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為何要殺忠心耿耿的阿敏?

薛小落


阿敏生於明萬曆十四年,是舒爾哈齊的次子。其父被囚時他僥倖逃脫死罪,從此跟隨伯父努爾哈赤南征北戰。

說阿敏忠心耿耿,有些言過其實,但其人驍勇善戰倒是事實,隨努爾哈赤征戰立過不少戰功。

天命元年,努爾哈赤稱汗建國,即大金國,封阿敏為和碩貝勒。不是努爾哈赤兒子,這個封賞對阿敏來說規格還是很高的,在四大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格局下,阿敏排行老二,地位僅次於努爾哈赤的次子大貝勒代善。

但隨著努爾哈赤死去,阿敏和後繼者皇太極之間很快便產生了巨大矛盾。

在殘酷的權力爭奪中,一個巴掌即能拍響,拍出大動靜,何況兩個巴掌一起拍的時候。阿敏後來被皇太極囚禁致死,就是兩個巴掌一起拍的概念。

站在皇太極的角度,即便阿敏忠心耿耿,他也必找其麻煩。原因很簡單,四大貝勒共議國政已不能滿足皇太極的胃口,他要的是至高無上的皇權,所以他一定會尋機廢掉四大貝勒共議國政的體制。

四大貝勒中只有阿敏不是努爾哈赤兒子,因此他是最佳突破口、打擊對象。

這時候,阿敏要是聰明人的話,應該配合皇太極,主動把自己變成皇太極集中皇權的臺階。

但阿敏不是這樣的人。他非但沒有配合皇太極的意思,相反脾氣還挺臭,心裡還挺不服,甚至還產生了替父報仇的想法。

舒爾哈齊被囚的時候,阿敏已經25歲,這個年齡血氣方剛,是很容易記仇的。努爾哈赤活著的時候,阿敏不敢造次,努爾哈赤一死,他內心的仇恨就翻湧出來了,在他看來,害死其父的就是他這個伯父。

皇太極繼位後,憑藉戰功,阿敏開始原形畢露,一言一行,不僅針對皇太極,而且還充滿了對努爾哈赤的積怨。

阿敏本就是一介武夫,生性魯莽,口無遮攔,因為積怨越來越深,在朝野上下,他的行為便越來越放肆。

經常說一些怪話。

例如:“我何故生而為人?還不如山上的一棵樹,或者坡上的一塊石頭。即便被人砍伐為柴,甚至被野獸澆上一泡尿,也比現在的處境強。”

很顯然,牢騷的背後是強烈的不滿、怨恨。

還有更出格的,他甚至還跟叔父貝和齊說過這樣的話,他說自己在夢中被伯父捶打,但卻有黃蛇護身。

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不僅僅是不滿、怨恨,他是有篡權野心的。

後來,雖然篡權的事他沒幹,但自立,想跟皇太緊分庭抗爭的事差點幹成。

天聰元年,阿敏奉命率軍征戰朝鮮。因為攻勢兇猛,朝鮮國王很快提出了議和請求。但阿敏在朝鮮國王全盤接受議和條件後,卻沒有退兵的意思。

他想幹什麼?

自立門戶。

為此,阿敏跟隨行的貝勒們說,你們願意回去就自己回去,我是打定了主意要進朝鮮都城,我一向羨慕明朝皇帝和朝鮮國王居住的宮殿,昔日無緣得見,現在既然來了,一定要進去看看。

態度如此囂張,誰人敢附和他,就連親弟弟濟爾哈朗也不站在他那邊。眼看眾叛親離了,沒辦法,他最後不得不折返回來。

因為願望落空,一怒之下,他走之前很是來了一番燒殺搶掠。

經有這事,阿敏其實已經離死不遠了,但皇太極沒有急著動手,他還在等對方更大的破綻。

天聰三年十月,皇太極親統大軍徵明,一連攻克山海關內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城。

第二年三月,皇太極派阿敏率軍前往駐守。誰知阿敏到永平不久,明軍奮起反擊,阿敏連戰失利,損失慘重,最終竟棄城逃跑了。

更為殘忍的是,逃跑前,他下令屠殺城中漢族降官降民,並將全部財物洗劫一空。

到了多行不義必自斃的程度,趁著大敗而歸,舉國上下一致聲討的契機,皇太極終於動手了。

一口氣,皇太極給阿敏扣了16條罪狀,例如:太祖在時,挑唆其父,欲離汗兄;自視為汗,欺凌在下諸貝勒;丟棄永平,殘殺降民等等。

雖說這些罪狀有些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味道。

但阿敏造出來讓人抓的把柄卻也不少。

最終,經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阿敏應當處斬。皇太極這時候拿出了假仁慈,下令免死,改為囚禁。

阿敏被囚十年後,死在獄中,終年五十五歲。

按道理,在為努爾哈赤立下汗馬功勞後,如果他審時度勢繼續效忠皇太極,兩朝元老和忠臣的聲望足夠他後半生享用。

可惜,昔日的仇恨和眼下的不甘心最終讓他走向了不歸路。


黑句本


阿敏對清太宗皇太極忠心耿耿?想多了吧?如果真是如此,皇太極有什麼必要自斷臂膀呢?實際上,皇太極之所以除去阿敏,還是因為阿敏威脅到了自身的地位。



阿敏雖然是四大貝勒之一,卻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他是努爾哈赤胞弟莊親王舒爾哈齊的兒子,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因為舒爾哈齊與胞兄努爾哈赤爭權,最後被努爾哈赤幽禁致死,他的另外兩個兒子阿爾通阿和扎薩克圖也被大爺努爾哈赤處死了。由於彼時阿敏和濟爾哈朗等兄弟並沒有涉足父親與大爺之間的權力鬥爭,得以保住了性命。事後,阿敏被大爺努爾哈赤收養在身邊。雖然努爾哈赤幽死了胞弟舒爾哈齊,但是平心而論,努爾哈赤對於侄子阿敏和濟爾哈朗等人還是不錯的,給阿敏的待遇並不比親兒子差,甚至超過了自己很多庶出的兒子。



努爾哈赤正式確立八旗制度時也沒有忘了這個侄子,阿敏被封為鑲藍旗旗主貝勒。天命元年,努爾哈赤建元稱汗,建立大金政權(史稱後金),阿敏被大爺努爾哈赤封為和碩貝勒(彼時還沒有後來的和碩親王、多羅郡王之類爵位),與自己的親兒子代善、莽古爾泰和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可以這麼說,努爾哈赤雖然搞掉了胞弟舒爾哈齊。但是,對舒爾哈齊的兒子還是頗為照顧的,說當親兒子養並不過分。



天命十三年,努爾哈赤因戰傷去世。四大貝勒聯手搞掉了努爾哈赤的大妃(正室繼妻)烏拉那拉氏,並聯手壓制年少的多爾袞同胞三兄弟。最終,皇太極繼承了汗位,並形成了“四大貝勒”聯合主政的政治格局。但是,皇太極追求的並不僅僅是一個權力受到掣肘的汗,他的理想是當至高無上、說一不二的的皇帝。雖然迫於形勢暫時接受了“四大貝勒”聯合主政,但是其他三人已經成為了皇太極必須搬掉的三座大山。於是,一場新的權力鬥爭開始了。實際上,皇太極並不是刻意針對阿敏,他針對的是三大貝勒。



在皇太極的一系列操作之下,代善靠邊站了。天聰五年,皇太極借戰事不順發難,斥責莽古爾泰並將其由和碩貝勒降為多羅貝勒。天聰六年,莽古爾泰鬱鬱而終。三年後的天聰九年,莽古爾泰的胞妹莽古濟被手下揭發“謀逆”,皇太極藉機清算已故的莽古爾泰,削爵、黜宗室,並且將莽古爾泰的正藍旗取消,所屬牛錄編入了兩黃旗。



親兄弟尚且如此,作為叔伯兄弟的阿敏很難倖免。同樣是天聰五年,同樣是借戰事失利發難,皇太極召集親貴議阿敏之罪。這一議完蛋了,除了兵敗棄城之外,又議出了阿敏在朝鮮陰謀自立等十六條罪名。最終,給予阿敏的量刑是死刑。這時候皇太極又假惺惺玩起了兄友弟恭的把戲,將阿敏由死刑改為了幽禁終生。同時,把阿敏下轄的鑲藍旗交給了舒爾哈齊的另一個兒子濟爾哈朗,也就是後來的信義輔政叔王、鐵帽子鄭親王始祖。崇德五年,阿敏在幽禁中去世。



說到底,皇太極和阿敏之間並沒有太多私怨,而且阿敏兵敗棄城也是事實。皇太極之所以高調處置阿敏,實際上還是“四大貝勒”權利鬥爭的結果。如果皇太極不搞掉其他三位,非但自己無法獨掌乾坤,時間久了,會不會其他三位搞掉,也很難說。作為帝王,皇太極搞掉阿敏無可厚非。在搞掉了三大貝勒數年之後,皇太極正式改元崇德,去汗號稱帝,成為了至高無上、說一不二的皇帝。實際上,阿敏的命運在“四大貝勒”主政的畸形政治格局形成之初就已經註定了。身為小宗旁支的他,成為汗、皇帝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無論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之中任何一個做大,他都無法逃脫被清洗的命運。濟爾哈朗之所以後來能夠得以善終,很大程度上就是父親舒爾哈齊和哥哥阿敏的下場點醒了他。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阿敏獲罪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出於皇權鬥爭的需要,二是其性格使然。阿敏是努爾哈赤同母弟舒爾哈齊的次子,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算起來,他倆是嫡親的堂兄弟。不過自古皇權之下無父子,何況只是兄弟而已。

1609年,舒爾哈齊因密謀分裂,被努爾哈赤囚禁至死,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被殺。本來次子阿敏也難逃一死,幸虧皇太極等人極力勸阻,才逃脫一劫。後來,阿敏屢立戰功,使努爾哈赤對他刮目相看。

1616年,阿敏被封為和碩貝勒,稱二貝勒。與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並稱為四大貝勒。1626年,努爾哈赤死後,由四貝勒皇太極繼承汗位。當時後金依然保留著遊牧民族共商國政的制度,所有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三大貝勒共同討論決定。皇太極雖是地位最高的汗王,卻與代善等三大貝勒一起南面而坐,共理朝政。

1629年10月,皇太極率領10萬大軍,繞過寧錦防線,從長城防守薄弱的龍井關和大安口突入關內,佔領遵化、永平、遷安、灤州等地,大肆劫掠長達半年之久,直接威脅京師安危,史稱“已巳之變”。

由於袁崇煥及時率部回援,崇禎又起用了孫承宗加強京師防務,後金軍久攻京師不利,只好劫掠一番,揚長而去。皇太極命阿敏率部留守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做為後金在關內的前沿陣地。1630年3月,明朝各地的勤王軍隊陸續到達京師附近,在孫承宗的部署下很快便奪回了後金所佔據的京東四城。

阿敏不僅防守不力,棄城而逃,而且逃離前下令屠城,大肆劫掠財物。這極大的敗壞了後金軍的聲譽,也間接導致了後來大淩河,錦州等地的百姓在對抗清軍時寧死不降,血戰到底。皇太極聞訊勃然大怒,他早就想要藉機削弱三大貝勒的權柄,以突顯汗王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次真是天賜良機。1630年6月,皇太極召集王公大臣,共議阿敏罪狀。除此次棄城而逃外,還有早年征戰朝鮮,謀求自立等罪名,最後議定阿敏身負16條大罪,論罪當斬。

為表示寬大為懷,皇太極下令免死,改為囚禁。阿敏在被囚10年之後,死於獄中,終年55歲。表面上看起來,阿敏被囚禁是罪有應得。實際上卻是皇太極削弱三大貝勒權力的開始。僅一年之後,三貝勒莽古爾泰因“御前露刃”被革除和碩貝勒封號,削除五牛錄人品,罰銀萬兩。1632年初,見勢不妙的大貝勒代善主動要求放棄與汗王平起平坐的特權,自此,皇太極一人“南面獨坐”,突顯汗王獨尊的地位。又仿照明朝制度,設立內三院、六部、都察院等機構,進一步完善國家體制,加強君權專制。

1636年5月,在群臣的擁戴下,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即皇帝位,改元崇德,正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歷史茶坊


皇太極殺阿敏是滿清政權邁向封建集權的開始,阿敏是皇太極瓦解‘’四大貝勒共議國政‘’機制的犧牲品!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設立‘’四大貝勒‘’共議國政,分置官暑,輪流處理國家機務;他們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其中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之侄,其餘三大貝勒均為努爾哈赤之子。努爾哈赤殯天后,四大貝勒推舉皇太極繼承汗位。皇太極在位初期,仍然沿襲‘’四大貝勒‘’共議國政機制。

後金政權是以八旗制度為核心,以議政王會議為權利中樞的部落政治聯盟,皇太極繼承汗位後個人權利受到三大貝勒的制約,皇太極為加強中央集權,對內增強個人勢力,對外征伐朝鮮和蒙古。在此期間阿敏因攻克明朝關內四城後在明軍反攻時棄城而逃,成為皇太極問罪的藉口,將其幽禁1632年病死獄中。

阿敏早期由於戰功卓越,被努爾哈赤免死,其父兄則因圖謀不軌以叛逃罪論處,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制度阿敏參與國政,皇太極第一次出兵朝鮮時阿敏迫使朝鮮國王投降,立下戰功;但此次朝鮮之行卻為阿敏諸子再次獲罪埋下伏筆,阿敏死後被檢舉揭發有自立朝鮮王之心,皇太極大怒削其爵位牽連其子,阿敏家族退出權利核心。



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歸順,後金版圖再次向南推進,同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滿清政權向封建集權體制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阿敏之死大家心知肚明,大貝勒代善主動放棄共議國政的權利,軍國大權均落入皇太極之手,與此同時皇太極重用‘’四小貝勒‘’即: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至此四大貝勒共理國政的時代不復存在!

其實阿敏忠心與否並不重要,皇權面前功高蓋主無論是誰都要死;何況阿敏並非努爾哈赤一脈!


天下神筆


皇太極並沒有殺阿敏,而是囚禁了他,阿敏被囚禁10年後,死在了獄中。

他被皇太極囚禁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因父仇與皇太極產生矛盾。

阿敏的父親是因努爾哈赤囚禁而死的,努爾哈赤在世時,阿敏敢怒不敢言,皇太極繼位後,他把對先汗的不滿發到皇太極身上。

出言不遜

阿敏一介武夫,經常出言不遜,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企圖獨立

1627年阿敏率軍徵朝,最後李氏國王被迫求和,阿敏隨後讓其他人回去,自己卻不回去,他想自立門戶。他的做法遭到部屬的強烈反對,阿敏看勢頭不對,便返回了後金。

出師不利

1629年,皇太極攻佔了山海關關內的四城,第二年,皇太極派阿敏前往駐守,但是阿敏到來不久就被明軍打得大敗,身為主帥的他棄城而逃。



回到後金後,皇太極給阿敏列了16條罪狀,經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阿敏應當處斬,皇太極後將其改為囚禁。

其實,阿敏被囚禁只是皇太極統一大權的第一步!


司馬長史


阿敏(1586—1640年),為舒爾哈齊的次子,努爾哈赤的侄子,皇太極的堂兄。與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一起位列清入關前的四大貝勒。天命六年(162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子侄八人焚香告天,建立八和碩貝勒參政之制,可見阿敏在當時的重要地位。

不久,阿敏其父舒爾哈齊為了另立門戶,打算帶領自己的部屬移居黑扯木。努爾哈赤為了保障女真統一,採取鐵腕手段幽禁舒爾哈齊。阿敏也參與了此事,努爾哈赤本來打算誅殺阿敏,後在諸貝勒的請求下得以免死。經歷此事,阿敏一直渴望獨立,自立門戶。

等到太宗皇太極即位後,阿敏自立的思想日益嚴重,引起了皇太極極大的擔憂。但是阿敏軍功顯赫,皇太極一直沒有找到藉口與機會扳倒他。不久,在與明朝軍隊作戰中,阿敏大敗,喪失四座城池。皇太極以此為契機,將阿敏拘押。並在朝堂上當眾審訊,諸臣擬議處斬,太宗赦其一死,而是囚禁於高強之中。十年後,阿敏死與獄中。


老照片


阿敏,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因從小跟隨努爾哈赤而未受到舒爾哈齊之死的波及,反而因為戰功被不斷提拔,並且繼承了鑲藍旗,而鑲藍旗在當時是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一旗。在努爾哈赤後期,阿敏與代善、莽古爾泰與皇太極併成為四大貝勒,在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四大貝勒“南面並座”,共同執掌政權。

皇太極天聰四年,因阿敏棄城投降,皇太極大怒,召諸貝勒共議阿敏之罪,罪狀除了此次棄四城之外,還有心懷異志、當年在朝鮮謀求自立等等,皇太極隨即將幽禁,僅留莊六所、園二所、奴僕二十,其餘包括鑲藍旗的統帥權盡歸其六弟濟爾哈朗。

皇太極除掉阿敏,除了阿敏的失職與狂傲自大的性格外,最主要的就是原因還是因為權力。當時的後金政權,是八旗貴族議會制度,旗主貴族擁有很大的權利,特別是努爾哈赤確立四大貝勒制度以來,一直到皇太極登基初期,四大貝勒並排而坐,共同接受群臣朝拜,而同為四大貝勒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在年齡上均年長於皇太極,也是因為這三人的支持,皇太極才能坐上汗位,因而在最初的政治格局上,皇太極處於暫時的劣勢上。所以皇太極為了能夠加強專制與專權,只能先從四大貝勒下手,在除掉了阿敏和莽古爾泰之後,代善也從並座之位退下,皇太極就此實現了“南面獨坐”,獨掌大權。


雍親王府


阿敏是皇權集中下的犧牲品有功亦有罪故被皇太極圈禁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