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民大棚裡養魚,不隨大流,差異化養殖,半年收入20萬


春天,是萬物甦醒的季節,花開了,草綠了,蒲州大地的景色怡人。遠處一片白色的塑料大棚在春天五彩繽紛的色彩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大棚旁邊的鄉間小路上,一輛大型的貨車緩緩的向前開來。那麼車裡拉的是什麼?走到這鄉間路上又是為何?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原來,塑料大棚蒙著的是大棚鱸魚養殖塘,魚塘的主人王大哥,今年58歲。他說大車上裝的是鱸魚苗,是從曲沃拉回來的,因為曲沃有溫泉,所以培育了大量的鱸魚苗,今天,他就是帶著村裡的另外兩個村民一起到曲沃拉了有20萬尾魚苗準備投入魚塘進行養殖。

王大哥已經有著20年的養魚經驗了,他說自己以前主要養鯉魚、草魚等本地魚種,兩年前,家裡親戚給孩子結婚喜宴上,他看到有一道清蒸鱸魚的菜,吃著比較鮮嫩,而且沒有刺,當時的那盤菜獲得了所有在場人的稱讚,那天王大哥的心裡就有萌生了自己養殖鱸魚的想法。


養殖的方向是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定奪的,市場上新的魚種已經被大家所接受了,我們就要與時俱進,說幹就幹,經過一系列的考察、研究、改造,王大哥成功地養了兩年的鱸魚,而且利潤豐厚。

鱸魚的最適生長溫度是2-34度,北方的天氣四季溫差較大,所以王大哥搭建了鱸魚養殖棚,以便提高水溫,給鱸魚一個適合的生長環境。

王大哥說自己的魚塘佔地有5畝,主要養殖鱸魚,一年就養一季,每年的3月是最佳的放苗時間。今天準備往魚塘裡放6萬5千餘尾魚苗,標準的魚苗養到1-2斤就可以出塘了,大概需要5、6個月。鱸魚的成本高、加上人工、飼料,如果遇到節日,價錢會高些,每年掙20多萬不是問題。

等車停穩當,大哥用溫度計分別測出車內及魚塘內溫度,看到兩個水溫幾乎相同,這才開始往塘內投放魚苗,一邊用魚苗順著滑道滑下,另外一邊加壓給水,這樣才會使車內的魚苗全部滑入魚塘中。王大哥說鱸魚的適應能力很強,將魚苗放到魚塘中,合理的增氧,魚苗很快就會適應。

看著一條條的小鱸魚苗滑入魚塘中,王大哥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祝福王大哥生意興隆,祝福在王大哥帶動下的兩位村民,他們的致富之路不再是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