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近,《妻子的浪漫旅行》裡,穎兒在高空挑戰環節崩潰飆淚。

在節目播出時,穎兒在微博上回憶起錄製節目的那一幕時,難過地說,當時一瞬間想到了自己的女兒。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短短几行字,看得人心酸不已。

穎兒坦言,自己曾是一個非常逞強的人,但當躺在病床上聽著醫生宣佈自己可能連一個孩子都保不住的時候,她才終於意識到:

作為一個母親,很多時候不必那麼逞強,才能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人。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朋友也經歷過一個類似的事情,她懷孕的時候正趕上事業發展的關鍵期。

為了完成手裡的一個項目,她堅持每天工作十二三個小時。最累的時候,她帶著團隊在辦公室裡連續熬了幾個通宵。

辦公室裡的男人堅持不住倒在地上呼呼大睡,她一個柔弱的女人咬著牙堅持工作。直到有了先兆流產的跡象,才乖乖回家休了假。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從小到大,很多人都被完美這兩個字困擾,即使當了媽媽,也希望自己能全方位表現完美。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一份針對兩千多名美國媽媽做的調查研究發現:

如果把一個職場媽媽的工作時間和家務時間加起來,每週佔用時長高達98小時,相當於平均每天14個小時,相當於一個人做了兩份全職工作。

在女性就業率高達73%的中國,媽媽們需要兼顧工作和家庭上的平衡更是難上加難。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可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卻沒人能懂。

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播出後,很多網友評論包文婧這個媽媽當的不合格:

兩歲的女兒餃子大哭起來,她完全不知道怎麼哄,一個勁兒講大道理;孩子姥姥要離開的時候,她自己先哭起來。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輿論一片譁然,哪兒有媽媽和女兒搶著哭的。

於是,你就懂了,當了媽之後,女人就再也沒有委屈的權利了。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很多媽媽都覺得,孩子們需要一個無堅不摧的堅強媽媽,脆弱是女人最無用的東西。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心理學家布琳·布朗曾經在TED上做過一場演講,叫《脆弱的力量》,點擊超過1400萬次。

布琳·布朗認為,脆弱是必要的,那些接受自己脆弱的人,往往更真誠、更真實、更勇敢,也擁有更強大的力量。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其實,要想做個好媽媽,並不需要為難自己。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無能為力

曾經有人整理過一套「時下當媽標準」:

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懂得琴棋,會得書畫;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創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緒崩潰,熬得過歲月滄桑!


標準一出,引得眾寶媽紛紛吐槽:「這麼完美全能,怎麼可能是人類?」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可嘴上不承認,行動卻很誠實,每個當了媽的人都會不知不覺練就一身本領。

可即便如此,媽媽們還經常覺得自己不夠好。

曾經有人做過一項調查,讓一些媽媽給自己打分,80%的媽媽第一感覺都是:我不及格。

孩子越小,媽媽給自己的評分越低。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其實產生挫敗感的原因很簡單,我們太苛求自己,把養孩子變成了一種負擔。

再進一步分析,你就會發現,很多媽媽之所以對自己如此嚴格,正是因為有一個嚴格的原生家庭。

從小到大,男孩被要求勇敢,而女孩被要求完美,所以我們不能犯錯,要懂事聽話,久而久之,追求極致成了一種常態。

但是這種自我苛責會在代際之間傳遞,我們從媽媽那裡學來的東西,也會不自覺地強加給孩子。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這條鎖鏈只能從自我接納開始。

所以,示弱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有一次,葉一茜接受採訪時,透露自己養二孩的心得,她說,自己已經把對小兒子教育任務的一半「移交」給了大女兒Cindy。

兩個孩子也會有打鬧,但Cindy總是讓著弟弟,年僅7歲的Cindy不時會說出一些讓人很吃驚、很懂事的話。


女星穎兒在鏡頭前大哭:中國式媽媽的崩潰,從來沒人能懂


葉一茜覺得,大寶帶二寶這樣的模式,中和了大寶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理的同時,也給了自己一個休息的機會。

有時候,媽媽太像媽媽,對孩子來說反而是種沉重的負擔。

可在中國,「大家長」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而一旦媽媽給自己貼上了必須完美的標籤,就難免對孩子大包大攬。

可孩子的路終究要自己走,再完美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刻。

孩子的成長,都是從與母親分離開始的。

英國有句俗語:媽媽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

一個好媽媽,也許有諸多缺點,但是一定願意和孩子共同成長。

願意接納自己,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好媽媽,真的不必100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