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發動機和西方比落後嗎?俄羅斯航發技術只能是二流嗎?

大國武器大觀


中國的航空發動機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非常大,從目前我國裝備的戰鬥機使用的發動機就看得出這個差距了。到目前為止我國的主力戰鬥機的發動機基本上都是依靠進口而來,甚至最新的殲-20戰鬥機的發動機都是從國外進口的。中國在航空發動機上的突破的代表之作就是渦扇10這款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其最大推力和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F類似在137千牛左右,而俄羅斯最新的產品30渦扇發動機的推力已經達到了190千牛了。

我國大批裝備的殲-10戰鬥機使用的發動機也是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F發動機,後來研製的殲-11BS和殲-16戰鬥機才開始使用自行研製的渦扇10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美國目前使用的F-35閃電II戰鬥機使用的F135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也是190千牛級別的型號,所以我國的航空發動機是明顯落後於西方國家的。

就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而言,在推力上與西方相比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在發動機的可靠性和燃油效率上就存在劣勢了。俄羅斯的發動機的壽命一般也比西方國家的發動機壽命要低不少,這個和俄羅斯的整體的科技水平有很大的關係。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在矢量功能上是的技術水平是超過西方國家的。

整體而言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技術是和歐美國家處在同一個梯隊的,是屬於航空發動機研製的第一梯隊,而中國則是排在第二梯隊上。


航空視界


想知道落不落後,落後多少年,看看殲20就知道了。小學生算術都能算明白,有什麼好爭的。1997年美國F-119發動機裝上F-22首飛。2018年10月,渦扇15還沒裝上殲20首飛。2018-1997=21。準確答案是21年。所以小學生都能算明白,磚家拍腦袋說落後十年八年都不對。



為什麼要拿殲20說事?這是因為殲20是我國最先進的戰鬥機,裝備的渦扇15也是我國最先進的戰鬥機渦扇發動機。拿殲十裝備的渦扇10b發動機,跟美國F-15的f110發動機來比,肯定不合適,因為這都是過去的發動機,而我國的發動機技術這兩年來追趕的非常快。

渦扇15發動機,是中國所有航空發動機裡邊,差距與美國相比最小的,其他的都非常大。尤其是民用噴氣發動機,還是零蛋。這方面的差距不止四五十年那麼多。



美國波音707客機,1958年首飛,裝備JT3C發動機。2018年試飛的中國C919客機,裝的是外國LEAP-1C發動機。2018-1958=60。因此正確的說法是落後了60年。

但是我們要用動態的眼光來看差距。中國正在為C919研製CJ1000a發動機,跟現在外國的LEAP-1C發動機是一個等級。投入使用後可以將這個差距拉到15年以內。



最後,五強國的航空發動機排名是這樣的。第一美國,第二英國,第三俄羅斯,第四法國,第五中國。把英國放在第二是因為民用噴氣發動機比軍用發動機要難造得多,而英國在國際市場上有非常大的市場份額,俄國在國際市場上基本是零蛋。


厲兵


我國的航空發動機,比美、俄、英、法落後,差距還很大。從整體水平上來看,我國的軍用航空發動機要強於民用領域——軍用航發與西方傳統航空強國的差距略小一些。世界上能獨立研製第三代(我軍方標準)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國家不超過一手之數,我們是其中之一,勉強能稱得上是世界先進水平,美、俄、英、法、中,我們敬陪末座。



我國的航空發動機研發起步較傳統的航空強國要晚得多,水平也較其它這幾個國家差很多——落後是可以肯定的,這是現實。在這些國家中,美國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F119、F135第四代發動機。俄羅斯緊隨其後,同樣也研製出了第四代發動機(30發動機),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強於美國(比如說三維矢量技術),但在大修間隔時間、使用壽命、維護保養、耗油率等方面與美國相比還存在著差距。英、法並未研製出第四代航空發動機,但是其第三代大推比我國要強上不少。



也就是說,我國航空發動機比美、俄、英、法四國的產品確實要落後,但不能說是比西方國家落後,德國、日本等也是發達國家,這方面還不如我們——德、日等國不具備研製第三代軍用航空發動機的能力。世界上僅兩個國家已經研製出第四代航空發動機,俄羅斯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怎麼看,俄羅斯的航發技術也談不上“二流”的水平。如果非要比個高低,美國是世界領先水平,俄羅斯是一流水平中的最強者(僅次於美國),英、法屬一流水平中居中,我們是墊底。



這從哪能看出來“俄羅斯的航發技術只能是二流”?俄羅斯航空發動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大修間隔時間、使用壽命、維護保養、可靠性等。就拿AL-31FN渦扇發動機來說,它的大修間隔時間(我軍方稱為使用壽命)為900小時,全使用壽命為1500小時。這方面還不如我國的渦扇10B(太行改)發動機:大修間隔時間1500小時,全使用壽命3000—4000小時。我國渦扇10B與其它國家同類產品性能相差不大,屬於同一水平,整體性能略強於俄製AL-31FN。


俄製發動機的可靠性確實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國早期引進的“三姨夫”,就沒少罷工,也沒少出事故。近些年,俄製發動機在這些方面已有所提高,比如它的117s發動機,全使用壽命就提高到了7500小時(有無水份並不清楚)。我國在購買蘇35時,就附帶購入了一批117s發動機,希望能夠有所得。我國的渦扇15尚在研製之中,最快還需要2—3年的時間,即便是渦扇15服役,我國也只不過就是縮小了與美、俄間的差距。想要達到或者是超越俄羅斯,短期之內就不用想了。

俄羅斯航空發動機與其它領域一樣,缺的不是技術,而是錢。儒道之主認為,俄羅斯的基礎厚實,儘管其經濟很糟糕,但在很多領域仍然相當厲害,不容小覷。俄羅斯經濟還不如韓國,但是其綜合國力卻能夠排名世界第二,這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俄羅斯能夠排名世界第二,就因為俄羅斯強大的核武庫?去看看綜合國力包含哪八個方面的東西,再來說這些。我只想說,西方國家的那些人,腦子還沒壞掉——輕視任何一個可能的對手,那就是自己作死。


儒道之主


一個國家的綜合工業能力,從這個國家的汽車製造行業便能看出;那麼一個國家高精尖技術的發展和掌握的狀況,便體現在航發的製造能力上。航發,被譽為現代工業體系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飛行器的性能,因此,航發也被稱為飛機的心臟。

我國現役軍機所裝備的國產高性能航發包括渦扇-10系列發動機,渦扇-15發動機和渦扇-18發動機。渦扇-10系列航發,主要裝備殲10,殲11系列戰鬥機,這款發動機是我國上世紀80年代立項研製的,2005年投入使用,渦扇-10主要數據:最大推力138千牛,推重比8.1,涵道比0.57,壽命1500小時;渦扇-15系列發動機,主要用於殲-10出口型號,殲-20,現在還處於研製階段,預計近幾年可以交付部隊使用,研製成功後,性能將與美國普惠F-119,F-135,俄羅斯土星117S比肩;渦扇-18發動機,是成飛仿製俄羅斯D-30KP-2發動機的產品,主要裝備轟6K轟炸機,運20運輸機等,其性能比D-30KP-2高出6%到9%。

西方國家航發的代表,當屬空軍強國美國。而美國裝備的現役高性能航發首推裝備F-22戰鬥機普惠F-119發動機。F-119發動機最新改進型數據:最大推力117千牛,涵道比0.25,推重比11.5,壽命高達12000小時,由此可見,其綜合性能強於中國現役渦扇-10,尤其是發動機壽命。

俄羅斯航空工業技術雖然遜色於美國,但是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部分遺產,其中包括不少發動機技術,在冷戰時期,美蘇在這方面可是不相上下的。俄羅斯航空工業不如美國不假,但是瘦死的駱駝還比馬大呢,俄羅斯也有不少能拿出手的優秀航發,比如土星系列,土星系列發動機現在也是俄軍戰鬥機主要裝備的發動機,不僅俄羅斯自用,還大量出口,我國有那一段時間,在航發領域受制於俄羅斯。所以,俄羅斯航發技術二流,只是無稽之談。


楠竹一


西方這個概念太大了,我們細一些說,我國的航空發動機比西方的英法強,比俄羅斯差,比美國差的多。俄羅斯的航發技術不是二流,可以算是一流,但是距離美國也有差距。

圖為F135發動機在測試。


其實美國的航空發動機在世界上可以單列一檔,畢竟所有的航發領域都是產品最多、最全、動力最強、壽命最長、故障最少的,可以說能夠作為目前世界上航發領域的標杆來看了。其生產的F135發動機是藍星推力最大航發,為18噸,F119為藍星戰鬥機航發推力第二大,為15.5噸,兩個航發的壽命都在5000小時左右,令人羨慕,此外,美國的民用航發也很強大,比如什麼CF6-80-C-2之類的。

圖為英國羅羅推出的EJ200發動機。


其次是俄羅斯吧,俄羅斯可算作一流,產品和美國一樣齊全,一樣豐富,但是推力上稍微小一些,壽命上稍微短一些,所以還是有差距。俄羅斯的117S推力是14.5噸,壽命只有3000多小時,但是這已經是俄羅斯戰鬥機航發中最大的了,其次俄羅斯還有AL31F這種13噸推力的大推力戰鬥機航發和NK系列轟炸機發動機,以及D30-KP-2這樣的中涵道比發動機,這些發動機都是在推力上緊跟美國,但是在壽命和無故障時間上都不如美國。

圖為我國的太行發動機。


英國也是一個航發強國,EJ200是戰鬥機領域難得的好發動機,據稱其壽命可達8000多小時,非常成熟可靠的技術,而且結構簡單,推力為9噸級,接近於大推力航發的門檻。但是為什麼把英國排在我們之後呢?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沒有矢量發動機,第二個是沒有新一代大推。而這兩個我們都有。英國也因為沒有以上兩項技術,因此沒有五代機專用發動機或者相關研發計劃,這難稱先進。

圖為世界上最早的三維矢量發動機,俄羅斯的117S。


最後說說我國吧。我國的航發覆蓋面很全,產品也很豐富,這一點和美俄一致,畢竟世界上也就這三個國家有必要搞出一個全面的自己的武器體系了,我國的航發有中推力的WS13和WS9,以及老舊的各種渦噴發動機,大推力的也有WS10和研發中的WS15,以及以及研發成功的WS18,直升機的也有渦軸系列,包括渦軸9、渦軸16等,產品的豐富確保了每一樣國產飛機都有自己的發動機,當然民用航發是一個弱項,剛剛起步,這一塊不如英國,但是已經點火成功的CJ1000也帶給了新的期待,所以我們還是有足夠的理由和基礎可以排在第三位的。


海事先鋒


想知道中國航空發動機與西方的航空發動機相差有多遠了,就現在來說確實是落後這是客觀存在的,不是靠少數人吹牛所能解決的。航空發動機是一項很複雜的系統工程,牽涉到多個行業,並不是說某一項技術突破了就趕上外國飛機了,或者說我們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了。即使某一項技術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並不代表你的發動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因為在其他方面技術還沒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發動機能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是要看發動機整體水平,是有若干技術指標來進行衡量的。有的人發文說中國發動機在某項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了,這是不切實際的,有點自吹自擂。某一項技術突破只能說我們在發動機製造方面又前進了一步,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應該看到最近十年中國不論在航空發動機方面進展很快,在技術方面也有了許多突破,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這只是個時間問題再說先進和落後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現在我們在有些方面已經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儘管在航空發動機方面還有一定距離,不需要太長的時間我們就會迎頭趕上。讓我們充滿信心去迎接祖國的繁榮昌盛吧!


用戶5256508980707


中國航發,比人落後,這是現實,人家航空工業發展了一百多年,我們不過剛開始,差距落後要承認,無可厚非,認知航發研發規律,需要有一個過程。軍用還好些,正在奮起直追,已經差距不多,而民用航發,我們才起步,差距還相當之大,相當明顯。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局面,有人誇大其實,說中國航發至少五十年,說法明顯違背客觀現實,現代航空發動機發展,才多少年呀,對不對?就比如我們的CJ1000A這一級別的發動機造出日,同級別的相比,差了是多少?此前我們客觀情況不允許,沒錢沒技術,但不是一點也沒有,還是有一些,有一些便有了實現的基礎,這一點對比軍用自是清楚,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趕,已經可期而得,再往前跑幾步就可以比肩而立。要看到我們的技術進步,我們的進步可喜也可期,請不要誇大其詞,這對不起航發人的勞動。致說,俄國航發,此前是我們的老師,因為蘇聯解體後,技術變得肢離破碎,國家發展面臨陣痛,經過了一段困難期,現在開始追上來,打造出數款軍用和民用發動機,畢竟家底厚實,水平嘛,照三巨頭還是差一點,可以講已經進入一流水平,說成二流有點過份。

俄不等於前蘇聯。但在技術上多有繼承,比如軍用大推,有了AL-31,更造出產品30,中推RD-33改進型RD-93,性能已有了大幅提高,渦軸發動機用於直升機,數款產品性能雖有點落後,但均經過改進升級,都可滿足於使用,可靠性還是不錯的。民用型D-30、PS-90、SAM-146、PD-14等,性能可靠,數款型號均表現出不俗的水平,尤其後幾款,可與西方比肩而立,正在打造者PD-35,裝機對象俄製民用大飛機MC-21,這些年的進步可以表現得相當搶眼。雖說“動力沙皇”馬達西奇鷹揚而去,但俄羅斯仍掌握關鍵技術,不是經濟上出現窘境,可以說全部可以完成建造。論國力,俄自不比前蘇聯,產業健全配套,人才隊伍強大,俄的困難是暫時的,假以時日,自可發展起來。前蘇聯航發,長期以來是我們的老師,可以說新中國航空工業基礎大部分拜前蘇聯所賜,技術水平上不說與西方差距甚大,就是現在的俄羅斯,也需要追趕一陣才行。

假如中俄能合作。航發是世界工業之花,集各種高新科技之大成,也是航發發達國家的命根子,看家法寶,所謂國之重器不可示人,中國從不存在此非份之想,俄有是俄的,我們的是我們的,重在自家努力,致說中國民營天嬌與馬達西奇的合作,均是些落後產品,我們可以來借鑑,正在重慶進行改造升級,最多也就是一個過渡品,符合當代需要的航發,還得靠自家研製。俄也正在努力,應該說近年來中俄合作水平並不低,正在合作研製重型直升機和民用大飛機,網友們說如果兩家能通力合作,那就太好了,開展些技術交流,完全有可能,這樣對雙方都是有利的,想可這麼想,現在高技術,西方對我們豎起了高高的技術壁壘,唯有俄羅斯某些方面還給我們開著一扇門,但合作都是你情我願的事。中國早就不再封閉,也早不再閉門造車,現實是核心技術買不來,只能立足自己發展。

強者愈強。這是殘酷的一個現實,用於波音777的GE90發動機,推力實現了52噸,經濟性高,噪音低,我們CJ-1000A的推力只有13噸,俄羅斯在研的PD-35的推力35噸,與我們在研的CJ2000大體相當。有人講一款發動機成熟至少20年,這是過去產業基礎弱的原因,尋常人等看發動機無非就是發動機,與它相關的材料科技,工藝水平,實驗設施,精密製造,設計設施,人才隊伍,國家投資等,都與過去不一樣,比如我們的材料這些年,已取得了重大飛躍,通過打造CJ1000,基礎已變得相當厚實,比如精密製造水平已有了相當大的進步,有些方面強於俄羅斯,當然差距還是有的,我們的起點更高了,可以進步得更快。軍用航空發動機進步還是蠻大的,用之於民,可以互相推動發展,這個叫軍民融合。強者愈強,我們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魂舞大漠


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技術是與西方國家處在同一個水平,在性能上與美國的差距不是很大。其實這個可以通過幾款發動機就看得出來,目前美國在F-35閃電II戰鬥機上使用的F135戰鬥機是一款190千牛級別的發動機,而俄羅斯在蘇-57上使用的“產品30”也是190千牛級別的大推力航空發動機。

在美國和俄羅斯研製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同時,歐洲國家卻沒有研製想對應的型號,從這個層面上看歐洲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技術上已經落後了,所以說俄羅斯在發動機研製上是屬於第一陣營。



與俄羅斯相比,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就相對落後了許多,目前的水平還在125千牛級別的發動機上,對於F135之類的190千牛級別的發動機還沒有任何成就。


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遠遠落後於俄羅斯,航空發動機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短板,這個現狀而且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無法改變。


鷹眼戰情室


中國航空發動機比西方落後是肯定的,沒什麼懷疑的,也不用矯情,不用去粉飾。

西方航空發動機主要指英美法三國,英美水平差不多,區別只是在軍用發動機領域,美國的投入比較多,產品領先。

法國受國力所限,起步晚,起點低,投入少,水平比英美差一大截。只是在小型發動機領域和英美水平差不多。

俄羅斯繼承蘇聯的發動機工業。蘇聯在軍用發動機領域和美國比較接近,性能差不多,但是經濟性和耐用性比較差。這是由於蘇聯的技術工藝不如美國精細。

蘇聯和法國合在一起可以和美國比一比。

中國發動機技術承接蘇聯,長期依靠仿製。改革開放後轉為接受西方技術,但是起點低,生產工藝水平低,很多關鍵設備依賴進口。表現在產品上就是大推力發動機研製成功,小推力發動機一無是處。這和西方相反,也不符合技術發展規律。這也從反方向證明了這個的發動機不是靠自己研發出來的,而是靠抄襲拼湊堆積出來的。雖然產品做出來了,但是沒有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這就是中國和西方的差距。

中國現在集中力量發展核心機技術,這是正途,原來搞渦扇六、渦扇十、渦噴14都是走的旁門左道。


天明遙遙山海關


美乃獨佔領先,俄則獨居其後,"獨″中之二、"先″為可視;英/法雙雙遠隨,"遠″比"先″遠、"雙″望"獨″塵。

中,單單近追。往昔,見"雙″身時有、睹"獨"影時無,來今,"追″變"隨″經常,"五″改"二″偶爾。

這是世界航發之實,緣於國際航空之史,源自科學技術之是,不爭、可議。對點之差,用多少年來論;對面之距,用多少代來談,那"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