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的夫人蔣碧薇為什麼和徐悲鴻私奔後又與其離婚呢?你怎麼看?

樂遊文史


蔣碧薇和徐悲鴻的愛情始於轟轟烈烈,可是彼時的他們肯定不知道,轟轟烈烈的愛情註定不能長久。

蔣碧微,原名叫蔣棠珍,是正兒八經的大家閨秀,蔣家也是蘇州的名門望族。徐悲鴻當時已經是小有名氣的畫家了,蔣家欣賞他的才華,與之交往甚密,所以徐悲鴻經常拜訪蔣家。那時候的蔣棠珍知書達理,沉靜美好,徐悲鴻對她一見鍾情。可是當時的蔣棠珍已經是個有婚約的人了,對方是蘇州望族查家的小兒子。雖然當時二人漸生情愫,但是以蔣棠珍的教養是做不出私奔這種事情的。她自十三歲時便被許配給了查家,世人皆知,查家和蔣家即使當地的名門望族,又是世交,她是斷斷不敢做出這等在當時被看成傷風敗俗的事的。二人後來私奔的契機是因為蔣棠珍的未婚夫在考試時爆出了作弊的醜聞,原來他是這樣一個不堪的人,蔣棠珍覺得很痛苦,正好徐悲鴻想帶她出國,她留了封“遺書”之後便隨著 徐悲鴻遠走高飛了。她當時留下遺書大概想的可能是以後都會和愛人濃情蜜意、生死相依了吧。

之後二人成了婚,蔣棠珍就變成了蔣碧薇。二人攜手遊歷歐洲各國,彷彿一對神仙眷侶。當時的徐悲鴻肯定是很愛她的,因為這個時期他的很多畫畫的都是蔣碧薇。可是這樣美好的生活僅僅只持續了六年。二人的激情漸漸退去,生活的本來面目慢慢開始顯現出來,徐悲鴻整天不是待在畫室就是外出採風,對妻子越來越冷淡,二人一起攜手看夕陽落日的日子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此時,失落的蔣碧薇遇到了對她傾心的張道藩,徐悲鴻也遇到了新的繆斯孫多慈。

但是蔣碧薇是理智的,她拒絕了這段感情。但徐悲鴻卻沒有,這是的徐悲鴻將藝術家身上的執著、浪漫、為愛獻出一切的種種特點演繹得淋漓盡致,他熱烈、公開的示愛孫多慈,儘管她是他的學生。可想而知蔣碧薇的憤怒。自己拋棄一切、遠走他鄉換來的幸福竟然敗在了一個女學生手裡,她怒不可揭,不僅跑到學校大鬧,甚至跑到孫多慈的家中大鬧。本就是不論的師生戀,再加上蔣碧微的大鬧,孫多慈的父母根本就不同意,最後甚至搬遷了。徐悲鴻在報上登了聲明,說與蔣碧薇解除非法同居關係,這觸怒了蔣碧薇,也對他死了心,便於張道潘同居起來了。

即使後來徐悲鴻向蔣碧薇求和,希望挽回這段感情,蔣碧薇也沒有同意。之後徐悲鴻為了廖靜文再次登報聲明自己與蔣碧微解除了同居關係,這時的蔣碧薇開始反擊,同意離婚並索償鉅額的青春損失費。因為虧欠,所以徐悲鴻日夜作畫來償還她的補償金,導致身體越來越不好,最後病死。

徐悲鴻為了別的女人公開和她撇清關係,先負了她有傷害了她。蔣碧微的反擊也間接害死了她,這場轟轟烈烈的私奔無最後居然是兩敗俱傷,真是諷刺。


亭殿閣


謝謝你的提問。 蔣碧薇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也是民國時代的一個美女。

她13歲已經與蘇州姓查的一家大戶人家的公子訂婚,卻因為未婚夫查紫含在她18歲那年,試圖給她弟弟的考試代筆,心裡非常不樂意這門婚事,就跟徐悲鴻私奔日本,算是一次敢愛敢恨的逃婚吧。


她恨的是查紫含怎麼如此沒有出息,愛的是英俊的徐悲鴻,才是她想象中的白馬王子。

其實,蔣碧薇愛徐悲鴻,一點不奇怪。她的伯父就是徐悲鴻的同事。所以,對徐悲鴻還是很瞭解,很佩服的。所以,才會私奔日本。

當時,徐悲鴻在上海哈同大學,因為畫《倉頡像》,剛剛獲得2000元獎金。 徐悲鴻帶著這筆錢,在日本住了幾個月,也算是到日本參觀學習。


但是,2000大洋,也不經用,很快就花光了。 然後回國,正好到北京後,徐悲鴻得到一個出國的機會,蔣碧薇又跟隨徐悲鴻遠渡重洋,一起到法國巴黎了。

蔣碧薇與徐悲鴻在巴黎,除了公費留學補助,沒有收入,生活單調,經濟拮据。 有時留學補助,還不能按時到賬,要借錢,可以想象,這是蔣碧薇沒有遇到過的一段清苦生活。

有一段時間,公費留學金沒有及時發出來,巴黎物價很高,徐悲鴻就到德國比利時,物價便宜一點的國家。

徐悲鴻忙於學習繪畫,蔣碧薇多少有些寂寞。這時,在英國學習繪畫的張道藩,也來到德國,主要是相見一下徐悲鴻,也多一個畫畫的朋友。


但是,一不小心,張道藩對蔣碧薇一見傾心,彷彿遇見女神,崇拜不已。

就這樣,蔣碧薇認識了貴州籍的公子張道藩。

張道藩雖然是出身一個地主家庭,經濟比較富裕,但是,你跟大上海出來的大美女一比,那就是一個土包子了。

所以,張道藩也非常剋制自己情感外露。此後,張道藩就是蔣碧薇的好友。回國後,蔣碧薇與徐悲鴻平靜生活將近10年,他們生兒育女。

可是,之後,徐悲鴻愛上了南京大學的一個女學生,甚至到了不顧一切的追求自己的學生。


蔣碧薇發現以後,果斷採取最猛烈的措施,第一,給女生他爸寫信,第二,給女生也寫信,第三,給媒體透露消息,三把火,把徐悲鴻與女生的事兒給徹底攪黃。

徐悲鴻在這一輪家庭風暴中也徹底失敗。但是,徐悲鴻還是於心不忍,繼續追求,乾脆離家出走,到廣西去了。

妻子蔣碧薇還在南京。蔣碧薇與張道藩走近的機會更多了。

但是,徐悲鴻沒有及時挽救和彌補過失,還在貴州,又愛上了一個女人。


蔣碧薇終於提出與徐悲鴻離婚的要求,試圖懲罰徐悲鴻不夠專一。

但是,徐悲鴻這時也非常被動,第一,他的追求,遭到女方家庭強烈反對,一時,也結不了婚,就試圖跟蔣碧薇和好,但是,蔣碧薇這次脾氣更大,出口不遜,說,你被人家拒絕後求我了,我也恨透你了,和好根本沒門。

後來,蔣碧薇一直是張道藩的情人,到了臺灣也是如此。

蔣碧薇與張道藩在臺灣過了10年的同居生活,還是沒有成為張道藩的妻子。 她也被親友不看好她這樣生活,但是,蔣碧薇無怨無悔。

當然,她對徐悲鴻也是含恨而離世的。 徐悲鴻的一幅油畫《習琴》,是蔣碧薇離婚時,徐悲鴻贈她的一百幅畫之一,也是蔣碧薇給徐悲鴻做模特的寫生畫之一。


這幅畫,一直掛在蔣碧薇的臥室。 蔣碧薇生前寫了《我與悲鴻》和《我與道蕃》,她的愛和恨都記錄在這兩本書裡的兩個人中了。

蔣碧薇與徐悲鴻沒有走到最後,其實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還是徐悲鴻很少關心家庭,此外,自己也有精神出軌。

在加上張道藩對蔣碧薇的支持,給了蔣碧薇一個靠山的錯覺。

其實蔣碧薇沒有成為張道藩的妻子,已經對她很打擊了。


千千千里馬


民國那些有才華的人,總是不按套路出牌,尤其是感情問題。

(蔣碧薇與徐悲鴻)

蔣碧薇生於晚清的江蘇宜興,在當地雖然算不上名門望族,但也是大戶人家,所以,她絕對算的上是大家閨秀。

按照當時的傳統,早在蔣碧薇13歲的時候,父母就幫她訂下了婚約,男方是蘇州查家公子查紫含。如果沒有徐悲鴻的出現,蔣碧薇十有八九就是富家闊太太了。

但是,蔣碧薇認識了徐悲鴻。徐悲鴻當時和蔣家關係不錯,經常來做客。兩人一來二往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不過在那個年代,訂婚了就不能輕易悔婚,尤其不能因為喜歡上別人而悔婚。蔣碧薇是很痛苦的,她讀過書,思想開明,希望能有一段浪漫的愛情。

1917年,蔣碧薇18歲,徐悲鴻也才22歲。

這兩個年輕人瞞著所有人,私奔去了日本。在那個年代,追求愛情可以,但是私奔絕對是瘋狂的。蔣碧薇跟著徐悲鴻去日本,可以說是放棄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把自己的原名蔣棠珍,讓徐悲鴻改成了蔣碧薇。

兩人雖然很甜蜜,但是在日本的生活並不好,柴米油鹽醬醋茶,每一樣都要精打細算。

幸運的是,兩年之後,他們在康有為的幫助下,獲得了官費赴法留學的機會。於是,兩人一起來到法國,開始了清貧但浪漫的生活。

據說有一次,蔣碧薇看上了商場裡的一件風衣,但是他們沒有錢購買。蔣碧薇每次路過商場,都會偷偷看上幾眼。徐悲鴻知道了以後,深感羞愧,於是拼命作畫賣畫,終於攢夠了錢,給蔣碧薇買回了這件衣服。

而蔣碧薇,也省吃儉用了很久,給徐悲鴻買了一塊懷錶。

清貧的日子,兩人的感情非常好。


但是,沉迷於藝術的徐悲鴻,並不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人,兩人的生活慢慢趨於平淡。

(蔣碧薇)

1927年,兩人回到了南京,過上了有兒有女,平淡的家庭生活。忙於講課且名聲越來越大的徐悲鴻,和蔣碧薇的關係越來越淡了。

1931年,正在老家奔喪的蔣碧薇,忽然收到了徐悲鴻的信,徐悲鴻告訴她:趕緊回去,不然自己就要愛上別人了。

徐悲鴻所說的這個人,名叫孫韻君,她是徐悲鴻的旁聽生,兩人關係慢慢的開始曖昧。蔣碧薇知道了以後,想盡辦法各種交涉,終於“阻止”了這場出軌。

不過,蔣碧薇自己也知道,她和徐悲鴻的愛情,已經不復存在。

此後,對孫韻君念念不忘的徐悲鴻,經常消失,有時候大半個月都見不到人。

而這個時候,蔣碧薇身邊,也有一個對她一往情深的男人。這個人名叫張道藩,早在法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相識,張道藩就表達了自己對蔣碧薇的愛意。

這些年來,身為國民黨政府官員的張道藩,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呵護關心著蔣碧薇。和徐悲鴻相比,張道藩更像自己的丈夫。

其實,張道藩也已經結婚,兩人就這麼一直保持著曖昧關係。


徐悲鴻與蔣碧薇,這對已經沒有感情的愛人,貌合神離的保持著夫妻關係。

1945年底,兩人終於離婚。徐悲鴻答應了蔣碧薇的條件,給了她不少錢財作為以後的生活費,還把在巴黎所畫的《琴課》給了蔣碧薇,這是徐悲鴻為她畫的肖像畫。

(《琴課》)

很快,徐悲鴻娶了小他28歲的廖靜文,兩人之前是師生關係。

至於蔣碧薇,跟著張道藩來到了臺灣,保持著情人關係。

1953年,徐悲鴻去世,蔣碧薇得知,徐悲鴻身邊還珍藏著他們在法國購買的懷錶,淚如雨下。

1958年,蔣碧薇也離開了張道藩,一直到1968年張道藩去世,兩人才見了最後一面。

此後的蔣碧薇,安安靜靜的坐下來,寫下了近50萬字的回憶錄,上篇名叫《我與悲鴻》,下篇名叫《我與道藩》。

1978年2月16日,蔣碧薇在臺北去世。

感情這事情,沒有對錯,所以也不必強求、不必怨恨,愛過足矣。


七追風


蔣碧微原名蔣堂珍,出身據她自己的回憶錄說是名門望族,但並非如此,她的家庭是中等人家,13歲的時候,就和蘇州查家的二少爺查紫含訂了婚,可是蔣碧微在1916年的時候,徐悲鴻成為了蔣家的常客 ,但那時因為舊家庭的緣故,兩人並沒有私下交談過,對對方的印象自然也就只是浮於表面,這種情況下,兩人私奔,勢必為後來的婚姻裂痕埋下了伏筆。

【蔣碧微】

1917年的一天,徐悲鴻到蔣家,與蔣碧微的母親聊天,蔣碧微的母親無意中提到蔣碧微與查紫含的婚約即將履行,蔣碧微聽到自己要嫁給一個不認識的人,不由得伏案痛哭,徐悲鴻見此情形,事後就託好友朱了洲去蔣家,問蔣碧微願不願意一起去國外,蔣碧微這時才十八歲,為了擺脫婚約,答應了徐悲鴻。

徐悲鴻買了兩枚戒指,一枚刻著“悲鴻”,一枚刻著“碧微”,這兩個字是徐悲鴻給蔣碧微取的新名字,由此蔣堂珍才真正成為了蔣碧微,也許在徐悲鴻的心目中,蔣碧微是一個剛柔並濟的女子,但是事後卻證明,蔣碧微的剛強是他不可承受的。

【蔣碧微】

蔣碧微和徐悲鴻共同生活了將近三十年,在蔣碧微的回憶中,她的婚姻並沒有從此一帆風順,沒有從此甜蜜美好,反而非常痛苦,非常寂寞——而且讓人覺得詭異的是,凡是她和徐悲鴻兩人世界時,她總是覺得這也不適,那也不適,時時嫌棄“苦悶而貧窮”、“陳舊簡陋”,她對徐悲鴻去日本去法國每每為了省錢而選擇簡陋的出行方式大為不滿。

而當和許多人一起,尤其是與大學教授、達官貴人一起時,總讓她輕鬆愉快,這就不能不說,蔣碧微和徐悲鴻,確實是兩個世界的人。

結婚八年之後,兩人第一次分離,徐悲鴻走後,她和天狗會的一些人每天聊天看戲去咖啡館,又學會了跳舞等新玩意,絲毫沒有掛念徐悲鴻的意思,反而9個月後徐悲鴻回來了,蔣碧微對此居然感到萬分的失望和惆悵,因為徐悲鴻把籌到的錢大部分買了金石字畫,想到日後又要過那種艱苦的生活,蔣碧微自然感到難以忍受,徐悲鴻的藝術追求早已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內,到此刻兩人只剩下冷漠和疏離了。

【徐悲鴻畫蔣碧微】

之後兩人在上海霞飛路有了新家,兒子出生,徐悲鴻聲名鵲起,前途無量,這讓蔣碧微終於高興起來。徐悲鴻還為了緩和家庭矛盾經常陪她散心,大冬天的給她去買冰激凌,但蔣碧微對丈夫並沒有絲毫的感恩,她對徐悲鴻早無毫無愛情可言了。

但是她卻不願意離婚,除了傳統文化的束縛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徐悲鴻是她私奔自己選擇的,如果離婚豈不是自打嘴巴嗎?所以她絕不願意離開徐悲鴻,再者她雖然再強勢,在經濟上,她也是斷然離不開徐悲鴻的,而在家庭之中,她樣樣都要爭雄,罵徐悲鴻向來就是這麼幾句話:

“鄉下人”、“語無倫次”、“交朋友不論貴賤”。

她的這些行為,讓徐悲鴻對她的感情也漸漸消退,尤其當她的強勢開始影響到徐悲鴻的外部選擇時,更是遭到徐悲鴻的厭憎,當初,徐悲鴻參與了田漢組織的南國社,這完全是徐悲鴻的義務行為,不要薪水的。因此蔣碧微橫加干涉,一定要逼徐悲鴻離開,甚至在徐悲鴻不在南國社的時候,自作主張,帶領徐悲鴻的弟弟將徐悲鴻的東西全部搬走,並且警告南國社的人,不許再找徐悲鴻,徐悲鴻經過她這一鬧,也不好回去了。

【孫多慈素描】

另一件事,就是徐悲鴻與孫多慈之間的愛情。他們愛情的滋生,可以說全是蔣碧微咎由自取。蔣碧微本來已經不愛徐悲鴻,不肯離婚,但也不許徐悲鴻變心,徐悲鴻當時僅僅只是動心,很快便控制住了自己,但是蔣碧微卻大鬧幾場,兩人的關係急劇惡化,在抗戰之後,徐悲鴻又做了數次努力,全被蔣碧微拒絕,之後蔣碧微終於下定了離婚的決心。其時蔣碧微自己早就做了別人婚姻的第三者,與張道藩秘密通信,並不惜傷害張道藩的妻子。

【蔣碧微與張道藩】

和徐悲鴻離婚的時候,蔣碧微提出了贍養費100萬、100幅畫、兩個孩子的教育費50萬元,徐悲鴻到抗戰勝利之後,給了蔣碧微100萬,100幅畫也陸續交出,子女的教育費據蔣碧微自己說,徐悲鴻沒給幾個月就不給了,他們的婚姻到此終於劃上了句號。

【徐悲鴻與後來的妻子廖靜文】


潯陽鹹魚


任何婚姻或愛情的世界說小也很小,小到只能容納下兩個人,如果有一人擠進來,勢必會破壞原來的和諧,婚姻只能以破裂告終。

同樣,徐悲鴻(1895年——1953年)與蔣碧薇(1899年——1978年)兩人的婚姻世界,由於有其他人闖進來,最終導致他們分道揚鑣。

《蜜月》

徐悲鴻與蔣碧薇認識之前,他們各自都已經定了婚,即將完成婚姻大事。大約在1916年左右,兩人偶然相識,徐悲鴻被蔣碧薇的年輕貌美吸引,蔣碧薇被徐悲鴻的才華學識所吸引,一個是才子,一個是佳人。

才子遇到佳人,就像乾柴遇到烈火,誰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於是,在他們偷偷相處1年後,到1917年,兩人做了一個大膽決定——私奔。這一年,徐悲鴻22歲,蔣碧薇18歲。

蔣碧薇肖像

兩人先到日本躲了兩年。徐悲鴻一邊留學,一邊依靠勤工儉學或賣畫來養家,兩人的日子辛苦並快樂著。從日本返回國內後,待了幾個月,徐悲鴻又決定去歐洲學習先進的油畫技法,蔣碧薇欣然同樣。

他們整整在法國生活到1927年。在這8年中,是他們生活最為艱難的時候,除過徐悲鴻賣畫的收入外,他們再也沒有其它收入,日子一直過得相當清貧。

徐悲鴻人體作品

蔣碧薇家境較好,從小衣食無憂,難免對艱苦的生活現狀發一些大小姐脾氣,但這些小摩擦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感情。相反,他們因為同甘共苦,更加相愛了。

1928年,兩人回國了。經過在歐洲鍍金後,徐悲鴻在國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高。大學邀請他講課,商人邀請他畫像,喜歡藝術的年輕人向他求教,徐悲鴻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多多少少有些冷落了蔣碧薇的感情。

國畫《愚公移山》局部

1931年9•18事變發生後,日本開始對我國虎視眈眈。為了揭穿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徐悲鴻肩負起文化抗戰的使命,開始在國內各地,亞洲各國,以及歐洲各國之間奔走,一方面為了宣傳抗日,另一方面他想通過賣畫籌錢,準備捐獻給前線作為抗日的費用。

在徐悲鴻到處奔時,蔣碧薇因為空虛,在精神上首先出軌了,那個人就是追求她多年的張道藩。

油畫《田橫五百壯士》

此時,徐悲鴻的個人事正在蒸蒸日上,他被中央大學藝術系聘用,做了一名大學教授。忙於教學和畫畫的徐悲鴻,跟妻子蔣碧薇的交流更少了。

緊接著,一些小報紙為了博眼球,大肆報道徐悲鴻與女學生孫多慈的花邊新聞,甚至添油加醋地報道。


蔣碧薇看到這些消息後,她徹底失望了,逐漸對徐悲鴻由愛生恨。

徐悲鴻素描

大約在1937年,戰爭的硝煙味越來越濃,人心惶惶。一來報復徐悲鴻,二來為了給自己尋找一個靠山,於是,蔣碧薇就跟時任南京政府的主任秘書張道藩同居了。

此時的徐悲鴻,已經是名人,得到這個消息後感覺顏面丟盡,但他並沒有後悔,很快在重要報紙上發表了聲明,當即劃清了兩人的關係。

《琴課》

那句聲明原話為:鄙人與蔣碧薇女士久已脫離同居關係,彼在社會上的一切事業概由其個人負責。

事已至此,兩人感情完全破裂,只能以離婚收場。蔣碧薇依然帶著報復心理,狠狠敲詐了徐悲鴻一筆分手費。包括100幅畫,100萬現金,40幅古畫,每月拿出一半工資給女兒做撫養費,還有一幅徐悲鴻在歐洲創作的代表作《琴課》。

徐悲鴻也樂意分手,全部答應了蔣碧薇的要求。


鴻鵠迎罡


兩人私奔時才幾歲.太年輕.其實蔣碧薇對徐悲鴻先生也不太瞭解嘀.只是看著徐悲鴻很帥氣.又有才華.就喜歡了唄😂其實任何畫家大師和徐悲鴻都沒有可比性.就像歷史上任何寫書法的跟毛主席比書法一樣.其實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