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如何擁抱“互聯網+”時代?市委書記曹炯芳講了這三個故事

湘潭如何拥抱“互联网+”时代?市委书记曹炯芳讲了这三个故事

湘潭如何拥抱“互联网+”时代?市委书记曹炯芳讲了这三个故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日訊(記者 彭婷)今天下午,2019互聯網嶽麓峰會湘潭“智造谷”製造業+互聯網高峰論壇在長沙開幕。立足當前形勢,湘潭如何以更好的姿態擁抱“互聯網+”時代?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炯芳在致辭中分享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曹炯芳聯繫幫扶的“窮親戚”——湘潭縣茶花村貧困戶侯海泉的故事。侯海泉此前身患多種疾病,三個兒女要讀書,負擔很重。在黨委政府的鼓勵支持下,從2015年開始,他帶頭流轉土地,種起了湘蓮、白薯、絲瓜等作物,並且組織大夥辦起了合作社。然而,為了產品的銷路問題,老侯傷透了腦筋。後來通過駐村幫扶隊牽線搭橋,他在村級電商平臺上開起了網店,專門銷售這些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不僅解決了銷路問題,更打開了廣闊的市場,老侯一家也因此很快就脫了貧。曹炯芳說,老侯只是當前湘潭農村居民將生產生活融入互聯網的一個縮影,隨著網絡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全面覆蓋,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農業合作社開始利用網絡來找市場、找訂單、找客戶,大家都說,互聯網為農業發展、農民致富插上了“翅膀”。

第二個故事,是湘潭產業智能化轉型的故事。目前,湘潭不僅有吉利汽車這樣的百億巨企通過網絡化、智能化改造,贏得了發展的先機,就連湘潭的傳統行業——檳榔業,此前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現在切籽、點滷、包裝等工藝環節都引進了智能化設備,同時建立了完善的網絡銷售渠道,搶佔了更為廣闊的市場。曹炯芳說,面對互聯網產業風起雲湧的發展態勢,湘潭主動迎接風口、擁抱風口、創造風口,全力加快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開發運用,為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安上了智能引擎。目前,湘潭規模工業企業主要流程數字化建設覆蓋率達到85%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3.6%,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1.3%,極大地拓展了產品價值空間,加快了從傳統制造向“互聯網+製造+服務”的轉型升級步伐。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互聯網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曹炯芳說,他的一個朋友的小孩,剛上初中,沉迷於玩手機,為了應對家長的檢查,甚至想出了用個手機模型來代替的“主意”,玩手機、藏手機的智慧已經遠遠超過了同齡人。一方面,互聯網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現在,買單“微信”“支付寶”、出行“滴滴”“小黃車”、吃飯“美團”“餓了麼”、旅遊“攜程”“馬蜂窩”已成為一種生活常態,無論何時何地、何種需求,一部智能手機基本就能解決問題。但另一方面,互聯網也在不經意間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環境、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比如普遍存在的“網蟲”“宅男”“低頭族”現象,尤其對青少年一代來說,互聯網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習近平總書記對互聯網有一個生動的比喻: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寶庫,裡面有取之不盡的寶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給人類自己帶來無盡的傷害。”曹炯芳說,在互聯網技術對全球經濟社會的推動作用被寄予更多期望的當今時代,實現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人性和諧完美統一,是我們當前應該重視思考、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