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世界賣的大多都是中韓美做的手機,其他國家不做手機嗎?

新芽網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怎麼沒有呢,很多的國家都自己的手機品牌。所以說不是他們不做自己的手機,是因為他們的競爭力真的不夠強。

我們看看2018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排名:

我們看到,無論是2018年全年或者是2018年第四季度,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LG、聯想、諾基亞HMD等都是佔據了前列的。

然後我們梳理一下:蘋果是美國的;三星和LG是韓國的;華為、OPPO、vivo、小米、聯想是中國的。而且從出貨量上看,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佔據了大多數。

所以,題主說,大部分人都是使用韓國、美國、中國的智能手機,這是真的.....

而且,你沒有發現一個特點: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聯想、諾基亞HMD等品牌都是在中國代工生產的....可以說,中國生產了全球大部分的智能手機。

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的原因:

①美國科技發達,尤其是蘋果這種頂級的企業的存在,正是因為產品的技術問題,能夠成為巨頭。技術很重要!

②三星的技術很強,擁有頂級的產業鏈供應,依靠技術和產業鏈登頂了;

③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也擁有全球最完整的智能手機產業鏈,所以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地。中國的智能手機企業在國內廝殺的時候練就了一身好本領,雖然綜合實力還不如蘋果和三星兩大巨頭,但是通過產品並不差,而且價格也顯得更加實惠。

可以發現,三星和蘋果擁有的頂級的科技實力;中國廠商擁有一定的科技實力,再加上合理更實惠的價格,合適的營銷方式,所以能夠在全球攻城略地。

論技術,蘋果和三星實在太強了,有一些國家不是沒有自己的技術,但是可能沒有中國的市場培育;有一些國家無論是技術或者是市場都遠遠落後於中美韓這些就不用說了。

而且隨著全球經濟化,出現馬太效應,大的廠商出現了通吃的現象,所以前十名的廠商的實力越來越強。畢竟前十的廠商都是從紅海廝殺中活過來,一身好本領。


太平洋電腦網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手機品牌,只是他們的影響力還僅僅停留在本土市場。

曾幾何時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是多麼的風光,索尼、阿爾卡特、LG等也是名噪一時。從中關村的數據-2007年中國市場最受用戶關注的15大品牌分佈可以看出,當時諾基亞佔了半壁江山,聯合三星、索愛和摩托羅拉幾乎佔據了整個手機市場。

但接下來的事情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隨著蘋果推出iOS系統,谷歌推出安卓系統。功能機時代結束,智能機時代崛起,蘋果和三星這兩條“站在風口的豬”順序佔領市場,在蘋果和三星的絞殺下誰也不能倖免!

如果這就是故事的結局,相信很多人就不會再提出這樣的問題了!在智能手機時代中國手機廠商集體崛起了!為什麼是中國廠商?像日本,要攝像頭有攝像頭,要屏幕有屏幕,要內存有內存,幾乎所有的手機元器件日本都能自給自足。但怎麼像索尼和夏普就逐漸衰敗呢?

第一: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手機市場。是商品就需要市場,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去培育一類商品。如果沒有中國市場的支撐,華米ov就無法完成原始積累,也就不會有如今國產手機這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

印度也有市場,但卻沒有出現拿的出手的手機品牌。為什麼?因為市場只是基礎。

第二:中國擁有全世界最成熟的產業鏈和製造能力。

中國-世界工廠,這一名頭由來已久。東亞是電子製造業的中心,中國承擔了全球百分之九十的手機都在中國組裝完成。家門口的工廠,對於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就是另一大優勢!

第三:手機行業高度模塊化,准入門檻低。

手機終端廠的准入門檻降低,是國產手機廠商崛起的先決條件。教書的,做自媒體的都敢踏足這一行業。準備門檻低是好處也是壞處,壞處就是會導致手機市場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但這壞處同時也是好處,這就是我下面要講的第四點。

第四:激烈的競爭之下,國產手機廠商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是市場倒逼的一個結果。

國產手機為了攻佔市場,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各種組合打法,拼服務、賣情懷、打價格戰,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攻佔市場。這讓國際巨頭們無所適從,你讓索尼、HTC甚至三星把自家旗艦賣到兩千?不可能!而不願跟著國產手機的節奏走,結果,索尼、HTC、三星在中國基本消失不見了。當然蘋果是個例外,它有系統的先天優勢,跟安卓廠商根本就不是同質化的競爭。

以上四點原因是國產手機廠商集體崛起的關鍵,加上馬太效應下的蘋果跟三星,這就是目前的全球手機品牌格局,也就導致題主會產生全世界賣的手機大都是中美韓的認知!

寫在最後:由於馬太效應,國產手機廠商集體繁榮的現象將不復存在,越來越多的二線品牌將會被淘汰出局。最終將會像大嘴所說的,只會剩3-5家。希望國產手機廠商都多多加油,努力了即使被市場淘汰,但最起碼我努力過啊!




數碼小白談科技


感謝您的閱讀!

來來,我們數一數,我們知道的其他國家的手機。日本:索尼(手機真是越做越長)、富士通、夏普;俄羅斯:YotaPhone;西門子,博世等等。但是,為什麼我們都會覺得中韓美都在做手機呢?其實,因為全球銷量較高的手機都是中韓美做的。

我們先看看日本的手機市場佔有率:
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夏普,富士通以及日本的京瓷。當然,也能看到華為,蘋果,道格等一些品牌。實際上,我們也能看到,在全球手機銷量中,三星,蘋果,華為還是佔有絕對的優勢,而其他的小米,OPPO手機緊隨其後。

其實,我們能夠感覺到,我們中國手機市場的繁榮,導致了很多外國的手機品牌只能在自己國家發展。

在國內市場,除了三星和iPhone,其他的品牌,很難進入到國內市場,一方面由於國產手機發展太快了,而且性能價格優勢明顯;另一方面,國外品牌,要不是性能比不上,要不然價格比不上。

我就拿索尼來說,比如才出的這款索尼Xperia 10 Plus,21:9屏幕比例,驍龍636+6GB+64GB+2930mAh,國行版售價2799元。這個價格可以買驍龍855的小米9了。


所以,國產手機太強,國外品牌怎麼能進來呢?


LeoGo科技


其他國家當然想做,但是做出來容易,但是想要在市場中生存則很難。

事實上,一部手機的製作在現如今成熟的工業體系下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做出來且能夠賣出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中國市場作為視角來講述全球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幾十年前中國的手機市場幾乎被國外壟斷,而我國的手機即便能夠做出來也只能以性價比作為殺手鐧,幾乎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手機市場上,外資品牌手機佔到了72%的市場份額,國產手機為28%。王丹表示,國產手機2006市場佔有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外資品牌今年在手機中低檔市場投入比較大,使國產手機價格優勢顯現不出來。此外,今年手機市場裡替換購買佔的比例比較大,消費者再次選擇時,質量不過關的國產手機就處於劣勢。

但是即便如此,此時我國造手機的品牌廠商也多達40多家,更不要提華強北龐大的山寨手機廠家。

試想一下,此時的國外論壇上會不會有人提出問題,為什麼中國沒有手機制造商呢?

此時諾基亞依舊是王者,其手機銷量超過了三星和摩托羅拉的總和,但即便是排位靠後的摩托羅拉2006年的手機出貨量也從2005年的1.46億部增長到了2.174億部。作為對比,現在的華為排在全球第二,出貨量為2.25億部,兩者幾乎等同。

彼時的諾基亞一家公司就佔據全球份額的接近40%,如果加上三星和摩托羅拉,全球的半壁江山已被美國、韓國與芬蘭佔據。

而現在的中美韓加起來也佔據了全球市場將近90%的份額,可以說比十幾年的形勢更加嚴峻。

即便是其他國家的手機還不錯,但是沒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支撐,很難與中國的手機生產商相比,尤其是華強北大量的山寨機廠商,他們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低價手機,且配置還算過得去。

當然,在比較封閉的國家則有可能存在另外一種清下,例如朝鮮,朝鮮的阿里郎手機在朝鮮佔比就比較高,這也是朝鮮的本土品牌。

而像其他工業體系不發達的國家。例如越南、印度等,雖然都有本土手機廠商,但是幾乎都是國外品牌的夾縫中生存。在越南,以oppo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們幾乎佔據了越南一半的市場份額,而三星更是牢牢佔據著第一位,越南的本土廠商加起來佔比都不到20%。

因此,不是說別的國家不做手機,而是基本都在otherS裡面,很難引起關注。


歲月雜談


肯定做的啦,但是總體上確實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小眾,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有哪些其他的冷門廠商:

加拿大品牌————黑莓

由加拿大Research In Motion Ltd公司推出的一種無線手持郵件解決終端設備。一般俗稱的黑莓機是由加拿大RIM公司所推出,包含服務器、軟件以及終端大類別的Push Mail實時電子郵件服務。

荷蘭品牌—————飛利浦

飛利浦是一家“健康舒適,優質生活”的多元化公司,致力於通過及時地推出有意義的創新來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更新換代如此快速的手機市場,如果想要迅速的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那麼手機必須具有十足的特點。然而在目前的市場上還確實就有那麼一些手機只要一說出名字就立馬能想到他們的特點,飛利浦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品牌————索尼

索尼愛立信公司(簡稱索愛)由Sony和Ericsson兩家世界500強公司共同出資50%於2001年10月1日成立,公司總部位於倫敦,包括歐洲、日本、中國和美國的研究開發人員在內,公司曾全球僱員達7,500人。2011年10月27日,索尼宣佈將以10.5億歐元收購愛立信持有的50%索愛股份,索尼愛立信成為索尼的全資子公司。這一交易在2012年2月交割完成,索尼愛立信遂更名為索尼移動。

英國品牌—————Wileyfox

Wileyfox因其搭載CyanogenMod系統的手機產品而知名,但是該廠商現在計劃進軍企業級市場,這卻不是Android手機可以能夠簡單做到的。Wileyfox銷售副總裁Andy Lee表示:“Win10Mobile會更加安全。因此更加適合B2B,安卓系統可能太開放了。”所以這是一個windows的手機牌子可惜快倒閉了


ICE機智


怎麼可能沒有其他國家的手機呢?只是我們都深居國內,對國外的手機市場太不瞭解罷了,21世紀是信息技術的時代,智能手機的普及就像當年電器普及一樣,是時代必然的結果,你想想,連非洲都在用移動支付了,怎麼可能沒有其它國家的手機呢?



只不過不是所有的系統都可以做的像iOS一樣被大眾所接受,不是所有制造手機的國家都像韓國這麼近,更不是所有手機廠商都打算打開中國市場。



況且中國人自己在智能手機領域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民族品牌,在眾多高尖端科技方面有自己的解決方案,並不比國外的手機廠商差,在這種情況下,再插手中國市場豈不是白白送死?



以上僅僅是小編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觀看!


懶人看手機


大家都認為前代手機,會為後代的手機“讓位”,甚至覺得會被後代的手機“拍死在沙灘上”,當然手機品牌也不例外。在激烈的競爭角逐中,十幾年前風行一時的日本索尼,以及愛立信、芬蘭的諾基亞等手機,不是淪為了“三線”手機,就是徹底沒了蹤跡。

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和發展,很多手機品牌依舊停留在原有的生產模式,或者創作模式上,所以很快就被大眾遺棄了,最終形成了幾家獨大的手機市場局面。而且,國產手機所佔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5% 以上。排行前三的手機品牌分別是韓國的三星,中國的華為和美國的蘋果。

國產手機、由韓國和美國打造的智能手機加起來,就足夠我們眼花繚亂了,還有多少精心去關注其他國家的手機品牌呢?這三個國家的手機品牌市場佔有率如此之高,甚至佔了全球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我們沒聽過其他國家的手機品牌,這並不代表其他國家就沒有手機品牌。

很多國家,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會去創立屬於自己的國家品牌,只是這些手機在性能上遠比不過中韓美三大家,它們的知名度也不高,所以沒有被其他國家人民所知曉罷了。

因此在許多人眼中,就會產生只有中韓美在不斷打造手機品牌,別的國家沒有屬於自己手機品牌的錯覺了。



優泰文創


其他國家肯定有做手機的企業。

但中韓美所在的企業都有其獨特之處,也就是優勢。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實力暴增,國家有錢,人民也有錢,那產品的銷售市場就大,那這就是中國手機企業的天然優勢,及世界工廠的地位。

韓國,相對中國經濟發展要早很多,且經濟發展很不錯,國民整體收入很高,然而,韓國國家本身領土小,資源有限,致使韓國手機企業很重視創新,在半導體及顯示模塊領域都能引領世界發展趨勢。

美國,國民經濟基礎那是相當的好,財力雄厚,還有文化自由開放,這種先天性文化優勢氛圍,創造力也很強大,以致手機操作系統都是由美國企業開發出來的。

其共性是經濟基礎很高,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差異在於中國有市場,韓國有硬件技術,美國有軟件操作系統。


咀嚼心靈


因為二戰後工業有明確的分工,當時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以電子產品為主,後來韓國臺灣學了日本,我國又繼承了臺灣,加上我國的廉價勞動力所以基本電子產品都出自亞洲國家。


用戶1891382890302


難道做生意就真的這麼簡單嗎?那為什麼大多數人都願意去打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