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在武昌登臺拜將,黎元洪為何把湖北革命總司令一職讓給黃興?

寧婕


這是黎元洪的陰謀!

黃興是同盟會內僅次於孫中山的革命領袖、革命實幹家,在辛亥革命時期,凡屬著名的革命之役,多數他都參加了,在革命黨中的威望很高。

辛亥武昌起義之前,湖北革命黨的領導幹部曾派人到香港邀請黃興速來武漢主持領導,發動起義。但因為黃花崗之役的失敗,當時的黃興有些灰心喪氣,加之對武漢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認識不足,所以他沒能應邀及時來武漢。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

黃興得知武昌起義勝利的消息後,於10月24日趕到上海,28日便趕到了武昌。

此時,由於清軍大舉南下,漢口戰事十分吃緊,大局岌岌可危。特別是前線指揮無人,前有總指揮何錫藩受傷辭職,後有總指揮張景良通敵正法,正是群龍無首時。

黃興的到來,武漢革命軍民都把他比作”天將下凡“,把收復漢口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莫不翹首以盼。

黃興到達武昌,也給黎元洪及其同夥打了一劑強心針。黃興南渡武昌時,黎元洪派出代表帶著軍樂隊、儀仗隊在江岸迎接,儀禮頗為隆重。

但黎元洪及其同夥在感到興奮的同時,也有很強烈的擔憂,他們擔心威望卓著的黃興,會有礙於黎元洪的都督地位。

黃興太耿直,算不上成熟的政客,從上海趕赴武漢的途中,他曾在船上對同行者田桐等人說:”黎元洪本非革命黨人,我到鄂後,必須取而代之,且稱兩湖大都督。“

11月2日,革命黨人集議,田桐等人就提議公推黃興為湖北湖南大都督,位在黎元洪之上。但這個提議遭到了湖北地域觀念較重的首義人士劉公、孫武、吳兆麟等人的反對,這夥人主張由黎元洪委任黃興為戰時總司令,最後宋教仁只得表示說:”此事不過徵求大家意見,我們原無成見,既有利害衝突,即作罷論可也。“

最後大家複議定黃興為戰時總司令,所有湖北革命軍及各省援救,均歸其節制調遣。

黎元洪得知有人擬舉黃興為兩湖大都督後,更感到黃興對他的地位是大威脅,他決不願意受黃興的節制,更不願意讓黃興插足於湖北軍政府之中。

但黃興剛被迎來不久,又如何才能下手”驅黃“呢?

在這種微妙的情況下,黎元洪及其親信孫發緒等人,便策劃了一場”驅黃“的陰謀,所謂”登臺拜將“就是這一陰謀的產物。

解放前出版的《新生月刊》曾詳細描述了這一陰謀——

正在這種沉默的空氣中,孫發緒起而言曰:”此事不難,驅黃出省可也。“

黎元洪等訝曰:”今日才迎,怎好便驅?縱驅之,其如黃不去何?“

孫發緒道:”可用陽尊陰驅之策,請都督仿漢高祖登臺拜韓信的故事,於明日就都督府前坪高搭將臺,預備戰時總司令印信一方,令箭一枝,總司令大旗一面,屆時集合全軍將士,由都督親捧印、箭、旗三物,拜受於黃為戰時總司令,請其率師北伐,並於漢陽設置戰時總司令部,迨登臺拜禮畢,即送黃渡江就職。這樣一來,黃興即被逐出於省垣了。爾後戰事若利,則黃率師北上,自然離鄂日遠。戰事不利,則軍法所在,縱不便持法相繩,黃亦無面見江東了。“

黎元洪等人聽完,大讚高明。

11曰3日,一切照謀劃如期登場,黎元洪一番表演後,黃興絲毫不察其中暗藏的陰謀,慷慨陳詞,熱血澎湃。

其實,當時的黃興要是能夠多用一些靈活的手段,在政治上團結一切革命黨人和其他同情者,孤立和分化封建勢力,有步驟地解決湖北革命的領導權,他是有可能粉碎黎元洪的陰謀,並最終取代他的。

可惜他求勝心切,太急躁,一心單純地撲在軍事行動上。結果由於敵強我弱,革命黨內部團結協同作戰的問題又沒解決好,最終戰事失利。

當黃興在漢陽幾乎要喪命的時候,黎元洪卻依然穩坐武昌,笑看計成。

26日漢陽失守,黃興以十分悲痛的心情退回武昌。27日,在武昌軍事會議上,黃興由原來的求勝心切轉變為悲觀失望,痛不欲生,不理智的情況下甚至提出了放棄武昌而攻取南京的錯誤主張。

這無疑讓黎元洪又抓到了新的把柄,於是所有的矛盾全部集中到了黃興的身上。

最終黃興在有口難辨的窘境下,抱憤辭去了總司令一職,當晚就離開武昌去了上海。

黎元洪這隻披著菩薩外衣的老狐狸,對當時的局勢以及黃興的弱點抓的可謂是十分地精準,一出”登臺拜將“的陰謀大戲明明不懷善意,不深究的人卻往往將之奉為美談。


黑句本


黃興與黎元洪,一個是革命黨人,一個是清朝軍隊的協統,這來自不同陣營、不同立場的兩個人,卻因為辛亥革命的第一聲槍響而站在了同一戰壕,看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

所謂無巧不成書,歷史的緊要關頭,這二人確實陰差陽錯地站在了一起,而且已經被擁戴為湖北革命軍都督的黎元洪,按說他是當仁不讓的革命軍總司令,但他最後卻把湖北革命軍總司令這個顯赫的職務讓給了黃興,更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那麼,黎元洪為什麼讓賢呢?說到底,還是立場問題。

1911年武昌起義放出首義第一槍的時候,黃興其實還遠在千里之外的香港,正手持在武昌策劃起義的革命黨人居正的信件,居正在信中說自上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並未氣餒,預備在武昌起事,而且“弦滿欲發”。黃興讀罷信後,作為革命黨武裝起義的總領導,自然要親臨現場,靠前指揮,因此他在香港從容處理了一些事情,再準備北上武漢時,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卻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打響了。

之所以不得已,是因為自從革命軍發動廣州起義後,各地清軍對革命黨的防範越來越嚴密,搜查越來越細緻,對新軍的動向更加關注,而且還採取了防範措施,比如將新軍隊伍調防分散,同時開始搜捕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當時,武昌新軍的革命黨員名冊卻意外被清軍搜獲,在這緊急關頭,時任新軍工程營後隊正目的熊秉坤放出了首義第一槍,由吳兆麟為起義軍臨時總指揮,熊秉坤為參謀長,武昌起義就在黃興還沒到達的情況下,倉促開始了。

革命黨首先攻佔了楚望臺軍械庫,隨後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中的革命黨人馬上響應,向楚望臺集結,起義軍達到3000多人。於是,清軍自湖廣總督瑞瀓以下,紛紛棄城而逃,武昌起義因此取得初步勝利,武昌城被革命黨人所佔領。

但是,革命黨有了武昌城,有了根據地,有了數千人的軍隊,但革命領袖孫中山還遠在美國,黃興還在香港趕往武昌的路上,起義軍中沒有威望能堪當首領的人物,因此,他們從起義俘虜中拖出清軍協統黎元洪,強迫他擔任中化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試想,革命黨還沒成氣候,說不定哪天就給剿滅了,黎元洪作為革命軍的俘虜,他怎麼敢出任這個燙手山芋一樣的革命軍都督呢?

本意來說,黎元洪是不敢的,他後來在向清軍將領薩鎮冰上書中說:“洪當武昌變起之時,所部各軍均已出防,空營獨守,束手無策,黨軍驅逐瑞督(瑞瀓)出城後,即率隊來洪營,合圍搜索,洪換便衣匿室後,當被索執,責以大義,其時槍炮環列,萬一不從,立即身首異處,洪只得權為應允。”說白了,他這個都督是遭到革命黨人槍桿子逼迫的情況之下,為了保命而萬般無奈應承的,他本身就不想當這個鄂都,至於率軍衝鋒在前的總司令,他就更不敢幹了。

所以,黃興沒到之前,黎元洪就盼星星盼月亮,盼望黃興到來。10月28日,黃興一到,他就讓人舉著“黃興到”字樣的宣傳牌,在武昌城到處遊街宣傳,十幾天後,黎元洪就在都督府前登壇拜將,拜黃興為湖北革命軍戰時總司令。


帝國的臉譜


如果說孫中山是革命黨的總舵主,那麼黃興就是副總舵主。

本來武昌起義是湖北的兩個組織發動的。一個叫文學社,領導人是蔣翊武。一個叫共進會,領導人是孫武。

這兩個組織實際上是同盟會的外圍機構,相當於革命黨在湖北的分舵,或者分堂。組織成員大部分是湖北新軍的士兵。是純士兵,排長級別的都很少參加革命黨。

武昌起義,陰差陽錯,蔣翊武和孫武都找不到了。士兵們抓住了黎元洪,順勢要求黎旅長充當門面。黎元洪相當於當了革命黨的分舵舵主。

湖北新軍原有一師一旅,其中半數派往四川去鎮壓保路運動了。剩下的一部分是清廷的死忠。所以湖北革命軍實際只有一個旅的實力。

在很短的時間裡,清廷派了四個旅的北洋軍來攻。領頭的是馮國璋。

湖北革命軍無論如何是頂不住的。他們緊急招兵,擴編為四個旅,也無濟於事。

大廈將傾之際,黃興來到了,革命黨的副總舵主到了!與黃興同時到來的還有湖南的援軍,兩個旅的人馬!其他各省的人馬,如江西、雲南、廣西等,都在路上,源源不斷而來。

很顯然,作為分舵主的黎元洪是鎮不住場子的。這裡必須由副總舵主黃興出馬,出任總司令。

黃興也勇擔重任,帶領湖南兩旅和湖北四旅,與馮國璋的北洋軍大戰。

北洋軍有機槍和陸炮、山炮等重武器。黃興則利用建築物,打巷戰。北洋軍進攻受阻,馮國璋一籌莫展。他終於想出辦法,放火燒屋,清理視野,以供大炮機槍施展威力。

大火沖天,燒了三天三夜。

黃興與馮國璋的這場大戰,持續了20多天。

在這20多天裡,各省紛紛響應,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唯獨對黃興不利。因為北洋軍太猛了,無論是湖北新軍還是湖南新軍,都沒有做好打惡戰的心理準備,紛紛撤出戰場。黃興的督戰隊都是沒畢業的軍校生,不忍下手射殺潰兵。

黃興在武漢無法約束軍隊,正好同盟會正組織圍攻南京,請黃興東下指揮。黃興離去。

經此一敗,黃興的地位急劇下降,才被黎元洪超過。


彭城墨者


是形勢的需要!

黎元洪本來就是個君憲主義者,並不主張革命,是被革命黨小將們逼到臺前來當大都督的。在當時的情況下,軍政府能夠存在多久都懸,況且部分革命黨人對他出任大都督也不感冒,這從他們1911年10月11日成立湖北軍政府,12日詹大成等革命黨人就在漢口成立了“純革命黨人”的漢口軍政分府就可以看出來了。出於多方面的考慮,黎元洪當時就電請黃興、宋教仁來湖北共襄勝舉。

1911年10月28日,黃興抵達武昌。

雖然黃興赴日留學,入讀的只是當時日本針對中國留學生開辦的速成性質的野雞大學——八個月即可畢業的宏文學院速成師範科。他所謂的軍事才能,不過是少時喜歡爬山、游水、釣魚;據說還跟瀏陽李永球學過烏家拳術,隻手能舉百鈞;常邀集鄉村兒童在屋後練習拳術,相互比武。青年時期在兩湖書院深造,最喜歡地理與體操課。據說“臨操如臨敵陣,短裝布鞋,抖擻精神,聽命唯謹,動作無不如度,不稍苟”。一句話,銼子裡挑將軍,理論上,黃興一直是革命黨中最懂軍事的領導人,具有崇高的威望,由其出任革命軍總司令,既可以使革命力量達到有效整合,又可以提升軍民的革命信念,可見,在當時清政府正調集各路大軍南北夾擊湖北的情況下,由黃興出任總司令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站在黎元洪的角度,自己本來就是被拉出來的傀儡,面對一個不知能存在多久的政權,又處處受到某些革命黨人的掣肘,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讓革命黨大佬黃興來當這個燙手的總司令又何嘗不是最優的選擇呢!

革命黨需要黃興站到前臺來當這個總司令,黃興也願當此大任,黎元洪又巴不得黃興來擔任這個總司令,為表示鄭重,鼓舞士氣,黎元洪以湖北軍政府都督的身份登壇拜黃興為戰時總司令,自然就再正常不過了。


端木賜香


武昌起義後,黃興、宋教仁等同盟會領導人從上海赴武昌助陣。孫中山、黃興之名在海內外革命黨人中影響巨大,在清軍圍攻武漢三鎮的嚴峻形勢下,黃興的到來使武昌革命黨人士氣大振。被起義將士逼著出山的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也鬆了一口氣,他與黃興談及清軍進攻漢口的情況,並請黃興以戰時總司令的名義到漢口指揮作戰。

黃興抵達漢口後,未能扭轉局勢,幾天後漢口失陷,黃興等人回到武昌。漢口落入敵手後,宋教仁、居正等同盟會人士和湖北文學社的蔣翊武等提出推舉黃興為兩湖大都督或南方軍總司令。但這個提議遭到軍政府和湖北立憲黨人的反對,他們認為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的地位已通告獨中外,一旦變更,必生疑團;且黃興為革命鉅子,將來革命成功後必會成為全國領袖,不應計較區區都督名義。他們主張黃興仍歸湖北都督管轄,只可稱戰時總司令,不可加南方二字。

最後,各方同意了軍政府和立憲派的意見,以黃興為戰時總司令,節制各省援軍。但在出任形式上又出現了分歧,黨人主張以公舉形式委任,立憲派則主張由黎元洪委任,立憲派認為公舉容易讓外人產生內部不團結的印象。最後立憲派的意見又佔了上風,決定模仿歷史上韓信拜將的方式,由黎元洪任命黃興為戰時總司令,並設壇拜將,以示鄭重。

1911年11月3日,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在武昌閱馬場高臺舉行拜將儀式,拜將臺周圍遍佈軍旗,當中一杆大旗,上書“戰時總司令黃”六個大字,非常隆重。黎元洪在講話中說:

本都督代表中華民國四萬萬同胞及全國軍界袍澤,特拜黃君興為戰時總司令,於本日此時就職,率我軍民,推到滿清惡劣專制制度,光復漢族,建立良善真正共和,共謀人民福利。我將士皆當誠心悅服,群策群力,驅除韃虜,以衛國家。中華民國幸甚,同胞幸甚。

隨後黃興也登臺受職,黎元洪將印綬、令箭等授予黃興。黃興表示“從黎都督與諸同志後,直搗虜廷,恢復神州”,拜將典禮結束。

黎元洪築壇拜將,名義上是尊崇黃興,實際上是鞏固加強自己的地位。拜將儀式明白無誤地告訴眾人,黎元洪是黃興的上級,黃興必須聽從黎元洪的命令;並且黃興擔任戰時總司令後,要立即渡江至漢陽指揮作戰,戰事若順,黃則率師北上,離鄂日遠;戰事如果不利,黃興自然也就無顏見江東父老了——黎元洪築壇拜將,可謂是一箭雙鵰之計。


民國年間那些事


武昌起義勝利後。起義的革命黨人認為自己威望不足,公推時任協統(旅長)的黎元洪為湖北軍政府都督。而被推為湖北軍政府都督的黎元洪,並非自願,之前還是反對革命的。因此,他在革命軍中並無多大威望。


而此時,清廷啟用袁世凱,袁世凱派馮國璋率精銳的北洋軍猛攻武昌,情勢十分危急。有崇高威望的黃興,此時來到武昌,親自指揮作戰。

而此時有人向黎元洪提出,黃興並無職務,擔任指揮,名不正,言不順。因此,黎元洪在武昌登臺拜將,任命黃興為湖北軍總司令,繼續率部作戰。而黎元洪繼續擔任湖北軍政府都督,統籌軍政。


鳶飛九天2018


黎元洪是北洋科班出身,多次留洋日本,是湖北新軍實際創辦人,兩次秋操演習,黎元洪指揮的湖北新軍與袁世凱的北洋軍平分秋色,不分勝負。黎元洪還是湖北陸軍學堂創辦人,南方新軍官兵多是黎元洪一手提拔的門生故吏,黎元洪還參與協辦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洋務。要不然你以為為什麼湖北新軍把黎元洪搬出來當老大,為什麼黎通電全國以後南方各省群起響應?為什麼世人說黎元洪是民國法統象徵?

孫中山黃興沒有受過任何正規軍事教育,沒有從軍經歷,對經濟一竅不通,只不過名氣大罷了,所以革命黨比較信任他們,希望他們帶兵,但黃興實際沒什麼卵用。


帕帕多普羅斯


確切的說黃興戰時總司令一職,是黎元洪授任的,而非讓予。黃興是與孫中山齊名的革命領袖,早年多在兩湖謀劃革命,湖南湖北革命黨人多是其故友或學生。


孫中山偕黃興等祭明孝陵

前因黃興指導廣州起義失敗,身心俱創,潛於香港,故未與武昌一役。武漢三鎮光復後,以居正為首的同盟會會員,即力邀黃並宋教仁等赴鄂主持大計,實際上就是以黃代黎元洪之意。

黎元洪雖是被脅迫上位,但短時間內迅速整合了幾股勢力。立憲派人與其理念相近,一拍即合。共進會里以孫武代表的湖北本土系,也被其拉攏過去,又有在新軍時的聲譽,至此自不甘再為傀儡,到手的權力亦不肯拱讓。

當時,武漢方面,革命黨人與立憲派,革命陣營中的文學社與共進會,利益糾葛。圍繞著,黃黎二人地位問題之矛盾,已半公開的爆發出來了。最後以黃興登壇拜將的形式,達成妥協。

黃興即是此情況下,出任戰時總司令一職。而此總司令一職由黎元洪授予,從這點上講,其職務應在黎之下,當然黎為以示隆重,特意效漢高祖拜將韓信故事,設壇拜黃興為將。是時,黎元洪宣稱:本都督代表四萬萬國民,及軍界同胞,特拜黃君興,為總司令。。。。。

參考資料《武昌革命真史》《清季的革命團體》


一羽凌霄296


簡單的說,哪個時代的人,的確在奉行天下為公,沒有那麼多的私心。孫中山的偉大貢獻,也就在此:天下為公,自由民主平等博愛,民治民享民主共和。在於制度建設。後來的某些時候,才有立黨為私,內鬥內行,就是本黨內,也是殘酷迫害,無情無義,只顧自己的權位,還何談什麼百姓死活!


真金子97829011


誰是誰的誰??

黎元洪要打的旗,是大清黃龍旗。

湖北留日革命黨要打的旗,是按日本《告十八省豪傑書》要求的鐵血十八星旗。

孫中山黃興們廣州起義時,打的旗是日本黑龍會旗。

清朝武昌士兵提著腦袋,換來起義果實,由誰享用最合適?

大家比較一番,還是日本黑龍會後臺硬。

所以,這果實還是讓給黃興吃合適。

黃興比不知天高地厚,一心冒尖的宋教仁精明多了,衡量下自己身價和可以得到的得意度分數,也不敢享用這果實。

還是讓給美國人的店小二孫幫主最合適。於是黃興急就奏章,呈請正洗碗涮盤子幫主,馬上起駕,光臨天朝登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