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和田玉才算老熟?

玩玉的人可能經常聽說“老坑料”,但是什麼樣的料子才算是老坑料那?老坑料的最大特點是料子“熟得透”,料子油潤利索,料性純正,在行家眼裡和田玉是否老熟,不僅是判斷料子好壞的重要標準,也是決定價格的因素。同樣白度的料子,價格卻差很多,那是老熟度發揮了作用。其實老熟度與我們平常所說的渾厚感差不多是一個概念,包含了細度、糯性、脂感等指標。什麼樣的和田玉才符合老熟的標準呢?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得知!

怎樣的和田玉才算老熟?


一、看結構

真的和田玉石是有棉絮裝的結構的,老熟料因為非常細膩,故被稱為“無結構”。這種無結構是玉質極其細密的一種表現,是纖維結構交織均勻的極端形態,在任何的光源狀態下用肉眼觀察都看不到玉內的任何結構。這種老熟玉的硬度和密度要比普通的玉石稍高,而玉薄之處有時會顯透,但區別於青海料水性的“嫩透”,是韌性與剛性並存的“熟透”。整體觀察“熟”玉的質地柔韌中又透顯出剛性,會散出一種光澤感。

怎樣的和田玉才算老熟?


二、看玉色

行內人經常有這種感覺,玉質特別好的籽料玉色往往達不到特級白的標準,而玉色特級白的玉質又不好,然而“老熟”的籽料卻是“脂白”的,“脂白”並不是雪白或者純白的概念,而是油脂光澤的暖白,給人大自然的色調,精光內蘊的溫厚之感,讓人心境清明,淡然處之。

怎樣的和田玉才算老熟?


三、看毛孔

如今毛孔已成為籽玉的重要身份證明,而同時日益成長的“高科技”手段讓玩家們對毛孔也越來越把握不定。但總的來說以今日之工藝毛孔與天然毛孔還是能區別一二的,畢竟長期積累與短期速成給人的第一感覺總會有些不可言明的差別。再來說“熟”玉的毛孔,由於“熟”玉的質地緊密,其毛孔也相對細微,表面不會有較深的坑窪,毛孔大小也相對較平均,但一定要區別於噴砂毛孔的機械平均感。用肉眼觀察,“熟”玉表面毛孔折光柔和流暢,不會有粗滯感。

怎樣的和田玉才算老熟?


四、看形狀

“熟”玉的形狀在籽玉中最為流暢,過渡最為自然,不會有鮮明的稜角,包括一些老的斷面繃茬,都在歲月的歷練下變得柔和順滑,把玩起來給人一種舒爽感。

怎樣的和田玉才算老熟?


五、看手感

判斷玉的手感,首先要把玉在淨水中浸泡至少一晝夜,去除其表面油跡汙漬的殘留,以避免影響真實手感。“熟”玉從水中取出時,由於其表面毛孔細密,可以觀察到水與玉會迅速分離,甚至不用擦拭玉就會將水幾乎完全排除。將“熟”玉握於手中摩挲感覺,如嬰兒肌膚般的凝脂之感便會在此刻出現,順滑流暢,毫不滯手,甚至讓人擔心它會脫手而出。

怎樣的和田玉才算老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