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青海蒙古貴族的叛亂,到底對雍正皇帝有多大的威脅?

忠肝義膽嶽老三




首先,我們聊一下羅卜藏丹津為何要發動叛亂。羅卜藏丹津屬於青海地區的蒙古貴族,原本效忠於清朝。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西北準噶爾部在東進無望的情況下,開始大舉南下,佔領了西藏地區,並且殺掉了首領拉藏汗。準噶爾部並不缺乏名將,曾經全殲了清朝的近萬軍隊。最後,康熙皇帝派遣老十四胤禵率領大軍西征。在圍殲準噶爾部軍隊的時候,青海貴族羅卜藏丹津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這不是沒有代價的,由於拉藏汗已經被殺,羅卜藏丹津請求冊封自己為新一任的大汗。



在戰爭期間,清朝默許了羅卜藏丹津的請求。但是把準噶爾部軍隊趕出西藏之後,清朝對冊封的事情絕口不提。 這讓羅卜藏丹津非常惱火,但自己無可奈何。隨著康熙皇帝的去世,老十四胤禵返回京城奔喪,羅卜藏丹津感覺自己有了機會。在雍正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羅卜藏丹津在青海地區發動了叛亂。當時,羅卜藏丹津裹挾了青海地區的10多個部落,強迫這些部落的首領參加自己的叛亂。迫於羅卜藏丹津的威脅,10多個部落首領不得不參加叛亂。在鼎盛時期,叛軍的數量達到了20多萬,整個西北告急,甘肅和陝西等地進入最高戒備。



羅卜藏丹津開始與準噶爾部的阿拉布坦聯合,這是清朝最擔心的問題。為了迅速平定青海貴族的叛亂,雍正皇帝派遣心腹年羹堯前往西北,年羹堯前後調動了23萬大軍。 從軍隊數量來說,雙方的軍隊數量相當。但這次戰爭並不好打,因為青海地區的面積遼闊,在茫茫戈壁上,尋找叛軍是非常困難的。從軍隊戰鬥力來說,叛軍明顯不如清朝軍隊,連羅卜藏丹津也明白這一點,因此不斷的變化位置,與年羹堯捉迷藏,氣得年羹堯無可奈何。但清朝的反應也很快,經過偵查,清朝發現很多叛軍的首領並不願意造反,僅僅是迫於無奈。



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開始分化瓦解戰略,不斷的招撫各部落首領們投降,清朝表示可以既往不咎。在清朝的宣傳下,前後很多首領向清朝投降,部眾數量多達10多萬人,叛軍的影響力急劇下降。 在摸清了叛軍的實際情況之後,年羹堯、嶽鍾琪等人對叛軍發動了總攻。這次戰爭的規模很大,按照年羹堯自己的話說“平定三藩叛亂之後,再也沒有這麼大的戰事。”其實,這是年羹堯的自誇,把羅卜藏丹津的叛亂比喻成當年的吳三桂叛亂,而自己是平定叛亂的功臣。在平定叛亂的過程中,雖然年羹堯負責全面工作,但大將嶽鍾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來由於年羹堯過於囂張跋扈,雍正皇帝任命嶽鍾琪接替了年羹堯的職務。



我們最後講一下首惡元兇羅卜藏丹津的結局,年羹堯並沒有能夠生擒這位叛亂首領。 在大軍慘敗的時候,羅卜藏丹津帶著200多名騎兵突圍,投靠了新疆地區的準噶爾部。不過這不是羅卜藏丹津的第一次投降,到了乾隆皇帝在位的中期,隨著國力的充足,再加上準噶爾內部的混亂,清朝最終消滅了強悍的西北準噶爾部。羅卜藏丹津本來就是寄人籬下的生活,隨著準噶爾部的滅亡,羅卜藏丹津不得不向清朝投降。按照道理來說,乾隆皇帝應該殺掉這個攪屎棍。但為了穩定蒙古各個部落的局勢,乾隆皇帝沒有殺羅卜藏丹津,僅僅是把他囚禁起來。幾年之後,已經年邁的羅卜藏丹津去世。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呢。如果青海蒙古部和西北準噶爾部連成一片,形成烽火燎原之勢,便足以威脅陝甘,四川。陝甘四川一旦落入叛軍之手,叛軍就可據險而守。叛軍擁有了地利和補給,勢必將與大清一爭長短。別說兩分天下了,到時叛軍氣候已成,進退自如,大清將永無寧日,隨時有覆沒的危險。


(大清疆域圖)

康熙雍正兩位皇帝深知其中道理。他們剿撫並用,分化瓦解蒙古各部。目的就是不能讓任何一方持續坐大。當年葛爾丹出兵侵佔喀爾喀蒙古,企圖統一全蒙,與大清一爭高下。準噶爾部的策妄阿拉布坦與康熙合作,康熙三徵葛爾丹,這才解除了葛爾丹的威脅。葛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正式成為準噶爾大汗。

(胤禵劇照)

雍正王朝中,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兵攻佔拉薩,企圖建立在西藏的統治。清廷派傳爾丹(歷史上無此人)進剿,傳爾丹冒進,結果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康熙不得不另尋良將,康熙五十七年,康熙皇帝任命十四阿哥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率軍平叛。胤禵於1720年趕跑了策妄阿拉布坦,維護了西藏的穩定,也穩固了清朝在西藏的地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駕崩,胤禵回京奔喪。策妄阿拉布坦得以全身而退,1727年,這位風光一時的梟雄去世。此時,已是雍正年間。


重點說說羅卜藏丹津,羅卜藏丹津是青海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在胤禵征討準噶爾叛軍時,曾幫助過清軍。事後,清廷唯恐羅卜藏丹津做大,封賞了其他首領,卻無視了他。羅卜藏丹津肯定不悅了,他懷恨在心,暗中積蓄力量。雍正元年,羅卜藏丹津脅迫青海蒙古各部,並約準噶爾王策妄阿拉布坦為援,發動叛亂,叛軍攻打西寧,燒殺搶掠,由於青海塔爾寺和郭隆寺的喇嘛依附叛軍,而他們又信徒眾多,叛軍聲勢大振,聚眾多達二十萬。

(年羹堯劇照)

雍正任命年羹堯為徵西大將軍兼陝甘總督,節制四省軍事。年羹堯統領二十三萬大軍將青海團團圍住,目的就是斷絕羅卜藏丹津與阿拉布坦的聯繫。雍正二年,徵西大軍在年羹堯、嶽鍾琪的指揮下,迅速平定了叛亂,西北大捷。羅卜藏丹津逃往準噶爾,後於乾隆二十年被逮捕回京,乾隆最終寬赦了他。

(嶽鍾琪劇照)

青海叛軍最多時聚眾約二十萬,其威肋可想而知。整個青海大亂,如果不是雍正決策果斷,年羹堯,嶽鍾琪等大將指揮得當,西北,西南也許將亂成一鍋粥。清廷雖平叛成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正如雍正王朝所說,西北打仗打的就是錢糧,二十幾萬大軍的開支,國庫幾乎被掏空了。雍正在剪除羅卜藏丹津威脅後,不得不與策妄阿拉布坦和談,這是後話。

(往後餘生,歡迎分享吐槽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