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被稱為千湖之省,那當今的“千湖”可能是由古云夢澤演變而來嗎?

用戶2582736585398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本人在武漢生活了幾十年,足跡也踏遍九州四海,可以肯定的說,不止是“千湖”中的大部分是由古云夢澤演變而來,整個湖北省的中南部,即現在江漢平原,都是由古云夢澤演變而來。

古云夢澤其實分為長江以南和長江以北兩個部分,是一個非常大的湖泊,如果放在今天絕對是一個超級大的中國第一湖泊。長江以南就是現在的洞庭湖區域;長江以北,後來經過多年的泥沙堆積,就演變成了現在的江漢平原,即現在窪地+湖沼的地貌。

現在我們再來說說湖北,說湖北是“千湖之省”沒有錯,但湖北西部和湖北東部完全是兩個世界,湖北西部是山區,湖北東部是平原。

湖北省90%的河流集中分佈於鄂西山區。

在山地丘陵與平原交接處往往形成比較大的落差,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水能資源,因此三峽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都分佈在這裡。

湖北省90%的湖泊都集中分佈於江漢平原和鄂東沿江平原地區

這些湖泊歷來都起著調蓄洪水、養殖、灌溉和航運的巨大作用。主要有洪湖、梁子湖、長湖、漲渡湖等。當然武漢的湖泊也不少,東湖、嚴西湖、湯遜湖都非常美麗而且壯闊。

原來的古云夢澤的核心地區,現在湖北還有一個雲夢縣,隸屬現在湖北省孝感市。

所以我們這樣可以清晰的知道,當今湖北省的“千湖”中有90%的湖泊都是由古云夢澤演變而來的,都散佈在現在的江漢平原及周邊平原地區。

但是現在而言,還保持著古云夢澤的一些原貌的,卻是長江南部的洞庭湖區域了。孟浩然的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即指的是這一塊區域,而不是古云夢澤。


關注東西縱橫彈,每天聽一段東西方最前沿的發展趨勢或一段最值得思考的歷史。


東西縱橫彈


沒有人能給你一個權威答案

但我可以給你幾個信息 你自己判斷

一 從戰國開始 我國的氣候開始發生了改變

到了漢朝開始 漢人開始大規模破壞環境特別是漢朝控制西域後 到了唐中期 全國的湖泊沼澤都開始變小了 特別是有幾個比現在五大湖都大的湖都消失了

二 雲夢澤出現在史書上是春秋未期 以現在洞洞庭湖為中心 湖南其實佔地並不大 但是以湖北大量的沼澤 溼地為主 生活著大量的犀牛 河馬

以現洞庭湖為中心湖南周邊十多個縣 包括少量的湖北地區

三 雲夢澤的未日 發生在宋朝 溼地大面積消失 沼澤也乾枯起來 形成現在湖北的千湖之地

而湖南的洞庭湖也因為多種原因 縮小了

四 至洞庭湖的最後一擊 不得不提出兩位老革命家華國鋒 李先念 為了糧食圍湖造田 你現在看到的洞庭湖是在湖南省領導指示下 退田還湖

退林還湖的結果了 但洞庭湖以經十不存一了


超超9918


湖北省歷來都是因為湖多而著名,說起這個雲夢澤,它是在在第四紀地殼下沉時形成巨大窪地,發育成內陸湖盆。長江、漢水上游帶來的泥沙不斷沉積,湖盆變成內陸三角洲,湖面不斷分割、解體和縮小,演變成江漢平原--湖沼。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雲夢澤已縮小一半,唐宋時又解體為星羅棋佈的小湖群。有的小湖逐漸淤平,有的則有擴展,洪湖就是在清中葉以後迅速擴展成的大湖。

魏晉南北朝時期,雲夢澤主體向東南部推移,形成"首尾七百里"的夏州。宋慶曆八年和金明昌五年,黃河先後兩次決口,也使人口大量南遷。現在如果硬是要是說千湖之省是由雲夢澤演變而來的也可以,只不在那個時期,湖,江不分的雲夢澤已不復存在,而現在的千湖之省,因為各種原因早已沒有了千湖,十去其九。已經算不上千湖之省了。


鴞鸚鵡


統一的雲夢澤從來都沒有存在過











帕帕多普羅斯


雲夢澤是楚王的狩獵地,廣義的說應該是一片佔地450平方公里的巨大溼地,由眾多湖泊和溼地草場組成。它東起大別山直到長江岸邊。後來因為長江泥沙堆積,雲夢澤被分為南北兩大塊,長江北為沼澤,長江南為洞庭湖。洞庭湖就是狹義的雲夢澤。請注意雲夢澤的概念狹義和廣義的差別,廣義的雲夢澤的確可以說形成了湖北千湖之省的格局。


二序草堂


遊千湖之省,賞荊楚風光。(版權所有,抄襲追法責。這是我的湖北旅遊宣傳口號)因我不會電子郵件投稿,不能參賽,自娛自樂。本文已投稿,已發表,重複將賠鉅額款。只有本人有一稿多投的權利。


老朱9298


雲夢澤並不是一個大湖,而是沼澤溼地。夏天發大水就是湖,浩瀚無邊。長江水枯時為澤地。季節性很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