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沒有一個好朋友是怎麼樣的感覺?

身邊沒有一個好朋友是怎麼樣的感覺?

​1,曾經我也很重視朋友之間的友情,直到我去外地打工11年後回來,曾經的好朋友卻對我說,我們的關係已經疏遠了。

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對我說出這句話。這十年來,我一直出門在外,可是每年也會回來一兩次,每次回來都會請他們到KTV或者去大排檔大吃大喝一頓,之後又到桑拿按摩店去消費,基本上都是我一個人在付出,而他們只管吃喝玩樂。

可是,他竟然說我們的關係疏遠了。我不能理解。

為了維護我們之間的友情,我一直在努力的付出著,即便在我最困難的時候。

曾經開過一家網絡諮詢公司,後來倒閉了,欠了十多萬的貸款,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依然硬著頭皮請他們在外面吃吃喝喝和各種消費。

想不到十餘年來的付出,竟然換回的是我們的關係已經疏遠了這麼一句話。

從那一刻起,我也想開了,既然人家都不把我們的友情當成一回事。那我也就算了,反正我已經看淡了,有沒有朋友對我而言已經無所謂了。

因為日子始終是自己在過,能讓家人能幸福安地生活著,就已經很滿足了。

然後做個善良的人,善待身邊每一個人,也不枉來到這個世界上逛一圈。

我始終覺得:

路,始終都是一個人在走,每個人都是我們身邊的過客,留下的身影才是永恆的回憶!

身邊沒有一個好朋友是怎麼樣的感覺?

2,人到中年,如果朋友少,或者沒有朋友,並不是問題。

當你需要朋友時,那麼你的目的和初衷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必須要搞清楚,否則,你可能只是認識很多人,並不一定是朋友。

有很多中年人確實不喜歡交朋友,自然生活中真正稱得上朋友的人就極少。

但有些人卻並不感覺孤獨,相反倒是非常享受這份清靜。

人到中年,如果能靜得下來,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並投入其中,你會發現朋友少斌把骨灰讓你覺得煩惱。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多了路好走,現代人際關係中常把朋友列入人脈之中。如此說來,那朋友就成了利益鏈條上的裝飾品,圍繞利益才會去主動交朋友。

我不知道大家眼中的朋友是不是為利益所用?如果是這樣的話,當你沒有利益交換的條件時,你很有可能結交不到朋友。

人到中年,如果你把利益交換去掉,用真心結交朋友,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結交到交心的朋友。

比如你喜歡釣魚,在釣場就可以嘗試圍繞釣魚話題去深入,彼此熟悉慢慢就成朋友了。如你還有其他興趣,都可以圍繞興趣本身去接觸新人。

如果你經濟條件尚可,可以搞一些邀請聚會的活動,邀請你身邊的朋友參與,也可以讓他們把最好的朋友帶去,這樣就可以拓展人際圈子了。 不管怎麼說,需要你主動出擊,絕不能坐等別人來登門拜訪,因為別人不瞭解你,怎能輕易登門呢?

身邊沒有一個好朋友是怎麼樣的感覺?

3,說實話,那種落難時能拿錢來幫忙的,是真朋友。 那些平時有些交往,有時吃個飯,紅白喜事時有人情來往,但落難時,不肯借錢度難關的,也還是朋友,只是不那麼真誠。

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真朋友,有的人甚至沒有。 不一定是自己沒做好,得不到真朋友,有時真心對人,但別人卻不是。 沒有真朋友是人生遺憾,但也不必強求。 以前我誠心幫過不少人,困難時借近五萬元給人週轉四年,不寫借條也不要利息;也有人向我借萬元以上,項目做不下去了,半夜開溜的。 人到中年,沒有朋友,不必太在意,這個社會已經變得很現實,做好自己,讓自己強大,才是處世之本。 自己強大了,孤獨也是一種美,一種寧靜的美。

4, 這個問題讓我想了很多, 什麼是朋友? 並非酒桌之上,也非茶客閒聊之人。是真誠相待,肝膽相照,志同道合才能成為心心相印的朋友。 現實社會中不是說沒有,而是很少。 為什麼人到中年,有人會覺得朋友越少了呢? 以平常來講,十年同窗的同學,兒時的好友,到了中年之後要拼事業,顧家庭。 加上職業不同,經濟收有差距,有的還很大,自然一切都疏遠了。 稍有自卑,同學聚會、朋友聚會都甚少不參加,每天都忙於單位家庭之中,自然親密的朋友就越來越少了,甚至一個都沒有。

身邊沒有一個好朋友是怎麼樣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