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派14萬人出征日本,全軍覆沒,如果帶一種動物去定能獲勝

元朝皇帝,被稱為漠北草原之上的雄鷹。海一般遼闊無垠的大草原,也給了他們海一樣遼闊的胸襟和氣魄,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征服慾望,時刻像熊熊烈火一樣,在他們的生命中燃燒不熄。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蒙元開國時期的幾個皇帝莫不如此。探索和征服新世界,看著天南海北的國家在蒙元大軍鐵蹄下臣服,各種膚色的人群都成為蒙元帝國的子民,貌似成為他們人生的唯一樂趣。

忽必烈派14萬人出征日本,全軍覆沒,如果帶一種動物去定能獲勝

然而,就在元朝攻滅南宋前後,忽必烈卻遭遇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強勁對手。這個對手就是汪洋大海之中的日本。日本和中國遠隔重洋,但他們對中原的傳統文化和燦爛文明一直心嚮往之,一直來往密切。從唐朝到宋朝,日本和中國的聯繫交流一直很頻繁。宋末元初持續十幾年的戰亂,打斷了雙方了往來進程。

忽必烈登基之後,最初並沒有注意這個大洋彼岸的小國。他在接見高麗使者時,曾經說過:“普天之下未臣服者,惟爾國與宋耳”。高麗使臣順嘴回答了一句,“日本國可通,擇可奉使者。”忽必烈這才對日本產生了興趣。當時面對元朝無堅不摧的軍事壓力,絕大部分小國都紛紛派遣使者前來大都,朝拜忽必烈,表示臣服。而日本卻對新興的大元朝十分冷淡,置之不理。

忽必烈派14萬人出征日本,全軍覆沒,如果帶一種動物去定能獲勝

甚至當元朝的使者來到日本時,也受到他們冷遇,要麼避而不見,要麼拖延推諉,不作正式答覆,甚至發生了殺害元朝使者杜世忠的惡性事件。忽必烈忍無可忍,發了雷霆之怒,決心出兵征伐日本,元日戰爭拉開帷幕。這場戰爭從表面上看來實力懸殊,一方是身經百戰、無堅不摧的蒙元大軍,鐵蹄踏遍歐亞大陸40多個國家,戰無不勝的節奏,卻在彈丸之地的日本折戟沉沙。

至元十一年,忽必烈第一次派兵出征日本。忽必烈並未太把對手當回事,他這次派了一支小型遠征軍,包括蒙漢軍兩萬餘人、僕從軍八千餘人、水手六千餘人,合計三萬多人乘坐九百多艘戰艦揚帆出海,向日本進發,並順利抵達北九州的博多灣,成功登陸。良好的開局不代表會有良好的結局,不久之後噩耗傳到元大都,東征軍遭遇慘敗,“軍不還者,無慮萬三千五百餘人”,損失慘重大敗而回。史稱“文永之役”。

忽必烈派14萬人出征日本,全軍覆沒,如果帶一種動物去定能獲勝

忽必烈開始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當時元朝滅宋的戰爭進行到關鍵階段,他一時無暇東顧。直到至元十六年,元朝徹底擊滅南宋,沒有了後顧之憂,忽必烈立即著手實施第二次跨海東征,史稱“弘安之役”。為了保證此次作戰勝利,忽必烈不惜血本。此次出征包括東路軍四萬兩千餘人,和江南軍十萬人,戰船合計四千多艘,合計十四萬餘人,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忽必烈還派出了元朝最為精銳的侍衛親軍四千餘人,企圖以壓倒性優勢一次擊敗日本。

然而,這次規模宏大的遠征,卻再度以失敗告終。而且這次失敗更為徹底,“十餘萬之眾,得還者三人爾”。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全軍覆沒。橫掃天下的元朝大軍,為何一到日本就玩不轉了?常見的說法是因為元軍戰船遇見了颶風,導致戰船沉沒。

忽必烈派14萬人出征日本,全軍覆沒,如果帶一種動物去定能獲勝

然而細緻研究一下當時的史料,第一次東征時,元朝、日本的歷史記載中根本未提及當時有颶風,日本學者也早已做出考證,當時是農曆十月間、公曆11月末,早已過了颱風季節。第二次東征時,眾多史料倒是確認元軍戰船確實遭颶風破壞,但當時元軍早已開始登陸作戰,並不是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時遭遇颶風,實力並未受到根本性損失,在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為何也會以失敗告終?

其實颶風只是元軍戰敗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是因為元軍沒有帶一種動物來助戰。這種動物就是戰馬。蒙元大軍之所以橫掃天下無敵手,靠的就是無與倫比的騎兵優勢和騎兵戰術。有了充足戰馬,元軍就可以如虎添翼,把勢如疾風閃電般的騎兵戰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大開大合縱橫突擊,以當時日本的兵力和戰術,無論如何也不是蒙元大軍的對手。即使戰船被颶風毀壞,元軍也已在內陸佔據戰場絕對優勢,站穩了腳跟,日本難逃覆滅。

忽必烈派14萬人出征日本,全軍覆沒,如果帶一種動物去定能獲勝

其實開戰之前,元朝大將范文虎早已注意到這個問題,《新元史》記載,他在拜見忽必烈時,曾提出要求,“請給馬二千”,和將士一起登船,到日本登陸作戰時可以迅速建立一支騎兵突擊隊。沒想到忽必烈卻愕然不解,“戰船安用此?”拒絕了他的要求。因為兩千多匹戰馬一旦登船,已經佔用大量空間,還要攜帶足夠兩千匹戰馬所需的草料、鞍韉等,在戰船本來就很緊張的前提下,必將擠佔很大一部分戰鬥人員空間,甚至需要大批削減參戰人員數量,結果元軍東征日本,只帶了很少一部分戰馬供將領騎乘。

元軍一旦失去戰馬,騎兵優勢發揮不出來,戰鬥力立即大打折扣。兩次東征,元軍都已經順利登陸,但都無法佔據戰場優勢。既無法快速深入,也不敢乘勝追擊,沒有打出一次像樣的殲滅戰,無法聚殲敵軍有生力量,只能困守灘頭陣地,打成了僵持局面。十餘萬大軍坐吃山空,糧秣、箭矢很快消耗殆盡,“官軍不整,又矢盡”,即使沒有颶風來襲,元軍也是必敗無疑。如果忽必烈聽從建議,讓元軍帶一批戰馬助戰,局面就會大為改觀,讓元軍充分發揮騎兵優勢,大獲全勝並不在話下。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參考史料:《新元史》《東國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