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希望優秀兒子繼位,胤禩確實優秀,為何康熙堅決不傳位給他

八阿哥胤禩算得上是康熙兒子中最優秀的一個。但是康熙最終嚴厲打擊並拋棄了他。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每個父親都會喜歡自己的兒子優秀。古代的皇帝,也都是喜歡自己兒子優秀的。就算有“嫡長子制”的傳位規則,但如果他認為他的兒子中還有更優秀的,他也可能改變“嫡長子制”,把皇位傳給更優秀的兒子。畢竟要想江山千秋萬代傳下去,立一個能幹的、優秀的兒子,肯定是最恰當的。

皇帝都希望優秀兒子繼位,胤禩確實優秀,為何康熙堅決不傳位給他

(胤禩劇照)

那麼,康熙也是一個父親,而且是出了名的舔犢情深,為什麼就不傳位給優秀的胤禩呢?

說胤禩優秀,這是時人的一致公認。在康熙廢太子,接著準備再立太子的時候,朝中大臣們一致推薦胤禩,就是一個證明。而且康熙自己最早也是這麼認為的。除了覺得胤禩書法不是太好外,其它都是非常上乘的。而且,在最早分封的貝勒中,胤禩是最年輕的一個。要知道,對出身要求極高,出身不好,連孩子都沒資格養的清朝皇室中,像胤禩這種“辛者庫賤婦所出”的孩子,能得到那樣的封賞,還能說胤禩不優秀嗎?

有人說,康熙之所以不喜歡胤禩,是因為康熙誤解了胤禩。

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康熙對胤禩確實有很多誤解。

第一次誤解,是大阿哥帶來的。

大阿哥胤禔在和二阿哥胤礽爭奪儲位失敗以後,為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立馬轉為支持和他關係最好的胤禩。他在康熙面前說,相面大師張明德說胤禩面有異相,將來必定大貴。因此他推薦胤禩為太子。與此同時,他還自告奮勇對康熙說,胤礽想對你老人家不利,讓我去把他給殺掉。

可以說,胤禔完全是一個豬隊友,他推薦胤禩,在康熙那裡完全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麼,這是胤禔自作主張推薦胤禩,還是胤禩讓他推薦的呢?我覺得根據胤禩的性格,他不可能那樣做,很有可能是胤禔自作主張。

而且後來還調查到,胤禔還曾魘鎮胤礽,甚至派張明德刺殺胤礽。可見,胤禔的目的是為了自己,胤禩只不過被他當成了一個藉口而已。

皇帝都希望優秀兒子繼位,胤禩確實優秀,為何康熙堅決不傳位給他

(胤禔劇照)

第二次誤解,是眾大臣帶來的。

康熙在廢了太子,打算重新立太子的時候,他心目中的人選,還是胤礽。他只是希望這話由大臣們提出來,不由自己說出來。但是大臣們卻誤解了康熙的意思。以為康熙真是要選擇兒子中最優秀的人,因此一致推薦胤禩。

這個結果,顯然和康熙心中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不一樣已經讓康熙不高興了,而大家一致推薦胤禩,讓康熙誤解為,這是胤禩在背後慫恿大家的結果。

第三次誤解,是海東青帶來的。

胤禩送了兩隻海東青給康熙,結果由於路途遙遠,送到的時候,那海東青變得半死不活了。這讓康熙非常生氣,認為胤禩是在咒他,因此對胤禩更加厭惡。

皇帝都希望優秀兒子繼位,胤禩確實優秀,為何康熙堅決不傳位給他

(康熙劇照)

​其實,說康熙不喜歡胤禩,是眾多機緣巧合誤解的結果,有道理,但也不完全對。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次誤解,康熙後來是查出來原來是大阿哥胤禔在搞怪的,怪不得胤禩。第二次誤解,如果一人推薦胤禩倒也罷了,所有人推薦胤禩,還能說胤禩不對嗎?第三次誤解,明顯是康熙故意曲解胤禩。誰會送半死不活的海東青給皇帝呢?就算胤禩“揉奸成性”,要咒康熙,不知道使用“魘鎮”嗎?用得著這樣?再說了,路途遙遠,本來是天上之物,被關在籠子裡,變成那樣,也是可以理解的。所謂“禮輕情意重”,康熙正該感動才對嘛,為何反而懷疑?

所以,實際上,三次誤解,康熙都是“有意”誤解的。他這樣做,就是要斷絕胤禩的“想法”,堅決不把皇位傳給胤禩。

那麼,康熙為什麼不傳給最優秀的胤禩呢?

我認為,是因為康熙當時已經看見了朝野上下,那些皇族及權貴們,已經瓜分了國家的利益。這樣下去,對大清王朝肯定是不利的。他要找的繼承人,是與這些權貴們關係比較淡薄的。這樣的繼承人上臺後,才會狠下手,打擊這些既得利益者。而胤禩與大家關係那麼好,顯然是不適合來做這件事的。

由此可見,康熙當時想要的,不是“賢王”,而是“狠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