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心理活動,在公司上班,你會被制度管的渾身不自在,總想著有一天,如果能獨立闖出一片天下就好了。

但是現實與想象之間,總是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對一家企業而言,如果過分“人性化”,才是對員工最大的不負責任。

本文是在一則真實諮詢案例的基礎上加工撰寫而成,主人公後來終於轉型成功了,在當時諮詢結束後,他說:“我非常感激華為這個平臺。”

是什麼讓離職後的他對前東家念念不忘?

什麼樣的企業對員工來說,才是真正的好平臺?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不同的啟發。

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一、

諮詢者阿華(化名)前來找我諮詢的時候,是他從華為離開的第二年。

阿華,通信工程專業研究學歷,畢業後順利入職華為,成為了一名工程師。

33歲那一年,阿華所參與的項目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業績下滑,而公司內部考核異常殘酷,有一位工作多年的同事就是因為考核連續出現“C”而離開了這家公司。

阿華覺得,在這樣近似“殘酷”的生存環境下,與其坐等自己未來某一天被動出局,不如主動離開,也許還是一個轉機。

就這樣,帶著五味雜陳的情緒,阿華遞交了辭職報告。

後來的這兩年,阿華也做過不少轉型嘗試,但都沒有明顯的起色,這讓阿華很是心灰意冷。

他覺得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更不知道未來自己要從哪裡突圍,便找到了我。

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翻開阿華的履歷,看得出來,這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職場人。

在學校的時候,阿華就是一名“優等生”,考試成績在學校前十;來到華為之後,儘管阿華對公司有些情緒,但他本身的考核成績相當不錯,基本上,只要客戶和同事聽到這個方案是阿華出的,他們基本就不太會有質疑或反對。

就是這樣一名優秀員工,在離開華為的這兩年,轉型之路充滿坎坷。

他先是去到了一家外資公司,沒想到莫名被捲入到中高管的利益爭鬥中,沒到一年的時間,就被對手成功擠兌走了。

他又陸陸續續找了其他公司的相關崗位,但沒有一份崗位能讓他有當初在華為公司“一做就能做好幾年”的感覺,漸漸地,他開始對現實有些失望,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二、

在諮詢開始,我帶著阿華做了價值觀澄清,瞭解到阿華極為看重的兩大要素是“社會交往”和“聲望地位”。

這兩點確實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或者說,這兩點讓我察覺到,阿華身上有著和“工程師”不太一樣的特質和訴求。

阿華告訴我,雖然他性格偏內向,但骨子裡還是很喜歡琢磨人的,平時除了專業書籍,也喜歡看些人文社科類的書籍,儘管他和人相處有些慢熱,但一旦相處久了,往往能結交到知心的朋友。

與此同時,在華為呆了好幾年的阿華漸漸意識到,單純走技術路線面臨著可見的職業瓶頸和天花板,所以他希望能夠多出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希望能通過其他途徑獲得更廣泛的認同,並擁有一定的聲望與地位。

雖然願望是美好的,但到了落地層面,還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能力,二是機會。

能力層面,通過對阿華的過往經歷梳理不難發現,阿華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較強,抗壓能力不錯,情緒也比較穩定,在數據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敏感度,擅長計劃組織、人際溝通、多任務管理等等。

看得出來,阿華的職場基礎和素養都很不錯,這是一個積極良好的信號。

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1、直覺力不錯,同時對外在人和事的認知比較客觀

當我察覺到這一點並告訴阿華的時候,他似有所悟地說,這應該是拜華為所賜。

他說起一段過往。

原來,阿華剛畢業進入華為的時候,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年輕人,總喜歡就一個問題想出各種可能的方案,這也遭到其他同事的詬病,說他“浮躁”。

但幸運的是,不論華為的人才培養體系和領導認識層面,對這樣的年輕人從來不會一味打壓,而是給他提供這樣的機會,讓他在實踐中去反思去體會,獲得不斷的成長。

領導對阿華說,你的悟性和想象力很不錯,遇事再多往前想一想,而不要輕易發表觀點,可能會走的更好。

阿華謹記領導教誨,開始從瑣碎做起,通過一段時間的表現,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再後來,領導就有意無意地給阿華一些機會,讓阿華把一些想法或創意落地。

讓阿華倍感興奮的是,他發覺自己在這方面確實挺擅長,通常領導只需要說個大概,他就能迅速領悟到對方想要什麼,並且提前想好可能的問題和應對方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和方案,受到了領導的鼓勵和誇獎。

漸漸地,阿華對人和事的看法變得越來越客觀而成熟,表現在他遇事不會輕易下結論,對一些從未實施過的想法也不會急於否定,而是做個系統的評估,並儘量將這些想法變成現實。

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2、具有一定的開拓力,不找理由和藉口

基於華為公司目標導向的管理風格和制度,整個公司洋溢著濃濃的奮鬥氛圍,這群人有著極度敏銳的嗅覺、強烈的目標導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和毅力。

這讓在裡面工作了七八年的阿華,養成了良好的做事習慣和責任意識。

在華為做項目的歷練中,阿華養成了遇到問題迎難而上的作風,從不推卸責任尋找藉口。

這也是後來離開了華為的阿華,在其他公司最無法適應的原因之一。

在阿華看來,很多公司的員工都太習慣給自己找藉口了,例如——

拿不下這個項目?那是因為公司小,人家看不上啊;

業績沒達標?那是因為公眾的消費升級了啊,誰也無法保證我們的產品像人民幣那樣人人都愛;

文案沒亮點?那是因為公司產品本身就不太吸引人啊......

而很多公司的老闆有時候聽到員工的藉口和抱怨,想想還是忍住不說了。

這一忍,就會滋生出更多的藉口,同時更是挫傷了想要做事的員工積極性,到頭來整個企業就像一座不溫不火的“養老院”,留下來的多是混吃等死的“懶人”。

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3、做事有條理,溝通能力也很不錯

阿華在華為做工程師那幾年,不僅擅於捕捉領導的需求,更擅長和客戶溝通,洞察客戶需求,從而根據這些需求不斷改進和優化項目細節,受到了客戶讚許......

各種能力梳理下來,阿華不禁感慨道:“從畢業後到華為這幾年,我也真切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長和變化,另外華為的文化很注重挑戰與創新,這讓我一直以來都有新的挑戰可以突破,現在想想,華為真是教會了我太多,也讓我成長了太多啊。”

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三、

職業轉型的本質是什麼?

從我經手的大大小小諮詢案例來看,如果用一句簡單的話語描述,那就是:“每個人都只能在自己能力延展線上找到適合的轉型方向,並且有望達成一次成功的轉型。”

也就意味著,如果一個人的能力不足或者嚴重匱乏,轉型對他們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

例如:

某中學老師覺得日常工作壓力大工資低,希望能夠轉型為心理諮詢師,按照小時收取不菲的諮詢費,並且每年的收入都能穩中有升;

某客服妹子覺得這份工作瑣碎毫無成就感,天天和吹毛求疵的客戶打交道,恨不能立即轉型為職業規劃師,給他人做出職業建議同時賺錢不菲的報酬;

某企業會計人員覺得天天和數字打交道很繁瑣,憧憬著自由、文藝、有錢花的浪漫生活,希望搖身一變,立馬變成一名暢銷書作家,一本書賣出百萬銷量,然後一年出一本書,其他時間用來全球旅行;

某壟斷行業的基層員工覺得工作實在沒有新鮮感,除了穩定和看似的光鮮,收入並不高,巴不得成為旅行體驗師,賞遍美景吃遍美食,票子什麼的一點兒也不少拿......

——這些人的轉型很多時候無法實現,因為他們只停留在“夢”和“想”的階段,並沒有一定的能力和資源積累做支撐,所以很容易出現“晚上想想千條路,醒來發現沒有路”的困境。

而對於在華為歷練了七八年的阿華來說,他的轉型之路隨著能力部分的挖掘就能漸漸浮出水面。

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試想下,什麼樣的工作能發揮阿華之前的IT行業經驗和背景、同時具有挖掘客戶需求、和其他部門溝通、協助技術人員改進與優化等工作內容,並且充滿了挑戰與創新呢?

想必聰明的你,一定不難知道答案。

諮詢收尾的時候,我還和阿華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包括找什麼樣的公司建功立業、需要關注公司的哪些文化和氛圍、以及找什麼樣的領導,等等。

令人欣喜的是,諮詢後的阿華還真的遇到了一個不錯的機會,後來的他華麗轉身,在一家IT創業公司做起了產品經理,他說,他很看好這家公司的發展前景,同時在這份工作中,他也獲得了全新的成長和鍛鍊。

“我非常感激華為這個平臺,”阿華和我們反饋說:“如果時光倒流,我依然會在畢業的時候選擇這家企業;同時,我也想對初入職場的孩子們說,如果能進好平臺,不要猶豫。因為大平臺能給你帶來的,遠遠不止光環這樣簡單。”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勞動。要發展天才,必須長時間地學習和高度緊張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臨的任務也就越複雜,越重要。 ”

—— 阿·斯米爾諾夫

從華為離開這兩年,才意識到平臺是有多重要!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