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導語

在常熟,經常被人提及諸多老鎮中,滸浦時常會是其中一個。

古鎮滸浦曾經靚麗名片很多,漁業絕對是其中閃亮的一張。因為漁業的興盛,造就了滸浦鎮的繁榮,甚至在民國時期有“小上海”之稱;因為漁民的集聚,造就了滸浦人口來源的多元化;因為漁業生活,也造就了獨特的江海文化,成為常熟地域文化中的獨特一支。

滸浦港,見證了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緣 起

由於頻江臨海的優越地理位置,滸浦江海漁業歷史悠久,在唐代的貢品中,就有長江鮆魚(即刀魚)。

滸浦老漁港原為吳郡通江三十六浦之一,後亦為常昆入江五大浦之一的滸浦塘,自古享有盛名,號稱“張網漁業的根據地、發源地”。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滸浦塘

據邑乘所載,宋朝晚期,滸浦漁業捕撈業已有一定規模。元代蘇北不少漁民南來定居,滸浦港已聚集眾多的漁業群體,捕撈漁業日漸壯大。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已封閉的滸浦老港口

明清時期,逐j漸成江南著名漁港和魚市。滸浦鎮成為滸浦塘入江之江口漁業集鎮。

興 盛

清末民初,滸浦港漁業發展迅猛,時有載重百噸以上的出海木質風帆漁船40艘,大者載重300噸以上,連同外港船隻總計在百艘以上。

據確切記載,民國8年(1919),“滸浦口之黃魚、鯗魚價值20餘萬元,遠銷上海及湖北、浙江等處”。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早期停泊在滸浦港的漁船

其時,滸浦港海魚銷售量常在5000噸左右,四分之三來自外埠漁船,前來採辦魚貨的行商水客、肩挑小販及購魚群眾日近萬人,最盛之年,黃魚單項銷量即達160萬籌,總值近百萬元。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早期木帆船

江北的青島、贛榆、海州、鹽城、弶港、呂泗等地船戶來滸經營,甚至落戶,港內桅檣林立,船隻常年出入,尤其是一年一度魚市春訓,即“洋汛”,更是熱鬧非凡。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漁業的興盛,也帶動了商業的繁榮,滸浦集鎮上200餘家商鋪無不顧客盈門,商業形成“四季興隆”的特色,滸浦漁港已是江蘇著名漁港及南北貨集散港口。

1920年代後因戰事不斷,海匪猖獗,漁鹽難買,1937年11月,日軍侵佔滸浦,滸浦鎮幾乎全遭到破壞,滸浦港漁船僅剩3艘,漁業衰落,不少漁船轉業運輸,少數漁船隻捕一季小黃魚。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抗戰勝利後,捕撈漁業恢復較快,到1946年,蘇北漁船主大批遷來定居,漁業又興旺起來,洋汛期間,漁船雲集,商販蜂擁而至,停船檔位長達二公里,1947年,滸浦捕撈產量約在3000噸左右,達到鼎盛。到1949年海洋捕撈漁船增至70餘艘。

繁 榮

新中國成立後,滸浦漁業生產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1950年代,政府發放貸款扶持漁船發展海洋捕撈,同時清剿了海匪,漁業生產逐步恢復。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1956年,江蘇省第一對使用柴油機的海洋機帆船在滸浦漁港下水,突破了以前漁船都是風帆船的落後面貌,開創了漁船機動化的進程,也為滸浦造船業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1958年,成立滸浦人民公社海洋漁業大隊,福山漁船,滸浦臨近港口的長江漁船全部合併成立滸浦公社長江漁業大隊。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漁港魚市交易

同時電臺、探魚儀等科技設備開始裝配漁船,改季節性生產為常年生產,併到外海開闢新漁場。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1960年,為改變港道狹窄及港鎮不分的情況,在常滸河口另建新港,大大改善了漁港條件,可通航500噸級船隊,擁有泊位500個,成為一個新型漁港。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如今的新漁港入口

1961年,常熟縣滸浦港漁業人民公社成立,包括6個海洋漁業大隊,3個長江漁業大隊,公社黨委與滸浦鎮合併,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漁業捕撈發展進入新階段。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漁港“拔魚”忙

到1970年代,捕撈由近海向遠洋延伸,普遍採用底拖網,捕撈方式發生重大變革,捕撈產量大幅提升。1975年,滸浦漁港水產量達5492噸。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1976年,滸浦漁業公司成立,滸浦港漁業有了專職組織管理機構。到1980年,水產總量達7405噸。1982年,滸浦漁港冬訓帶魚生產產量居江蘇省第一名。到1992年,總產量達到8001噸,創歷史最高記錄。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新式漁船

萎 縮

然而,進入1990年代,由於環境的惡化,加上片面強調產量,捕撈強度過大,漁業資源逐步萎縮。

長江捕撈1980年代已經開始衰退,不少大隊逐步退出長江捕撈,到1993年長江大隊、江海大隊也先後退出捕撈。

捕撈產量也從最高年份的1978年1073噸下降到1990年代的280噸,以後,一路下滑,僅有10噸左右。2002年,長江實行季節性禁漁制度。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1997年,實行產權制度改革,漁船由集體經營轉製為漁民自主生產經營。進入21世紀,近海漁業資源也逐漸枯竭,漁場外移。捕撈成本加大,捕撈產量下降,漁業經濟效益呈現急劇下滑態勢。跟隨著這些變化,滸浦港的海洋水產品產量由最7000噸逐步下降到3000噸左右。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而另一方面,漁工也越來越難招,漁業從業人員也難以為繼。90年代中期以後,海洋漁業生產整體不景氣,經濟效益大幅下滑。

為了應對柴油價格攀升和海產品保鮮要求,漁船不再以滸浦港為錨泊地,而是選擇在諸如呂泗等近生產地港口銷售漁貨和補給漁需物資。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自國家實行休漁期制度,控制參捕漁船後,滸浦港內不適航、船齡長的漁船逐年淘汰。滸浦昔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情景,成為了人們永遠的記憶。

記 錄

雖然,由於時代的變遷,滸浦漁業不復當年輝煌,然而,千百年來滸浦人民以江海為生存、生產和生活的歷程,卻是一部生動、豐富的歷史。由此還形成了滸浦獨特的漁民江海文化,是常熟文化中的寶貴財富。

近日,記錄滸浦漁業歷史的一部書籍——《滸浦漁業志》正式出版發行。它是常熟市首部地方漁業志書。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該志從2013年6月啟動編纂,歷時三年,數易其稿,全志共列11編43章121節,106萬多字,內含300多張照片和大量影印原件,記載了東周戰國時期至今近3000年滸浦漁業發展歷程。


常熟記憶之:常熟滸浦,一部千年漁業的興衰史!


既反映了先輩們艱苦創業的精神風貌,也反映了當代幹群發展漁業的豪邁情懷,更反映了新時期滸浦漁業的美好願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價值,是一部有益當代、惠及千秋的帶有專業特性的地方誌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