議向榮,一旦清軍進入城內,應該立刻派人封住聖庫,防止錢財流失。幾個月後,張繼庚在另一封信裡再次通報了聖庫的情況。

然而,遺憾的是,張繼庚的通報並沒有起到作用,1856年,太平軍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解了天京三年之圍。

可以說,在這三年裡,聖庫在財物方面為太平天國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根據張繼庚的記載,聖庫的地點就在水西門的燈籠巷。

聖庫地點確鑿,而且有張繼庚的文字為證。是曾國藩說了謊?

誰掏空了燈籠巷的“聖庫”

原來,聖庫雖然確實存在,但實際上,在太平天國後期,聖庫制度已經考古人員發現了聖庫遺址。後來,這裡的石柱礎被搬到了現在位於堂子街的太平天國壁畫展覽館,兩根鎏金龍鳳雕樑則被搬進了太平天國博物館內展出。

太平天國還有一些錢到哪裡去了

不僅聖庫內的錢財被瓜分一空,在太平天國後期,大量的錢財,更是聚積到了洪氏家族的手中。

李秀成在臨刑前的供狀中就談到,洪秀全的長兄洪仁發、次兄洪仁達,都是橫徵暴斂,“窮刑峻法”搜刮錢財。天京被清軍圍困期間,老百姓缺衣少糧無法生活,李秀成密令守城人放百姓出城門討生活,沒料到,洪氏家族的人,卻在各城門設點,將出走百姓身上的錢財搜刮一空。

這些搜刮來的錢財,都被他們用來奢侈享樂。

洪秀全本人在定都天京後,動用了上萬軍民拆毀大批民房,在原來兩江總督衙署的基礎上改建、擴建豪華的天王府,建成後的天王府“城周圍十餘里,城高數丈,內外兩重,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雕琢精巧,金碧輝煌”,“五彩繽紛,侈麗無比”。其他各王也在天京城內大修王府,相互攀比、盡情享樂。

與此同時,太平天國上自天王洪秀全,下至各首領,紛紛搞祝壽活動。例如,定都天京後,東王楊秀清特地通令朝內軍中各級官員,在天王萬壽之期“多備奇珍異寶”,為天王祝壽。又如甲寅四年九月,洪秀全的第四個兒子出生,東王楊秀清命令前線將領:“仰爾國宗暨各佐將轉諭各統下官員人等,俱要多多備辦奇珍異寶,差派妥員押解回京,以備十月二十四日王四殿下滿月之期,天王登朝謝天之用。”意思是要他們和手下的官員多多準備奇珍異寶,為四王子過滿月。

1864年,清兵圍攻天京,眼見著城池守不住了,洪秀全精神徹底地崩潰。此時內外交困,城內基本上彈盡糧絕,洪秀全只有不斷呼喚神靈,乞求上天降下食物,讓自己的兵將飽餐殺敵。然而,一切都是無效的。在恐懼與絕望的雙重摺磨下,洪秀全的身體越來越差,6月1日病逝於天王府中。7月19日,湘軍攻下金陵城後,曾國荃命人掘開洪秀全的葬身之地,將屍體抬至雨花臺大營,驗明正身後焚燬。

洪秀全死後,幼天王洪天貴福匆匆即位,剛坐上“龍椅”,清軍就攻下了天京。天京失守的當夜,忠王李秀成乘夜幕的掩護,護送幼天王一行逃出城去。在清軍的圍追堵截中,幼天王一路逃到了堵王黃文金鎮守的湖州。

湖州外圍稍解,昭王黃文英就護送幼天王等一行出城到達安徽廣德。湖州城陷落後,黃文金突圍到廣德和幼天王會合,連夜護駕到寧國,結果中途黃文金傷重而亡,落單的幼天王洪天福貴一行很快被清軍擒獲。

因為這個事實,所以曾經有人懷疑,太平天國遺留下來的巨大財富,有相當一部分可能被幼天王帶到了湖州。有報道稱,1954年,曾有人在黃文金舊宅所在地,無意間發現一枚比成人手掌還要大的銅錢,上面鑄有“太平通寶”幾個字,於是斷定這就是傳說中的太平天國“聖庫”中的鎮庫錢。這個結論似乎更有力地證明了太平天國湖州藏金的說法。

當初天京城破時,李秀成護送幼天王一行假扮清軍才得以混出城去。幼天王只顧匆忙逃命,連自己的兩個親弟弟都無法帶出,根本不可能帶有大量財寶。

幼天王被清軍俘虜後,寫下親筆供狀。“從供狀中看,這個幼天王是個徹底的軟蛋,毫無骨氣。”張鐵寶笑著說,“為了求生,他不僅供出了自己所瞭解的太平天國的所有情況,還對清廷大肆諂媚。”不過,在供狀中,他唯一提到的和錢財有關的事情卻是他在逃亡路上弄丟了象徵權利的玉璽,臨時刻了一個木璽代替。

那麼,在黃文金舊宅附近發現的那枚銅錢又是怎麼回事呢?張鐵寶解釋說;“肯定和太平天國沒有關係,因為太平天國的錢幣根本就不叫‘太平通寶’,而叫聖寶。”張鐵寶還告訴記者,“之前有關石達開大渡河藏寶的傳聞,更是子虛烏有。”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被迫離開天京,沿途招兵買馬,經過安徽、江西、浙江、湖南、福建等地、最終來到四川。進入四川后,石達開的部隊幾乎已經喪失戰鬥力,在大渡河前,他們遭當地土司和清軍的夾擊,敗退無路,陷於絕境。無奈之下,石達開決定捨命保三軍,攜子自投清營,最終被凌遲處死。石達開的殘部二千餘人,包括他的十幾個王妃,也最終被屠戮乾淨。

“試想,在這種情況下,連命都難保,誰還顧得上藏金?”張鐵寶笑著說,“所謂藏金的傳聞,大多數是人們不顧現實的想象。”

南京城的哪個地方更適合藏寶

太平天國遺留下來的金錢,沒有被幼天王帶到湖州,也不在大渡河畔。那麼,它到底在哪裡?這個曾經佔據了半壁江山的政權,它積累起來的巨大財富真的在一夜之間憑空消失了嗎?

王炳毅告訴記者,蔣三,曾充任李秀成的騾馬總管。太平天國失敗後不久,他突然一夜暴富,有人傳說,那是因為他從清涼山掘出了曾經幫太平軍埋藏的24箱金銀財寶。當時,南京邊營、太平巷、三山街、升州路一帶都有他家的古宅院和店鋪,如太平巷50號蔣家古宅規模宏大。抗戰初南京淪陷,這兒曾改為日寇憲兵隊拘留所,高牆深宅,裡面囚禁殺害過許多抗日誌士。解放後,這兒改作白下區糧庫。1958年建成江南機械廠。80年代原地建起太平商廈。

此外,南京民間還流傳著石頭城內馬鞍山裡有“長毛藏金窟”,城西北盧龍山上亦有“長毛藏金窟”之類的傳聞。在這些傳聞中,尤其引人矚目的是天王府藏金的說法。

洪秀全的天王府遺址位於現在的長江路292號“總統府”內。當年,這裡是洪秀全居住和管理政務的核心地帶,民間認為,猜忌心極重的洪秀全肯定會選擇自家院子當“私家金庫”。至於更具體的地點,民間則認為是他的“金龍殿”下面……

歲暮雜感十首

【原文】

高嵋山下是儂家,歲歲年年鬥物華。

老柏有情還憶我,天桃無語自開花。

幾回南國思紅豆,曾記西風院碧紗。

最是故園難忘處,待等亭畔路三叉。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高嵋山下是儂家,歲歲年年鬥物華。

老柏有情還憶我,夭桃無語自開花。

幾回南國思紅豆,曾記西風浣碧紗。

最是故園難忘處,待鶯亭畔路三叉。

註釋

①儂:我。

②物華:自然景物。

③夭桃:出自《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後以“夭桃”稱豔麗的桃花。

曾國藩為何斷言自己當不了皇帝?曾國藩找到太平天國的聖庫了嗎?

【作品鑑賞】

《歲暮雜感十首》通過描寫故園萬物競綠,一派生機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年輕有為勇闖前程的豪氣和自信

最富表現力的詞是“鬥”字。一個“鬥”字,不僅突出了故園萬物競綠,一派生機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年輕有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詩中的故園是明麗的:聳立灑脫的高嵋山,精巧別緻的待鶯亭,不乏綠意的老柏,灼灼其華的夭桃。詩中的鄉人是勤樸的:或紅豆相思,或碧水浣紗,三叉路上,更是樵來耕往。詩歌不僅抒寫鄉思,而且也隱含著作者勇闖前程的豪氣和自信。

曾國藩為何斷言自己當不了皇帝?曾國藩找到太平天國的聖庫了嗎?

曾國藩

曾國藩為何斷言自己當不了皇帝?曾國藩找到太平天國的聖庫了嗎?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為何斷言自己當不了皇帝?曾國藩找到太平天國的聖庫了嗎?

中文名

曾國藩

外文名

Zeng Guofan

別 名

曾子誠、曾傳豫、曾伯涵、滌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長沙府湘鄉縣

出生日期

公元1811年11月26日(辛未年)

逝世日期

公元1872年3月12日

職 業

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

畢業院校

湘鄉私塾

信 仰

理學

主要成就

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

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代表作品

《治學論道之經》《持家教子之術》《冰鑑》《曾國藩家書》

封爵官職

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翰林庶吉士

封 爵

一等毅勇侯

追 贈

太傅

諡 號

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