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祸得福,刘禹锡竟有隐藏技能?

话说刘禹锡全家跟随父亲躲避纷乱定居于江南后,刘禹锡的童年就在这片富庶之地开始了。他曾在诗作中回忆自己的儿时生活,钓鱼、踏青,住处附近还有苏小小的陵墓。地理位置的便利让年幼的刘禹锡有了接触更广的世界的可能,受到了更为浓厚的文化熏陶。

因祸得福,刘禹锡竟有隐藏技能?

当然,刘禹锡出身书香家,即便家底未必厚实,家学总是有的。刘绪对这个儿子要求也是很严格,据说比得上汉代以恭谨重孝的石奋。刘禹锡基因好,自己又勤奋,从小就展现出谦逊好学的品性,虽然父亲严厉但实际上也是满意的。据权德舆的说法,他第一次见刘禹锡的时候,未来的大诗人还是个刚刚懂事的小朋友,但已经在父亲的要求下开始学习《尚书》了,衣服上的配饰也大多是象骨所制,所用,所言,所行,都不同于其他同龄的孩子。我们常说最怕的就是比你厉害的人,还比你用功,刘禹锡就是这种别人家的孩子。从小举止端正,聪敏早慧,别的孩子是被家长先生逼着看书认字,刘小朋友则是看到了家中长辈就乖乖地跟在身后,抱着自己的写字板,随时找机会请教问题。

刘禹锡的母亲四十多岁才生下他,心里自然是千宠万宠,但大家族出身的卢氏也行事有度,并没有给予儿子过多的溺爱,而是在关爱中加以引导。但是,受宠归受宠,刘禹锡也没少吃苦头,他的体质较弱小时候常常生病,但是没想到,对于处处有心的刘禹锡小朋友来说,这恰恰促成了他未来的隐藏技能。体弱多病没少遭罪的刘禹锡由己及人,对医药之学上了心,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成年后也没放弃这一实用的爱好,后来还编著了自己的药物典籍。

因祸得福,刘禹锡竟有隐藏技能?

以往曾有人认为刘禹锡的医学修养或许值得肯定,但在惠及层面上只为家中亲属医治,并没有造福到百姓,不能被称其为医学家。但是事实上,刘禹锡的医学造诣,确实为我国古代医药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刘禹锡曾自述说我的医术能够照顾自己吧,我家的小孩子们不用请大夫来看病了……但这些只是自谦之辞,并不能视为他不在外行医的依据。毕竟也是仕途中人,还是一代文豪,难不成要他像江湖郎中一样到处宣扬自己的医术?刘禹锡的行医不仅有切脉的根基,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觉得药物贵在有效不在是否贵重,用的大多都是日常草药,方便采集也易于加工,价格上也比较便宜,给普通百姓解决了很多痛苦。刘禹锡也相信民间智慧,从各地搜集看似千奇百怪,一用上又成效显著的药方。刘禹锡还从好友柳宗元那里讨来几个药方,其中就有蜣螂心拔疗毒方等等。

因祸得福,刘禹锡竟有隐藏技能?

另外,刘禹锡在促进医药学科学术交流方面的心得可算是走在时代前列。新罗使臣来唐,看到了大唐的一部药书,希望能把这部书带回去,一方面救助民众,一方面也促进两国的交流,其他官吏不敢妄下决断,是刘禹锡帮使者上书请求皇帝应允。在奏疏中刘禹锡表达了一个跨越时代的价值观念,即人类智慧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应该造福全人类。刘禹锡自编医书时也选用了从婆罗门僧人处得知的药方,早在一千二百余年前就为亚洲医学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因祸得福,刘禹锡竟有隐藏技能?

其实,不只是刘禹锡,精通医学的文人墨客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陆游、苏轼同样也是饱腹诗书的诗人,兼职救死扶伤的医者。或许对于他们而言,兼济天下的方法很多样,可以从仕途上为百姓谋福祉,也可以在健康医疗上为人民谋便利,虽然在历史的洗礼中我们可能只记得他们以文字挥洒豪情的风采,而忘了这些可爱的文人还有着高超的隐藏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