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希望糧價上漲,即便糧價上漲到2元一斤,農村能有多大變化?

老農說鄉村


看了很多人說了很多,都各有道理,但是我也說幾句不一樣的,希望大家翻到的能仔細看完。其實糧食價格是國家統一規定的,國家規定多少錢是市場說了算,再往根源說就是糧食的品質,說國家故意坑老百姓怎麼可能,國家是變著法的給老百姓弄錢,每年採購糧食國家財政還要花大把的錢補貼給農民,但是現在農民種地有很多缺點是沒法克服的,農民自家種自家的地,有的人種的好有的人種不好,有的人種這個品種有的人種那個品種,還有種子來源渠道不一,各種亂七八糟的農藥化肥,你去農藥店看看,治一個稻飛蝨能給你拿出十幾種農藥,農民能分清楚哪個能用哪個不能用?各種問題不勝其煩,種出的糧食質量參差不齊,就這種糧食,歐洲哪個海關你能進去?說我們現在生活好了,自己國家的大米都不吃,專門買進口的大米吃,你看自己的糧食自己人都嫌棄,我們國家的糧食出口市場非常小,和歐美髮達國家根本沒法比,除非賣給非洲和一些欠發達國家,價格壓的很低,想想看這種情況之下農民怎麼拿錢?中國的糧食要想走出世界被全世界人民認可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我家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如果以後糧食種植國家搞農場化,搞統一管理,我要是還能幹的動的話我就去承包個幾千畝去種地去,因為到那個時候就是中國糧食真正走出去的時候。


平安福150695891




西門觀點:如果漲到5元一斤,變化會更大,但農民不是變富,而是更窮。

糧價問題一直是農民朋友們關心的問題。但我認為,嚷嚷著要糧食漲價的人其實是在忽悠農民。

任何產品的價格漲跌都不是單純的一方面關係,你想漲就能漲,想降就能降。一個國家,工業、農業、商業是一個整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

絕不是說,你這個行業的產品漲價和其它行業產品沒有任何關係,大家都在一條船上,水漲船高。糧食漲價了,工人如果工資不漲,就買不起糧食,工資漲了,生產的產品不漲價,拿什麼給工人發工資?



所以,糧食漲價了,生產拖拉機、收割機、化肥、農藥、薄膜等農資產品也跟著漲價,農民種地成本就會提高,還有利潤嗎?也許還得虧本。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有些人就是假裝不知道,嚷嚷著糧食漲價,其實,不過是在忽悠農民。

其實,要真正提高農民收入,不是提高糧價,而是呼籲國家提高農業種地補貼,降低種糧成本,提高土地收益。

有人又會說,增加種植補貼,都被一些種糧企業騙去了。這種現象的確存在,的確有一些企業打著種糧幌子騙取國家種糧補貼,但這是兩碼事。你不能因為有人搶銀行就取消銀行吧?



個別騙取國家種糧補貼的企業或種糧大戶,那是國家加大打擊力度的問題,而不是取消種糧補貼。美國糧價那麼低,農民還那麼賺錢,除了人力成本低和機械化程度高外,主要原因就是政府補貼非常高。

糧食漲價,不要說會降低國際市場競爭力,即便國內人,也吃不起。有人說,那就不要進口糧食。這也是痴人說夢。

現在,中國早已在2004年就加入世貿組織,進口出口,關稅降低,都有協議和時間表,你能隨便違反嗎?



如果糧價隨便上漲,就會帶來物價上漲,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經濟衰退。國家比我們更清楚。

現在,基本上屬於市場價格,不是過去計劃經濟時代,政府控制物價,什麼產品多少價格,都由物價部門制定,而是隨市場情況漲落。買的人多,需求大於供給,價格就漲,供給大於需求,價格就降。而且還存在市場競爭。人家價格低,你價格高就賣不出去。

說到這裡有人會拿石油漲價說事,說國際油價比國內油價低,國內油價可以漲,糧食價格為什麼不能漲?

因為石油基本上屬於國家壟斷產品,而且需求大於供給,所以價格很高,但也受國際油價影響,經常會漲價和降價。

所以,如果糧食價格漲到每斤2元,第一,對土地很少的農民家庭收入改變不大,但是對消費者影響很大,會帶來其它社會產品漲價,尤其是農資,弄到底不會給農民帶來好處。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一直有個問題

農業是第一產業

也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原料保障

原料應該很重要就生產而言

既然原料沒有漲價

那麼依靠原料製成的工業品

為什麼漲價這麼厲害

質量問題也很多

是什麼原因

人工成本

技術成本

運輸成本

還是別的什麼呢

商人都是追逐最大利潤

感覺歸根結底還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因此

提高農產品價格也是符合社會發展的

也不希望農民太辛苦

農業是定國之基

回望我國曆史

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農民吃不飽

而亡國暴亂的

農產品漲價也不會給農民帶來很大改變

因為糧食價格過高

必然會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

共同富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寒冬飛雪783


這個問題和糧食為什麼不能漲的含義大致相同。如果糧食上漲到了2元一斤,對農村來說是一件壞事。我這麼說,也許有人不同意了,農民糧食價格上去了,不是更多收入嗎?其實不是這樣的,慢慢聽我道來。



第一,糧食是生存之本,國之根基,糧食價格是一切物價的基石,如果糧食價格上去了,所有的一切價格都會隨著大幅上揚,先不說你糧食能不能賣出去,假設能全部賣出去。然後呢,你吃的、用的、穿的等生活用品,化肥、種子、耕地、播種、澆水等等一切農用物資本都會跟著漲。這是隻說的農村,城裡的人生活更困難了,如果工資不跟著漲,一切費用大大幅度上漲,那吃飯都成問題了,會引發通貨膨脹,問題很嚴重的!

第二,一個國家要想實現現代化的強國,必須城鎮化。我們現在的階段,是城鎮化突飛猛進階段,國家鼓勵和提倡大量農民進城定居,如果糧食價格上漲到2元,不但農村的農民不願意去城裡了,就是原先已經在城裡定居的又返回農村種地去了,況且還會有大量城鎮職工也去農村種地了,這不是歷史倒退嗎?國家現代化如何實現?



第三,就是國際糧食價格的影響。自從中國加入WTO之後,與國際接軌越來越緊密,國家貿易也是日漸頻繁。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相當先進,全程自動機械化,機械化程度讓我們很吃驚。他們種地規模大、效率高,幾個人就可以種幾千畝,再加上國家補貼,糧食價格相當便宜的。本來現在國內糧食價格就受影響,最典型的就是大豆,國內的大豆成本高、價格高,糧食加工企業不要。國際大豆價格便宜,出油量又大,自然更受歡迎,這這個情形對國內大豆衝擊相當大。這僅僅是大豆,如果全部糧食價格上漲,到時候,農民的糧食賣給誰?賣不出去,農民的日子能好嗎?


農牧苑


糧食價格便宜,說明市場不缺糧食,每天跟糧價較勁什麼?中國糧食漲的再高,還不是國家往裡補貼,你有本事帶動國際糧價也跟著長嗎?

糧食是國之根本,能帶動市場經濟,農民掙不掙錢,不能只靠糧價,問題是多方面的。種地需要成本,頭些年糧食價高,土地租金漲的更歷害,農民為包地愁,去了種子,化肥,還是剩不下多少。再說到種子化肥,一到春天買種子化肥時,品種那多去了,真真假假,老百姓看了頭都疼,有的花了好價錢,種子也沒見好到哪去!種地成本高,利潤自然少!

要想真正讓農民掙錢,就要從根本解決。把那些不種地吃地租的土地收回,既然不種地,就算不上是農民,佔著茅坑不拉屎。現在機械化種田,每個種田戶種的都不少,大部分都是租的。收回的田由國家直接低價租給種田戶,讓種田人受益!

每村建一個學習指導站,教農民如何科學種糧,從選種、施肥、管理、到採收,把農民都培養成種田專家,少花冤枉錢,讓那些不夠好的農資商品自然淘態出市場,把精品良種播到地裡,糧食產量高,豐收也掙錢。




四葉菜兒


單純靠糧食價格提升來增加農民收入,明顯有很多問題。首先,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會增加大多數的城鎮居民生存成本。其次,一個國家對糧食生產的需求並不是越多越好,能夠保障需求即可。而糧食價格上漲,原本種菜的,種水果的是不是也會轉為種糧食?結果會導致其他農產品生產減少,而糧食消耗不掉,怎麼辦?第三,推行城市化進程的目的之一,是減少農村農業人口數量,整合土地以利於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把更多的勞動力釋放出來增加工業人口數量,糧食漲價顯然會與這個戰略相悖。

如果我們需要解決的是農民收入問題,大可以從就業,經濟作物推廣,政策引導方面著手,還可以加大補貼力度,漲價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得不償失。


易水沒有天空


我認為現在農村的根本問題是應該由個體種地轉變為集約化種植,提高種地機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降低種糧成本。而不是單純提高糧價就能解決問題的。

第二,適當提高六十歲以上老人養老金,,徹底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

第三,加大對醫院、醫藥行業監管為度。徹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有病看不起,住院住不起。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現象。

我想這應該是農村扶貪的重點。也是農民徹底擺脫貪困之根本。

有不同的看法,歡迎交流。


劉佔輕


糧食漲不了,國際價格就這樣。補貼也沒法補,北多南少不公平。只顧農民也不行,下崗工人也挺難。應該在民生福利上做文章:最差也得大病免費醫療,樓房分配剛需制,不準炒房。工作工資安全。取消低保貧困戶等人分三六九式扶助。老人按標準年齡六十或六十五平均發放養老金(公職人員除外因有養老保險),不強求,按國家財力而定,年三千也行,五千也可。重殘者應以專項救濟金支持。老夫堅決支持全民統一待遇。最後:糧價,補貼,與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沒多大關係。


老夫有話說5


這麼說吧!我二十六年前每個月掙一百元左右,那時菜餅店一個菜餅子是一元錢一個,現在漲到十元錢一個。

而糧食二十年前是一元左右,現在是不到一元,我說的是玉米!

看看吧!

糧食沒漲,菜餅子漲了十倍,工資最起碼是原來三十到五十倍吧!

說白了每一次物價上漲後,相應的下游環節包括工資都漲了很多,還有房子醫療上學更誇張,漲了再就沒有降下來的!

可憐的糧食不但不漲,並且還大量進口,反倒降價,你們說,農民的糧食漲一點,其它東西漲一截子,糧價翻翻,物價能飛上天,老百姓最後得不償失!

因此國家糧食補貼和機械化農業提高效率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陳庚子


農民只是和現在社會人工價值的對比。真正農民感到種地掙不到錢是真話。常言說的好,人們會吃飽,就挑剔了。人比人,氣死人。貨比貨該扔。如果沒有種地大戶,不知道國家要進口多少糧食。這也是各別的地方,土地多,人口數量少的地方。實際密度大的沿海城市,還有多少人種糧食。知道廣洲邊的有地以菜為主的。也是離城越來越遠的蔓延。聚積了好多在來人。那是93時代。不知現在。如果沒有工廠的支配,廣州也不會擁有那麼多人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