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飛虎隊”桂林秧塘基地

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從1937年10月15日開始首次出動航空兵部隊轟炸“抗戰文化城”桂林,至1943年3月止,日軍飛機轟炸桂林30餘次,投彈1000餘枚,造成桂林人民巨大傷亡和嚴重財產損失。為了有效抵抗日軍航空兵的進犯,經中美兩國有關方面協商,1942年6月11日,由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第3中隊的4架P-40E和8架P-40B戰鬥機進駐桂林,位於桂林臨桂的秧塘機場成為了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在桂林的最重要基地。

美國“飛虎隊”桂林秧塘基地

”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

秧塘機場最早建於1933年,1934年投入使用,當時僅有一條西南—東北向跑道,只能起降數人坐的小型飛機。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後,隨著1938年10月下旬廣州、武漢相繼淪陷,為應對危局廣西桂系當局於1939年開始粗修秧塘機場,為廣西空軍使用。1940年和1941年,為迎接飛虎隊的來臨,秧塘機場再次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期間共徵集桂林民工3.7萬餘人進行施工。擴建後的秧塘機場東起大律街,西至秧塘的羊田村和劉村,南至油塘尾村,北至塘頭村,佔地達100公頃。主要設施有主跑道一條,長2000米,寬75米。備降道一條,長1500米,寬50米。機場周圍還建有油庫、彈藥庫、飛機窩等配套設施。

和當時修建的昆明、重慶、柳州、南寧等飛虎隊各基地工程一樣,修建秧塘機場沒有機械和動力,全憑民工手擊石塊、肩挑人扛進行修建,可謂是桂林抗戰史上的一次壯舉。由於當時沒有施工機械,來自各縣參與施工的數萬名工人每天就撲在工地上,從山上開採出來的石頭,他們只能靠鐵錘一點點破碎,再挑到機場填實,用石碾滾壓。為了確保跑道的硬度能夠承受住轟炸機的起降,民工們便在基礎中放一層大片石做底,再放一層中片石。而面層則採用石灰、黃泥、沙子混合在一起製成的“三合土”鋪設。碾壓過程中,一箇中型石碾需要70個人才拉得動,而一個大石碾則需要120人操作。

美國“飛虎隊”桂林秧塘基地

桂林人民修建秧塘機場

美國退役空軍少將斯泰林爾回顧當年的情景時曾非常感慨地寫道:“很難想象,千百萬的中國民工,是如何用赤手空拳鋪築了世界上最長的跑道,B-29遠程轟炸機是使用這些跑道去轟炸了日本本土。”

”飛虎隊“剛一進駐桂林,日本飛機第二天就來進犯欲給”飛虎隊“一個下馬威。”飛虎隊“戰士們毫不含糊當即果敢出擊,一舉擊落擊傷日機11架,自己僅2名戰士受傷。”飛虎隊“旗開得勝令桂林人民大受鼓舞。隨後”飛虎隊“以秧塘機場為基地不僅多次有效阻擊了企圖轟炸桂林的日軍飛機,使日機損失慘重;而且以”飛虎隊“為主力的中美聯合空軍還參加了湘南空戰、奇襲九江、轟炸廣東、遠襲臺灣日軍基地等作戰行動。其中僅對廣東方向的日軍就進行了54次攻擊,使日軍損失極大。1943年11月25日,中美聯合空軍從秧塘基地起飛攻擊了臺灣新竹的日軍重要設施取得成功,令日軍大為光火。另外,從秧塘機場起飛的”飛虎隊“戰機還攻擊了在臺灣海峽上游弋的日本海軍戰艦,並炸沉過日軍重型巡洋艦和驅逐艦各一艘。在為期兩年多的時間裡,”飛虎隊“以秧塘機場為基地作戰共擊落日機1281架,擊傷655架,炸燬地面敵機1057架。

1944年,日本侵略軍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即“豫湘桂戰役”),8月,日軍從北面直逼廣西,陳納德下令集結於秧塘機場的“飛虎隊”實行戰略轉移。9月20日,秧塘機場被用埋彈引爆方式被摧毀,使日軍侵佔桂林後無法使用。

美國“飛虎隊”桂林秧塘基地

桂林人民修建秧塘機場

1996年10月,兩名上山採藥的農人,在桂林貓兒山的懸崖上發現了一架飛機殘骸,同時被發現的還有飛行員骨骸、手槍和銅牌。美國國防部派人調查後證實,這架飛機屬於抗日戰爭中飛虎隊秧塘機場308重型轟炸機大隊,該機1944年8月前往臺灣海峽執行任務,在擊沉日軍重型巡洋艦“永野”號後,返航途中失蹤,機上有機組人員10人,年齡最大的26歲,最小的才19歲,是第一次執行任務。美國援華航空隊在二戰期間,總共犧牲了1500多名機組人員。

為了紀念”飛虎隊“幫助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軍的光輝歷史,桂林市修建了美國飛虎隊遺址公園並於2015年3月28日落成,目前保存有山洞指揮所、陳納德將軍觀戰石、飛機掩體等文物,是美國飛虎隊現存唯一的飛虎隊指揮所遺址。

美國“飛虎隊”桂林秧塘基地

秧塘機場中的”飛虎隊“戰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