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了,眾人唾棄的勞務派遣模式會被取消嗎?

楊淵濱


勞務派遣模式,是怎麼從一個先進的服務理念變成一種勞動者唾棄的服務形式呢?

勞務派遣的初衷是好的。

勞務派遣實施條例規定了三性,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這三性直指勞務派遣的本質。

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崗位。這些工作崗位存續時間低,不屬於長期性。如果招用新職工,應當進行技能培訓、制度培訓,等他熟悉工作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但是很快崗位又不存在了,而且解除的話還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這樣就得不償失。

如果是持續10天的工作崗位。勞動合同簽訂不足半年,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需要支付15天的工資,而且用人單位還要繳納一個月甚至兩個月的社會保險和公積金,這樣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就太大了。招用勞務派遣用工就能夠解決問題。

勞務派遣用工單位理論上應該通過自己的業務關係,讓職工能夠今天從事這個工作崗位10天,明天從事那個崗位半個月,形成連續性,有利於促進社會崗位的發展。

關於輔助性工作崗位,應當是為主營業務之外提供服務的崗位。公司要想做大做強,就應當專門研究業務。而現實生活中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需要處理,最簡單的就是保安、保潔,難道用人單位還要專門為他們設計職業標準、工資標準、考核方法和制度嗎?通過勞務派遣就很容易解決了。

替代性工作崗位,主要是指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為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一段時間內無法工作,可以有其他勞動者代替的崗位。這實際上主要是指一些好的企業,包括萬達,都是定崗定編定人。你有相應的編制,就代表你有相應的福利,企業為了你更好的發展,也鼓勵你重新深造,當然只要你不脫離企業。學習可能是10天半個月,也可能是一年兩年,甚至可能時間更長。由於無法將原先的佔用編制的人開除,那麼只能使用勞務派遣。

因此,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勞動派遣的三性不需要同時存在:

主營業務之外的輔助性崗位很有可能是長期存在不是臨時性;

替代性的崗位明顯又不是輔助性;

臨時性工作崗位也完全沒有必要同時滿足替代性。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勞務派遣的不規範性,決定了很多用人單位通過勞務派遣將勞務派遣用工變成二等職工。用人單位的待遇不能享受,勞務派遣單位又沒什麼好的待遇。

勞務派遣用工應當跟單位的正常職工保持同工同酬。

但是,畢竟很多勞動者害怕失去工作,多數情況下選擇不了了之。我們的勞動力總供給還是供大於求的。

另一方面,就是勞動者維權意識不足,覺得有一部分收入就是很不錯的了,滿足於現狀。


要想改變勞務派遣這一現狀,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國家和勞動者的共同努力。最終,勞務派遣會迴歸本性的。


暖心人社


2019年,勞務派遣模式不會一下子在一年內全部取消,這是肯定的。但是勞務派遣成為老百姓怨聲載道,深惡痛絕的這麼一種用工形式,是毋庸置疑的。

我不否認,有一部分的勞務派遣工是低學歷,低能力,低素質的,有小學和初中學歷的,但也有高能力,相對高學歷,並且賣力肯幹的。

如果是你的父母,你的子女,去外面找工作,找工作的時候說的好好的是跟用人單位直籤,可是到了單位報道以後才知道,要去跟勞務派遣公司籤合同,或者說,有的人原本是用人單位的事業編,卻突然被用人單位強迫轉為派遣工,那肯定是心如刀絞的感覺啊。

眾所周知,勞務派遣工的工資,是貼著低保線來發的,我們這邊低保線是2000多,勞務派遣工的工資也是在2000~3000左右浮動,我算了一下物價,早餐7~11塊,午餐可能單位有(我就算單位有,不把午餐錢加進去)晚餐10塊,每天兩包煙20塊,每天喝點飲料,算最便宜的,2塊,每個月有雙休日,每個月上班22天,那每個月的日常開銷就是880元左右。

如果這個勞務派遣工的工資是2000,那麼他每個月帶給家裡面的只有1120元,如果這個勞務派遣工的工資是3000,那麼他每一個月帶給家裡面的可以有2120元。

這些錢只能夠讓自己維持基本的生命,談不上任何幸福感,更不用說實現什麼偉大復興了。

可能有人會說,勞務派遣是自找的,這是睜著眼說瞎話,你去用人單位應聘,用人單位根本不跟你籤合同,根本不給你應有的待遇,而是拿最低生活保障來打發你,特別是那些原來(本應該)有編制(事業編)的人,被轉成勞務派遣工的,他們就等於是失掉了他們的一切,這是他人通過其他力量去幹預的,這怎麼就是自找的呢?

剛才我們說了派遣工的工資,至於正式工的工資可能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我自己體會觀察的:正式工的工資是1萬到2萬,年終獎是5萬到10萬,當然,可能不能夠涵蓋全部,但是基本八九不離十(獎金,福利,補貼,補助,公積金,等等加在一塊兒)。

請問派遣工的年終獎是多少?據我所瞭解,好的話有200元,一般情況是0,就是沒有。請問年終獎是200元或者零元是什麼概念呢?又請問一句,最低生活保障是什麼概念呢?最低生活保障是那些喪失勞動力的人或者是退休的人,他所領的工資的一個標準,或者說是貼著這個線去發的工資。

一個沒有喪失勞動力的人,按照喪失勞動力的標準去領工資,這就是實際情況。

當然,勞務派遣的用工形式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不一定每一個行業的工資都是貼著低保線去發放,像電子類的勞務派遣工可能稍高一些,某一些效益好的大企可能稍高一些,但這些(相對高工資)只是鳳毛麟角。

為什麼用人單位不跟這些人籤合同,甚至連個事業編制都沒有,像有的行業是該有事業編的,因為他的部門特殊,他從事的工種,工作內容又跟正式工一模一樣,屬於基層單位的基層崗位,我們知道基層單位的基層崗位是沒有閒人的,裡裡外外都是活兒……

此情此景,不免讓人遐想,這麼多空缺的編制是留著給誰的?這個我就不想解釋了,上次解釋過一次,後來我的帖子不見了,呵呵。

所以說這些勞務派遣工很可能是被犧牲的,等那些天生註定有編制的人長大了,讀完書了,這些派遣工可能就會被以各種理由趕走,這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中國發展勢頭很好,社會產生了很多巨大的財富,然而分配不均的問題依然困擾著我們。

有的人先天的對勞務派遣工就有一種怨恨,我不知道他的這種怨恨是怎麼來的,我甚至可以說,像他這種人,如果沒有關係背景就什麼都不是,這種人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也有的人是受了美國等西方勢力的策反,故意把中國人民搞窮,人民一窮,問題就醞釀,就會終有一天嚐到惡果,這種人就會腳底抹油潛逃到美國去,所以說那些希望中國窮的人,你讓他出來溜一溜,你問他代表誰,就問他敢不敢出來遛一遛。


夢裡瀾濤


現實生活中,不少勞動者對勞務派遣模式抱有意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同工不同酬”,即幹著相同的工作,拿到的薪資、福利差別太大。這類勞動者也越來越多,近到生活中熟悉的外賣配送人員,遠到從事IT、金融行業的人員。那麼,這個模式可能會被取消嗎?

1、給第三方用人單位帶來經濟損失

暫時還是不可能的。眾所周知,勞務人員並不是跟工作的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而是跟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貿然取消,大量的勞務派遣公司將會被迫關閉,大量的勞務人員也會失去工作。

而且,對使用勞務人員的用人單位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現在的用人單位要麼不用勞務派遣人員,要麼就是大量使用。如果突然取消,可能直接造成用人單位業務的停擺中斷,當然用人單位的主體主要是企業,那麼很多企業將要面臨經濟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據 全國總工會相關報告顯示,勞務派遣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諸如石化、電信、電力、金融、郵政等行業。不難想象,如果取消,對它們的衝擊影響將是最明顯的。此外,後期用人成本的增加,對它們的發展也會帶來嚴峻的考驗。

2、影響真正有短暫用工需求的單位

不計後果的取消勞務派遣模式,還可能影響真正有短暫用工需求的單位。勞務派遣本身沒有問題,只是被某些用人單位“濫用”才出現了問題。現行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六條明確規定,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有時候,用人單位可能會因為行業季節性、職工休假、職工備孕等原因暫時遇到“用工荒”,這時候就需要僱傭臨時勞動者。如果取消,將會不利於用人單位解決用工問題,制約企業的正常運作,對社會發展反而是一種制約。

3、勞務派遣模式在國外運作非常成熟

從這個角度來說,勞務派遣對市場勞動力暫時的供需矛盾解決起到重要作用。其實,勞務派遣現象並非只存在我國,國外勞務派遣現象也是很常見的,而且運行得相當成熟、越來越完善。

據“勞動力派遣業者國際聯合會(CIETT)”的統計數據,2004年,西方國家被派遣勞動者佔全體就業人員的比例,最高為英國5%,其他國家都未超過3%,例如法國為2.1%,德國為1%,盧森堡為2.5%,荷蘭為2.5%,美國為1.93%,日本為1.3%。而我國沒有相關的統計數據,最早的數據是2010年約有3000萬勞務派遣工人,現在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可以說,勞務派遣模式本身沒有問題,只不過用工單位“鑽了空子”,把派遣工長時間用在了正常的工作崗位,且不給合理的薪資待遇,違反了勞務派遣的原則和初衷。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從勞務派遣的制度方面去完善,增加用人單位違規使用的門檻和成本。


金十數據


這種資本主義國家慣用的“用工制度”必須徹底地得到廢除,取消現在勞務派遣機構,這種用工制度不適用於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現實中的用工企業不能將派遣員工與企業在編員工一視同仁,在他們相互同工的情況下,企業發放的福利待遇,兩者之間是遇截然不同的。

首先關鍵是用人企業為了節約成本,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實質上是剝削勞務派遣員工勞動剩餘價值,嚴重地違反了《勞動法》中“同工同酬”的規定精神。

其次就是派遣機構,也在利用各種手段剝削勞務派遣員工的報酬,企業支付給勞務派遣機構酬金,讓其待支付給勞務派遣員工薪水,然而勞務派遣機構卻使用種種手段和手法剋扣這些派遣員工酬勞,不能按時支付員工工資待遇、繳納勞動保險等!這種用工制度與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背道而馳,嚴重地違反《勞動法》規定“同工同酬”這一原則,嚴重地帶有歧視派遣員工的思想意識形態,挫傷了她們工作積極性,從而導致大量派遣員工被迫辭職流失。

最後,極力呼籲我們國家人社局,要果斷並堅決取締和取消這種帶有嚴重歧視性的“勞務派遣”用工制度,大力放開社會勞務市場,擴寬社會就業需求市場,嚴格監督和督促企業執行《勞動法》和“同工同酬”執行情況,切實維護企業員工切身合法利益。











緣來一路囿妳


2019年勞務派遣模式會被取消嗎?

勞務派遣用工模式被吐槽的比較多,主要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同工同酬方面做的不夠好,尤其是一些企業、一些職能機構,勞務派遣工乾的不比正式工少,甚至工作更累、更髒、環境更差,但待遇方面遠遜於正式工;

二是社保等福利較差,很多企業使用勞務派遣工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社保費用的支出。勞務派遣工的勞動合同是同第三方簽定的,多采取最低基數繳費或是乾脆不給繳納社保;

三是由於勞務派遣是較特殊的用工模式,招、用分離,在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被象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無人受理,投訴又較為困難;

四是很多企業在使用勞務派遣工時,嚴重違反了相關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要求,且用工比例遠超於國家規定的10%。經常出現派遣工“臨時”了幾年或十幾年的現象。


勞務派遣勞務派遣源自美國,至今有近百年的歷史。我國系改革開放後引進的,當時主要是外資企業無法在國內註冊公司,但辦事處之類的機構也需用工,所以建立了勞務派遣制度,即由一家有資質的公司招人,然後很派至用工方,解決外企在華用工問題。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務派遣用工逐步增多,雖然有多重法律、法規對之進行約束,但執行時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導致很多勞動者對之甚有反感。

2019年,由於經濟形勢是多年來少有的複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甚至連國家之前所提到的“社保入稅”都已經延後,目的主要是緩解企業的壓力。

由此也可以推斷,人力成本更低一些的勞務派遣肯定不會取消,只能說是越來越規範吧。


老王觀職場


在日本侵華時期叫勞工。日本發展時期叫實習生,現在叫研修生吧。不同的是,之前顧方是日本人。但是形式性質度沒發生改變吧?你品一品是不是這個味。我們戰勝了日本軍國主義,卻要倒在日本侵略之後遺留的這些陋習上。真正讓中國勞動者獲得尊嚴,需要先把陋習用法律的形式屏蔽掉。

國家的公民數分3,6,9,等的,自然待遇不一樣,法律雖然沒規定但是現實卻存在。有錢人講話就是對的這個思潮沒變的。有時候就是凌駕在人性之上,你也無法現場糾正他。做人除了低調。遇事根據能力做一下。平淡點是最好的。起碼能得終老。


竹林靜語


勞務派遣究竟是解決了社會就業問題,減輕了社會負擔,還是給勞動者造成心理和身體傷害,增加了社會矛盾,相信人們會看得清清楚楚。勞務派遣的所謂“三性”,感覺是揭示了其本質,又是對派遣方式的約束,可事實證明,這無意中是在對這種不適合我國國情的用工方式的一種“裝飾”,也正是這種冠冕堂皇不負責任的“裝飾”,才使勞務派遣的欺騙性被隱藏起來,使無數的勞動者上當受騙,使一批批大學畢業生理想變泡沫,志向被摧毀,書白讀,汗白流,最後是一切都落空,不如合同工,這就是事實,就是勞務派遣的本來面目。

人們都知道,勞務派遣的“三性”相互矛盾的,沒有可操作性,加上勞務派遣沒有監督,缺少管理,因此,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已成勞務派遣的本性,使人們對它的初衷不得不產生懷疑。而且,就目前的情況看,勞務派遣在短期內取消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提到勞務派遣只能讓人無可奈何。希望相關部門加強對勞務派遣用工方式的有效監督,並將其完全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使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手機用戶3983049239


作為長期關注、跟蹤人力資源服務的研究者和行業建設的參與者,說點粗略看法,畢竟要把這個問題說透,不是幾百字、幾千字可以做到的。

1.勞務派遣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消失,這種業務有它的存在價值及市場空間。它在解決勞動者就業問題上是具有正面意義的。

2.隨著政策收緊、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勞務派遣原有的市場規模肯定會縮減,會被崗位外包及一些創新的靈活用工模式部分取代。

3.勞務派遣在實踐中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低工資。其實決定工資高低的是人力資源質量及供給的充裕程度,勞務派遣只是這種狀況較為集中的反映,並不是導致低工資的根本原因。

4.勞務派遣真正最為人詬病的,是現實中對勞動關係的操作及模糊化,引起很多糾紛。這種業務模式可以說是被濫用和玩壞了。

5.談點未來趨勢。個人認為,最理想的是由崗位外包來逐步取代勞務派遣,因為可以很清晰界定僱主責任及勞動糾紛。當然,現在很流行靈活用工、共享用工之類的,無外乎是對勞動關係甚至是勞務關係、承包承攬等的概念翻新而已,存在很多潛在弊端,即使今後發展壯大,也難免如派遣一樣被嚴格規制的命運。

以上,是個人看法。有興趣者,可以與我深入交流。'


人才挖掘機


個人認為並不會,反而越來越多,因為中間商要吃飯,要賺差價,就跟房屋中介一,而且現在好的工作自己找很難,都是中介,而且還會收很多中介費,或者在工資里扣。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了,所以並不會消失,除非國家出臺政策,禁了中介。


神話Zq


其實作為一個勞務派遣的工人而言,我覺得我是有一定發言權的,我在勞務派遣性質的工作上面幹了這麼些年,給我最突出的感覺就是勞務派遣特別尷尬,尷尬在哪些方面?

首先勞務派遣工人受到的物理傷害,就是用工方面的不對等,在幾年前,在我們工廠有這麼一個例子,工廠門口的一個保安,也屬於勞務派遣,一個正式職工喝醉酒,進門的時候保安剛好要關門,差點夾到這個正式職工,正式職工因為喝了酒脾氣極度暴躁,過去對著保安就是一頓暴揍,做完之後罵罵咧咧的就走了。之後我們門口保安要求領導做主,當時保安要求的並不多說,最少讓職工過來道個歉,結果領導說他們商量商量,一商量就是一年多,之後這個正式職工藉著酒瘋,多次打罵這個保安,並且還揚言,如果他不走,就打斷他的腿,保安沒有辦法,只好再次找到領導,領導表示無法處理,最終保安一怒之下辭職。因為勞務派遣合同中,要求是一式三份的文件,勞務派遣員工的文件和公司文件是放在一起的,根本就不會讓勞務派遣員工接觸到這個文件。我們可見勞務派遣,這與一種用工形式,在一些領導眼裡已經成為了一種招募廉價勞動力的形式,在工廠里正式工從來都不幹活,一個月拿著七八千的工資。讓那些一個月只能拿一兩千的勞務派遣職工去幹。如果發生什麼爭執的話,理虧的永遠是勞務派遣。這就是物理傷害。

而比物理傷害更加致命的就是魔法傷害,幹著和別人一樣的活,拿著只有最低標準線的工資,養活自己已經很難,如果想結婚只能另謀出路。另外,一個勞務派遣職工出去相親,我們這邊女孩子只要不是正式工,一般都不會嫁。在勞務派遣職工裡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就是“以後就沒有勞務派遣了,為什麼呢?因為勞務派遣結不了婚,也生不了孩子,最後幹勞務派遣人都絕種了,所以就沒有勞務派遣了”雖然是一種誇張的玩笑話,但確實對於勞務派遣工人,心理上最真實的一種寫照。

我知道,好多人都玩英雄聯盟,其實傷害最厲害的不是物理傷害和魔法傷害。而是真實傷害,勞務派遣職工的真實傷害在於,臨時工看見勞務派遣,羨慕得不得了,正式工看見勞務派遣,鄙視得不得了,結果碰見這一代的父母都一致認為勞務派遣是一個好工作,同樣再舉一個例子,在工廠裡,正式工抽菸,領導會很溫和的過去說,而對於勞務派遣而言,領導就沒有這麼客氣了。其次,還有最尷尬的事情,那就是因為勞務派遣擁有著保險,如果輕易辭去勞務派遣的工作,在找到下一個勞務派遣工作之前,期間的保險費用都將由你自己來出,這一點就導致好多勞務派遣想走走不了,走了又沒地方去,呆在原來的地方只會過得越來越慘。

那麼在2019年,勞務派遣會不會完全取消呢,這個問題要分為兩方面來看,第一如果取消勞務派遣,有沒有更好的用工方式,能夠代替勞務派遣這種既能夠節省企業壓力,又能夠解決大量就業問題的方式呢?其次,如果直接快速的取消了,勞務派遣性質,那麼勞務派遣的這些人應該怎麼辦,是企業自主消化,還是國家給另找工作?這一些都是問題。

最終觀點認為,勞務派遣在近一段時間內肯定不會很快速的取消,只會逐漸用其他方式來頂替勞務派遣,而用什麼樣合適的,其他方式都有待討論與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