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曾經的鄉寧縣城是一個坐落在萬山之中“南北無二里,東西一條川,人飲泉中水,牛耕山上田”桃花源式的彈丸小鎮。自從太上老君恐怕老君廟邊的樹木被砍盡燒光,可憐當地民生,撥動雲頭,把他煉丹爐邊的煤炭撒向鄂邑大地。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順口說到:“深的深,淺的淺,有的就在路邊邊。”於是鄉寧便有了煤,有的埋的很深,有的埋的很淺,有的在路邊上隨手刨一刨便可拿回去燒。因為這些炭是太上老君用來煉丹燒的,所以鄉寧的煤又特別好,從此享有"煤鐵之鄉"的美譽,因生產優質主焦煤久負盛名。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鄉寧縣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西隅,東與臨汾堯都區、襄汾縣接壤,西隔黃河與陝西韓城市相望,南以運城河津市、稷山縣為鄰,北接臨汾吉縣,包圍在其中的煤炭資源成為各家經濟棋局的重要籌碼,特別是以焦鐵為主導產業的河津對鄉寧的煤炭資源虎視眈眈。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河津人祖祖輩輩喝著龍門的水,世世代代生在龍門、活在龍門、死在龍門,骨子裡也就滲透了龍門的氣息龍門的精神。龍門精神是逆流而上時不畏艱險奮力前進,是身處逆境時決不言敗毫不氣餒。

龍門氣息是大事從容認真毫不含糊,對於小事則可以一笑置之忽略不計。所以河津人大都憨直明快勇大於謀,多於苦幹實幹而少於籌劃少於算計。與河津人做生意,錢款及斤兩往往會被免了零頭;跟河津人喝酒,你卻不可以藏奸耍滑,端起酒來你必須杯杯見底一飲而盡。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因為河津人認為錢財上分分倆倆是小事,可以不計,但酒品即人品,人品是大事,是大事就馬虎不得。從歷史上河津與鄉寧經濟地域爭端可見河津人小事不計,大事較真的性格特徵。河津與鄉寧的分界線在很早以前應該是過了傍通峪的石甕就進入了鄉寧境內。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但是,如今河津與鄉寧的分界線向北延伸了五里之多。這五里之多是如何來的?據說當時雙方對分界線有異議,爭執不下,就各派一男孩相向而行,以男孩相遇處為界,結果河津的男孩跑得快,比鄉寧男孩多跑五里路,最終河津與鄉寧的分界線向北延伸了五里之多。在此次地域之爭中,河津人佔了上風。

一九九五年臘月的一天深夜,可澗村委辦公室,被荷槍實彈的十餘名保鏢護衛著。辦公室內,鄉寧與河津兩地的煤老闆圍著幾張桌子拼成的會議桌在面紅耳赤地爭辯著,他們爭論的是可澗煤礦的承包經營權。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矛盾的焦點是兩家的煤礦挖通了,勢必引起地下資源的爭搶。河津老闆的目的很明確,爭取搶到可澗煤礦的經營權,然後炸燬井巷,獨霸資源;鄉寧老闆察覺到對方的居心叵測,為保自身及村民權益,必須給予堅決回擊。為此他們決定以出資金額多少來決定該礦的經營權屬。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於是雙方調動一切可以動用的關係籌集資金,不一會兒雙方面前的百元大鈔堆成了小山,雙方的老闆面色緊張,儘管是數九寒天,仍揮汗如雨,他們顧不得擦汗,守在各自的電話機前,不停地發號指令,而門外仍有人揹著大包小包的現金進來。

此時天已快亮,鄉寧的老闆與河津的老闆對峙著,雙方身邊的人越來越緊張,而源源不斷的現金在面前越堆越高,刺激著雙方高度緊張的神經,此時誰的資金鍊先斷裂,誰就會在此輪競拍中失敗,從而失去這寶貴的資源。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最終,狡猾的河津老闆終究敵不過富有的鄉寧老闆,河津老闆拿著電話的手顫慄著,額頭上滿是汗水,他緩慢地扣上電話,身體一軟,跌坐在椅子上。而鄉寧的老闆也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笑著問:“咱們繼續?”河津老闆低著頭擺了擺手說:“算毬了,你們贏了”。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針鋒相對的競拍結束了,而雙方為了維護了自身的權益,當天動用的資金高達數千萬之巨,幾乎取空了鄉寧各家銀行的現金庫存,成為當時的一大奇聞,在當地廣為流傳。在這一輪的資源爭奪中,鄉寧人棋勝一著。

王家嶺煤礦位於山西省鄉寧縣和河津市境內,井田面積約佔鄉寧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一。聯合工業場地選在山西省河津市,王家嶺煤礦名為河津市的煤礦,實際吃的是鄉寧的資源,因此鄉寧一直有異議,因為國家在這個煤礦有很大股份所以一直未果。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後來該問題得以妥善解決的原因,有人猜測河津方面在省裡及中央關係較多,也有人分析實際情況是鄉寧地方狹小,與河津相比交通不便且運距較遠,不利於大規模企業運行,後經協商,解決了資源歸屬涉及的稅利分成問題,爭議最終得以解決。此番爭執,雙方可以說是打了一個平手。

雖然雙方有爭執,但歷史上也曾有過“秦晉之好”的美麗傳說。舊社會,嵐峪溝屬鄉寧縣寺溝村的富戶景常新所有。景常新,當時是鄉寧縣一位知名的開明紳士,不但富裕,還是一個很有學問的知識分子,聞名方圓幾十裡。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1935年,景常新把自己心愛的女兒嫁給河津南午芹東頭(即現在的忠信村)的知識分子薛國賢,並把嵐峪整條溝的470餘畝土地當做女兒的嫁妝陪贈給薛國賢,從此,嵐峪溝就成為鄉寧縣與河津縣新的分界線。解放後,嵐峪溝歸為忠信村集體所有。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上個世紀60年代末,忠信村學習大寨治理虎頭山狼窩掌的經驗,全村人利用一整個冬天,把嵐峪幾百個坪畦進行了整修,去除了雜草叢木,用石塊重新修砌了堰畔,翻挖出土地裡的石塊,把嵐峪溝的土地整修的煥然一新。第二年,風調雨順,種植的高粱玉米,獲得了大豐收。

如今,傍通峪也有了新的變化。傍通峪峪口高速公路橋飛架,峪底那原來的碎石小路變成了水泥公路,直通峪裡,穿過石甕,眼前出現的是將要興建的一座水庫。山谷裡、山坡上,樹木茂密,天空中,鳥兒飛翔。傍通峪近年來很少有人砍伐樹木,神態環境恢復的很快。

鄉寧與河津的”鄰里恩仇錄”

來源|七美龍整體家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