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一個登場的為什麼不是張角,也不是劉關張,而是大青蛇?

李豔勤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三國演義的開篇,充滿著奇幻傳奇色彩,甚至出現一些超自然現象,比如大青蛇的出現,在樑上盤旋,最後居然坐上了龍椅。

有些讀者會疑惑,為什麼要寫這麼一個情節呢?這就要從一些凶兆或者瑞兆說起。

中國古代,最講究的就是一些兆頭,包括現在的民間,過年時候,也會說討個好兆頭,這個兆頭,就是一種預言。

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在封建社會中,人們會把一些祥瑞,說成是好的兆頭,比如瑞雪兆豐年,把一些不好的現象,比作凶兆。一些自然現象,比如干旱,地震,水災。在皇帝的眼中,都是一種不好的兆頭,證明自己一些事情做錯了,所以皇帝會減膳,避正殿,或者減免賦稅。這是一種極端的自然現象,往往皇帝會有足夠的應對。

但有一種兆頭的出現,那就證明,一個國家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這種兆頭,被稱為妖異。

在三國演義也有過這樣的情節,在遼東的公孫淵,想要背叛曹魏,他的謀士說了一句話,“如果國家快要滅亡了,必然會出現很多靈異現象。”他還舉了三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一個人從地底下挖出來一個東西,有頭有眼,而且刀槍不入;
第二個例子,晚上人們看見一個紅衣人在房上走來走去;

第三個例子,一家人做飯時,發現一個嬰兒被蒸死在了鍋中。

這三個妖異的現象,都證明了,國家將要滅亡。果然,沒過多久,公孫淵就被司馬懿滅了。

在民間傳說,甚至一些正史上,也記錄了一些妖異的現象,用來證明,國家將要滅亡。同樣,在小說中,也習慣於用這種妖異事件,來證明,國家真的要滅亡了。

所以到了三國演義的開頭,作者不惜用大量的筆墨,來描繪一種妖異的現象,這個妖異,就是大青蛇。除了這個妖異以外,他還描繪了海嘯,地震一類的極端自然現象,從大量非正常現象入手,來預示漢朝將亡。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青蛇?

有人說,這和劉邦斬蛇起義有關。當年劉邦,在四川,看到一條白蛇擋在路中央,白蛇說,“你不能殺我,你要是砍我的頭,你的漢朝從頭亡,你要是砍我的尾巴,你的漢朝從尾巴亡。”劉邦不慣毛病,說道“那我從中間砍。”於是,漢朝就出現了東西兩漢。

正史中也記載了這個故事,但多了一個老太太的戲份,那就是說,劉邦是赤帝之子,他殺了白帝之子。從而證明,劉邦當了皇帝,是上天的安排。所以,漢朝和蛇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種說法,也是一種說法,其實,如果從小說角度而言,既然是預兆,為什麼不是白蛇的報仇,而非要是一條青蛇呢?

所以,羅貫中的青蛇,實際上還有另一層含義。

我們可以大膽的推論,這個青蛇,代表著曹操,同時也為曹操控制漢朝朝局埋下伏筆。

那麼,這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眾所周知,中國古人,最講究五行相生相剋學說,這樣的學說,在正史、民間傳說以及古典小說中,都有明顯體現。

蛇,是一種陰險毒辣的代表,而青色,在無形中屬木,木在方位中應該屬東方。而後文也證明了,曹操發跡就在山東。而曹操的青州兗州的精銳主力,也都是從東方來的。更重要的是,曹操的確控制朝局,而且曹魏也取代了漢室。

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證明,羅貫中以青蛇開頭,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預示著曹操的出場,以及預示著曹操之後的影響。

如果這樣說,還是有些牽強,那麼,我們再根據五行相生相剋原理繼續推論,漢室火德,但漢室衰微,說明火德衰微,而生成土,土又生木,這才引出了諸侯混戰,最後曹操一統北方。

但這種統一,在作者眼中,不是正統,羅貫中在三國裡,擁劉反曹德思想,非常明顯。因此,這個伏筆,也預示著,劉備興復漢室,以火德克北方之木,為劉備興復漢室,對抗曹魏埋下伏筆。

可以說,青蛇的橫空出世,並不是羅貫中為了吸引眼球而隨意寫出來的,這裡麵包含著更深層次的伏筆,預示著三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就此展開。


小小嬴政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講述了自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到三國歸晉再次統一的歷史變遷,結構佈局巧妙,文思泉湧,刻畫人物惟妙惟肖。彷彿將那個時代的英雄事蹟、時代更替,生靈活現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羅公經過一生的潛心研究,日雕月琢,才讓這不鴻篇鉅製問世。真可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拜讀三國,讓你不由得想起羅公徹夜不眠的寫作。他耗盡畢生心血,就是為了我們這些讀者。


三國開篇,羅公先是講述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週末紛爭,為秦所統一,後又並於漢。經過光武中興至獻帝,隨引出漢亡的原因,起於桓、靈二帝。而在接下來的情節上,羅公引出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致使靈皇帝驚倒,百官俱奔,更是引出下文各種災禍。很多人便產生疑惑,為何《三國演義》的開篇不是張角,也不是關張,而是一條大青蛇?個人認為,羅公這樣安排,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跑避。


首先羅公這樣寫,正是為了與上文照應,並恰當引出下文。上文寫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講述朝代的更替、歷史變遷,又說到漢朝的興起,始與高祖斬白蛇起義,漢代的繁盛經歷四百多年。高祖斬白蛇起義是大漢逐步建立並興起一個標誌,而羅公所寫的青蛇也是漢朝衰敗的標誌,正所謂白蛇象徵著興盛,而青蛇正是象徵著衰敗。這兩條蛇相互照應,讓筆墨從興盛轉移到衰落,惟妙惟肖。


大青蛇除了與上文照應,還有引出下文的功效。它是漢朝災禍的開端,由此作者再引出大雷大雪,冰雹災害,徹夜不止。後來建寧四年二月,又發生洛陽地震,海水泛溢,沿海居民被捲入海中。而後又說起雌雞化雄性,這些都是不祥之兆,羅公正是以大青蛇引出下文,闡述當時禍不單行。毛宗崗也曾這樣批註:

白蛇斬而漢興,青蛇現而漢危。青蛇白蛇,遙遙相對。惟虺惟蛇,女子之祥。寺人正女子一類也,故有此照。


其次以大青蛇開篇,這正如書中所說“有將雪見霰,將雨聞雷之妙。”《三國演義》不缺乏神來之筆,有欲揚先抑,也有欲抑先揚。而羅公最為精妙之處,就是將要有後文的時候,會先有一段閒文作為引導。比如在寫火燒赤壁之前,會先寫火燒博望坡和火燒新野,這樣不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更有前後互為犄角之感。再如欲寫諸葛亮六出祁山,先寫了七擒孟獲,這樣不但寫出諸葛亮北伐決心,也有數字上的照應。

而文中以大青蛇為引子,正是為了寫接下來的動亂紛爭,引出一個群雄逐鹿,天下大亂的時代。其用心良苦,值得我們去推敲。羅公不但文前必有先聲,文後也會有餘勢,比如黃巾之亂後有董卓,後來又有餘黨李傕郭汜,這樣的安排讓人覺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吸引讀者接二連三的往下讀。由此可見,羅公安排大青蛇開篇,也是神來之筆。


再次大青蛇即是動亂的象徵,也讓那個時代充滿神秘感。古代人很講究風水,什麼事情有怎樣的警示,暗含什麼意義。比如做夢的暗示,遇見稀奇古怪事情的暗示等。這些都會讓人產生神秘感,如漢高祖芒碭山斬白蛇起義,就很有神秘感。高祖起義,本來就是順勢而發,為何還要斬白蛇呢?出了突出高祖神武,更能讓人產生神秘之感,大家會認為這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而羅公安排大青蛇開篇,更能給人以神秘感,大青蛇繞樑,靈帝驚倒,百官驚慌,這些是都預示著漢朝的衰落。而大青蛇能預示奸臣當道,盜賊橫起。為東漢末年的動亂作伏筆,更能引起讀者的興趣。

你是如何看待三國演義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大青蛇就是黃巾賊首張角張寶張梁的師父,也就是那個神秘的鶴髮童顏的碧眼神人。蛇隨風,碧眼神人離開張角三兄弟時隨風消失。蛇眼是綠色的,雖然大青蛇修煉後,有了很高深的功力,但是眼睛還沒有修煉到人眼境界。漢靈帝是真龍天子,漢靈帝是真龍,龍是蛇修行到一定境界,身體生出四肢,頭頂長出龍冠,就是真龍。大青蛇突然盤在景帝龍椅上,趁靈帝一驚之際,摘掉了靈帝的真龍龍冠。真龍靈帝已是人身,龍冠看不見但神在。沒有了龍冠的靈帝己不是真龍之身了。大青蛇把偷來的龍冠種在還未出生的劉備家院子裡,這棵龍冠長成一棵狀如華蓋的大樹。大青蛇就在劉備父母家投胎轉世了,生下的劉備就是大青蛇轉世。劉備是帶著前世記憶投胎轉世的,劉備六七歲時,按理說,怎麼也輪不上劉備來當皇帝,可劉備卻對鄰居們說:哪天我當了皇帝,我要用這棵狀如華蓋的大樹,當作我乘坐的華蓋。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大青蛇早知道張角張寶張梁學會法術日後必反,這時大青蛇劉備已經二十歲了,劉備便借平黃巾之亂為名,謀取劉家漢室江山。因為有了張角三兄弟的先大亂天下,大青蛇劉備就不會背上亂國篡位的惡名,而且大青蛇劉備確實是漢室劉家的旁系皇叔,大青蛇劉備一直打著匡護漢室的旗號,大青蛇劉備謀取劉家漢室江山就一切都是那麼地名正言順了。大青蛇劉備的一切都是有預謀有計劃的。帶著前世大青蛇記憶的劉備,花花腸子特別多,十分冷血,關羽伐魏勢危,大青蛇劉備毫無兄弟結義情義,坐看關羽自生自滅。張飛死了,大青蛇劉備毫無表情地吐出四個字:張飛死了?就再也沒有下文了。關羽是黑虎精轉世,張飛是野豬精轉世,在投胎轉世之前,大青蛇和黑虎精野豬精早就對奪取劉家江山謀劃己久,時機一到,三人便相繼帶著記憶投胎,後來又按原定計劃三人聚一起桃園三結義,開始了謀取劉家漢室江山的行動。大青蛇劉備不是修行的真龍,偷來的龍冠最終沒用,大青蛇劉備最終沒有達到目的。





華學志6699


《三國演義》的開篇先是簡單介紹了東漢末年的政局,時靈帝當政,宦官曹節專權,朝野內外一片昏暗。緊隨其後的便是寫到了題主所說的大青蛇的故事,原文是這樣描述的: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

這段描寫非常之形象,青蛇於殿梁飛下,盤坐於龍椅的景象頓時映入了我們的眼簾。話說《三國演義》開篇寫這樣一件奇事的意義何在呢?有道是“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而青蛇的出現說到底便是預示著漢室的衰亡!為何獨獨選中了這青蛇呢?下面和大家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龍蛇之孽

蛇與中國神話中的神物“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古人亦稱蛇為“小龍”,蛇在古人看來更是極具靈性之物。“神龍”在古人眼中是祥瑞之物,但龍若出現的時侯不正常,或行為怪異時,則往往預示著將有大事發生,當然龍畢竟是神話中的生物,而在現實中替代龍的生物便是蛇。在古代占卜學中,有一怪異景象稱為“龍蛇之孽”,所謂“龍蛇之孽,君國之象”,據《 五行傳》記載:

“皇之不極,是謂不建,……時則有龍蛇之孽。”

這一景象的出現則預示著國家將生變亂,天下將有浩劫。故《三國演義》開篇寫到青蛇突出,盤坐於帝王之位上,實際上便是描寫了這樣一種”龍蛇之孽”,從而引出漢末亂世。

故在演義中,緊隨“青蛇異象”之後,便寫到了洛陽雷雨冰雹,地震,海水氾濫等一些不祥之事,最後點出漢末民不聊生,由此黃巾起義,戰亂四起。

因果循環,冥冥之中天註定

昔日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造就了大漢四百年的江山!今青蛇亂世,四百年前的血債終到了嘗還之時。因果循環,造化弄人,昔日劉邦種下了“因”,其“果”自當由後世子孫來承擔。正應了那句話“冥冥之中自有天定”,這也是《三國演義》中寫青蛇的第二個緣故。

其實像這樣的情節在演義中還有多處體現,如“火熄上方谷”,“秋風五丈原”,何嘗又不是冥冥之中天註定呢?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青蛇墜梁”,作為《三國演義》第一件靈異事件。

原文描述為: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

《三國演義》所處年代為東漢末年漢靈帝時期,漢桓帝和漢靈帝可謂是東漢歷史上最黑暗時期,外戚專權,黨錮之禍,宦官干政,賣官鬻爵,荒淫無度。朝堂腐敗最終導致漢靈帝時期黃巾起義爆發,為東漢滅亡埋下伏筆。

同時,黑暗朝代自然災害不斷。

通過“青蛇墜梁”來營造自然災害,更能說明漢靈帝統治達到“人神共憤”,“天地不忍”的地步。


五味社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作者羅貫中在簡單闡述了秦漢—西漢—光武中興—東漢末年的一系列事件之後,便用大青蛇為開端引出的各種靈異事件為引子,打開了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故事。

歷史上王朝的更迭有天災也有人禍,這是在中國的歷史上每一個封建王朝都無法避免的命運,秦漢之前的分封制王朝,商周分別都有大概八百年的國運。秦王朝統一之後便成為了君主集權制的政府機制,秦二世而亡,亡於不得人心嚴法苛稅,農民起義軍和復國的貴族席捲了整個秦帝國。天下再次進入紛爭的狀態,楚漢紛爭十數載,漢朝重新統一了天下,國祚四百年,經歷了東西兩漢的二十四位皇帝,是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國運最長的一個封建王朝。

對於東漢末年的動亂,羅貫中先生的論斷是,是從桓帝和靈帝開始的,桓帝崇信宦官,對於忠臣是採取的封閉態度,靈帝在位之時,由於忠良打算誅滅宦官的計劃洩露,被宦官集團反殺,宦官勢力從此無人可以再可以與之抗衡了。就在這個時候,皇宮之中出現了靈異的事件,也就是開頭說的大青蛇出現。

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見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詳,非止一端。”

原文當中出現的種種異象的表達,是對於一個王朝即將滅亡的前兆,用現在通俗的話來說,作者就是用青蛇的出現來預示漢朝的滅亡。但是為什麼非要用大青蛇,而不是用其他的動物來預示呢?下邊筆者就對於這個青蛇做扼要分析。

第一、文中所提到的大青蛇,在現在看來可以理解成大黑蛇。

青在古代的顏色中是屬於黑色,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青是綠色一種,怎麼可能是黑色的呢?別急,古人把黑色說成青色是有根據的,李白在一首詩中曾經寫到:“朝如青絲暮成雪。”意思就是說早上還是黑色的頭髮到晚上就變成白色了,既然雪是白的,那青就是黑色的。

大黑蛇出現在皇帝的宮殿,和當年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形成先後呼應。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是個開始,征戰十數載建立的大漢王朝,成就四百年基業到了要結束的時候,就用這個大黑蛇為結尾,體現了古人對因果循環的人生信仰,一白一黑來體現了漢王朝的一生,從白色開始到黑色結束,算是給漢王朝畫上了句號。

第二、大青蛇的出現以後發生的一些奇異現象,用來暗示一個王朝覆滅的前兆。

其實在很多文學作品或者歷史典籍當中,經常能看到一些某個王朝要覆滅了,或者是天下大亂了,都伴隨著一些奇異的地理變化現象,古人可能是認為這和國家的命運有關係的,其實並不是全部的迷信導致。東漢末年是出於了一個微冰川時期,氣候是比較寒冷的,在曹丕和東吳打仗的時候,淮河的水都結冰了,導致了曹魏的水軍無法使用,曹丕只好取消了對東吳的軍事行動。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證明了東漢末年的動亂除了有人禍之外,也有天災的原因。


在馮夢龍先生的《東周列國》的第一回就提到過了岐山發生地震的事情,當時的大夫趙叔就勸諫當時的周幽王要引起重視,因為伊洛河干枯的時候夏朝滅亡了,黃河干枯的時候商朝滅亡了,岐山發生的地震導致了涇河、洛河、黃河的堵塞,三條河都乾枯了預示了國家的衰亡,後來發生的烽火戲諸侯,周平王遷都洛陽就開啟了東周時代。而在這裡發生的洛陽地震,河水氾濫導致沿岸的居民被河水捲走,還有一個叫五原的地方發生了山體崩裂,這兩個事件和東周時期的岐山發生地震,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都是用來暗示一個王朝覆滅的前兆。

第三、在古代的認知當中蛇也是龍,代表統治者的象徵。

書中說到大青蛇盤坐在龍椅之上,寓意就是用大青蛇的出現,來代表漢王朝要被新王朝取代的了。這樣的一個景象的發生在全書的開頭,和後邊的三家歸晉形成了先後呼應,開頭的異象在最後的結局得到了印證。這也是這本書的美妙之處,開頭的一個提示,中間那麼多大大小小的故事,那麼多豐富的內容,都是圍繞著這一個結果而發生的。其實回想起來,魏蜀吳三家在統一的戰爭當中此消彼長的那麼多年,最後也都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司馬家族的崛起,統一了百年的紛爭,同時也印證了開頭的那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綜上所述:在《三國演義》這部歷史文學作品當中,整部作品是由歷史說人物,因為歷史事件而帶出了這麼多一系列的人物。開頭先出現的大青蛇寓意著王朝的更迭權利的變換,在古代舊王朝國祚氣數將盡之時,總是藉助奇異的現象來解釋,而大青蛇的出現就給了東漢末年動亂百年最好的解釋。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周之處歡迎評論斧正,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蔡公子講歷史


我打算寫個長答案梳理一下……

一、歷史記載中確實有青蛇出現

嘉靖本《三國演義》:

建寧二年四月十五日,帝會群臣於溫德殿中。方欲升座,殿角狂風大作。見一條青蛇,從樑上飛下來,約二十餘丈長,蟠於椅上。靈帝驚倒,武士急慌救出;文武互相推擁,倒于丹墀者無數。須臾不見。片時大雷大雨,降以冰雹,到半夜方住,東都城中壞卻房屋數千餘間。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省垣皆倒,海水泛溢,登、萊、沂、密盡被大浪卷掃居民入海,遂改年熹平。自此邊界時有反者。熹平五年,改為光和,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見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

毛本《三國演義》: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見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

文字雖然小有改動,內容是一樣的。寫了若干件災異之事,開列如下:

1.青蛇見於殿

2.洛陽雷雨冰雹

3.洛陽地震

4.海水氾濫

5.雌雞化雄

6.黑氣入殿

7.虹見於玉堂

8.五原山崩

這些都是漢靈帝年間發生的事。靈帝在位時,所用的年號依次為建寧、熹平、光和、中平。

然後我們去翻《後漢書·孝靈帝紀》:

(建寧二年)
  • 夏四月癸巳,大風,雨雹。詔公卿以下各上封事。(對應2)
(建寧四年)
  • 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河水清。(對應3,4)
(光和元年)
  • 夏四月丙辰,地震。侍中寺雌雞化為雄。(對應5)
  • 六月丁丑,有黑氣墮所御溫德殿庭中。(對應6)
  • 秋七月壬子,青虹見御坐玉堂後殿庭中。(對應7)
(光和六年
  • 秋,金城河水溢。五原山岸崩。(對應8)

而上述第1條,青蛇現於御座上,雖然本紀中沒有,但《五行志》中卻是有記載的。

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見御坐上。

至此,我們可以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並不是“三國演義第一個登場的是大青蛇”,而是三國開頭寫了一堆稀奇古怪的災異事件(嚴格地說,這不是三國開頭第一段),青蛇並非首先登場角色,它只是這些“群像”中的一“像”罷了。

二、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災異之事

在古人的觀念中,有神異的事件發生時,那意味著上天要向人間傳遞某種信息。有時候是好事,比方說皇上治國有方,就會出現什麼什麼祥瑞。有時候是壞事,比如說朝政混亂,民不聊生,就會出現什麼什麼災異,警示皇帝——“別胡搞了!”

因此,在小說開頭,連續排列這一堆事件,用意在於說明,這已經是風雨飄搖,亂世將臨的時代的。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看《後漢書·五行志》,來了解古人是怎麼看這些災異的。

1.青蛇見於殿

【龍蛇孽】條:

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見御坐上。是時,靈帝委任宦者,王室微弱。

《後漢書》對此的解釋是:天子沒有至高無上的準則,這種情況叫做“不建”,其災禍為昏聵,其懲罰為持續陰天,其警戒為衰弱。在此情況下,時而會出現龍蛇之孽。

《五行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厥咎眊,厥罰恆陰,厥極弱,時則有射妖,時則有龍蛇之孽……”皇,君也。極,中也。眊,不明也。

所以《五行志》在後面特意標出“靈帝寵信宦官”,就是為了說明,是因為寵信宦官,大權旁落,皇室不振。才會出現這種不祥之兆。

2.洛陽雷雨冰雹

【雹】條

靈帝建寧二年四月,雨雹。

《五行志》共分六篇,前四篇分別寫了木+金、火、水、土五種類型的災禍(不知道這個順序是按什麼排的)。

冰雹和後面的海水氾濫屬於“水”類的災禍,作者總結原因說:

不敬宗廟,廢棄祭祀,忤逆天時,水就會失去它原本的性質而變為災禍。

《五行傳》曰:“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謂水失其性而為災也。

3.洛陽地震

【地震】條

靈帝建寧四年二月癸卯,地震。是時,中常侍曹節、王甫等皆專權。

地震、山崩都屬於“土”類事件。它們代表的是:

大興土木,修建宮室,行為淫亂,觸犯親戚,不敬父兄。土就會失去它原本的性質而變為災禍。

《五行傳》曰“治宮室,飾臺榭,內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謂土失其性而為災也。

4.海水氾濫

五行志裡雖然建寧四年二月確實是發大水了,但卻不是海水氾濫……

【大水】條

靈帝建寧四年二月,河水清。五月,山水大出,漂壞廬舍五百餘家。

5.雌雞化雄

【雞禍】條

靈帝光和元年,南宮侍中寺雌雞欲化雄,一身毛皆似雄,但頭冠尚未變。

這個出現的原因是:國君相貌不恭敬,這是不嚴肅。其災禍為狂傲,其懲罰為連降大雨,其極點很兇險。時而會出現雞禍。

《五行傳》……又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恆雨,厥極惡。時則有服妖,時則有龜孽,時則有雞禍,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痾,時則有青眚、青祥,惟金沴木。”

在這件事發生後,皇帝很擔心,問當時著名文人蔡邕這是什麼情況。蔡邕回答說:“頭是一身之首,最重要的部分,象徵國君。現在全身都變,只有頭沒變,那是將要有變故發生,但終究沒有成功。”

詔以問議郎蔡邕。邕對曰:“貌之不恭,則有雞禍。宣帝黃龍元年,未央宮雌雞化為雄,不鳴無距。是歲元帝初即位,立王皇后。至初元元年,丞相史家雌雞化為雄,冠距鳴將。是歲後父禁為陽平侯,女立為皇后。至哀帝晏駕,後攝政,王莽以後兄子為大司馬,由是為亂。臣竊推之:頭,元首,人君之象。今雞一身已變,未至於頭,而上知之,是將有其事而不遂成之象也。若應之不精,政無所改,頭冠或成,為患茲大。”是後張角作亂稱黃巾,遂破壞。四方疲於賦役,多叛者。上不改政,遂至天下大亂。

6.黑氣入殿

【投蜺】條

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訊,身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

皇上又去問蔡邕。蔡邕回答:“天子在外苦於兵災,在內權威被後戚侵奪,臣子不忠。就會有蜺出現。”

對曰:所謂天投蜺者也。不見足尾,不得稱龍。《易龍》曰:‘蜺之比無德,以色親也。’《潛潭巴》曰:‘虹出,后妃陰脅王者。’又曰:‘五色迭至,照於宮殿,有兵革之事。’《演孔圖》曰:‘天子外苦兵,威內奪,臣無忠,則天投蜺。’變不空生,佔不空言。”

7.虹見於玉堂

沒找到。

8.五原山崩

沒找到。

當然,史書記錄這些災異,都是為了有所說明,所以不見得都是真實存在的事,有可能是傳聞或牽強附會……

三、羅貫中的改動。

嘉靖本《三國演義》:

於是靈帝憂懼,遂下詔,召光祿大夫楊賜等詣金商門,問以災異之由及消復之術。賜對曰:

臣聞《春秋》讖曰:“天投蜺,天下怨,海內亂。”加四百之期,亦復垂及。今妾媵奄尹之徒,共專國朝,欺罔日月,又鴻都門下,招會群小,造作賦稅,見寵於時。更相薦說,旬月之間,並各拔擢:樂松處常伯,任芝居納言,卻儉、梁鵠各受豐爵不次之寵,而今縉紳之徒委伏畎畮古畝字,口誦堯、舜之言,身蹈絕俗之行,棄捐溝壑,不見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處。幸賴皇天垂象譴告。《周書》曰:“天子見怪則修德,諸侯見怪則修政,卿大夫見怪則修職,士庶人見怪則修身。”此《逸書》也。唯陛下斥遠佞巧之臣,速徵鶴鳴之士,斷絕尺一,抑止槃遊。冀上天還威,眾變可弭。
議郎蔡邕亦對,其略曰:
臣伏思諸異,皆亡國之怪也。天於大漢,殷勤不已,故屢出妖變,以當譴責,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蜺墜雞化,皆婦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趙嬈音饒,貴重天下;永樂門史霍玉,又為奸邪。察其趙、霍,將為國患。張顥 、偉璋、偉姓,璋名。趙玹、蓋升蓋,音合,姓也。並叨時幸,宜念小人在位之咎。伏見郭禧、橋玄、劉寵皆忠實老成,宜為謀主。夫宰相大臣,君之四體,不宜聽納小吏,雕琢大臣也。且選舉請託,眾莫敢言,臣願陛下忍而絕之。左右近臣,亦宜從化。人自抑損,以塞咎戒,則天道虧滿,鬼神福謙矣。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禍。願寢臣表,無使盡忠之吏,受怨奸仇。謹奏。

帝覽奏而嘆息,因起更衣。
曹節在後竊視,悉宣告左右,事遂洩漏,邕等被罪。中涓呂強憐其才,奏請免罪。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這十人執掌朝綱。自此天下桃李,皆出於十常侍門下。朝廷侍十人如師父,由是出入宮闈,稍無忌憚,府第依宮院蓋造不題。

漢朝末年黑暗腐敗,這是客觀事實。但為什麼朝政會黑暗到如此地步呢?演義開篇第一個情節是十常侍亂政,這十個太監,是第一代版本的反派BOSS。

所以羅貫中寫了這一堆災異事件,固然是為了說明世道崩壞。但他卻要把火力集中指向宦官干政。

於是作者安排楊賜、蔡邕進諫,防止小人干政。然後讓太監們偷看到了奏章,從中作梗,把這兩個忠臣趕走。再然後,十常侍就逐漸執掌了朝中大權。

在下一段,羅貫中就讓張角出場了。如此一來,這個邏輯就很順暢:上天預示太監亂政——太監果然亂政——亂政結果是民不聊生,黃巾賊爆發。作者也就完成了故事情節的構建。

毛宗崗對羅本《三國演義》做了不少修訂,把這一段乾淨利落地總結為:

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霓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曹節在後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於罪,放歸田裡。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雖然情節簡化了,意思是一樣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有個小細節,在嘉靖本三國中,蔡邕說的是“蜺墜雞化,皆婦人干政之所致也”,結合《五行志》,我們知道,他這個婦人干政,說的是后妃干政。

但在毛本三國中,這句話被改了一個字:“以為霓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從婦人到婦寺,意義大變。因為太監被閹過,失去男人特徵,所以很多時候被認為和女子相近。因此“婦寺”就是指宦官。這樣一來,意思就變成宦官干政了。

毛宗崗筆頭輕輕一歪,就把宦官們身上的罪狀砸得更瓷實了……

同時,他也對這幾種災異,按自己的理解做出瞭解釋。比方說青蛇見於御座,他是這麼理解的:

[白蛇斬而漢興,青蛇見而漢危。青蛇、白蛇,遙遙相對。○“惟虺惟蛇,女子之祥。”寺人正與女子一類也,故有此兆。]

海水氾濫,毛宗崗解釋:

[水將滅火。](漢朝是“火德”,水將滅火,就是說漢室將亡。)

雌雞化雄的解釋則是:

[此兆尤切中宦官。以男子而淨身,則雄化為雌矣,以閹人而干政,則雌又化為雄也。]

因此,在演義中這些災異的代表意義,和古人當時的理解並不完全相同。不過總而言之,模糊地理解為“這是朝政黑暗的反應,世道衰落的前兆”總是沒錯的。

最後再總結一遍:三國演義開頭寫了種種災異,是為了鋪墊王朝末年衰敗氣象,寓意這個世道已經“壞了”,正如山雨欲來風滿樓一樣。而青蛇,只是這些災異中的一件罷了。


北門猿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

這就是《三國演義》提到的“青蛇墜梁”傳說。

為什麼《三國演義》開篇就提到這個故事呢?這要從劉邦斬白蛇開始說起:劉邦斬白蛇起義,這創造了漢朝的開始。而為了使民眾信服,劉邦編出了一段自己是赤帝之子斬白帝之子的故事。從而確立了自己起義的正統地位。而此時青蛇從樑上掉下,並且盤在椅子上。結合當時的朝政環境,造成白蛇迴歸,漢之將滅的語言環境。

此外,在解夢中有著"惟虺惟蛇,女子之祥"的說法。換言之,羅貫中當時借用青蛇在暗喻將要滅亡漢朝的是後宮,在三國演義中則代表了以皇后為核心的外戚何進勢力。

東漢中期以後,外戚和宦官勢力始終左右著東漢政局。皇帝往往夾在兩者之間,有時候藉助外戚打擊宦官,有時候藉助宦官打擊外戚。到了漢靈帝時期,何進被封為大將軍,他與“十常侍”之間的不斷上演著明爭暗鬥,東漢政局進入最黑暗時期,以致於爆發了黃巾起義,把東漢王朝推入深淵。


江上神思者


歷代王朝都有自己的「德性」,尤其在漢代這一套學說非常的流行。簡單來說,就是每個朝代都對應著金、木、水、火、土當中其中之一,五行相生相剋,這樣每個朝代就往下輪迴。

最著名的就是秦朝屬於水德,所以秦代的服飾都是黑色,到了漢朝這一套內容變得非常的奇怪,中間也經過了幾次的修改,一開始的時候漢朝屬於土德,直到後來漢朝又變成了火德。如何去輪換大家的說法也不一定,有的說要按照五行相生說,要按照五行相剋,這些事情幾乎打了數百年的口水官司,在整個漢朝快要滅亡的時候,才把這一套系統勉強捋順。

漢朝屬於火德,火生土,那麼下一個王朝必然是土德。

比如黃巾軍的起義為什麼要是「黃」巾?

他們打出了口號就叫「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他們認為自己對應的就是土德,是順應天命的。

再比如袁術這個倒黴蛋,他也當了幾天的短命皇帝,他也認為自己是土德。直到後來,不論是曹丕稱帝還是孫權稱帝,他們的年號當中都要帶一個黃字,這個黃也是為了順應這個土德。

只有劉備稱帝,因為他認為自己還是在延續著漢朝的火的所在,所以還認為自己是火德。

所以這些奇奇怪怪的年號,奇奇怪怪的顏色,奇奇怪怪的亂象背後都是這一套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在發揮著作用。

漢朝立國的時候,就有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傳說。到了東漢末年,這時的宮殿出現一條蛇,恰恰可能就是王朝要更迭的前兆。

至於為什麼是青色的蛇。可能是作者秉持的是另一派別的觀點,認為漢朝依然是土德,土生木,木屬於青色,所以能夠撼動漢朝的下一個朝代,應該是屬於木德的。

所以你看,這一套五行相生王朝更迭的理論,實在是混亂,所以到後來其實就沒有太多人去使用了,大家也看明白了,無非是一種政治上的幌子而已,所以更多的時候,它就流傳在小說當中,傳說當中,而到真正的政治上,大家反而把這樣的東西就淡化了。


在公眾號「章魚讀書」回覆「100本」,獲得每年精讀100本書的高效方法。


陳章魚


這是個抬槓的題,但是也是個有文化的題。

為啥說抬槓呢?要論出場順序,第一個出場的肯定不是大青蛇,必須是還沒走到座位的漢靈帝啊。

天上掉下個大黑蛇

按照《毛評三國》版本,小說的開頭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交代了東漢末年動盪的社會背景,說從漢高祖殺白蛇起義到後來光武中興,劉家四百年的基業,到了漢獻帝時候玩完。追根溯源的話,動亂的根源還是在桓帝、靈帝時期。桓帝時期,宦官專權,朝政腐敗不堪,稀裡糊塗傳到了靈帝時期。

建寧二年四月十五,靈帝剛剛到溫德殿上班開始辦公,還沒走到座位上,忽然宮殿旮旯裡起了一陣狂風,平地驚雷一般,嚇壞了羸弱的皇帝和顢頇的大臣們,更邪乎的還在後面。突然從房樑上掉下來一條大黑蛇——青即是黑也,盤在了皇帝的椅子上。

黑蛇是來打開漢朝滅亡機關的

毛宗崗給的解釋是,“白蛇斬而漢興,青蛇見而漢危。”也就是說劉邦在芒碭山斬殺白蛇起義,預示著漢朝的興起,而傳說劉邦殺白蛇走了不遠,碰到一位老太太在哭,問她咋回事,老太太抹著眼淚說“赤帝殺了我兒子,傷心啊!555”

那麼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到了漢朝要滅的時候,蛇家肯定要出來討還公道了,當初你殺了我家的白蛇,白色寓意著一片大好,那麼,這次來條黑蛇,光明結束了,黑暗將至。上次喪了性命,這次黑蛇去一下就走,給你們把驚悚戲做到底。

然後帝國開啟了災難模式,黑蛇走後,忽然大雷雨,下到半夜,京師洪災毀了很多房子。接著是洛陽地震,沿海地區又有海嘯。如此大的水,因為都說漢朝是火命,水多了預示著帝國要走向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